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了解了樸門景觀的基本元素、並且開始動土幹活啦~
1.
關於自然模式
每個戶外教室在設計時都要考慮到地水火風這四個模式
【地】土。地是物質的堅性,作用是固載,表現為土壤巖石,是生命的載體;
【水】水流、雨水。水是物質的溼性,作為是攝聚,表現為水系的循環;
【火】陽光、能源。火是物質的暖性,作用是熟變,表現為能源與氣候;
【風】通風、氣流、西北風。風是物質的動性,作用是輕動,帶來生物的多樣性。
關於大家的發現和分享:
1)水的流動性帶動人的內心,也想跟著動;
2)風可以通過看到植物的擺動或者聽到樹葉摩擦沙沙聲來讓人感知到;
3)植物葉子生長的位置交錯有利於充分吸收陽光,想到植物種植器?;
4)在竹林發現不同的土層;
5)葉子邊沿呈波浪狀,想到增加邊界可以增加能量的吸收;
6)自然界的地水火風一直在尋求平衡最終將達到和諧狀態;
最奇妙的是,自然界的地水火風一直在尋求平衡最終達到調和。我仔細觀察了徐家院的周邊,發現山為地,溪為水,日照充沛,房屋坐西北朝東南,惠風和暢。溪岸邊棲居著雞、鴨、鵝,房前有一大片自家的蔬菜田地。最喜歡放學歸來的姐弟倆,脆生生叫著阿嬤,阿爹,對著我們也不陌生害怕,樂顛顛來找我們玩耍。
接下來,海濤老師又用眼前的河岸給我們分享了自然界的生長模式:自然界裡不規則邊界:資源更多元更豐富,帶來生物的多樣性;在人類聚落,也存在同樣的演變模式,最大融合處最大的邊界,是城市最有活力的部分,也是最有發展的空間。受到邊界生物多樣性的觸動,最近正在看房的我終於下定了決心。
垂直空間也是如此,水的造景高低落差,也能帶來豐富的種源。
2.
低維護的樸門花園和功能分區
然後老師就安排我們分組去撿垃圾了,因為下午的課程是厚土堆肥與落葉堆肥。這可能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撿拾垃圾吧,幾個組差點搶起來了,這下大家深刻的體會到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只要我們能善於利用,就能回到自然的循環系統中去。
1) 不規則邊界:資源更多元更豐富;帶來生物的多樣性
2) 水的造景高低落差:
3) 林盤的作用:防風,增加陰涼麵
3.
堆肥材料
堆肥是人工培育、改良土壤的方法,可以使有機垃圾減量,產生有機肥。堆肥的核心在於:養微生物(包括細菌 真菌 小動物比如蚯蚓等) ,使其加速分解。落葉堆肥是好氧發酵,蚯蚓堆肥屬於生物發酵。
從好氧堆肥的條件來看,堆肥的要點就是恰當的碳氮比、適當的溼度、保持良好的通風。
一般禾本科作物的莖稈如水稻稈、玉米稈和雜草的碳氮比都很高,可以達到60~100:1,豆科作物的莖稈的碳氮比都較小,如一般豆科綠肥的碳氮比為15~20:1。當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同化5份碳時約需要同化1份氮來構成它自身細胞體,因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約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時需要消耗4份有機碳來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時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機碳。也就是說,微生物對有機質分解的最佳碳氮比為25:1,如果碳氮比過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態氮素,所以在施用碳氮比大的有機肥(如稻草等)或用碳氮比大的材料作堆漚肥時,都應該補充含氮多的肥料以調節碳氮比。可以持續添加新葉,適當添加土壤(增加微生物)可以促進落葉加快分解成肥,每次可以從下面將舊肥挖出使用。
1) 枯葉:碳氮比為30:1,可以直接堆肥,由真菌分解,同時真菌也會分解細菌。
2) 枯枝:主要含碳,並含有纖維素和木質素,降解時間比枯葉慢,所以可以作為較長遠的肥料。
3) 碳灰:碳灰中有孔隙,有利於微生物生活
4) 廚餘:主要含氮,由細菌分解。油、鹽、熟食不適合用於堆肥。廚餘和枯枝的體積比為1:25。廚餘不宜過多,因為過多廚餘會導致發燙、出水多和發臭。
搜集資材
4.
三明治堆肥:有氧堆肥
樸門中堆肥是一項核心的技能,除了堆肥本身之外,其他場合也經常用到,例如厚土種植、香蕉圈都是需要用到堆肥知識的。
落葉堆肥:可以持續添加新葉,適當添加土壤可以促進落葉加快分解成肥。每次可以從下面將舊肥挖出使用。
落葉堆肥可以不添加廚餘等碳氮小的物質,但堆肥時間較長。可以利用空餘場地,在秋季就開始,3-5個月後,正好用於春季的播種。
層積堆肥以多層有機物覆蓋,又稱厚土堆肥,是一種加速自然變遷的分解方法,堆肥完成即可種植,但廚餘與植物要有安全距離,防止燒根。維持適當的溼度,促進微生物活動。通風要好,否則容易滋生黴菌,所以不用壓實,可以添加一些枯枝和木屑類以促進空氣流通。
枯枝主要含碳,並含有纖維素和木質素,降解時間比枯葉慢,所以可以作為較長遠的肥料。廚餘主要含氮,由細菌分解。油、鹽、熟食不適合用於堆肥。廚餘不宜過多,因為過多廚餘會導致發燙、出水多和發臭。
5.
厚土種植
厚土種植的注意點就是,植物一定要種植在土壤層或落葉層,根系不能碰到堆肥層,否則會出現燒根的狀況。
6.
植物移植步驟
1) 連盆泡水,完全泡透
2) 去原土去鬚根
3) 將原土浸溼後鋪在坑裡並種植
4) 修剪枝條
5) 澆水澆透
7.
螺旋花園
當天下午我們就分成二組,一組在螺旋花園(星雲)實踐厚土種植,一組在鎖孔花園(能量流動)實踐操作。螺旋花園的旋轉方向是南(半球)順北(半球)逆。根據位置的高低、陰陽、風向等因素種植合適的植物,例如頂端適合種植不怕風吹耐旱喜光照的植物。
8.
野界酒店景觀設計分享
植物選擇:多選開花或結果的植物,選擇物種方面會考慮光照、風、所在區域水份、在地植物、客戶感受等因素,並且在不斷嘗試和失敗中獲得寶貴經驗。
道路設計:曲徑通幽,營造出很自然的環境讓住戶能慢慢行走享受花園美景。
草皮選擇:
1)狗牙根+馬蹄金;
2)最好的草皮推薦馬尼拉草;
3)草皮水路的自然產生:草地一塊地勢較低的區域匯聚雨水,原來的草皮不適合,改種另一種更好的草皮,形成了一條不一樣的水路草皮。
覆蓋層用樹皮:保水防止水分蒸發、保護土層、腐爛後成為新的肥料、美觀
水岸線:
1)順應自然的水流改造水道(美觀、令人感覺放鬆、安全——降低水流速度);
2)層層堤壩(降低水流速度);
3)堤壩設計曲線:反切弧(滿足不同季節不同水流量)
▼
想了解更多戶外教室花園
設計、策劃、活動開展方式
可參考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