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升小擇校的規則徹底「變天」了。
今年,教育部新發布了《2020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表示義務教育階段全國將普遍實施公民同招政策,即公辦民辦學校的招生政策一致,不允許民辦學校另行一套錄取學生,比如通過各種測試挑選學生、變相提前招生等等,必須和公辦學校統一在統籌安排下進行招生。
上海、杭州、廣州等多個區域目前已經採取「公民同招」的方式辦理入學。
上海表示,2020年起,本市將全面實施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幼升小同步招生與2019年基本一致。小升初實施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報名民辦初中如未被錄取的,回來則可能接受統籌的公辦學校。杭州3月份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2020年,浙江省將實施公民同招和「全民搖號」,同時規定民辦學校不能跨區域搶奪生源。廣州市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其招生計劃均通過電腦派位方式隨機錄取。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原則上面向屬地區招生,無寄宿條件的民辦學校不得跨區招
……
新規定一出,千軍萬馬的獨木橋變成了佛系入學:沒有入學考試,沒有特長生,入學民辦靠運氣抽籤,人人機會平等。
在新政策下,還有一關鍵詞:多校劃片,那些打算通過買學區房一勞永逸的家長急了,學區房竟然白買了!
1
公民同招後
學區房沒學區了
學區房,這曾是多少中國家長心中的「寶地」!有句話是這樣的:晶片靠研發,研發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靠學區房。
之前某房屋中介就有這樣一條出售信息:北京西城區一房屋過道,無實體房間,堆滿雜物,每天都有人進進出出的地方,竟標出售價150萬,均價高達13.7萬元。
因為它屬於學區房,即使是「老破小」,依舊有市場。
一個小區對應一所學校,只要能買到名校對應的學區房,100%可以入讀名校,即便是過道房、地下室都會引起瘋搶,這是學區房熱度高居不下的原因所在。
而現在「公民同招,100%搖號」,家長們最操心的是:學區房是不是涼了。
因為隨著搖號入學一起執行的,還有「多校劃片」,即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過去一個區域對應一所單一的初中或者小學,叫單校劃片。現在的多校劃片,不再對口入學,而是隨機派位,入學家附近好學校、普通學校的機會是均等的。
就算你買了這個小區的房子,也不能確定你家小孩一定可以上到優質學校,很可能被電腦派位到同一片的普通學校去。
也就是說,學區房不一定有用了。學區房的意義大打折扣,充滿著不確定性,學區房的優勢也體現不出來了。
學區房的邏輯一下子崩盤了:昂貴的學區房,曾經寄託了多少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心願。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花費大量心血,甚至不惜全家人省吃儉用,砸鍋賣鐵也要買學區房,把孩子送去好學校。
結果現在這個所謂的「學區房大法」失靈了。對那些買了以前單校劃片的學區房的家庭來說,這一改革稱得上暴擊了。
2
名校的「勸退信」
撕開了民辦的遮羞布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幼升小的時候,費盡心思想把他們送入民辦小學,就為了贏在起跑線上。
拿魔都來講,幾所頂尖高中旗下都有幾所優質小學和小學,這所民辦的小學和初中是每個魔都小升初家長心中念念嚮往的學校。因為要是可以去到這些能和初高中完美銜接的優質民辦小學,就意味著前途光明。
以前大多數民辦的招生方式是挑選好生源進來,再好生源出去,在挑選生源的時候多花功夫,選擇那些資質好、悟性高、家庭優的「牛娃」。這些牛娃的家長們也會用盡心思和資金,在校外對孩子進行「加工」。這樣的家校聯合,讓這些孩子可以交付亮麗的成績單,是必然結果。
所以大量的優秀生源迅速向民辦學校聚集,加上民辦學校的其他優勢,師資等各種軟硬體優勢、輔導興趣班直接搬進學校……使得民辦學校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彎道超車。
但現在民辦學校不能自己挑選生源,有些學校急了:生源,我們不能挑了,就看家長你們的自知之明了!
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前些天發布的一篇題為《到華二初中讀書,你真的想好了嗎?》的文章,在家長圈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文章從多個維度,建議家長在報名前先自我「掂量」一下:
「我們學校春遊秋遊一直是迪士尼;每個學期要去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保利大劇院看演出。靚麗的全套校服,還有到國外遊學..……民辦教育是收費教育,你一定要想清楚。」「我們當初選擇生源的時候,是有意識地做過篩選,有基礎的學生招進來,然後再請經驗豐富的老師引導。」「我們的作業不容易,我們的試卷要求質量高。我們的課是有難度的。適合的都是最好的,勉強的都是煎熬的。」「佔比很高的教授,法官,企業家,機械師,書畫家,專欄作家,IT精英,心理諮詢師等一批家長,為我們的第二課堂提供了豐富的選修課程。」
學校學費很貴、孩子不能達標那就是煎熬、家長本人是否強大……在這篇文章裡,對有意向選擇華二初中的家庭進行深入拷問,文末還放上了自測題。
總結看來,華二的需求是成績不行的別來,吃不起苦的別來,沒有錢的別來,錢包不厚的別來,家長不願出力的別來,家長沒資源的別來……
3
在這些「實話」面前
是家長太玻璃心了嗎
華二的這篇推文因為言辭太犀利,受到了教育局的警告,很快刪除並跟公眾道了歉:
「該文嚴重背離了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深感自責,誠懇地向大家致歉,必定引以為戒,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切實維護家長和學生的正當權益,本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原則,為每一位入學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有些家長覺得華二初中這樣的名校「過分」,但仔細想想,在這些擺在明面的條件之下,說的又何嘗沒有道理呢?現在哪個雞血名校,不是既拼娃又拼家庭的?
不必為了華二的「大實話」而碎了玻璃心,從某種程度上,華二這次事件給大家敲響了警鐘,也透露了幾條教育的「潛規則」。
父母站得越高,孩子起點越高
現如今的教育,早已變成多元化的比拼,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付出更多,這樣孩子才能擁有更好的學習資源。
有位家長是這麼評價華二事件的:
夠直白,夠坦誠!讓我清楚明白地知道,要達到一線牛校的標準,我還有多少努力的空間!被刺痛的無非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
教育,早已經不再是孩子一個人單打獨鬥的事情。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的強大和優秀,很大程度上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助力。
搖號決定得了學校,但決定不了命運
去了牛校,孩子是否能迎頭趕上,還是被快速的進度拖累。搖號或許可以改變孩子去哪裡讀書,但是關鍵在於孩子自己。
其實民辦一直都是這樣,資源最優。不妨把這看成一個認清自己位置的一個方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除了憤怒,奮鬥更重要!
對於我們來說,唯一可以真正把握在手中的便是孩子自身的實力。
最好的學區是自家的書房,沒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適合的學習方法,再好的學區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