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與西晉相比,雖有類似之處,但還是有不同特點的

2020-12-14 老wu侃國學今用

我國的晉朝,從公元266年至公元420年,歷經155年,它上承三國時期,下接南北朝年代,又被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

其中,西晉從公元266年 至316年 ,首都洛陽,自晉武帝建國開始,共傳4個皇帝,歷經51年;東晉從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是由西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王朝,首都建業(今南京),共傳11個皇帝,經歷104年。

西晉疆域圖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東晉與西晉相比較,雖然有不少類似之處,但還是有不同特點的。

一。東晉與西晉的類似之處

1.政治制度與選官制度相同

兩晉的政治體制都是君主制,而其政治體制都為世族政治,世族的形成源自漢魏,主要由地方豪強、經學世家或累世為官者組成。士族世家代表為司馬氏,其他還有琅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

自從公元220年曹魏實施九品中正制作為拔選人才制度後,晉朝就運用這一制度作為它的選官制度,以取代因戰亂而崩潰的察舉制度。由於按此制度拔選人才,往往只重視家世而忽略才德,所以最後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僅是維護門閥統治的主要工具,也構成其一部分。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時,其世族政治達到巔峰,以僑姓世族為主。隨晉室南遷的北方世族為「僑姓」,南方世族則為「吳姓」。東晉朝廷對吳姓世族採取排斥態度,吳姓世族也不願與其積極合作,久之雙方隔閡加深。但隨著江南的經濟開發,寒族及吳姓世族也就逐漸抬頭了。

2.行政架構與法律制度類似

兩晉的行政架構方面,都是將朝廷的決策機關與行政機關逐漸分立。讓尚書省、中書省及門下省依序獨立出來,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再說兩晉的三公雖然無實權為榮譽職,但他們可為皇帝的顧問,該職也主要用來安置權臣。當時一些權臣,大多以三公錄尚書事、加領中書及門下,或加領大將軍、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

東晉元帝

至於監察制度,御史臺成為完全獨立的部門 ,直接由皇帝控制。然而其主要功能為維護皇帝威嚴,起不到掃蕩貪汙的作用 。御史臺架構完整,其屬官則分為監察司法的治書侍御史、維持朝殿威權的殿中侍御史和監督官吏是否瀆職的侍御史。

在法律制度方面,西晉於267年完成新律,次年頒行全國,即為《晉律》。由於是在泰始年間頒行的,故又稱《泰始律》 。這後來就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在全中國實行的法典。

西晉最大時期版圖

二。東晉與西晉的不同特點

1.軍事體制不雷同

西晉的軍事制度沿襲曹魏,採用世兵制。東晉雖然沿襲西晉軍事制度,但已有變化。因為皇權衰微,中央軍往往有名無實,共同駐在京師的還有揚州都督所屬軍隊。外軍大多由世族的軍隊組成,統軍將領稱霸一方,其中荊州軍甚至超越中央軍。

2.領土疆域不一樣

西晉承襲曹魏領土,在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其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高句麗相鄰;東至沿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是面積較大的統一疆域。

再看東晉的領土則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時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

東晉最大時期版圖

後來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但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並、益等僑州,共十五州。

3.存活時間東晉長於西晉

西晉因為晉武帝選擇接班人不當,讓「低能兒」司馬衷當上了皇帝,並大肆實行分封制,從而發生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及「五胡亂華」,這樣就大大縮短了西晉王朝的壽命,所以它只存活了短暫的51年。

而東晉,雖然其政治制度等與西晉類似,但它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加上湧現出王導、顧榮、謝安等士族強人掌控朝政,他們注意平衡門閥貴族之間,及士族與窮苦百姓之間的關係,並始終以長江為天險,多次北伐,達到鞏固南方的目的,所以才讓東晉得以生存了比西晉長一倍的時間(104年)。

總之,我國的東晉與西晉相比較,雖然有不少類似之處,但還是有許多不同特點的。希望大家給予指正與補充。

東晉最大疆域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西晉宗室呼風喚雨東晉卻空有其名
    因此也就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兩種明顯的宗室制度,一個是宗室強,有錢有勢有權。另一個則是防備宗室,削弱宗室權力。二:兩晉宗室制度到底有何差異呢?1.宗室管理上西晉更加完備,而東晉相對落後在了解過宗室制度的前世今生之後,我們就來重點了解一下西晉與東晉兩朝對待宗室方面有何顯著的差異。
  • 西晉宗室呼風喚雨東晉卻空有其名,為何同胞兄弟差異那麼大?
    因此也就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兩種明顯的宗室制度,一個是宗室強,有錢有勢有權。另一個則是防備宗室,削弱宗室權力。二:兩晉宗室制度到底有何差異呢?1.宗室管理上西晉更加完備,而東晉相對落後在了解過宗室制度的前世今生之後,我們就來重點了解一下西晉與東晉兩朝對待宗室方面有何顯著的差異。
  • 為何晉朝分西晉、東晉,而宋朝卻稱北宋、南宋?
    咱們國家的歷史,有時就像「粘貼+複製」,類似的王朝非常多。比如秦朝和隋朝類似,短命而亡。
  • 東晉心繫國家,西晉自私自利,兩晉士大夫為何人生態度天差地別?
    在兩晉間,士大夫之人生態度經歷了從東晉士人之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心態到西晉士人縱慾享樂的玄學心態的轉變。從東漢後期開始,士人對於政權的基本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晉宦官外戚專權嚴重,大一統面臨崩潰,士大夫在抗擊宦官,維護皇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時期的士大夫往往胸懷報國大志,雄心勃勃欲重振朝綱。
  • 黃惇 《東晉碑刻隸楷書體辨》
    我們知道,在漢代碑額上多用的篆書是為舊體,碑文則用隸書,即當時的正體,然此碑文隸書又與簡牘上之手寫體隸書不同,即雖都用隸書,而碑文隸書必以規整之體出現,如同今人在印刷書籍,或莊重會議場合所用會標,必用宋體、黑體等規整美術字一樣。東晉時期的銘刻書受到當時書體大變革之影響,純粹隸書如《謝鯤墓誌》者實已鮮見,多表現為隸楷二書體的交叉。
  • 司馬睿是怎樣由西晉的琅琊王成就東晉晉元帝的?他為何憂憤而終?
    司馬睿晉元帝司馬睿(公元276年一323年),字景文,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生於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晉開國皇帝,是西晉晉宣帝司馬懿曾孫,琅琊武王司馬伷之孫,琅琊恭王司馬覲之子,西晉晉武王從子,公元290年
  • 東晉南北朝的揚州刺史,為何只有皇帝至親才有資格擔任?
    至於西晉滅亡後,還是出現了割據江東的東晉,但這對晉朝司馬氏來說完全是有利的。畢竟一筆寫不出「司馬」兩個字(一筆確實寫不出兩個字),司馬睿在江東建立東晉,讓無頭蒼蠅亂竄的晉朝司馬宗室在亂世中有了一塊安身之地。
  • 東晉十六國帝王世系一覽表
    開始自西晉滅亡前的304年,成漢政權建立,伴隨著西晉316年滅亡,混亂的時代正式開始。為什麼要將東晉與十六國歸納在一起?這個時代還有其他一些割據勢力,但是影響力十分有限,列舉其中最重要的十六個北方國家勢力以及南方的東晉王朝;另外十六國也是此消彼長,這期間有一些國家是並存的。
  • 東晉四大家族:王庾桓謝才是執權柄之手,皇帝不過是表面而治罷了
    一、門閥士族簡史說起門閥政治,課本上的記載普遍都是萌生於東漢,發展於三國,初步形成於西晉時期,東晉時期達到頂峰並消亡。實際上,門閥政治的誕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軍事民主制,這裡暫且不表。我們都知道,東漢的建立者是劉秀,但是劉秀的統治基礎就是世家大族的支持。
  • 東晉的僑州郡縣是怎麼回事?北方有個徐州,南方有個南徐州
    西晉末年,受八王之亂的影響,西晉的國力直線下降,而北方的胡人乘機南下。驕奢淫逸的西晉朝廷絲毫不能抵擋住胡人的入侵,最終西晉被滅。西晉滅亡後,琅邪王司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司馬睿便是晉元帝,東晉立國103年便被劉裕取代了,劉裕建立了南朝宋,這便是南朝第一個朝代。在南朝宋之後,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又先後建立起南朝時期的另外三個朝代:齊、梁、陳。
  • 王曉光:從新出土《曹魏南部君墓誌》看「東晉銘石體」源流
    摩崖刻石中此類刻法如1999年發現的山西晉城《拴驢泉石門銘》,其時間為曹魏正始五年(244),其字跡中方筆、折刀頭及程式化刻法不時出現,漢末各種刻法匯聚一碑。西晉祚短,可與三國合併考察。《谷朗碑》(272)處吳地,時代實與西晉同期,與同時北方的《郛休碑》(270)對比,後者尚守隸式,前者已具不久後「東晉銘石體」模式。
  • 司馬睿-司馬紹:琅琊王氏家族如何幫助司馬睿建立東晉
    北方則通過血與火的洗禮,胡漢大融合,最終奠定了隋唐帝國的基本文化內涵,陳寅恪先生說,「唐朝大有胡氣」。公元318年,司馬睿於建鄴稱帝,是為晉元帝,西晉覆滅後,建立東晉帝國。自永嘉之變後,西晉帝國分崩離析,晉愍帝稱帝後在長安苟延殘喘,隨即被漢趙攻滅,標誌著西晉滅亡。但西晉滅亡後,仍有一支宗室力量,琅琊王司馬睿,在東南的荊州、揚州重新揚起晉朝大旗,雖然偏處一隅,不再是大一統政權,但延續晉祚仍達一百年之久。
  • 國之將亡必有妖
    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從沒有哪個封建王朝,像西晉一樣世風日下的速度像坐過山車一樣,風氣敗壞到極點。西晉社會,三種「歪風」刮遍朝野上下,嚴重侵蝕了傳統禮教。奢靡風: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在民間大肆搜羅美女,將幾千名美婦充入後宮。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神仙預言家?他預言西晉崩潰300年後天下一統
    兩晉之交的術士郭璞,在東晉初年曾預言,300年後中華大地會重新歸於一統。結果275年以後隋朝大軍南下伐陳,攻滅了南陳,成功統一了南北方。自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四分五裂的中華大地,再次統一成一個國家。郭璞出生於西晉後期,山西聞喜人,他從小就對風水陰陽非常熱愛,長大以後在這方面也頗有成就,是兩晉之交有名的術士。八王之亂爆發後,郭璞為了躲避戰亂,帶著全家人離開北方,到江東定居。在江東,郭璞認識了晉王司馬睿的親信王導,王導是東晉名門望族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也是東晉的首席開國功臣,後來官至丞相。
  • 真實歷史中的「鶴唳華亭」:陸機之死與西晉的滅亡
    而陸機之死的背後,還隱藏著西晉面對「五胡亂華」一敗塗地,導致北方中原淪陷數百年的深層原因,以及東晉立國江南將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的歷史密碼。他無可奈何,只能心懷故國之思,「退居舊裡,閉門勤學,積有十年」。陸機的「舊裡」就是在今天上海松江一帶的華亭。陸遜曾被封為華亭侯,故陸家在華亭有祖產田宅別墅。此地清泉茂林,有華亭水、華亭谷。因多有鶴鳥棲息繁衍,當地人稱為「鶴窠」。在華亭的十年間,陸機雖有山水書卷為伴,寄情林泉,常聽鶴唳清聲,卻無時無刻不以功名為念。
  • 東晉孝武帝成功加強皇權的深層次原因及對東晉後期政局的深遠影響
    西晉晉惠帝時期,由於晉惠帝大權旁落於皇后賈南風,引發「八王之亂」,西晉政權搖搖欲墜,進而誘使匈奴、羌等少數民族南下,史稱「永嘉之亂」。經此一亂,西晉司馬氏宗室基本團滅、元氣大傷,實力微弱的琅琊王司馬睿在以琅琊王氏為首的北方士族的擁戴下渡江,在建康稱帝。由於士族實力強勁,皇權旁落,民間甚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 西晉滅亡的時候,司馬家族有多慘?劉聰絲毫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劉淵的崛起,為他兒子劉聰滅亡西晉奠定了基礎。一、西晉壓根就不是劉淵的對手。趁著八王之亂,劉淵立刻也在自己的地盤上開始創業。他被眾人推舉為大單于,此後吸引來了5萬士卒的投靠。這還沒有引起西晉王朝的警戒,等到劉淵尊奉漢昭烈帝劉備為祖先,追封劉禪為孝懷皇帝的時候,情況就變了,因為劉淵以漢家外甥的名義,打算再造漢朝,自稱為漢王。
  • 西晉與南朝:宗室相殘的悲劇
    在中國古代專制時代,最有權力的是皇帝,離皇權最近的是皇帝的子孫們。這個被稱為宗室的群體,由於身份的特殊性,註定了其命運的不平凡。越是靠近皇權的地方,越是充滿了爭鬥與殺戮。宗室殘殺正是這一邏輯下的必然產物。說起宗室相殘,中國歷史上並不鮮見。從春秋時代各國公子的流亡到封建王朝宮牆之內的奪嫡之戰,還有如家常便飯般的互相傷害,觀眾們早已見怪不怪。
  • 前秦為何在淝水之戰沒能打敗東晉,統一全國?
    與這些戰例不同,「淝水之戰」的致勝因並不明顯,即使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分析,也難以給出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理由。據史書記載,東晉投入作戰的兵力只有八萬陸軍和五千水軍;前秦的部隊則分批進發,其中苻融與慕容垂率領的前鋒共有二十萬人,苻堅帶領的主力則有六十萬步兵和二十七萬騎兵,總計超過一百萬人。
  • 為什麼偏安的東晉會誕生8萬破87萬的北府兵?自古時勢造英雄
    因此,司馬睿建立的東晉並不是西晉的延續,之所以還稱為「晉」,是因為司馬睿畢竟也是司馬宗族,他所延續的也是西晉的一整套體系,因此他建立的國家還是被稱作「晉」,不過和西晉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