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幸福之路》(下):我們怎樣才能幸福?

2020-12-12 金汐筆談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羅素在《幸福之路》的上篇探討了不幸福的原因,下篇則探討了幸福的可能。

既然不幸福的因素與對自己、對他人的態度有關,那麼反過來,幸福的可能也在於此,那就是不要太專注於自我。

太強的自我是一座監牢,如果你想充分地享受人生的樂趣,就必須從這座監牢中逃出來。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羅素的建議是讓自己的興趣更加廣泛,對那些感興趣的人和物儘量友善。

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讓自己擁有一種熱情(Zest),這種熱情可以是某種愛好,也可以是某種興趣。一個人的興趣越廣泛,所擁有的快樂的機會就越多。即使失去了某一種興趣,依然可以轉向另一種。

熱情也可以是對某件事情的熱衷。

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對觀察和推理就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他在第一次見到華生就根據華生的臉色、手腕皮膚的顏色,以及身上的氣質、行動的姿態等,推理出華生是從阿富汗回來的退伍軍醫。

福爾摩斯的對推理的熱衷不僅僅因為推理是破案的方法,在無關案件的時候也會樂在其中。

工作也是廣義上的一種興趣。

如果一份工作是一個人喜歡的,而且完成這項工作本身有著很強烈的成就感,帶來的愉悅是非比尋常的。

例如一些學者就終生沉浸在研究工作的幸福之中。

邱吉爾曾經把人分為兩類,一類人,工作是工作,愛好是愛好。第二類人,工作和愛好是一件事。

邱吉爾說,命運的寵兒就是第二類人,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節日,可以盡情沉浸在快樂之中。

發展出一種與個人生活無關的興趣(Impersonal Interests)也是好的,傅雷先生譯為「閒情」,對應中文的閒情逸緻。

這種興趣包含兩種。

一種是娛樂興趣。像今天的刷手機、看視頻、打遊戲等等。

這種興趣與生活、工作無關,但能讓人放鬆,有助於對抗抑鬱與心理疲勞。

在娛樂中,緊張的頭腦可以停下思考,不去焦慮或者擔憂。

一個人如果還有玩的興趣,至少對人生不會太過悲觀,所謂「哀莫大於心死」,要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真的是「行屍走肉」了。

另一種比娛樂更能令人愉悅的興趣是讀書、繪畫、下棋等愛好。

這些興趣不能短時間給人滿足,甚至有些時候還會有些短暫的痛苦。

例如讀一本比較難懂的書,會令人頭疼。

但這種短暫的痛苦是有益的,它帶來的收益比迅速就能帶來滿足的東西(例如刷手機、短視頻等)更大。

花很長時間讀完一本書、畫一幅畫帶來的滿足感、愉悅感也更強,持續時間更久。

不管是哪一種感興趣的東西,都要抱著友善的態度。

什麼是友善的態度呢?

就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來享受這些樂趣,而不是佔有者、控制者。

讀書的樂趣在於思考,而不是炫耀的資本;遊戲僅僅是娛樂,而不是看中比賽的結果。

善待自己愛的人

對人感興趣,則是更廣義的人類的情感,羅素用的Affection,是一種廣義的愛。

缺乏熱情導致的一大後果就是認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不被愛的。

其實愛人和感受到愛是一種能力,而很多人恰恰缺少這種能力。

有些人言語惡毒,這就是「愛無能」的一種體現,這類人無論對別人,還是面對別人對自己的感情,都惡語相向,用「刀子嘴豆腐心」「我性格直爽」做掩護,大肆傷害別人。

家庭自然也是幸福不可分割的元素,而且與愛緊密相連。

有些人童年時代安全感的缺乏,會導致成年後感受愛的一能力的喪失。

從小沒有家庭的愛,而只有父母指責的孩子,會不敢去嘗試,不敢勇敢地探索世界,因為家庭不是他的後盾與港灣。

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性格內向,鬱鬱寡歡,長大後也不會快樂。

過於自私,也不是好的愛的給與和感受者。

網絡上極端「女拳師」們總強調女人要在婚姻中強勢,實際上完美的愛是相互成全,一方對另一方的單向付出,都不是最好的愛。

完美的愛是讓彼此都變成更好的人,讓雙方都愉快地接受又自然地奉獻。

在這種相互的愛之中,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幸福。

只有那種毫無保留的、雙方的人格共同升華的關係,才有真正的價值。

如今精緻的利己主義流行,很多文章總是教育人們,特別是女孩子,不要付出太多,終究會受傷。

其實,這要看付出的是什麼,如果是拿著整個家庭來討好對方,付出的是自尊,自然會受傷,但如果付出的是愛,則沒有危險。還可以幫你鑑別對方是不是一個愛無能的人。

在各種謹小慎微之中,對愛的過分小心或許是真正的幸福的最大敵人。

努力與放棄(effort and resignation)

不要太過專注自己,培養對人或對物的興趣,要遵循一個核心的原則——懂得平衡努力與放棄。

孔子說「過猶不及」,做得過了,跟做得不到是一樣的,因此「中庸之道」才是值得提倡的。

人生艱難,想要幸福,就要想辦法應對人生路上的諸多困境與不幸。

因為說到底,幸福是一種內心與世界,自我與他人的平衡狀態,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對所有人都適用的幸福標準。

例如一個突然中了彩票的人,也許他會沉浸在剛得知這個消息的幾天,然而時間久了,習慣了有錢帶來的享受,獲得快樂的閾值會提高,實現幸福就愈發困難。

所以幸福的獲得只有少部分是諸如健康之類的外在原因,絕大部分原因還在於內心。

努力的過程就是填滿空虛、賦予人生意義而實現幸福的過程,至於結果,並不需要太過介懷,如果實在做不到,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一個人的人格,既不分裂來對抗自我,也不分裂來排斥世界,就是幸福的。

這樣的人覺得自己是宇宙的公民,自由地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壯麗景象和歡樂的時光;不被死亡的念頭所困擾,因為他感到他與後繼者之間並不存在真正的鴻溝。

羅素在另一篇文章裡有著同樣的觀點,將自我融入到生命之流之中,如同河流匯入大海,就會獲得美好而無盡的幸福。

與本書相關

作為分析哲學的大師以及數學家,羅素最初對探討幸福一類的倫理學問題並不感興趣。

因此在20世紀20年代有人建議他寫就關於人生的文章,均被他拒絕,理由是他的研究應該是數理邏輯,而哲學也不會教人幸福,只有嚴密的推理、論證才是哲學應有的旨趣。

十幾年後,一方面邀約的人不斷,另一方面羅素也深感一戰之後西方世界的人們在精神上的消沉,世界大戰的陰影讓整個世界陷入了悲觀,於是他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他對於人生的看法。

這些看法和觀點陸續發表在報紙專欄上,1930年《幸福之路》問世。

正是這些關於人生的文字,為羅素贏得了更多的讀者,也讓他進入了文學界的視野,並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相關焦點

  • 羅素《幸福之路》:普通人幸福生活的經典實用手冊
    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他不僅在數學和哲學上成就斐然,在教育學、社會學、文學和政治學上都有建樹。這本《幸福之路》沒有哲學家深奧、思辨的幸福理念,也不是只有專家、聖人才能看得懂的哲理觀點,只有最貼近普通人如何避免恐懼、焦慮、嫉妒、厭煩各種負面情緒的對策,以及以此展開的關於個人工作、家庭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路程。
  • 羅素《幸福之路》:你為什麼不幸福?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的《幸福之路》,專門探討了現代人不幸福的原因和尋得幸福的可能。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英語中的happiness既有快樂也有幸福的意義,而書中所列的內容超出了快樂的範疇,多指更持久的雋永的幸福。
  • 閱讀羅素(2):《幸福之路》上篇
    傅雷在為《幸福之路》所寫的「譯者弁言」中認為,羅素這本小書,是人生藝術的指南,「即使在長途的跋涉奔波,憂患遍嘗之後,也不一定能嘗到甘美的果實,這果實我們稱之為人生藝術的結晶品,稱之為幸福。」 而羅素「的現實的觀點,…… 我認為正是值得我們緊緊抓握的關鍵。
  • 羅素《幸福之路》:須知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幸福之路》可以說是一部通俗的哲學名著。我看這本書的中文編者這樣形容;通俗有趣的語言是羅素的這部作品受眾極廣,從而影響深遠。羅素是個英國人,一生致力於教育、社會和哲學。而有一次我的老師也曾提到羅素先生,說他才貌並舉,數學也很有深造,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我們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文|諸神的恩寵羅素四十八歲時,寫出了《幸福之路》。三十年後,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幸福之路》的序言裡,羅素說,這本書裡沒有高深的哲理,沒有艱澀的學問,書中的內容都是他日常生活的觀察、思考和感悟。而這些東西,常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幸福感。因此,他很想把這些感悟分享出來,給大家一些啟迪。幸福這個話題,是古往今來所有人都在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那麼,怎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幸福之路》:讓幸福有跡可循
    很多人認為哲學書枯燥難懂,羅素的《幸福之路》便是反例,可以說,這本書相當於通向幸福的說明書。《幸福之路》作者是羅素,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而譯者是傅雷,一位傑出的翻譯家,兩大巨頭的結合,使書籍的可讀性與可理解性大幅上升。
  • 100年前,羅素的「幸福觀」 如何撫慰現代人?
    2020年的今天,比之100年前的人們,我們的困惑一樣都沒少,反而加倍遞增,羅素富有實踐意義的幸福觀穿過歲月的屏障,依然擲地有聲。撰文 | 戰宇婷如何化解現代人的精神疲憊?《幸福之路》,[英]羅素著,傅雷譯,上海南國出版社,1947年4月版。這是羅素《幸福之路》最早譯介入華的版本。何為幸福?歷史上的哲學家對這個問題看法不一。
  • 羅素《幸福之路》:人生需要多一些生活的情趣
    羅素認為,錯誤的世界觀,錯誤的倫理學和錯誤的生活習慣,毀掉了人們對一般可能的「事物」的天然興致。殊不知,一切的快樂,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得以這些事物為根基。而觀念和習慣都是個人可以掌控的,通過改變這些,人們就能擁有獲得幸福的可能。
  • 羅素《幸福之路》之欲望本身,減少不必要的欲望,能減輕痛苦
    這段話摘自羅素的《幸福之路》。《幸福之路》是羅素的人生感悟,他從方方面面分析了人不幸福的原因,面對這些問題,而人生不快樂的因素又是什麼呢?首先是欲望。人的欲望越強烈,傷害的就越深。而我們改變欲望的方式,是減少不必要的東西,不要太在乎自己和自己的觀點。聽說過一句話:人,越簡單,越快樂。人一旦簡單,心智就成熟了,人一旦簡單,煩惱就減少了,人一旦簡單,就越來越快樂。
  • 《幸福之路》:所有的幸福都是平靜如水的
    ——羅素《幸福之路》是羅素的一本經典名著,在這本書裡,羅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學說,而是把一些經由他自己的經驗和觀察證實過的通情達理的意見歸納起來,製作出一張獻給讀者的良方,希望無數對生活感到困惑和鬱悶的男男女女,能夠在此找到醫治他們病案的方子,能夠在以後憑著適當的努力變得幸福。
  • 品味羅素的快樂哲學:《幸福之路》-01
    尤其是閱讀一些與哲學和思考相關的書籍,更容易讓人無喜無悲,甚或充滿激情,比如,去閱讀尼採,又比如,閱讀羅素,再比如,品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很久以前,我讀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雖然現在基本都忘掉了,但還是喜歡羅素的文字,喜歡 他的思考,喜歡他的很多很多。
  • 多次為中國發聲 羅素:一生尋求關於幸福的主題
    當羅素到達上海時,負責接站並擔任翻譯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卻尚在奔往上海的路上,這讓羅素的中國之行一開始就遭到了冷遇,而在當時中國正在激變的社會語境下,羅素的一些觀點也遭到了質疑。王小波喜歡羅素,尤其喜歡羅素的兩句話,第一句是「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第二句則是「人人都希求幸福」。雖然並不共處於一個時空,但是王小波真可以說是羅素的知己,他一眼就看出了羅素在哲學家、文學家、數學家、社會活動家背後的共同指向,即尋找幸福。
  • 深度文章:姜文電影《讓子彈飛》與羅素著作《自由之路》
    大隱者只是覺得這麼好的電影,如果只看到政治,確實太低估了姜文導演的雄心,所以大隱者的影評就從探討這部電影的思想性說起,從羅素的著作《自由之路》說起。如果所有人的行為都完全不受外在權威的制約,那麼我們就無法獲得一個人人自由的世界。——羅素羅素提到的制約人行為的權威,在姜文導演的鏡頭下,最終答案就是張牧之先生和他領導的麻匪隊伍,保證人人自由的權威。羅素雖然是西方人,但在對人性的看法上,和東方文化是一致的。
  • 羅素:兩個人太獨立,在一起難幸福
    文|顏小二述哲文 大家好,我是顏小二,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與哲學有關,與愛情有關,還與一部電視劇有關。 《我的前半生》裡,女主角羅子君從幸福的全職太太到遭遇婚變,再到成為女強人,且收穫了相對美好的真愛,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的。
  • 羅素:幸福的訣竅是十分簡單的
    在本書內,我們考察了依靠個人自身的那部分,並且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與個人自身相關的範圍內,幸福的訣竅是十分簡單的。許多人——我想前已提及的克羅齊先生也應包括在內——認為,如果沒有一種多少帶有宗教色彩的信仰,那麼幸福是不可能的。許多自己並不幸福的人認為,他們的憂傷有著複雜而高度理智化的原因。我不相信這些是幸福或不幸的真正根源,我認為它們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
  • 品味羅素的快樂哲學:《幸福之路》-06
    且不談人生的意義,對幸福快樂生活的追求總是沒錯的,但可怕的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卻是對這一嚮往和目標的異化。太多時候結果會被過程異化,目標會被手段異化——人真的很難活得明白!或許,我們永遠也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但無論如何,多一些思考是好的,活得更明白一點是好的。不知道閱讀本文的朋友們以為然否?而羅素的這些文字就是帶給我們思考的。
  • 羅素:自動且毫不費力地愛許多人,是幸福最大的來源
    他一生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與普及化,曾著 《幸福之路》,書中未使用淵博和徵引和高深的哲理,只是整理 一些樸素的意見,觀察一些可增加幸福的經驗, 希望沉溺於憂鬱之苦的人可以找到他們的病案和 逃避 的秘訣。羅素認為「過多的道德束縛是人類不幸的根源」,因此自我沉溺和自我審視會源源不斷地向內輸送消極情緒,而將熱情和精力向外投射,就會找到快樂。
  • 耿曉峰羅素外租中甲發揮亮眼,河北華夏幸福官方發文點讚
    在昨晚的中甲聯賽中,呼和浩特中優2-1爆冷擊敗了北京人和,在比賽中,他們的主力門將前河北華夏幸福的耿曉峰表現非常出色,奉獻多次神級撲救幫助球隊最終獲勝並拿下了新賽季的第一場勝利。賽後呼和浩特官方發微博對耿曉峰的出色發揮給與肯定。今天上午,租借耿曉峰到中甲的中超河北華夏幸福也通過官方渠道對其進行了讚揚,並稱其為新球隊的定海神針。
  • 什麼是幸福?幸福的人生,從來都是簡單的
    100個人也許有100個不同的答案……羅素說,幸福是永遠相對的,因為寶貴而珍惜,因為珍惜而幸福;農夫說,幸福是久旱後的大雨,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戀人們說,幸福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幸福,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們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無需去尋找,只要用心經營,幸福就會來敲響你的門。
  • 品味羅素的快樂哲學:《幸福之路》-05
    閱讀是一種快樂,尤其當你所閱讀的東西中帶有智慧和思辨,可以幫助你忘卻點什麼,也可以幫你感受到什麼,這就尤其令人感到幸福!而疫情當下,能夠宅居家中,於溫暖中捧起書本,不能不說,這是幸福之中的幸福!上帝、人和自然全都在期間的幾個世紀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光芒,這不是因為現代藝術的現實主義信條讓我們變得平庸,而是因為人類生活的平庸經由某種操作過程被強加到我們頭上。同樣的過程曾導致藝術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而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則證明我們願景的正確。」毫無疑問,那種描寫王子和他悲傷往事的過時的悲劇已經不再適合我們的時代,而我們以同樣的方式去展現小人物的悲哀時,效果卻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