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紅」雲岡石窟拍攝短視頻

2021-01-18 瀟湘晨報

11月23日下午,海外「網紅」彭增義、阿爾喬姆·日丹諾夫等一行6人,在市網信辦工作人員陪同下,來到雲岡石窟進行短視頻拍攝。

拍攝過程中,彭增義說,此次是他時隔十多年後第二次來到雲岡石窟,驚喜地發現雲岡石窟景區環境變得煥然一新,而雲岡大佛依舊震撼人心。阿爾喬姆·日丹諾夫一邊詢問雲岡的細節問題,一邊進行視頻錄製。

通過此次短視頻拍攝活動,拍攝小組一行對於古都大同的悠久歷史以及雲岡石窟所蘊含的文化魅力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把所見所感所悟記錄下來,通過網絡向世界傳播。

阿爾喬姆·日丹諾夫來自俄羅斯比斯克市,有12年的中國工作經驗,中英文流利。他是俄羅斯最大的介紹中國資訊的自媒體帳號EKD.ME的博主、商業諮詢公司UCHINA的創始合伙人,以及文創淘寶店(老外我)的店主,社交平臺粉絲量近300萬。他也是新華社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官方合作夥伴,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廣播電視臺均有合作。

彭增義來自英國,在5個國家生活過,Gen Now通訊創始人,在創立 Gen Now通訊之前,是一名自由記者,在英國和中國工作過,社交平臺粉絲量近100萬。彭增義經常在論壇上發言,並擔任各種活動的主持人,如MWC、科爾峰會。作為雙語網紅,他主持過數十場線下活動,最近參加了芒果TV和探索頻道的《我跑中國》欄目,是一個頗有影響力的網紅。

國際在線於1998年12月26日正式上線,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通過44種語言對外傳播,受眾遍布全球五大洲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語言種類最多、傳播地域最廣、影響人群最大的多語種、多應用、多終端網站集群。國際在線山西頻道是由國家網信辦、山西省網信辦正式批准的地方頻道,頻道依託國際在線強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結合國際在線的多語種傳播優勢,積極為山西省各級行政單位、社會組織和企業搭建國際化交流平臺,提供全方位的形象宣傳、信息發布及活動推廣等媒體服務。

【來源:大同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的雪景
    清晨驅車20來公路前往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拍攝雲岡石窟景區雪景。雖然之前在雲岡石窟做了幾年臨時攝影,但是雪景類的照片卻寥寥無幾,估計是上蒼眷顧,那幾年的冬天不冷下雪也少,以至於拍攝過程沒有太冷。
  • 「複製」一個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研究院數位化室的辦公室裡,五臺電腦承擔著這項工作,每臺電腦的顯示器連接多達5臺主機,才能滿足運算能力。這樣「疊羅漢」式的配置,能夠用一夜時間處理當天拍攝的1~2萬張照片,白天則繼續處理前晚加班採集的數據。 每當一個新的採集項目啟動,這些計算機都嗡嗡作響,夜以繼日。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海外人士對山西的旅遊資源很感興趣」。這是新加坡華鼎集團董事長在一次會議上說的。下面我要介紹的就是山西省內最著名的一個景觀——雲岡石窟。它坐落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在距離16公裡外的武周山南麓,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大約1500年歷史底蘊。是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首次花費一個時期派遣全國匠人來雕刻的皇家風範佛教寶庫。在兩千零一年的時候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 雲岡石窟是什麼?
    大美雲岡  雲岡石窟研究院提供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裡的武周山南麓公元5—6世紀的北魏時期開始建造擁有1600餘年歷史這是中國第一座開鑿於首都的皇家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它是公元5世紀 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近代以來,在有識之士的關注和保護以及諸多研究團隊的持續探究下,雲岡石窟得以修葺完善,並形成了保護和研究並重的良好態勢。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正值戰事危急時刻,建築家梁思成及夫人林徽因等人克服種種困難,調查了華北、中原地區的古建築。在《佛像的歷史》一書中,梁思成說:「第一批重要的紀念性雕像見於大同雲岡,即北魏第一個都城。」同時,梁思成等人還拍攝和記錄了大量廟宇、石雕、佛像等照片和資料。
  • 雲岡石窟講解
    雲岡石窟講解 地圖導航 大小: 10.19MB
  • 看展 | 雲岡石窟
    其規模之宏大,造像之精美,堪稱中國早期石窟的代表,因此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密不可分。源自印度的佛教經過中亞,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佛教藝術吸收了南亞、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元素和營養。五世紀中葉,中國北方正經歷著激烈衝突之後的民族大融合。
  • 雲岡石窟全景掃描
    二龍形象鱗紋清晰、長角尖耳、厚眉短鼻、鱷吻獠牙、屈頸昂頭、獸爪虎尾。龍爪三趾,一爪上舉、一爪後蹬,軀體向兩側伸開,間或綴以葉狀雲氣紋。東側的龍形下顎有山羊須,頸有菱形紋,形體略大於西邊的龍形。東側龍形耳、角位置和西側龍形前爪、身軀位置分別有明顯裂隙。
  • 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走到上海
    雲岡石窟,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12月25日,「大美之頌——雲岡石窟的千年記憶與對話」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盛大開幕,120件雲岡文物與世界首個3D列印的可移動石窟、雲岡第12窟「音樂窟」驚豔亮相,與1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展開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對話。
  • 3D列印雲岡石窟上海開啟巡展,高科技讓文物得以永生?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3D列印雲岡石窟上海開啟巡展,高科技讓文物得以永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中壯麗而浪漫的第12窟「音樂窟」,最近被」搬「到了上海。藉由3D列印技術,這一珍貴的不可移動文物得以開啟多地巡展。
  • 這就是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五華洞前石柱。雲岡石窟景區內秋色美不勝收。雲岡石窟石刻。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供圖融匯於此,也定格於此無數種奇想有了共同的名字:「雲岡石窟」 初見雲岡石窟的人總會生出這樣的好奇:佛像身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小洞?
  • 省政府參事室考察團蒞臨雲岡石窟調研
    12月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考察團一行蒞臨雲岡石窟景區考察調研。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業務司司長耿識博、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主任王安祿、省政府參事張有喜等參與調研。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陪同調研。
  • 【山西遊 • 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走向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
  • 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代表——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圖源網絡 侵刪)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這裡有著中國的一顆千年遺珠——雲岡石窟。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起建於北魏文成帝時期,大致開鑿了六十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
  • 老照片中的雲岡石窟百年史:1930年代發生坍塌,1970年代歷經大修
    本圖集從雲岡石窟的1902年第一張照片開始,百年間所留下的珍貴畫面,記錄下了石窟在近100年間所經歷的滄桑巨變。1902年,日本學者伊東忠太在史書上查找到了有關於大同地區有關於北魏石窟的記載,於是他前往雲岡實地考察,拍攝下了這張石窟最早的照片,雖然照片本身較為模糊,但記錄下了100多年前石窟最真實的面貌。圖中展示了清順治年間重修時所增加的石窟外木簷的部分。
  • 雲岡石窟探秘:石窟上為何有座明代軍堡?佛像身上的小孔又是啥?
    大同以西17公裡的雲岡石窟,聞名海內外。作為中國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同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以及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一道,統稱為中國佛教四大石窟。而在日前參觀完雲岡石窟後,過去幾月,四大石窟我已觀其三。唯有敦煌莫高窟當時因為行程緊張,人都到了嘉峪關又折回內地,遺憾擦身。
  • 雕飾奇偉 冠於一世——漫話雲岡石窟藝術
    林石 中華書局1912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習總書記說,雲岡石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這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 雲岡石窟的中心塔柱窟
    雲岡石窟的塔廟窟起源自印度的「支提」式石窟,形式為在一縱長方形的馬蹄形空間的稍後部分建造一個圓形的覆缽式塔,供信徒們禮拜所用。中心塔柱就是塔廟窟中矗立的柱體,信徒們可以圍繞中心塔柱進行右旋誦經禮佛。塔柱樣式既有圓形覆缽式的也有方形的。雲岡中心塔柱的樣式來自公元1世紀以後西北印度的犍陀羅地區。
  • 雲岡石窟:鑿石開山 真容巨壯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座,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曇曜五窟是雲岡石窟的開山之作它的開鑿與北魏的高僧曇曜緊緊地連在一起正是由於他的創意、設計和督建才有了這聞名中外的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