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是端午假期,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每年常有活動。只是今年,疫情當頭,有關端午划龍舟可能就不鼓勵了,但對屈原的祭奠,是總不會落下的。端午吊屈原,是這個節日最重要意義之一。屈原作為憂國憂民的文人楷模,愛國詩人的典範,千百年來,贏得了世人的一致推崇。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居於其一。這樣的歷史人物,自古以來歌之者當然不少,讓我們看看那些描寫屈原的經典詩詞吧。
一、江上吟/李白/節選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整首詩知道的不多,不過節選的這部分,特別是後四句,卻是常見引用的李白名句。這並不是一篇關於屈原的弔祭文字,相反,是李白自己情感壯懷的抒發。詩也是李白最豪放不羈的名作。五、六兩句極是詩仙本色。此時李白還沒有北上長安,雖然幹謁多次,但無人詢問。現實受挫,不過依然意氣風發。三、四兩句通過對屈原與楚懷王的點評式對比,詩人的價值傾向十分明了。其蔑視庸俗,尊崇中華詩祖的詩情在這14個字裡,表達得洗鍊感人。
詩雖然只是偶提屈原,卻對屈原的文學成就與人格作了極高評價。歷來是關於屈原最有名的論斷之一。
二、祠南夕望/杜甫/節選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杜詩原是一首五言律詩,這裡選的是後面四句。是杜甫詩集中的弔祭屈原之作。寫得似真似幻,奇妙多姿。詩中「山鬼」、「湘娥」、「竹」都是屈原詩歌中的意象,湖南正是投河汨羅所在,萬古長嗟所為何事,不必說破了。詩中對仗工整,又能翻舊出新,意境迷離恍惚,頗為奇幻優美。
三、屈原塔/蘇軾/節選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這是蘇軾祭奠屈原的唯一詩歌。作為蘇軾的文人偶像之一,蘇軾寫了關於屈原的一詩一賦。賦是《吊屈原賦》,詩就是本篇。這裡也是節選部分。《屈原塔》是蘇軾的五言古風。
這裡的八句,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四句為一個部分,寫屈原的千古影響,不隨他的肉體消亡而消失,屈原愛楚國,楚人愛屈原。後四句為一個部分,寫古今在弔祭屈原時,人們的悲傷和具體的緬懷形式。投粽子防屍體被吃,也防鬼魂挨餓,龍舟競賽也隱藏著尋找屍體的原始涵義。震天的吆喝又如何不像當初人們的哀號?
蘇軾此詩算是對屈原、端午、楚風的記述。
四、七絕·屈原/毛澤東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裡濤。
偉大領袖以人為題材的詩詞不多,古人就更少了,屈原是其中之一。這可能是古今吟詠屈原最特別的一篇了。之前的屈原,一般是冤屈形象或氣節象徵。在毛澤東主席這首絕句裡,屈原也曾是位高權重的強者,「手中握有殺人刀」,同樣,他也是個悲劇的理想主義者,「艾蕭太盛椒蘭少」,「艾蕭」、「椒蘭」,皆出《離騷》,一指小人,一指君子。對屈原而言,滿朝之上,他是被孤立的少數派,但寧折不彎。
作詩時間1962年。是毛澤東詩詞中唯一緬懷屈原的作品。相比之下,毛澤東更喜歡閱讀屈原《離騷》,這是他終身長伴的書目之一。
李白、杜甫、蘇軾、毛澤東,一共四首關於屈原詩詞,誰藝術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