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遣悲懷三首》有悼亡詩第一之稱,只看第一首,卻見渣男一枚

2021-01-07 趣侃文史8

元稹在大唐的詩人中,是一個不俗的所在,他跟白居易並稱元白,他們因科考同時及第而結識,進而成為終身好友,這段友誼可謂天長地久。但是,元稹在愛情方面,就沒有跟白居易的友情來得專情了。他的風流佳話不少,但對他的結髮妻子卻並不怎麼樣。

元稹世代為官,但是到他這一代,因為父親的早逝而沒落了。但是,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鄭氏,對他的學業更為重視,加上元稹的聰慧好學,學業長進飛速。為了早日賺錢養家,15歲那年,元稹選擇參加明經科考試。

唐朝的科考名目比較多,明經科是比較低檔,相當於上世紀的中專技校中等師範一類的,雖然也是包分配,但是跟大學還是有差別的。相對於明經科,進士科就是大學,人們更看重一些,所以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

以元稹的實力,基本上是毫不費力就考上了,但是考上之後,國家並沒有分配工作。元稹就繼續努力,到了21歲終於當上了公務員,可惜因為動亂,官也沒當成。24歲時,他參加吏部考試,跟白居易同時考上了,元稹可是狀元。

元白二人都被分配到校書省當校書郎,吃皇糧的公務員。元稹的名聲大振,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此人乃吏部侍郎韋夏卿,屬於高官。看到元稹才華橫溢儀表堂堂,就把小女韋從許配給他。從級別上看,韋從顯然屬於下嫁,但當時元稹屬於潛力股啊。

但是元稹的愛情沒有友情專一,比較花心,跟韋從結婚後,他愛上了大他11歲的薛濤。那薛濤在當時可是鼎鼎有名的,著名才女。不過為情所傷,已經淡於情愛了。

可是,元稹的把妹術實在精湛,很快就把薛濤的心又撩撥活了。韋從也是聰明女子,如何看不出端倪,但她賢惠大方,這樣的人最容易受傷,負面情緒都藏在心裡,表面上還得婦唱夫隨,所以,不久就病倒了,然後,在他跟元稹結婚七年後,撒手人寰,竟然去了。

這裡元稹跟薛濤這場姐弟戀並沒有修成正果,而元稹心裡也並非只有薛濤,還有赴京趕考時遇到的崔鶯鶯,後來他還寫了《鶯鶯傳》,這是《西廂記》的前身。

韋從走後,元稹想起了她的好,寫了《遣悲懷三首》悼亡詩,表達了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讓韋從這位女子讓世人、後人所知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第一首,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看到元稹夫妻生活的真實情況。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首聯: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用兩個歷史人物來比韋從和自己,謝公即謝安,這裡偏憐女,是指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在統編教材初一語文課本裡,就有謝道韞內容。謝安讓小輩們形容大雪紛紛,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而受到謝安賞識。這說明謝道韞也是一名才女。

黔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這裡說的是自己,他不是隱士,但是當時自己沒有發跡,就這樣自比了。意思是韋從嫁給自己後,很賢惠,同時用這種類比,說明自己跟韋從身份上是有差距的。這個說的比較實在。

頷聯: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讀了這兩句,有點心酸,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衣服穿,老婆翻箱倒櫃找衣服,沒有錢買酒,厚著臉皮求老婆拔金釵去換酒。元稹絕對是個把妹高手,把韋從哄得團團轉,韋從本來就是淑女啊。

但是,我們從中看到了元稹的沒有擔當,沒錢買酒還哄騙老婆當掉金釵,而他呢,喝了酒,就跟薛濤聊天去了,去想從前的崔鶯鶯去了。想想韋從真是不值得。

頸聯: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生活真的是很清苦,沒有吃的了,就拿野菜之類的充飢了,沒有柴了,韋從這位大家閨秀,竟然仰望著古槐,希望掉下來一些枯枝枯葉,來做柴火。但是,韋從無怨無悔,一個「甘」字,彰顯了韋從的高尚品質。

這樣的賢惠妻子真的不易找,元稹真的是很有福氣的,但是,元稹身在福中不知福,還朝三暮四,花心指數頗高,平時都是為別的女人寫詩。

尾聯: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尾聯從生活的描寫中跳了出來,因為感情衝擊著他的心,不得不發了。今天我飛黃騰達了,有錢了,可是,老婆啊,你在哪裡呢?我只能虔誠地祭奠你,可是,這些又有何用呢?感情真摯,催人淚下。這時候的感情是真的,沒有虛假!

元稹是愛情詩的高手,悼念亡妻的詩,本質也是愛情詩,因為愛人已經逝去,這種感情確實是最真摯的,也是最動人心的。加上元稹這樣的才子,寫來確實有催淚的作用,在不動聲色的生活描寫中,讓你心生憐憫,感動異常。

但是,當我們了解了元稹豐富的感情生活後,我們就會有一個感覺,就是,元稹,把生活的苟且都留給了妻子韋從,沒衣服,妻子想辦法,沒酒喝,用妻子的金釵典當,沒飯吃,由妻子去採摘野菜野果,沒有柴火,妻子去找古槐枯枝枯葉。

作為元稹的妻子,韋從只有生活的苟且,這位才女被生活淹沒在了瑣碎的生活裡,但是,她毫無怨言,苟且就苟且吧。

但是,元稹呢,他跟妻子在一起時,是生活的苟且。不過,他不只有生活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他的詩寫給別的女子,遠方,就是別的女人那裡。

雖然,我不懷疑這首詩裡元稹的真情,但是,我不原諒他的花心,他是一個大才子,是一個多情人,但他不是一個好丈夫。

大家讀了元稹這首詩,有何感想呢?

相關焦點

  • 元稹在妻子去世後寫下三首詩,句句刻骨銘心,讀來感人肺腑
    其中有一類詩歌是專門為悼念亡故的妻子而作,因而被稱為悼亡詩。悼亡詩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寫作傳統。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綠衣》和《葛生》兩篇詩歌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悼亡詩歌了。西晉文學家潘嶽的為亡妻而作的《悼亡詩》,詩風格質樸,流露的夫妻之情真摯深沉,流傳深遠,對後來的悼亡詩有很大影響。悼亡詩因其動人的情感和獨特的哀傷,在詩歌長河中獨樹一幟。
  • 悼亡詩
    悼亡詩: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於西晉潘安的《悼亡詩三首》。
  • 元稹一首冷門悼亡詩,短短四句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元稹悼亡詩,非真情難動人編寫《唐詩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孫洙曾說,寫悼亡詩,沒有人能比得過元稹的《遣悲懷》三首,此話言外之意,是說元稹為悼亡詩第一人,對於此話我深以為然。後世都說元稹是渣男,這不過是有媒體故作驚人語罷了。元稹與薛濤的故事,本就無切確的記載,兩人年紀也相差很多。
  • 元稹為妻子寫下悼亡詩,第一句寫錯了,知名度卻最高
    我們知道唐朝的宰相、大詩人元稹是一個情場浪子,或者乾脆可以說是「渣男」。他流落到舅家時,曾經與表妹珠胎暗結,後來卻始亂終棄,元稹卻以此寫下了《鶯鶯傳》,其中不乏洋洋自得之情。另外,元稹還與薛濤,劉彩春鬧出緋聞。但是,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元稹對原配妻子韋叢也應該是真心的。
  • 元稹:最會說情話的渣男
    沒錯,就是《西廂記》裡的那個大膽追愛、「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崔鶯鶯。 但作為《西廂記》的前身,元稹親筆寫下的《鶯鶯傳》,卻是完全相反的劇情走向。 在《鶯鶯傳》裡,渣男張生對小姐崔鶯鶯,「始亂之,終棄之」,成語「始亂終棄」典故正是出自這裡。
  • 5首令人心碎的悼亡詩,字字泣血,句句戳心,不忍卒讀!
    ——元稹元稹在第一首《遣悲懷》當中說:你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嫁給我這個一無所有的人之後事事不順。我沒有好衣服,你就翻遍了箱子給我找,我想喝酒,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頭上的金釵當了給我換酒喝。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唐:元稹元稹在第二首《遣悲懷》裡說:還記得以前開玩笑說著身後事,如今都已經成為了現實。你曾經穿過的衣服,眼看都已經快要施捨完了,只有你曾經用過的針線包還留著,我不忍打開。
  • 千古悼亡詩
    悼亡詩三首魏晉:潘安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元稹的恨是指什麼?
    問題:唐朝元稹有詩詞云: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什麼意思?前言中唐大詩人元稹悼念自己的亡妻時,寫過《遣悲懷三首》。這三首詩,有點像和杜甫的《秋興八首》類似,不要割裂開欣賞。從元稹的三首詩中可以看出,這個「恨」中,有著詩人複雜的情感,包含著三重含義。一、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題目中的這兩句詩,出自《遣悲懷》第二首: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 古代最帥的男子,寫下三首詩,開創了最感人的詩歌體裁
    潘安的妻子楊氏,不幸早亡,從此潘安便再也沒有娶妻,因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亡妻,他為楊氏寫下了《悼亡詩三首》,「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
  • 元稹本想吃軟飯,不想娶到的妻子貌美賢惠,為她寫下三首千古絕唱
    還有元稹的《鶯鶯傳》,王實甫的《西廂記》便是以此為藍本創作的。但是,除了這些,元稹最出名的,還有《遣悲懷》的三首組詩,按說古人的組詩,能有一首流傳千古就不錯了,而元稹的這三首組詩,妙就妙在三首都是絕唱!三首都是真情實感!三首都感人肺腑!三首都是悼念亡妻韋叢的!
  •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首首催人淚下
    ——《悼亡詩》南朝·沈約沈約的這個首《悼亡詩》也是為了悼念亡妻而作。在這首詩中最為突出的特點便是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子「清怨」。在詞的詩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恆來反襯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 哀;後半將悲傷的情感同悽涼的環境融為一處,情狀交現,悲愴靡加。沈約的這首悼亡詩對後世以離別哀亡的為題材的詩詞作品有較大影響。把南朝之前類似作品的哀而不傷的境界真正推向哀傷並茂的新境界。
  • 寫最痴情的詩,撩最多的妹,看大唐第一「渣男」的「摧花」人生
    白大詩人作為中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常客,就不介紹了,今天要講的則是另一位:元稹。 能和白居易成為摯友的,在文學方面肯定也是不遜色的,那句被人稱頌千年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出自元稹之手。 韋叢雖然出身高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對元稹微薄的俸祿毫無怨言,每天過著清苦的日子,洗衣做飯,相夫教子。 估計元稹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才有如此好運娶得這麼賢惠的媳婦了。那段時間,元稹也收了心,每天下班就回家,從不在外應酬,不看一眼外面的鶯鶯燕燕,甜言蜜語只說給妻子聽,還搶著幫妻子做家務。兩人如膠似漆,真是一對恩愛的神仙眷侶。
  • 元稹的宦海沉浮,人們頗有微詞?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憲宗元和九年(806),在科考試中名列第一。獲得如此優異成績,進入仕途是理所當然的事;對他的宦海沉浮,人們也頗有微詞。元和二年(807),他在左拾遺的位置上,升任為監察御史,也算位高權重;就因為得罪了宦官仇士良,於元和五年一下子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
  • 平生只流兩行淚,半為滄桑半美人,誰的悼亡詩寫得最深情
    這是元稹《遣悲懷》的第一首,詩人用平白質樸的語句,追憶了妻子生前的艱苦生活,以及自己心中的遺憾。他將妻子韋叢比作了當年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而將自己比作了戰國時候齊國的貧寒之士黔婁,說明了兩人地位的懸殊。可是,他的妻子對此卻並沒有絲毫的怨言,就算家中沒有什麼吃的東西,只能吃點野菜什麼的充飢,她都吃得很香甜。
  • 他悼亡妻的詩寫得太好,續弦後被人詬罵,這個倒黴詩人是誰?
    韋夏卿看上了元稹的才華,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韋叢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他們二人婚後生活雖然比較貧困,但是韋叢非常賢惠的人,不僅毫無怨言,把家庭照顧得非常之好,因此夫妻二人感情篤深。韋叢病死那年,年僅二十七歲和元稹結婚才七年,她為元稹生了五個孩子。
  • 《詩經》中最深情的悼亡詩,如歌如泣,讀之令人淚目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男子,也是西晉的文學家潘安,在妻子亡故之後,以《悼亡詩》為題,作詩三首,以紀念亡妻。從此,「悼亡詩」成了一個專用名詞,一般是指丈夫用來悼念妻子的詩作。盡人皆知的悼亡詩,是蘇軾為妻子王弗寫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打動了近千年以來的無數讀者;除此之外,還有唐代詩人元稹為妻子韋惠叢寫的《遣悲懷三首》,也非常著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是他對亡妻最深情的思念。
  • 白居易與元稹的生死之交 元稹的詩《菊花》《離思》欣賞
    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作有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由。
  • 十首經典悼亡詩:用一生換一首詩
    悼亡詩古已有之,早在《詩經》中就出現了悼亡詩。西晉潘安曾寫《悼亡詩》緬懷妻子,後來,悼亡詩多指丈夫悼念妻子的詩。中國人講究含蓄的感情,情不外露,夫妻感情更是如此。當詩人們飽含感情,寫下深情懷念妻子的悼亡詩時,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 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懷念妻子的詩,卻成了描寫愛情的千古名句
    這句詩是詩人元稹寫給亡妻韋叢的,也有說是他寫給戀人崔鶯鶯的。崔鶯鶯是詩人元稹小說《鶯鶯傳》中的女主角,是悲劇人物,後來經王實甫改編成《西廂記》,就形成了一個美滿的結局。相傳小說人物崔鶯鶯是有原型的。元稹的妻子叫韋叢,她二十歲時與元稹結婚,婚後日子過得很艱難,但二人很恩愛。不幸的是韋叢二十七歲就因病去世了。
  •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十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
    如其第一首「幃屏無仿佛,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寢興何時忘,沉憂日盈積」等,實《綠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懷》,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全由《綠衣》化出。可見此詩在表現手法上實為後代開無限法門。第三首——魏晉·潘嶽《悼亡詩》三首之一: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