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時代的俄國冷兵器,看看上面都刻了些什麼?

2021-01-08 月下泛史

好馬配好鞍,名刀贈勇士,歷史上對於刀劍,多數國家都喜歡裝飾,沙皇時代也是如此。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由於軍隊作戰勇敢,徵服了不少區域,為了嘉獎士兵的勇氣,推出了圖中這款黃金武器裝飾,帶有For valor標誌,成為當時最有價值的裝飾品之一。

當時作為著名的兵器生產地,茲拉託烏斯特也開始生產裝飾武器。

這是一把1881年的哥薩克騎兵劍,上面不僅有銘文,還刻了徽章,看上去十分考究。

圖中所示是一把海洋軍刀,1855年的模型,上面刻著銘文:1864年的Zlatoust。

有時候,不僅刀柄,刀身也是裝飾部位之一。圖中這把刀劍就刻著國徽和銘文。

當時除軍人外,公務人員也允許佩戴武器,這把倍兒有面的武器就屬於尼古拉斯一世統治時期的國家顧問。

後來隨著裝飾的發展,花樣也是越來越多。圖中這把武器就刻上了人像。

由於地域廣闊,那時候部分俄國士兵還曾使用過亞洲劍,圖為20世紀初,為高加索士兵製作的刀劍,劍鞘看起來和我國古代的十分相似。

圖中這把騎兵劍沒有沙皇的字母組合,而是俄國的標誌。

這把是1827年的騎兵劍,刀片由大馬士革鋼製成,不過這樣花裡胡哨的造型,使用時候真的方便嗎?

歷史上作為沙皇的重要武力之一,哥薩克騎兵向來驍勇善戰。不同于波蘭翼騎兵,他們大部分是輕騎兵,使用的武器也簡單利落。

圖為沙皇時代的俄國軍隊,勇猛彪悍的形象,加上這些鋒利的刀劍,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了。

相關焦點

  • 揭秘俄羅斯沙皇的冷兵器
    真的是用來單挑熊的熊矛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十分熱衷於「獵熊」,有一次和熊單挑時差點喪身,腦補一下
  • 打了200年最後都亡了國: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什麼仇什麼怨?
    說到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真是一對冤家,從17世紀到19世紀的兩百年間,兩國之間爆發了10次戰爭,平均20年就打一次。那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要死磕到底呢?誰又最終勝出呢?我們就來看看這其中的前因後果。
  • 115年前的對馬海戰:沙皇俄國的徹底沉淪與日本的崛起
    沙皇俄國人的行動激怒了日本人,日軍於1904年2月8日,襲擊了沙皇俄國設置於中國領土上的海軍基地,這大抵是雙方在二十世紀的第一次戰鬥,沙皇俄國艦隊在此次戰鬥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也為雙方之後的戰鬥埋下了伏筆。 鑑於沙皇俄國在二十世紀的多次戰鬥中的低下戰鬥力,這一次也同樣沒有例外發生。
  •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當時的阿拉斯加有什麼?海豹,水獺,木材,鱈魚,黃金和石油還沒出現也沒有能力開採,就事論事的話確實不值這個價當然,這一切風評後來都轉了過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罵成了出賣土地的大傻X。但是真實情況遠遠不是沙皇腦子一抽就籤字了這麼簡單。當時的阿拉斯加就算是沙皇俄國想保都保不住。實際上早在協議籤訂的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想把阿拉斯加賣了。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俄軍開入奧斯曼帝國屬地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然後英法等國相繼向俄羅斯宣戰,從俄土戰爭擴大成俄國和英法為爭奪巴爾幹和黑海的國際戰爭。雖然戰爭開始在歐洲,但是戰場可不僅僅在歐洲。
  • 1914年以前的沙皇俄國:一戰起源的俄國視角
    俄國的地理特徵迫切呼喚美國式的最大分權,但美國自誕生以來很少在自己所屬的整個半球遇上有威脅性的地緣政治對手。沙皇俄國必須極盡一切手段應對地理上的嚴酷現實,這大大加劇了該國臣民的沉重負擔。從帝國誕生到19世紀初期,掌管俄國政權的都是專制君主沙皇和貴族地主的同盟。在俄國,缺乏勞動力的土地派不上用場,而農奴制保障了勞動力。沙皇和地主分享從農民手中榨取的收入。
  • 如果威廉二世當了俄國沙皇,世界會怎樣? | 青年維也納
    該文敏銳地比較了末代德皇威廉二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兩人的性格,富有想像力地思考了「如果兩人易位而處,會造成什麼歷史影響?」,潛在地探討了君王性格和歷史走向的關係、歷史的隨機性等問題。通篇文字有趣而迷人。共計48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左右。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幾乎世界上每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能徵善戰的君主。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
  • 俄國沙皇皇權最寶貴的10件象徵物
    這裡收藏著十四至十七世紀俄國統治者最高權力的象徵物,從寶座、聖像和披肩到皇冠、權杖和金球應有盡有。 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俄國沙皇時期最寶貴的10件寶物! 1、莫諾馬赫皇冠
  • 羅馬正統在東方: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
    沙皇俄國長年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就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凱撒」。那麼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呢? 476年(承明元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方歷史的羅馬時代宣告結束。但「羅馬皇帝」的稱號並沒有消失,而是分為東西兩個繼續傳承。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根據史學界對俄羅斯歷史的劃分,俄羅斯歷史只有兩個朝代,先是留裡克王朝,後是上面提到的羅曼諾夫王朝,但這兩個朝代都是以統治者的名字或統治家族的姓氏去命名朝代,不是正式國號,而上面提到的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才是正式國號。
  • 末代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怎麼死的?(圖)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英國的喬治五世國王拒絕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國避難,於是沙皇一家被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同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沙皇全家包括沙皇夫婦和五個兒女,還有一個醫生、一個廚子、一個男僕和一個女傭,被布爾什維克軍隊囚禁於葉卡捷琳堡。沙皇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後,白軍試圖營救他。
  • 顏值高,卻被嫌棄,這位俄國沙皇為啥不受待見?
    如果來一個沙皇顏值排行榜,尼古拉一世肯定是妥妥的排在前列。尼古拉一世何許人也?去過聖彼得堡伊薩基輔大教堂的朋友可能對他有點印象,因為教堂前方廣場上威風凜凜的騎馬像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顏值高?無圖無真相!小編這就放出沙皇的帥照!
  • 彼得大帝有何過人之處,如何使沙皇俄國的實力一步步增強?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沙皇俄國不一直都是在極力對外擴張的嗎?難道僅僅在彼得一世時期實力增長?其實,在彼得一世時期,才是沙皇俄國極力向外擴張之時,在彼得一世之前,沙皇俄國還只能算東歐的一個內陸國家,在彼得一世統治沙俄之後,沙皇俄國的勢力範圍開始向波羅的海沿岸蔓延。
  • 沙皇俄國為什麼要賤賣阿拉斯加?
    這可是586,412平方英裡(17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沙皇俄國當時的實力不能算差。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沙皇俄國的1861年改革,僅僅六年的時間,為什麼沙皇俄國就要賣掉自己唯一的海外領土?因此,我們必須問一問,他們為什麼要賤賣阿拉斯加?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皇宮內沙皇彼得三世見到這個氣勢洶洶的女人和身後的近衛軍,一切都明白了。彼得三世馬上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我馬上宣布退位,心甘情願奉你為女皇,看在我們夫妻多年的情分上,請放我一條生路吧。」這個女人冷冷地看著這個跪在地上的男人,這個昔日的沙皇,她曾經的丈夫,毫不猶豫地下令近衛軍把他拖出去。
  • 中國皇帝,法國國王,日本天皇,為什麼偏偏俄國的統治者被稱為「沙皇」?
    但有一個例外,就是俄國,帝俄時期的俄國領袖,我們一般不翻譯成「皇帝」,而是翻譯成「沙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既和歐洲歷史有關,也和我國自身在翻譯上的處理有關。「皇帝」本為漢語中專制王朝君主的稱號,和西方語言中「emperor」相同。
  • 俄國沙皇裡的「另類」國君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與鷹獵 狩獵是俄國皇室的傳統娛樂項目,沙皇彼得大帝的父親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沙皇在莫斯科有個獵鷹場,裡邊養了3000隻猛禽,狩獵管理工作由秘密事務衙門,即當時的國家安全機構負責。 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年輕時幾乎每天狩獵。皇室成員和被邀請的外國使節都參加鷹獵。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每次出行都很隆重,到郊外的索科爾尼基、科洛緬斯科耶、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這些地方地處空曠的田野、河岸或湖岸,設有幾個特別威儀的用膳大帳。
  • 成博帝國夏宮展華麗開幕,拿好這份攻略去看俄國沙皇的王者榮耀!
    當然是因為畫得好啦~油畫描繪了在宮殿陽臺上,大公和兩位公主賞畫的場景,俄羅斯派的油畫風格偏寫實,這一幅也是,透視非常準確,觀賞的時候一點都不會覺得膈應,遠近色彩搭配還有些文藝復興的浪漫色彩。範兒姐參觀的時候,成博的大美女肖主任跟範兒姐聊了會兒油畫,有一點她說得很好分享給大家:其實不必深究一件藝術作品到底好在哪兒,如果你覺得看了舒服,那就是好的。
  • 李碩:沙皇俄國是如何徵服中亞的?
    在大航海時代以前,這裡是絲路貿易的樞紐,東亞、南亞與歐洲交通的主幹道,佛教、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伊斯蘭教都經過這裡傳入中國。但環球航海興起之後,中亞逐漸成了被世人遺忘的角落。綠洲是中亞世界的「文明中心」,但它們零星分布在沙漠和群山包圍之中,地理環境封閉,溝通東西方的商道又帶來了遙遠地區的奢侈品和大量財富。
  • 揭秘:俄國末代沙皇一家滅門始末
    但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帝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和蘇維埃政權,尼古拉二世遜位後與家人被俄國臨時政府軟禁在皇村。1918年1月,烏拉爾工農兵蘇維埃把沙皇一家從託博爾斯克遷往葉卡捷琳堡。十月革命後的新政府決定並沒有決定要善待尼古拉二世一家,尼古拉二世一家的生活也從一開始的軟禁變成了囚禁,甚至一度連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沒有。這讓尼古拉二世意識到了事情開始變得糟糕了……當時擔任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衛隊長是尤洛夫斯基,副隊長是尼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