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幸福之路》:你為什麼不幸福?

2020-12-12 金汐筆談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的《幸福之路》,專門探討了現代人不幸福的原因和尋得幸福的可能。

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英語中的happiness既有快樂也有幸福的意義,而書中所列的內容超出了快樂的範疇,多指更持久的雋永的幸福。

羅素認為,幸福,不是一種很容易獲得的狀態,雖然有少部分幸運兒天生就有幸福的條件,但多數人還是要自己去尋找,通過調整自身來獲得幸福。

因此這本書名字直接的含義是「徵服幸福」,譯者依從符合中文的習慣譯為《幸福之路》。

雖然羅素肯定了現代人不容易幸福的現狀,但他堅定地認為,人是有獲得幸福的可能的。

而獲得幸福的前提,是了解不幸福的原因。

這裡專門梳理《幸福之路》的上篇,即對不幸福的分析,而下篇——如何獲得幸福,則在下一篇文章裡探討。

羅素給出了8種不幸福的原因,在我看來,可以大體歸於兩類。

不幸福的原因:太在意別人

不幸福的一個大的原因是太拿別人當回事,過於重視外界、他人產生的影響與結果。

羅素給出的不幸福的理由中,有三種可以歸於此,分別是:競爭、嫉妒和過於害怕輿論

先說說競爭。

羅素說的競爭不是商業方面的競爭或者成績的比拼,而是一種爭強好勝的人生態度。

有一類人,他的幸福感來自凡是非要別人強,哪怕讀書也是用來誇口之用。

生活裡有很多人看似博學,但實際上僅知道皮毛,讀書被用來當做吹噓的材料。

這類人的快樂不來自於讀了一本書本身,而是讀過之後可以跟人家吹牛。

如果他遇見了一個人正好也讀過那本書,而且理解得比他還透徹,那他讀書的快樂就蕩然無存。

有的有錢人,喜好收集字畫。不是因為欣賞,而是享受佔有了這些字畫而讓其他人無法佔有的快感。

對成功的渴望也有部分是這類因素,很多人渴望成功不是成功本身帶來的成就感,而是跟沒成功的其他人相比帶來的優越感。

不能否認,有時候這類人也會在比別人優越的時候體會到某種幸福,然而這種「成功」只是暫時的,而且只是幸福的一小部分,如果犧牲了其他的一切去追求成功,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比較是沒有極限的,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最富有的人,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敢保證自己永遠處於財富、權力的巔峰,被別人超越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羅素說,「過於重視競爭的成功,把它當作幸福的主源:這就種下了煩惱之根。」

如果比不過他人,人會嫉妒,這是不幸福的另一種因素。

「用比較的觀念去思考,是一個致命的習慣。」

嫉妒的產生,有一部分是因為喜歡競爭,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不自信。

沒有孔雀會嫉妒別的孔雀的尾巴,因為每一隻孔雀都認為自己的尾巴才是最美麗的。

針對這一點,羅素開出的藥方是擴張自己的心,學會超越自我,由超越自我而自由自在,像宇宙一樣的無掛無礙。

過於「在意別人」的另一種表現是害怕輿論,也就是我們說的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

很多人一直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想起在外刊上看過一篇文章,博洛尼·威爾是一個澳大利亞的護士,進行了多年的病人臨終護理。

當她問她的病人們最後悔的是什麼,或者重新一次會做出什麼不同的時候,博洛尼注意到病人說的最多的一個答案是,沒有足夠的勇氣過一個我想要的人生,而是一直活在別人對我的期待中。

不幸福的原因:太在意自己

太在意自己倒不是說自私,而是過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過於看重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太在意自己的表現是茫然、無聊、疲勞、負罪感、被虐狂。

有的人陷入一種茫然而彷徨的情緒,羅素形容為拜倫式的憂鬱。用中國的古詩詞形容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每日無事可做顧影自憐。

對此,羅素的建議是,行動起來,找個工作,去搬磚,去端盤子……讓體力勞動佔據了全部精力,自然藥到病除。

無聊也是過於關注自己的一種衍生品。

無聊本質上是渴望發生事情,不一定非得是愉快的事情,不愉快的也可以,只要讓人興奮即可。

實際上,人生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的,哪有那麼多轟轟烈烈的瀟灑呢?

即使人生跌宕起伏的偉人,在世界掀起了巨浪,他的人生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書齋裡或者隱退之後過著平靜的生活。

要知道平淡才是人生的常態。

「忍受單調生活的能力,應該自幼培養。」

幸福的生活,大半有賴於恬靜,因為唯有在恬靜的空氣中,真正的歡樂才能常住。

無聊的另一個極端是疲勞

人們常說「身心俱疲」,就是說疲勞來自兩方面: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

身體上的疲勞,是過於繁重的工作,例如無休止地加班,毫無自己的休息時間。

雖然繁忙可部分歸因於公司硬性要求不得不從,也有部分可以歸因為過高估計自己的重要而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繁忙。

地球離開誰都一樣轉,不需要讓自己太拼命。

胡思亂想,猶豫,擔憂,焦慮,都會導致心理上的疲勞。

一句話,就是想得太多。

「遲疑不決最折磨人,也最於事無補。」

過多的思考除了猶豫,徒增煩惱外,沒有任何益處。

羅素建議在適當的時間思索一件事情,而不在任何時候胡思亂想。

對自己最猶豫不決或者最擔憂的事情,找一個安靜的整塊的時間,一次性想清楚後果,自己猶豫的是什麼,擔憂的是什麼,之後,就去行動。

很多時候猶豫、擔憂、焦慮本身就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為幸福的阻礙。

負罪感很多時候源自於兒時的陰影。

有著強烈負罪感的人,很多時候下意識裡對自己某種行為感到不安。

知乎上看到一位老師講了自己學生的故事。

這個學生很瘦,對吃飯似乎有著很強烈的牴觸,問及原因才知,兒時一次嘴裡嚼著東西說話,被父親諷刺「你怎麼跟個大媽一樣。」

自此以後,她吃飯就有了陰影,似乎吃飯成了某種不對的事情。

羅素沒有建議這類人去看心理醫生,他堅信這是可以自愈的。

自愈的藥方,就是堅定自己的信念。

當童年不合時宜的陰影萌生的時候,要堅決撲滅,反覆強調自己所堅持的東西,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習慣,打敗童年的陰影。

最後一種阻礙幸福的元素是被虐狂,被虐狂的表現是過於高估自己的價值。

這既體現在對別人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不滿,也體現在過多期待別人對自己的注意。

例如慈善家對被捐贈者的不夠感恩行為不滿,例如政客對民眾不理解自己的好意而不滿等等。

更常見的,是高估自己對別人的影響。

有一個性格非常好的朋友,工作中特別小心翼翼,生怕引起同事的不高興。

有一天她覺得得罪了部門經理,因為後者在走廊見到她招呼都不打就匆匆而過。

可憐的女孩戰戰兢兢了一整天,快下班了才得知,部門經理是因為自己家裡的一點私事而不開心。

這個女孩活的很累,她就是人們常說的「討好型」性格。

而實際上,她對別人的影響遠沒有她以為的大。

對於這種病症,羅素開出的藥方是四條忠告:

1. 你的動機並不常常像你想像的那樣無私。

所以即使不被理解,也完全不需要因此而不滿或沮喪。

2.不要過高估計自己。

3.別人不會像你自己那樣注意你自己。

4.不要以為很多人在留意你,要明白,別人想到你的時間,沒有你想到自己的時間多。

相關焦點

  • 羅素《幸福之路》:須知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幸福之路》可以說是一部通俗的哲學名著。我看這本書的中文編者這樣形容;通俗有趣的語言是羅素的這部作品受眾極廣,從而影響深遠。羅素是個英國人,一生致力於教育、社會和哲學。而有一次我的老師也曾提到羅素先生,說他才貌並舉,數學也很有深造,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 羅素《幸福之路》:普通人幸福生活的經典實用手冊
    動物不知道何為焦慮?它們沒有複雜的七情六慾,最簡單的食物充足,不生病,就是最快樂的事情。人類,享有世界最頂端的食物鏈權利,卻時刻充滿困惑和挑戰。這一切的情緒變化來自高級物種所具有的情感特徵。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他不僅在數學和哲學上成就斐然,在教育學、社會學、文學和政治學上都有建樹。
  • 閱讀羅素(2):《幸福之路》上篇
    傅雷在為《幸福之路》所寫的「譯者弁言」中認為,羅素這本小書,是人生藝術的指南,「即使在長途的跋涉奔波,憂患遍嘗之後,也不一定能嘗到甘美的果實,這果實我們稱之為人生藝術的結晶品,稱之為幸福。」 而羅素「的現實的觀點,…… 我認為正是值得我們緊緊抓握的關鍵。
  • 羅素《幸福之路》(下):我們怎樣才能幸福?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羅素在《幸福之路》的上篇探討了不幸福的原因,下篇則探討了幸福的可能。既然不幸福的因素與對自己、對他人的態度有關,那麼反過來,幸福的可能也在於此,那就是不要太專注於自我。太強的自我是一座監牢,如果你想充分地享受人生的樂趣,就必須從這座監牢中逃出來。
  • 《幸福之路》:讓幸福有跡可循
    很多人認為哲學書枯燥難懂,羅素的《幸福之路》便是反例,可以說,這本書相當於通向幸福的說明書。《幸福之路》作者是羅素,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而譯者是傅雷,一位傑出的翻譯家,兩大巨頭的結合,使書籍的可讀性與可理解性大幅上升。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我們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文|諸神的恩寵羅素四十八歲時,寫出了《幸福之路》。三十年後,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幸福之路》的序言裡,羅素說,這本書裡沒有高深的哲理,沒有艱澀的學問,書中的內容都是他日常生活的觀察、思考和感悟。而這些東西,常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幸福感。因此,他很想把這些感悟分享出來,給大家一些啟迪。幸福這個話題,是古往今來所有人都在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那麼,怎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羅素《幸福之路》之欲望本身,減少不必要的欲望,能減輕痛苦
    為什麼呢?因為他成功拋開了一些欲望,並且發現了什麼是他最想要的東西。這段話摘自羅素的《幸福之路》。《幸福之路》是羅素的人生感悟,他從方方面面分析了人不幸福的原因,面對這些問題,而人生不快樂的因素又是什麼呢?首先是欲望。人的欲望越強烈,傷害的就越深。當你做一件事情,你想要得到的時候,你的欲望就會越強烈。
  • 羅素《幸福之路》:人生需要多一些生活的情趣
    讓你的興趣儘可能廣泛,讓你對人和物的反應儘可能友善。01 找到不快樂的原因不快樂的原因有很多種,羅素將其歸納為兩種:第一種是社會制度;第二種是個人心理。羅素更願意讓讀者相信,不論用何種論據,理性絕不會阻止快樂;不但如此,且要深信凡是真誠把自己的哀傷歸咎於自己的宇宙觀的人,都犯了倒果為因的毛病。人之所以會產生空虛之感,是因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被滿足。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生活的物質條件越好,幸福感反而越少。
  • 100年前,羅素的「幸福觀」 如何撫慰現代人?
    《幸福之路》,[英]羅素著,傅雷譯,上海南國出版社,1947年4月版。這是羅素《幸福之路》最早譯介入華的版本。何為幸福?歷史上的哲學家對這個問題看法不一。羅素批判性地繼承了伊壁鳩魯、亞里斯多德等哲人的幸福思想,並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觀。他對幸福的思考,貫穿於對政治和宗教的思考中;他對幸福的追問,也奠定了他的道德哲學體系。羅素的幸福觀集中體現於《幸福之路》一書中,他寫下此書時,正是20世紀30年代,那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
  • 品味羅素的快樂哲學:《幸福之路》-01
    寫在前面:是人就會有不快樂,我也一樣。我逃避孤獨、悲傷的方法之一是讀書,當我讀書的時候,會忘掉不快,變得淡泊而寧靜。尤其是閱讀一些與哲學和思考相關的書籍,更容易讓人無喜無悲,甚或充滿激情,比如,去閱讀尼採,又比如,閱讀羅素,再比如,品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
  • 《幸福之路》:所有的幸福都是平靜如水的
    ——羅素《幸福之路》是羅素的一本經典名著,在這本書裡,羅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學說,而是把一些經由他自己的經驗和觀察證實過的通情達理的意見歸納起來,製作出一張獻給讀者的良方,希望無數對生活感到困惑和鬱悶的男男女女,能夠在此找到醫治他們病案的方子,能夠在以後憑著適當的努力變得幸福。
  • 多次為中國發聲 羅素:一生尋求關於幸福的主題
    很多人都是從王小波的著作中第一次知道羅素這個名字,這位被萬千讀者深深喜愛的作家崇拜羅素幾乎著了魔,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常常直接引用羅素的話,有時候甚至會覺得王小波離開了羅素就很難張口。而近年來,羅素的文章《我為什麼而活著》還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這也讓更多人在少年時就接觸到了這個偉大的靈魂。
  • 羅素:兩個人太獨立,在一起難幸福
    用哲學家羅素的話說就是,因世界觀、生活方式的不認同,兩個強勢的人無法獲得幸福。 而賀涵和唐晶最後的關係,像極了羅素描述中「無法幸福」的狀態。 同時,我們也知道,賀涵和羅子君一開始是互看不爽的死對頭,賀涵嫌棄羅子君家庭主婦沒追求,羅子君嫌棄賀涵生活挑剔太做作。明明是互相看不上,最後反而成了對方心心掛念的人。
  • 羅素:幸福的訣竅是十分簡單的
    在本書內,我們考察了依靠個人自身的那部分,並且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與個人自身相關的範圍內,幸福的訣竅是十分簡單的。許多人——我想前已提及的克羅齊先生也應包括在內——認為,如果沒有一種多少帶有宗教色彩的信仰,那麼幸福是不可能的。許多自己並不幸福的人認為,他們的憂傷有著複雜而高度理智化的原因。我不相信這些是幸福或不幸的真正根源,我認為它們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
  • 深度文章:姜文電影《讓子彈飛》與羅素著作《自由之路》
    大隱者只是覺得這麼好的電影,如果只看到政治,確實太低估了姜文導演的雄心,所以大隱者的影評就從探討這部電影的思想性說起,從羅素的著作《自由之路》說起。佛家講人的貪嗔痴,基督講人的七宗罪,這些人性缺陷是人生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每個人都有為了自己幸福而凌駕於別人之上的衝動,也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進而擴大為壓迫。但姜文心中的權威,和羅素構想的是不同的,因為張牧之用三聲槍響,告訴鵝城的百姓:不準跪!沒有人值得你們跪!
  • 羅素:自動且毫不費力地愛許多人,是幸福最大的來源
    他一生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與普及化,曾著 《幸福之路》,書中未使用淵博和徵引和高深的哲理,只是整理 一些樸素的意見,觀察一些可增加幸福的經驗, 希望沉溺於憂鬱之苦的人可以找到他們的病案和 逃避 的秘訣。羅素認為「過多的道德束縛是人類不幸的根源」,因此自我沉溺和自我審視會源源不斷地向內輸送消極情緒,而將熱情和精力向外投射,就會找到快樂。
  • 品味羅素的快樂哲學:《幸福之路》-06
    很多時候,不快樂的感覺其實來自於壓力,很少有人真的能將負面的壓力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動力——比如,背負沉重壓力的學生,尤其是高中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們;也比如千千萬萬與下文中的商人們相類似的人們。且不談人生的意義,對幸福快樂生活的追求總是沒錯的,但可怕的是,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卻是對這一嚮往和目標的異化。
  • 耿曉峰羅素外租中甲發揮亮眼,河北華夏幸福官方發文點讚
    在昨晚的中甲聯賽中,呼和浩特中優2-1爆冷擊敗了北京人和,在比賽中,他們的主力門將前河北華夏幸福的耿曉峰表現非常出色,奉獻多次神級撲救幫助球隊最終獲勝並拿下了新賽季的第一場勝利。賽後呼和浩特官方發微博對耿曉峰的出色發揮給與肯定。今天上午,租借耿曉峰到中甲的中超河北華夏幸福也通過官方渠道對其進行了讚揚,並稱其為新球隊的定海神針。
  • 品味羅素的快樂哲學:《幸福之路》-05
    閱讀是一種快樂,尤其當你所閱讀的東西中帶有智慧和思辨,可以幫助你忘卻點什麼,也可以幫你感受到什麼,這就尤其令人感到幸福!而疫情當下,能夠宅居家中,於溫暖中捧起書本,不能不說,這是幸福之中的幸福!想要簡要地說明白為什麼人們會如此重視愛情,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不過,我還是會盡力一試。愛情之所以被人們重視,首先是因為愛情本身是人們快樂的源泉,並且,雖然這不是愛情最大的意義所在,但卻是人生所有其它價值必不可少的部分。Oh Love!
  • 羅素:你為什麼不快樂?
    動物只要不患病,便是幸福快樂了。人呢,本來也應該這樣,但在現代世界上卻並非如此,至少有許許多多人是不幸福的。如果你自己不幸福,你或許就會承認,自己在這一方面並不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