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有將近100萬姚氏族人,潘基文本名姚基溫,屬於顯赫的開京姚氏

2021-03-05 姚氏宗親網

在朝鮮半島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開京姚氏家族。

 

開京姚氏是朝鮮半島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曾被朝鮮王朝世宗大王盛譽為「三韓甲族」、「海東第一高門」。其始祖為為躲避黃巢起義軍戰亂而東渡新羅的原唐翰林學士姚泊(故姚泊為慶州姚氏始祖),姚泊東渡後,定居金城(今韓國慶州),受到新羅定康王以禮遇待之。因姚泊出自顯赫的吳興姚氏,故受封為吳興君,後又仕新羅定康王、真聖女王、孝恭王、神徳王、景明王五朝,官至司徒。

姚泊死後,被新羅景哀王追封為:恭靖漢興弘文武德忠佑功臣。其長子姚仁暉因是高麗開國功臣故受高麗太祖王建封為海東君,官至物藏卿,後攜其家眷遷至高麗首都開京(今朝鮮開城)(故姚仁暉為開京姚氏始祖),留其弟姚仁曄、姚仁晟、姚仁晏三人守慶州父墳以及家廟。

後姚氏分為四十七支,分為漢陽、華城、驪興、坡平、江華、江陵、襄陽、原州、平昌、太白、東海、達丘、安東、尚州、蔚珍、迎日、青松、忠州、牙山、熊川、瑞山、丹陽、保寧、堤川、清州、全州、南原、羅州、木浦、濟州、平壤、熙川、平城、海州、沙裡院、義州、金剛、會寧、南陽、惠山、江界、清津、羅津、興南、鹹興、元山等本貫,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開京姚氏家族,故有「海東無二姚」之說。

代表人物:

潘基文生於1944年6月13日出生於韓國南部忠清北道的一個小鎮,本名姚基溫,其母親姓潘,父親去世後分家,故隨母姓,是顯赫的開京姚氏分支之一的熊津姚氏的第九代孫


他的夫人姚淳澤(也是顯赫的開京姚氏分支之一的南原姚氏的第九代孫)女士育有一子二女。

潘基文祖籍存在爭議,一說祖籍在福建莆田市,一說潘基文祖籍在河南滎陽。


潘基文生於1944年6月13日出生於韓國南部忠清北道的一個小鎮,本名姚基溫,其母親姓潘,父親去世後分家,故隨母姓,是顯赫的開京姚氏分支之一的熊津姚氏的第九代孫。他從小成績優異,學習刻苦,是公認的好學生。早在年輕時,潘基文就立志當一名外交官。在學生時期,他還有幸獲得美國紅十字會邀請,前往美國接受時任總統甘迺迪的接見。就在潘基文起程訪美時,當地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

其中,忠州女子高中的一名女學生代表學校為他送上了象徵好運的竹篩。巧合的是,這名女學生若干年後成為了潘基文的妻子。他和夫人姚淳澤(也是顯赫的開京姚氏分支之一的南原姚氏的第九代孫)女士育有一子二女。潘基文精通英語和法語,並且熟悉德語和日語,還懂一些漢文。

開京這個名字可能乍一聽不太熟悉,可是說到開城,常看新聞的朋友估計是常會聽到了,因為那裡有一座朝韓合作的開城工業園,由於雙方的鬥爭與談判,時開時閉,就像小孩子的脾氣一樣。

開城曾是朝鮮高麗王朝的都城,曾用名:開京。

今天,就要和大家聊聊朝鮮一個巨族-開京姚氏的來源。

首先,我們來看一份榜單:

領議政(相當於宰相):39人。

王后(第一夫人):33人。

大將軍(這個不解釋):59人。

七品以上官員:大於3000人。

正史裡露面的:大於1000人。

上面這些人,都姓姚,而且都來自一個家族。那就是開京姚氏。

延伸閱讀:

1、韓國的姚姓後裔:水原姚氏、徽州姚氏

2、歷史上的人口大遷移:下南洋

3、時間抹不去血脈緣,海峽隔不斷宗親情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前往姚網查看更多報導及圖片~

【長按識別程序碼,支持公益姚網】

請告訴我們您的宗族家事:

請將您的尋根線索、姚氏源流、家譜及故事、宗族活動等形成文字,連同圖片一起發到66464065@QQ.COM或姚網上,將有機會通過姚網微信號推送給全球的宗親。

本文來自:中華姚網(yaogens.cn)

中華姚網,創辦於2007年,為全球姚姓宗親尋根交流公益平臺,是凝聚538萬全球姚姓宗親的網絡橋梁。

【長按二維碼並識別,訪問手機姚網,記得收藏喲】

相關焦點

  • 勸姚氏族人共倡團結序
  • 幾張地圖看懂朝鮮半島歷史
    高句麗,存在時間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高句麗是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的一個政權, 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韓、北韓國,所以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扶餘人,是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古代民族,與穢貊族以及後來的高句麗人同源,高句麗和百濟的王室是扶餘人。
  • 松商:朝鮮半島的開城商人
    我國東邊的朝鮮半島也有類似的商人群體,義州商人被稱為灣商,開城商人被稱為松商,東萊商人被稱為萊商,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松商。1.松商的起源松商指的就是朝鮮半島上的城市開城的商人,之所以稱為松商,源於開城的地名歷史。新羅時代的開城地區還叫叫松嶽。高麗王朝改稱開城,因「開闢京城」之意,常被稱為開京。
  • 幾張圖看完朝鮮半島歷史,與中國一直唇齒相依
    由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是朝鮮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漢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起兵遠徵朝鮮半島。公元前107年,衛滿朝鮮被滅。漢四郡三韓時期三韓是指古代朝鮮半島南部有三個小部落,它們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
  • 與山東隔海相望的朝鮮半島,歷史上到底和中國是什麼關係?
    中國與朝鮮半島是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有著密切的交往。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在中國與朝鮮半島歷代國家交往的歷史上,幾乎每一次重大事件都與山東半島有關聯,歷代山東人為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文化交流和中國與朝鮮半島國家的友好關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從檀君傳說看朝鮮半島近代民族意識的發展
    而在朝鮮半島最後一個王朝李朝統治期間,它更是明朝最忠誠的藩屬國,一直以事大的姿態崇敬中原王朝和漢家文明,自稱「小中華」。所以古代朝鮮一般將商末賢臣箕子來朝視為朝鮮文明史的起點,認為自己也是華夏正統王朝的後裔和繼承者之一。
  • 「無姚不成醫」,姚氏各地中醫藥鋪堂號匯總
  • 潘基文:中國改革開放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潘基文:這完全要歸功於中國有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正因如此,改革開放在世界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社會的眾多外國政要及經濟專家都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我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聯合國發布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距離2030年還有12年的時間,希望中國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 論遼金時期朝鮮半島女真人分布
    10世紀初期(916),契丹耶律阿保機在中國北方建立遼朝之時,已有女真人遷入朝鮮半島,高麗政權對其稱為「黑水蕃眾」、「北蕃」。高麗太祖時期,將軍庾黔弼曾「招集北蕃酋長三百餘人九盛設食饗之,乘其醉脅以威,酋長皆服。……諸部相率來附者千五百人,又歸被虜三千餘人,由是北方晏然。」(1)《高麗史·尹瑄傳》中載:「尹瑄,鹽州人,……居鶻巖城,召黑水蕃眾,久為郡害。
  • 果因悟道No.6: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為什麼會分裂?
    日本設立朝鮮總督府,直屬於日本天皇,從陸軍大將中任命的總督掌管朝鮮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另一方面常駐兩個陸軍師團(第19、20師團)和兩個海軍分隊於朝鮮,與憲兵警察一起用於鎮壓朝鮮半島人民的反抗。三一運動後上任的朝鮮總督齋藤實標榜「日鮮融和」、「一視同仁」,廢除笞刑,將憲兵警察制度改為普通警察制度,許可一定程度的言論、集會和出版自由,大力籠絡和收買朝鮮上層人士與知識分子,吸收其中部分人進入殖民統治體制。在此情況下,一部分朝鮮民族主義者產生動搖,主張在日本的殖民統治的框架下「養成實力」,實現自治。
  • 歷史上中原王朝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嗎
    任何國家的領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國一開始的國土範圍只有東部地區的十三個州,然而如今的美國卻有50個州。俄羅斯最早的領土就是如今的莫斯科一帶,然而如今俄羅斯已成為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日本最早的領土在今天的京都、奈良一帶,如今的北海道、關東等地都曾是蝦夷人的土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國土、300萬平方公裡的領海和173萬平方公裡的專屬經濟區。
  • 朝鮮半島到底有什麼誘惑力,為何總是被日本「青睞有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拋開先前的歷史時期不談,現代社會的局部動蕩和不安定因素似乎都在幾個半島國家上,比如朝鮮半島、巴爾幹半島和索馬利亞半島。另外一個規律就是,除了印度之外,幾乎也很少有完全統一的位於半島上的國家。
  • 朝鮮半島古代史
    朝鮮半島與中國的交往歷史悠久   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朝鮮和韓國認為: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朝鮮半島據說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因為缺少直接證據,中國以及日本史學界並不予以承認。朝鮮歷史根據傳說最遠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國。
  • 朝鮮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和韓國,他們的國名從何而來?
    我們都知道,我們隔壁的朝鮮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和韓國,那麼他們的國名是從何而來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明確一個時間序列,那就是:「朝鮮」這個國名早於「韓國」這個國名。既然「朝鮮」這個國名更早,那我們就從朝鮮說起。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一):建國
    ,1392年-1897年),又稱朝鮮國或大朝鮮國[4][5](朝鮮語:조선국/朝鮮國 JoseonGug ?),在日本以及中華圈史學界的早期也被稱為李氏朝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王室本貫為全州李氏,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國土大體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1388年,受高麗禑王之命進攻遼東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發動政變威化島回軍,並廢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為王,控制高麗王朝軍政大權。
  • 神秘的國度「朝鮮」
    朝鮮王朝(1392—1910年),是以朝鮮族為主體,統一朝鮮半島的封建社會君主制國家。國君姓李,也稱李朝。1896年,時任朝鮮國王李熙稱帝,宣布獨立。翌年,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388年5月年王氏高麗將領李成桂發動兵變,背元投明,經幾度廢立,自掌大權,改國號朝鮮。最初,定都於高麗故都開京(今開城)。1395年,遷都於漢陽。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陽(後改稱漢陽,今首爾)。
  • 朝鮮半島二戰後的局勢;這個人曾是最有希望統一半島之人!
    朝鮮半島在二戰以前稱為大韓帝國,該帝國建立於1897年,一直持續到1910年,韓國總理李完用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毅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正式進入日本殖民時期,而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後,美國和蘇聯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
  • 位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
    中國古代東北的扶餘人建立高句麗、百濟,朝鮮本土的辰韓建立新羅,通過兼併小國,最終發展成「三國時代」,又稱「前三國時代」。統一的新羅分裂後形成的是「後三國時代」。朝鮮的三國時代,起始時間公元前57年到公元688年,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東北少數民族扶餘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只有新羅是朝鮮本土三韓勢力中的辰韓所建立。後來高麗史學家把高句麗和百濟歸結為朝鮮史,就和現在的韓國歷史教授說端午節發源於韓國,朱元璋是韓國人一樣的性質。看地圖,能發現三國時代地圖,和現在朝鮮半島地圖明顯不一樣,三國時代並不完全屬於朝鮮本土國家爭鬥的歷史。
  • 朝鮮歷史上的北進擴張:讓中國的疆域退出了朝鮮半島
    我們現在稱呼的朝鮮半島,包括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實際上,現在的朝鮮和韓國都屬於韓民族的國家,也可以叫做朝鮮族。我們首先要區別的朝鮮和古朝鮮的區別。今天的朝鮮名字來源於明朝時期,李成桂建立李朝之後,朱元璋賜名為「朝鮮」,也就成為了今天的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