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谿縣長田村:今年高效農業產業產值將超億元

2020-12-23 掌上懷化

懷化新聞網訊 辰谿縣龍頭庵鄉長田村座落於沅江上遊江畔,現有人口3182人,890戶,為7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是一個地域狹長、村落分散的省級貧困村。該村2014年登記在冊的貧困人口824人,182戶。通過國家和地方扶貧政策幫扶,以及村支兩委帶領全體村民不斷努力,在2019年中,貧困人口32戶、8人全部脫貧。五年時間,長田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大跨越,長田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扶貧工作隊2015年入村以來,村支兩委協同扶貧工作隊深入調研,找到了致貧原因,釐清了致富的思路:要改變當前貧窮落後的面貌,必須要發展產業,強化自身的造血能力。

首當其衝的就是修路,只有「進得來,出得去」才會有機會。努力爭取項目、募集資金,該村先後修通並硬化了村裡的斷頭路、偏遠村落公路硬化合計21.6公裡;修繕了村中聚居區寬兩米的防洪抗寒水渠1100米;加固灌溉山塘2口;改善人行便道5000米,亮化路燈78盞;人畜飲水改造全覆蓋,高標準農田渠道建設3500米。而今,該村22個村民組均已修通水泥路,戶戶連戶路均已硬化。

一邊完善基礎設施,一邊著手抓高效農業產業。2014年以來,該村發動村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將原有多座荒山建成了近萬畝油茶基地,並在基地山間修通了機耕道40餘公裡。為進一步向土地要效益,合作社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又搞起了油茶林下養土雞項目。目前,先期油茶林已經初見成效,開始掛果,預計全面成林後,該基地茶油年產值將達到6000萬以上,同時,林下項目產值也將達到4000萬以上,原來的荒山將真正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解決了荒山,田頭也不能落下 。2017年,在縣、鄉的幫扶和指導下,村合作社又搞起了400餘畝稻+魚項目,預計每畝農田增收2600元,綜合產值近200萬元。待田裡收割後,即將在春冬兩季種植大棚黑木耳,又可增收不少。

長田村走的是「產業脫貧」路子,所有精力和資源向高效農業產業傾斜,這樣的脫貧致富方式目前已初見成效。下一步,他們按計劃將建立自己的電商渠道,為村裡的農貨外銷鋪路。談到未來,村支部書記許發喜充滿激情,信心滿滿。他說,到2020年底,我們村將成為億元村,高效農業產業產值將超過億元,村民人均收入將超過3萬元。(本報通訊員)

相關焦點

  • 四川會理石榴綜合產值50億元,今年年產將超14億斤
    去年,從交易中心發出了2億多元的石榴,預計今年這個數字要上升至8億元。會理石榴果大皮薄、顏色鮮豔、粒大核軟、汁多味甜且耐貯藏運輸。一般單果重400—550克,特大果超過1500克。每年8月至9月成熟上市,果品暢銷國內,並遠銷東南亞、中東、西歐和美洲各國。並先後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優秀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等榮譽稱號。
  • 「經驗」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奉節產業扶貧實踐
    、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目標,促進了貧困村群眾穩定增收,貧困對象如期脫貧。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制定有利於名、特、優農產品發展的政策,特別是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打造「一村一品」,每個村社培育致富帶頭人,用發展示範、用效益說話,把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引導到產業發展的路子上來,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覆蓋22.8萬戶農戶、3.4萬戶貧困戶。二是適度規模種。推動農民確權地登記頒證,創新實踐「小塊變大塊、土地化零為整」土地流轉模式,破解了「巴掌田」「雞窩地」「插花田」等難題。
  • 賈汪區著力構建「244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近年來,賈汪區堅持政府引導,以市場為主體,優化布局、特色發展,產業融合、綠色高效,充分發揮地域資源稟賦,把都市城郊型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建成農谷大道、252省道沿線「兩條產業示範帶」,形成特色糧食、設施蔬果、生態畜牧、休閒農業四大主導產業,以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上海蔬菜外延基地
  • 十億鎮億元村!興化這些地方上了全國榜單!
    當前我國鄉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建設了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鎮(鄉)和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村近日依據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結果經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審核和專家覆核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名單公示》我市
  • 湖北隨州將辦「菇博會」,全市30萬人從事香菇產業,產值超300億元
    12月9日,記者從「2020 湖北·隨州國際香菇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儘管受疫情影響,今年隨州香菇出口依然「逆勢而上」,穩居全省同行業第一。全市香菇企業185家,常年從事香菇產業30萬人以上,產業鏈產值已超過300億元。
  •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辰谿縣長田灣鄉雷家坡村脫貧攻堅...
    懷化新聞網訊 2016年3月,辰谿縣審計局扶貧工作隊正式入駐長田灣鄉雷家坡村,在三年的時間裡,使一個落後貧困的老上訪村變成了充滿生機的文明村先進村。作為2018年脫貧出列的貧困村,我村接受了省、市、縣鄉四級的多次檢查驗收都順利通過,在多次驗收過程中沒有出現一例漏評、錯退,群眾認可度及貧困戶的滿意度都在98%以上,綜合貧困發生率為0%,為我縣順利脫貧摘帽貢獻了力量。雷家坡村扶貧牽頭單位是辰谿縣審計局, 共有29名幹部在雷家坡村扶貧,結對幫扶81戶。後盾單位是辰谿縣紅十字會,共有5名幹部在雷家坡村扶貧,結對幫扶12戶。
  • 廣東平遠長田官仁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村
    在最近農業農村部公示的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中,長田鎮官仁村獲評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近年來,長田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打造綠色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舉措來抓,推進油茶產業融合發展。今年長田全鎮油茶種植面積達2.3萬畝,預計總產6000噸油茶果、300噸茶油,產值約4000多萬元。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油茶成為越來越多長田鎮農戶「耕山致富」的寶貝。
  • 變農業農村短板為「潛力板」——廣東肇慶發展現代農業富民興村...
    2020年該產業園農業總產值可達27.38億元。  廣寧縣是與懷集縣相鄰的廣東西北部山區縣之一,近年來形成了一個覆蓋南街、洲仔、賓亨、橫山等鎮(街)的肉鴿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的養殖場、生活配套區基本成型,預計建成後年產值可達3億元,將成為廣東最大的肉鴿生產基地。
  • 變農業農村短板為「潛力板」——廣東肇慶發展現代農業富民興村調查
    (資料圖片)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廣東省肇慶市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關鍵點,聚焦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平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鄉村產業富民興村的帶動作用。  廣東省肇慶市既是粵港澳大灣區主體城市,也是廣東的農業大市,超一半人口生活在農村。
  • 小小蘑菇拉動144億元產值!曾經的貧困戶,如今年入十幾萬元
    小小蘑菇帶來15億元產值,覆蓋全縣7萬貧困戶龍頭企業發展22家,合作社發展到48家,種植面積擴大到3.6萬畝,產值突破15億元,覆蓋貧困戶7萬多人。貴州打造大數據試驗區,智能生產0.2毫米「麻花針」△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在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省,「十三五」期間,實施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確立了蔬菜、食用菌、茶葉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
  • 廣西富硒農業漸成「黃金產業」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廣西累計種植富硒農產品面積達168萬畝,產量107.14萬噸,產值累計超150億元。廣西是全國富硒土壤面積最大的區域,僅44個已普查的縣(市、區)富硒土壤面積就達4417萬畝,發展富硒農業前景廣闊。
  • 山地特色助推鄉村振興 構築農業產業扶貧彭水特色
    近年來,彭水立足區域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高質量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繪就了鄉村振興的瑰麗藍圖,創造了農業產業扶貧的彭水特色。發展高效農業把扶貧產業「建」起來彭水縣鬱山鎮地處武陵山區,地形複雜,土地中富含礦物質鹽,長出的紅薯個大、味甜。
  • 一季度訂單量超去年產值!慈谿農業企業如何打好疫情期間的「翻身仗」
    搶抓先機一季度訂單量超去年產值!三月的開發區,金燦燦的油菜花開滿了田畦,鑫百勤農牧專用車輛有限公司門口的道路上停滿了車。從2月14日開始,鑫百勤就順利復工,眼下有200多名工人在這裡上班,而訂單已經排到了7月份。
  • 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2020年11月9日,正值收穫時節,在海南省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裡,金黃的百香果已掛滿藤蔓。40多歲的脫貧戶劉麗玲像往常一樣在基地修剪藤枝,看著即將豐收的果實,她已喜上眉梢。今年3月,經過村裡推薦,劉麗玲進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協助村裡建立的田美合作社百香果種植基地工作,不僅有了穩定的工資、獲得產業分紅,還學會修枝、施肥等種植技術。
  • 唐仁健:實幹當頭 穩紮穩打 開創農業產業振興新局面
    從產值來看,蔬菜產值超過了700億元,培育了5個播種面積超過30萬畝的蔬菜產業大縣;中藥材產值達到450億元,有4個播種面積超過30萬畝的中藥材產業大縣。蘋果產值達到了400億元,百萬畝蘋果大縣1個,30萬畝蘋果大縣8個,果品保鮮和貯藏能力達到260多萬噸,原果加工能力達100萬噸以上,我省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蘋果優勢產區和蘋果第二大省。
  • 大連今年將向農民推廣38項農業科技
    5月8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和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聯合發布今年擬推廣的38項農業科學技術,此舉旨在進一步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提升農業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今年以來,兩家單位克服疫情影響,圍繞今年大連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需要,密切配合,經過廣泛徵集篩選和專家遴選論證,確定了這38項農業技術。主推技術涵蓋蔬菜、果樹、糧油、林業、畜牧、水產、農機等所有本地涉農項目。
  • 2019年貴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639.8億元
    秦水介表示,「十三五」以來,貴州省科技廳支持涉農項目2152個、經費10.6億元。貴州省科技廳選擇從種業創新、分布式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天然產物提取四方面瓶頸問題重點攻關,制定科技支撐脫貧攻堅的十條措施。
  • 2019年我國鄉村休閒旅遊業營業收入超8500億元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5日說,2019年,我國鄉村休閒旅遊業接待遊客33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曾衍德在當天舉辦的新時代鄉村休閒旅遊發展論壇上表示,預計在未來2至3年,鄉村休閒旅遊業將發展成為營業收入接近億萬元的大產業,對於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意義重大。從論壇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繁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
  • 這家企業的「宜賓造」產品今年產值將超35億元
    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推進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在提升名優白酒、輕紡化工、綜合能源、裝備製造、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竹產業等傳統優勢產業行業產品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積極打造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品牌。
  • 陸良縣上半年農業經濟穩步增長 實現農牧漁總產值45.75億元
    今年以來,陸良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迅速恢復農業生產秩序,加快「一縣一業」蔬菜產業、生豬規模化養殖建設、國家級健康養殖示範縣創建等重點工作,扭轉了一季度負增長情況,上半年預計實現農牧漁總產值45.75億元,同比增2.1%,實現農業增加值22.24億元,同比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