魯迅:少看或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2020-12-14 把書讀薄

魯迅說: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客觀地講,魯迅說這番話是有緣由的。

周作人在一篇文章中曾談及此事,他說:現在看起來,錢玄同對於中國文化遺產的某些方面缺乏理解,這是缺點,但在他那時也是無怪的,當時如稍一讓步,便是對於舊派承認妥協,再也不能堅持攻擊了。「正如徵求『青年必讀書』的時候,魯迅堅決地主張現代青年不必讀舊書,一部也沒有開,所以玄同也贊成將舊書扔進毛廁去。這極端的反覆古主義,玄同堅持到底,雖然他在學術上仍舊弄他的文字學。至於經學,則仍然遵從老師崔觶甫的教訓,相信今文說,別號『餅齋』,表示乃是『賣餅家』何邵公之徒。」

魯迅排斥古書,是服務於當時論辯的需要。而實際上,魯迅自己的古文功底就甚好。

但,魯迅的話又不無道理,有些古書的確自欺欺人。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以上是《圍爐夜話》中的一段話。

有錢,的確會使子孫懶惰驕橫。可是,沒錢,子孫想要出人頭地都很難。

滿足孩子基本的受教育條件,讓他們能夠順利就業成家,想達到這些目標,靠一點點財力能辦到嗎?

雖說古人不用考大學,讀研讀博,但是古人在教育上的花銷也不少。

去考進士,一般需要數月的長途跋涉,吃住行,有時還不得打點打點關卡,每次趕考所需盤纏都不會是個小數目。

當父母的可以躺在搖椅上念叨: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嗎?

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自然可以安貧樂道了,沒準清心寡欲還能很長壽呢。可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行嗎?

古書總是勸導人們要與世無爭、吃虧是福,可是這樣的觀念,適合真實的人生嗎?

張愛玲在《造人》一文中寫道:「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於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從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給他籌備好了,還保不定他會成為何等樣的人物。若是他還沒下地之前,一切的環境就是於他不利的,那他是絕少成功的機會——註定了。」

殘雪曾說:我和魯迅先生的意見相同,主張多讀外國書,少看中國書。

記者問:要做一名優秀作家,讀書,應當注意些什麼?

作家殘雪說:我還是那句話:多讀外國書,至少精通一門外語,擴展視野。因為文學本來就屬於全人類。

相關焦點

  • 魯迅:中國書多殭屍,外國書是活人,辜鴻銘:學好英文教老外做人
    魯迅是一個活的很明白的人,他從來不屑於以青年導師自居,但這樣的態度,總是招受很多罵名。而當魯迅拿西方書與中國書做對比,最終提出「少讀中國書,中國書多是殭屍」這個觀點後,更是引發了很多謾罵和爭議。這個觀點,是魯迅在雜文《華蓋集》中。
  • 魯迅先生為什麼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他下一句怎麼說的?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般人乍一看到這句話,很可能要嚇一跳:這是哪個無知之人,敢說這樣的話?實際上,說這話的人,恰恰是中國近現代最博學、最有見識的人之一,那就是魯迅先生。魯迅這句話是在1936年10月臨終前發表於《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
  • 耿直男魯迅給年輕人必讀書單
    少則推薦十來本,多則二三十本也大有人在。今日在看魯迅的雜文《華蓋集》時,碰巧也發現魯迅推薦的一份書單。這是發表在1921年《京報副刊》的一個短文,《青年必讀書》。不過這個書單實在有些特別,如果放在當今社會,真是連微博的14個字都填不滿。
  • 如果不是書呆子,你不需要看那麼多書
    有人是專業人士,他必須看書、及時的看書才能讓自己的知識不落伍,知識庫保持經常更新,才能保證他作為專家的稱謂。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你又不是書呆子,你又不對別人家的事感興趣,我覺得你不必看那麼多的書,看書真的容易把一個原本很聰明、很機靈的人看傻了的。
  • 魯迅到底厲害在哪?他的30句經典語錄,沒讀過書的人大概也會背
    那些年魯迅說的話,其實在他的書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在此分享一代文學大師魯迅的三十句警世名言,並保證它都是魯迅說的,如有雷同?這絕不可能!1.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2.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3.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4.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了下一句後,恍然大悟!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不論結繩記事說還是倉頡造字說,都印證了中華文明的久遠和我們祖先的智慧。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影響也極為深遠,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包括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都曾經使用過漢字。
  • 魯迅的大手腳與認真不苟:最捨得買書,但書名書價都要記在日記裡
    魯迅有一習慣,每購一書,不僅在那一日記下書名,也記下書價,而且巨細無遺,毫釐不爽……作者:餘斌魯迅的論敵常對他有些惡形惡狀的描繪,有誇張他被香菸燻黃的牙齒的,有想像他「醉眼矇矓」的,又是煙,又是酒,撇開背景不論,單從這些字面上去看,魯迅倒真像是「失意文人」,或是像個名士。實則魯迅最是個認真不苟的人,即使在生活小節上也絕無落拓不羈的名士習氣。
  • 那些年讀過的書,總有一些書是可以陪伴一生的
    作為一個78年的農村娃,因為小時候玩具少,又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總是想知道一些新奇的東西,所以我看書算是比較早的。30年前,那個時候上小學三年級看的第一本圖書《賽虎》,所以我一直喜歡狗,第一本童話書《非凡的公主希瑞》,希瑞真美麗呀,要是我姐姐就好了。
  • 首富馬雲,財富「僅」比馬化騰多70億,看的最多的書卻是「閒書」
    他一邊感恩日本朋友給中國送防護服,一邊在組織給日本送口罩。而細心的人如果看一看,還會發現有這麼一條新聞:2月25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杭州市援鄂醫療隊的266位醫護人員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外賣,有奶茶雞翅,還附有一張卡片:醫之大者,亦士亦俠!馬雲敬上。
  • 原來書可以這樣「讀」?
    他在北大講中國哲學史,後來他的講義編成一本書,叫《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胡適成名太早了,暴得大名,許多書都和《中國哲學史大綱》一樣,只有上卷,沒有下卷,他應酬多,沒時間把書寫完,其實還是蠻可惜的。那麼我們再來看看胡適說過的話,和魯迅就不一樣了。比如他說「寬容比自由更重要」。有同學問我,老師什麼叫「自由」?我說「自由」實際上以我的理解,就是一句話,「自由」就是可以進行選擇。
  • 想要嘗試講書卻不知道如何選書?學會這2點,幫你節省選書時間
    比如你的讀書目的是提升工作效率,那就可以在百度或者豆瓣等平臺搜索【提升工作效率書單】,那麼自然就可以看到高評價高評分的書單,然後通過看書籍簡介來找找看自己對哪本書比較有眼緣。對我個人而言,我不僅僅會從大眾的這些平臺去搜集,還有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在今日頭條,小紅書或者微信讀書,得到等app全網搜索。
  • 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魯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大家在上學期間,都曾上過一課叫《阿長與山海經》以及《孔乙己》等。頹唐潦倒的孔乙己。可悲可恨的阿Q,命運多舛的祥林嫂,這些人物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鮮活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對社會、對當局、對人性的通透看法。
  • 暑假,和娃一起來看漫畫書,這些漫畫書不容錯過
    成為大人後,我依然愛看漫畫,比如高木直子、豐子愷的漫畫,像一陣清風颳過腦子,超級解壓。有些家長認為,漫畫書就是來搞笑的,沒有營養,看漫畫書是不務正業。錯啦!有些優秀漫畫是非常好的讀物,啟發思維、緩解壓力、提升閱讀興趣,還可以當橋梁書。
  • 名著小說專業書 還有哪些書可以提升中文閱讀水平
    對於漢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選用單語種中文書。  在劉香君的教學實踐中,她發現學生一般喜歡讀文字簡單、內容豐富、圖畫精美的中文書籍。「比如《漢語風》分級讀物,內容包括社會生活、人物傳記、偵探歷險等。再比如《中國文化常識》系列,很受高年級學生歡迎。中文專業的學生則會喜歡魯迅等名家的作品。」劉香君說。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現在的人讀書的條件好多了,不僅有人「引讀」,還有各種「拆書稿」,現在的讀書的人也多了,能讀到的書就更多了。甚至除了讀書,還可以看電視劇,通過書籍改編而來的影視劇、通過書稿改編而來的紀錄片,又或是「聽書」等等,在讀書的形式上越來越多元化了。所以,「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我想關心的這個問題的還是大有人在。
  • 從《茶之書》看中國茶
    每年,茶道不僅吸引著世界遊客紛至沓入日本體驗這並不輕鬆的儀式,茶道更是作為一門獨特的美學在藝術、建築、產品設計方面持續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與之相比,作為茶之源的中國,雖有連篇累牘茶經茶典,卻沒有一本像《茶之書》這樣以詩一般的文字深入淺出,具有強烈文化觀點的成書;雖有成千上百五花八門的茶產品,但缺乏觀念表達與行為指導,因此缺乏審美價值和辨識度。
  • 夢幻西遊:打書技巧真偽鑑定,是純隨機看臉打書,還是看位置定!
    夢幻西遊:打書技巧真偽鑑定,是純隨機看臉打書,還是看位置定!夢幻西遊自從是開服以來,就有不少的人在研究所謂的挖圖技巧,打書技巧,甚至說連鑑定裝備的技巧都有。尤其是像打書這種,所謂的那些主播,大神所說的那些打書的技巧,到底有多少可信之處呢?全隨機的打書概率!按照正常的系統和遊戲設定來說,策劃不可能專門的根據後臺的程序,專門的讓程式設計師設定出一個打書的規律出來,對於遊戲本身沒有任何的一個好處。
  • 魯迅,一位不折不扣的「草木達人」
    魯迅的文字對於普通讀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總有些艱澀難懂。今天,魯迅意外地被網友冠以「中國最強槓精」、「亞洲梗王」等封號。魯迅作為一位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在這裡便想聊聊魯迅鮮為人知的B面。一個除了業餘愛好是看電影之外,還極愛花鳥魚蟲草木的魯迅。如果魯迅生活在現代,可以方便地使用相機的話,想必他的鏡頭下應該不乏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
  • 家有漫畫迷,孩子看漫畫書到底好不好呢?
    目前市面上很受小學生歡迎的漫畫書有《大中華尋寶記》《馬小跳》《米小圈》以及各種歷史 名著主題的漫畫書。之前有家長提過,漫畫書沒有營養,文字也不優美,全是搞笑誇張的成分。我之前想著讓周多多看漫畫,也是想作為從繪本過渡到文學經典作品的橋梁。當他一天天這麼沉迷漫畫書,我其實也有糾結,想把他的漫畫書藏起來,想要讓他接觸更優質的兒童書籍。
  • 看書要看有年頭的書
    好書太多了,有年頭的書都是值得去看的書。加油中華名人百傳:這是一套書,共計8本,這本講的是中華帝王,后妃公主。還沒開始看。中華上下幾千年,名人太多,8本書真的是一點都不夠看。然而這僅僅的幾本書,讓人看到的是人生的精彩。三十六計走為上,這是我對三十六計最開始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