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保靖「龍住的地方」邀請你一起去參加一場農耕文化深度體驗遊

2021-02-19 微湘西


農耕文化,傳承千年,回歸自然,尋覓最質樸的快樂與感動。6月2日「中國·湘西第三屆(保靖)農耕民俗文化節暨毛溝鎮排當土家「開秧門」活動」將拉開帷幕,這也是中國·湘西第三屆農耕民俗文化節吉首、保靖、花垣、鳳凰四站中的第二站。想要體驗田間樂趣的小夥伴們趕緊來報名參加「農耕文化深度體驗遊」吧!

德農牧業

中國·湘西第三屆(保靖)農耕民俗文化節

暨毛溝鎮排當土家「開秧門」活動

倒計時5天

先看看去年活動的微記錄片唄~↘

排當,為土家語「鋪動」音譯,土家語意為「龍住的地方」(傳說,此龍曾為土家先祖八部大王哺過乳),自然風光秀麗,土家民族風情濃鬱,特別是土家農耕民俗文化保存完整,每年都要在開秧時節擇吉日舉行具有土家傳統特色的「開秧門」農耕節慶活動。

你可以參與

土家特色桐葉宴

土家開秧門

1、遊神:在梯瑪隊的帶領下,寨中4位德高望重的寨老隨後,後跟祭祀遊行隊伍(秧號隊、秧旗隊、鑼鼓隊等),全寨巡遊一周後到龍神樹旁。

2、敬神:向龍神樹敬五穀、秧禾、糯米粑粑、水果、甜米酒等。

3、測地:主祭梯瑪赴卦測開秧吉地,開秧吉地主人(男)自動成為開秧「秧官」。

4、封官:「秧官」上前受封、敬神、謝禮,禮成,全體人員在梯瑪的帶領下轉場到開秧吉地。

1、升秧旗:全體人員在梯瑪隊的帶領下轉場到開秧吉地後,升秧旗幡。同時將小秧旗圍著今年開秧吉地插好。

2、敬田神:升秧旗幡後,「秧官」端上蓋碗肉、水火豆腐、米飯、米酒等供品,來到田坎上水出口處,擺上祭品,燒紙點香,念開秧祈福詞(先祖仙神、田公田婆,今日是某年某月某日,我為今年秧官,我用蓋碗肉、水火豆腐、刀頭淨肉、陳年米酒盡心請你。請保我寨今年田畝豐收,割谷千籮萬擔,櫃滿倉滿,來年,我們再好酒好菜敬你們。)念畢,拜三拜,然後燒掉燒紙,後吃蓋碗肉(在「秧官」吃蓋碗肉的時候,秧旗隊將秧撒向田中)。

3、插頭秧:「秧官」祈福後,帶一童男一童女下田插的第一株秧,必先倒插,接著拔起,再順插(除病接福)。 「秧官」插完第一株秧後,秧號隊齊吹「栽秧號」,歡送其它插秧者下田,而田邊眾人用土家語齊喊「秧舍胡,岔!岔!岔!」(意為開秧了,好!好!好!)。

4、喝秧酒:「開秧酒」(主人事先偷偷在大田中間埋一壇甜米酒)插秧者在插秧中若發現,一定要喝乾(多喝一口,喻意今年穀子多收一擔)。

5、糊秧門:關秧門時,主人與圍觀者之間互相往身上糊泥巴。越多越好。

報名條件:

1、身體健康,無條件聽從組委會安排、準時到場

2、兩人一組、男女不限、年齡不超過60歲

邀請對象:面向全國居民,歡迎組團參加

報名人數:限50人,先報先得

費用說明:往返空調旅遊巴士包車費用,午餐(土家特色桐葉宴),意外保險。

微信報名:小熊哥,微信號253781722

電話報名: 18974352282  

長按識別二維碼 報名

圖片來源:紅網、中新網等綜合



更多精彩點擊下文↓↓↓↓

相關焦點

  • 「手把青秧插滿田」農耕文化社會實踐
    又是一年農耕時,只待金秋稻花香,崑山市金羽毛青少年服務中心組織了一場農耕文化插秧體驗活動。七組家庭早早的來到了澱山湖,孩子們立馬如放飛的小鳥一樣,泥土、青草、大樹、田地,這些只有書本裡勾畫的圖像,立體的出現在眼前!
  • 秋收勞動競賽 傳承農耕文化
    當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秋收勞動競賽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春華村青雲畈的千畝水稻田中舉行。24支參賽隊伍來自富春街道各個村社,競賽內容包括割稻、打稻、裝麻袋、扎稻草等。當地希望通過舉辦傳統秋收農事體驗競賽活動,讓百姓和遊客回味體驗傳統的中國農耕文化。
  • 農耕主題教育 | 人文與發展學院舉辦農耕文化調研活動
    本網訊 9月21至22日,為慶祝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我校人發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系何慧麗教授帶領7位同學組隊赴河南省蘭考縣進行集體化與合作化經濟調研,開展農耕文化調研活動,並舉辦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農耕文化研學基地」揭牌儀式。
  • 體驗農事樂趣 品味農耕文化 這群大學生志願者攜手小學生共同成長
    南塘學子體驗農耕樂趣。長沙理工大學東黎漢文化社及服裝協會志願者還進行了漢服、嗩吶等傳統文化的表演。紅網時刻長沙12月22日訊(記者 周昂 通訊員 王馨瑤)為讓更多的學生進一步體驗農事樂趣,品味農耕文化,增強勞動意識,12月20日上午,長沙市天心區暮雲街道新村陽光志願服務中心開展「耕耘樹藝,農耕與你」農耕文化體驗活動。此次活動與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小小菜農團隊聯合發起,吸引南塘小學34名小學生參加。
  • 兒童節 合肥小學生體驗農耕文化
    5月30日,周六, 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學生在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跟著農民伯伯體驗割麥子、插秧等農耕活動。
  • 深圳周邊沒地去?這些地方適合全家人一起去旅遊!
    你還可以選擇乘船遊湖,船夫坐在船尾身披蓑衣,自己站在船頭,頗有一番俠客在江湖的感覺。桃花湖邊還有一處極像「洱海」的地方——桃花壹號。桃花壹號裡有一個近100平方米的觀景露臺,被全玻璃的透明欄杆圍住,坐在這裡,仿佛走進了洱海的仙境。
  • 農耕文化發展新標杆之萬榮模式
    萬榮作為二十四節氣及后土文化的發源地、黃河文化重要傳播地區,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農耕文化、后土文化以及非遺文化。當地政府依託優質的傳統文化資源,採用多種手段大力宣傳和發揚傳統文化,構建了適合當地實際的傳統文化發展新模式——萬榮模式。農耕文化打造農耕主題旅遊路線,帶動文化推廣促進農民增收。
  • 好工作,好地方,我們一起去圓夢……
    孤山不僅是一座風景名山,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掃地設壇尋找曆法的地方,是人類最早用火,聚集生活的地方,也是華夏農耕文明的起源地 三益書院以研學體驗為主,有二十四節氣,男耕女織家道文化,紅色與信仰等九大教學區,通過三十多種豐富多彩的體驗項目,回歸自然,釋放個性,學會感恩,讓我們在耕讀中體驗生存的艱辛,品味生活的美好
  • 一頁遊世界:一起去多倫多來一場美食與啤酒之旅
    通過多倫多美食之旅,您可以與首席飲食主任,廚師斯科特一起進行社區美食之旅,或者可食用的逍遙法外或參加課程來磨練您的技能。專注於全年為當地人和遊客提供量身定製的美食之旅和活動。提供社區美食之旅,社交用餐體驗和美食活動。您可以在多倫多最時尚的餐廳之一享用糕點之旅,或在釀酒廠區品嘗新世界葡萄酒之旅皇后西街步行糕點之旅或工藝清酒之旅。多倫多啤酒歷史悠久。
  • 廣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耕耘紀》:體驗農耕文化,愛上耕耘生活
    一直以來,城市人過著朝九晚五的快節奏生活,如果有一天,讓城裡人進入鄉村去自己耕種一畝三分田,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他們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度過真正的田園生活呢? 這檔原創的農耕題材素人秀,在國內這類題材節目的推出尚屬首次。節目風格清新、自然,從籌備、拍攝到後期剪輯、宣傳,都體現了對人物特性、農耕文化與原創精神的尊重,用質樸的鏡頭語言與鮮明的節目形式,力圖呈現一檔適合不同年齡層觀眾喜愛的「綠色」農耕節目。《耕耘紀》每周六日晚在18:10播出,目前單日最高收視率0.9,市場份額12.99%。
  • 煙臺農耕文化踐行者走進美術博物館星期五藝術沙龍
    住在高樓大院的水泥叢林裡,鄉音離我們越來越遠,農耕體驗離我們越來越少,博大精深的農耕文化似乎更加模糊……農耕文化走不回的鄉村,聽不到的鄉音,感受不到的鄉愁,即便生活再豐富,農耕文化的智慧也在身邊的點點滴滴的伴隨中。
  • 夏季鄉村遊就去雲南這些地方——賞美景、品美食、享清涼
    不如到這些美麗鄉村來一場夏日鄉村清涼遊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清晨推開窗,是夏日的青山,傍晚合上窗,是醉人的雲霞。諸葛營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示範村諸葛營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示範村位於永仁縣方山景區,因諸葛亮曾在此地安營留駐建村而得名。諸葛營村面積1.04平方公裡,集生態風光、田園山趣、綠色美食為一體,村中有17家農家樂、37家農家客棧,每天可接待500餘人住宿、2000多人就餐。
  • 「山西之遊」潞城東邑龍王廟,參觀農耕文化展
    原來這些地方廟宇平時極少遊客,當地都會委託熱心人負責為遊客開門參觀之事,倒是很方便。山西之遊,一路上見到很多碑刻,遺憾的是多數缺少養護,字跡都很難看清,其實描一下上面的文字很簡單。這個建築應該是座戲樓,走進去轉身看,果然是座戲樓。這是龍王廟大殿,我們登上大殿。
  • 農耕文化實踐教育有必要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力爭用3年到5年時間,打造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實踐教育活動品牌。我國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在中華文明中佔有重要位置。農民豐收節,蘊含著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新的時代內涵,有助於喚醒人們對農耕文化的記憶,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時下中小學生「五穀不分」的情況普遍存在,認不清農作物、搞不清其生長規律,對孩子成長看似影響不大,從長遠看卻是一種教育的缺失。
  • 1000餘名學生到閬中市天宮鎮 感受農耕文化魅力
    近日,南充市實驗中學、廣安友誼中學實驗學校共1000餘名學生來到閬中市天宮鎮,開展農耕文化勞動實踐活動。當地有農耕文化博物館、菜園、素質拓展園等研學場所。其中,農耕文化博物館分農耕工具館、絲綢文化館、書房、鐵匠石匠鋪、農家廚房等12個展區,展出物品5000餘件,還有篾編、女紅、青瓦製作等傳統手工藝體驗項目,再現了川東北地區農村生產生活場景。研學活動中,學生們不僅觀看館內陳列的各類農耕工具,還參與體驗了古法榨油、製作玉米餅、種菜等農事活動。
  • 走,帶你去體驗「全景沐川」
    在旅遊體驗活動中,這裡的旅遊體驗項目讓人心弦顫動,這裡的文化讓人感到震撼,就連這裡的空氣都讓人」醉「了肺。可以說,沐川是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讓心弦顫動 體驗「華西第一漂」 6日下午,旅行考察團來到位於「綠色明珠」、「生態名縣」—沐川縣縣城2公裡處的龍門大峽谷,在這玩水季節,旅行考察團體驗了號稱「華西第一漂」的沐川龍門大峽谷漂流,這是一個「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的體驗項目,全長9.6公裡,198米的整體落差和28米的局部最大落差讓你驚叫到喉嚨沙啞。
  • 去臺灣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遊?女留學生:選錯了體驗完全不同
    去臺灣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遊?女留學生:選錯了體驗完全不同現在經濟發展,出門旅行放鬆成為大家忙碌生活的調味品。很多人在節假日的時候選擇出門旅行,旅行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增進感情。去臺灣旅行成為了大家都非常喜歡的目的地之一,這裡有很好吃的夜市小吃,有熱情好客的居民,有各種奇妙美麗的風景。因為臺灣離得近,去一趟的路費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可以花很少的錢去體驗一下別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很多人去臺灣以後會吐槽「設施很破」「城市建設還不如三線城市」等等,但是仔細想一下,這些人可能是跟團去的臺灣,這樣的印象可以被理解。那麼去臺灣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遊呢?女留學生:選錯了體驗完全不同。
  • 《臺灣去哪兒》親子營已開啟,一起體驗明星家庭成長之旅!
    節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時的戶外體驗中,單獨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任務。整個成長過程讓很多家長與孩子受益匪淺,您是否也想帶著孩子去體驗一下明星們的成長之旅呢? 學大教育個性化遊學,應廣大學員及家長強烈要求,追尋《爸爸去哪兒》的腳步,2015年寒假特開設《臺灣去哪兒-親子互動營》 這個寒假我們結合臺灣優質的親子教育資源,為大家奉上滿滿的10天台灣親子互動營,滿足家長和孩子對寶島的深度了解,快放下平日的忙碌,與孩子一起感知世界吧!名額有限,千萬不能錯過!
  •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甘肅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全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系列報導之四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何成軍在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坐落著一處距今8000年的史前遺址——大地灣。在那裡,先民們開始了原始粟作農業,農耕由此發端。自那時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 走,到戰旗村逛農耕文化博物館
    上面這幾張圖對許多小夥伴來說可能既熟悉又陌生沒錯~這些啊就是你見過和沒見過的一些農耕工具接下來就跟著郫妹er逛戰旗村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漲漲知識吧什麼是農耕文化?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在哪裡?這座博物館在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緊鄰鄉村十八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