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氣候概覽

2021-02-13 中原天下

中國北方地區按氣候分區,可以分為:

橘色的核心區域,包括南疆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六大板塊,地處天山-長城-東北平原以南,崑崙山-祁連山-秦嶺-淮河以北。氣候分屬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氣候,屬暖溫帶。

黃色的塞北區域,包括北疆,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三大板塊。氣候分屬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氣候,屬於中溫帶。淺藍色的額爾古納-根河-漠河地區屬寒溫帶。

藍色的青藏高原區域,氣候屬高原山地氣候,屬高原寒帶及高原溫帶。

與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地圖相對比,可以看到曹魏政權控制了北方的核心區域,而蜀政權和吳政權則平分了南方。歷史長河中,憑藉北方核心區域而南下滅蜀或吞吳是常態,憑藉吳地取巴蜀也是常態,以秦嶺-淮河分界線南北分治也是常態,但鮮有憑巴蜀之地統一江山,或從南向北北伐中原成功的。
歷史及地緣視角的背後,氣候因素往往被忽略。但氣候對歷史演變及城市發展的作用十分關鍵!



中國北方核心區域氣候的高度趨同,地形起伏的高度一致,加上縱橫交通的貿易通道,帶來了農業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早期部落國家的產生。北方冬季較為寒冷的氣候,使得人們傾向於儲蓄糧食過冬,而不是即時消費,晚上貓在家裡,而不是街上遊蕩(時至今日南北方消費和儲蓄文化的差異依然明顯)。秦漢之際,北方核心區域的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已經形成了高度發達的農業社會模式,為秦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同時,蒙古草原的畜牧業也高度發達,形成了統一的匈奴遊牧國家。南方地區人口及農業長期落後,是中原-關中政治中心的附屬。

中國南北方分季節的氣候及降水差異,導致了文化差異,決定了人們跨區域交流中水土不服現象的必然性。

日照方面,北方地區冬季日照較為充裕,而全國日照較少地區為四川盆地,貴州高原和準葛爾盆地。
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中國北方和中西部地區未來經濟發展將更加極化,北方六大頭部城市將強者愈強:北京,天津,鄭州,西安,濟南,青島。

這六大城市是競爭當前中國經濟總量前20強的熱門城市,也是北方地區區位,氣候,人口,資源最雄厚的城市。所在區域是北方核心區域中的核心:秦嶺淮河線以北,黑河騰衝線以東,長城線以南,東臨大海,包括黃土高原東部,華北平原全部和山東半島。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2016年,北京平均氣溫11-13℃。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北京太陽輻射量全年平均為112~136千卡/釐米。兩個高值區分別分布在延慶盆地及密雲縣西北部至懷柔東部一帶,年輻射量均在135千卡/釐米以上;低值區位於房山區的霞雲嶺附近,年輻射量為112千卡/釐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800小時之間。最大值在延慶縣和古北口,為2800小時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雲嶺,日照為2063小時。夏季正當雨季,日照時數減少,月日照在230小時左右;秋季日照時數雖沒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時;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時數最少季節,月日照不足200小時,一般在170~190小時。

天津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天津年平均氣溫12~15°C,市區平均氣溫最高。1月最冷,平均氣溫-5~-1°C;7月最熱,平均氣溫26~29°C。天津季風盛行,冬、春季風速最大,夏、秋季風速最小;年平均風速2~4米/秒,多為西南風。天津年平均無霜期196~246天,最長無霜期267天,最短無霜期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長,有120~160天;夏季次之,有90~140天;春季55~60天;秋季最短,僅為50~55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550~600毫米,降水日數63~70天;在地區分布上,山地多於平原,沿海多於內地;在季節分布上,6、7、8三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約75%。天津日照時間較長,年均日照時數2471~2769小時。西安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季風氣候,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降溫明顯。年平均氣溫15℃左右,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0℃左右,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6℃左右;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全年日照時間1500小時左右,無霜期208~230天。年最多風向為東北風。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長而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變大風多;夏季比較炎熱,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氣候涼爽,時間短促。

全年平均氣溫15.6℃;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無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時間約1869.7小時。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78天,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時數1870.9小時(2009年)。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溼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溼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據1898年以來100餘年氣象資料查考,市區年平均氣溫12.7℃,極端高氣溫38.9℃(2002年7月15日),極端低氣溫-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3℃;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日最高氣溫高於30℃的日數,年平均為11.4天;日最低氣溫低於-5℃的日數,年平均為22天。降水量年平均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別佔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變率為62%。年平均降雪日數只有10天。年平均氣壓為1008.6毫巴。年平均風速為5.2米/秒,以南東風為主導風向。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3%,7月份最高,為89%;12月份最低,為68%。青島海霧多、頻,年平均濃霧51.3天、輕霧108.2天。總結北方核心區域六大城市+東北平原(代表城市瀋陽)+新疆(代表城市烏魯木齊)+內蒙古高原(代表城市呼和浩特)+青藏高原(代表城市拉薩)的氣候數據:
城市 夏季平均溫度 年平均溫度 冬季平均溫度  年降水量  年日照量北京 26.1   11.8   -4.6  532mm  2749.7h天津 25.2   12.2   -4.2  511mm   2521.8h鄭州 27.2   14.2   0.3   640mm   2181.9h濟南 28.2   14.6   -0.4  672mm   2546.8h西安 27.4   13.7   0      561mm     1646h青島 25.3   12.3   -0.9    680.5mm   2541.1h瀋陽 25.6   7.8   -12    690mm   2468h呼和浩特  23.7  6.2  -11.4  398mm   2862.2h拉薩 15.8   7.9    0.8   500mm   2990.1h烏魯木齊 24.1 5.7 -13   286mm  2523.3h事實上,北方核心區域為暖溫帶,年平均氣溫10-15度,年降水量500-700mm,年日照數平均2000-2600h。特定的地理環境決定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乃至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競爭的大格局。

北京 26.1 11.8 -4.6 杭州 28.1 15.8 4.7

天津 25.2 12.2 -4.2 福州 28.9 19.3 11.6

石家莊 27.4 13.3 -2 鄭州 27.2 14.2 0.3

南京 27.7 15.6 -2.7 武漢 29.1 16.5 4.3

蘭州 23.4 9.5 -4.1 長沙 28.9 17.25 4.7

銀川 24.1 8.4 -7.2 南昌 28.6 17.8 8.4

濟南 28.2 14.6 -0.4 南寧 28.3 21.7 13.7

西安 27.36 13.7 0 廣州 28.5 21.8 14.2

太原 24.2 9.9 -5.2 成都 25.8 16.6 6.2

西寧 14.7 5.1 -8 重慶 29 17.8 8

烏魯木齊 24.1 5.7 -13 昆明 21.1 20.6 9.4

呼和浩特 23.7 6.2 -11.4 貴陽 23.6 19.9 4.9

哈爾濱 24.3 4.4 -17.2 拉薩 15.8 7.9 0.8

長春 24.5 5.1 -15.2 合肥 28 15.3 2.5

瀋陽 25.6 7.8 -12 上海 28.6 17.9 4.7

大連 24.4 10.8 -3.8 香港 28 23.3 15

海口 29.1 23.8 -18.8 澳門 28.5 22.3 14.5

鄭州 640
長春 570 
西安 561
北京 532 
哈爾濱 523
石家莊 517
天津 511
太原 431
呼和浩特 398
西寧 373
蘭州 311
烏魯木齊 286
銀川 186南方組:
廣州 1801
海口 1652
南昌 1613
長沙 1468
杭州 1438
福州 1391
武漢 1315
南寧 1309
上海 1166
貴陽 1117
重慶 1108
南京 1091
昆明 1011
合肥 995
成都 927中國城市年日照數量排名,重慶,成都和貴陽位列倒數前三名,拉薩,銀川和呼和浩特為正數前三名:

O(∩_∩)O謝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美國各州氣候概覽
    中國各地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區位分布及特點美國國土大部分地區位於溫帶和亞熱帶,氣候適中,降水豐富,由於土地遼闊,因而天氣也因季節和地域有著較大的差別。東北部和五大湖區是大陸性氣候,類似我國的北方,如東北的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冬季時間較長,晝夜溫差也比較大。中部內陸地區春夏氣溫高,冬季寒冷多雨,夏季炎熱乾燥。西部地區,北段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則屬地中海氣候。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加州,沿太平洋海岸,陽光燦爛。溫差較小,溼度較大。
  • 「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中國氣候分界線上的人間仙境—光霧山
    有這樣一處人間仙境,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冷暖氣候交匯處,被稱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它就是光霧山。景區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獨特的地理氣候和特殊的大地構造背景造就了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最佳宜居環境。光霧山以奇特的巖溶嶺脊峰叢地貌,古樸的原生態植被、迷人的峽谷風光為景觀特色,是國內資源稟賦極高的自然山水景區。
  • 德國被動房與中國氣候帶
    這是解決建築領域中氣候保護任務的關鍵。因此特別適用於擁有龐大人口基數和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目前在中國只有個別的被動房實例。2016年,PHI發布《被動房在中國氣候帶》的研究報告,為中國所有氣候區提供了系統性的被動房設計基礎。結果顯示,被動房可以建造於中國的任何地方。《報告》基於一個十層的住宅樓,分別從覆蓋中國的所有氣候區的九個地點進行被動房原理的進一步細化。
  • 中國地理第5期:中國氣候基本特徵
    中國氣候基本特徵:季風氣候顯著;氣候大陸性強;氣候類型多樣。中國季風氣候基本特徵如下:①乾濕季明顯,四季分明。冬季氣候乾冷、風大;夏季氣候溼熱、多雨。②雨季開始與結束規律性明顯。南方早,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
  • 北方「最喜歡」的一座南方城市,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旅遊非常發達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許多人通過旅行改善生活質量, 冬天住在北方的人們最討厭面對季節,因為刺骨的寒冷人們不想外出, 生活水平提高後,很多人此時在氣候溫暖的地方度過寒冷的冬天, 我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廣闊的土地上許多城市一年四季溫暖如春
  • 聖經概覽-36:西番雅書
    點擊以下標題閱讀《聖經概覽》往期文章:聖經概覽-1:創世記聖經概覽-2:出埃及記聖經概覽-3:利未記聖經概覽-4:民數記聖經概覽-5:申命記聖經概覽-6:約書亞記聖經概覽-7:士師記聖經概覽-8:路得記聖經概覽-9:撒母耳記上聖經概覽-10:撒母耳記下聖經概覽-11/12:列王紀上、下聖經概覽-13/14:歷代志上、下聖經概覽-15:以斯拉記聖經概覽-16:尼希米記聖經概覽-17:以斯帖記聖經概覽-18:約伯記聖經概覽-19:詩篇聖經概覽-20:箴言
  • 中國「最尷尬」的省份,北方人說它是南方的,南方人說它是北方的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中國各省有各自的代表和特色,例如新疆沙漠、西藏高原、雲南七色美景、四川鍋熊貓、重慶山城、蘇杭小橋流水、北京四合院等,今天小川先生介紹一個有趣的省份,在中國的中部。那是中國安徽省,你為什麼說有意思?
  • 中國北方,全面潰敗的20年
    北方的掉隊,實際上也就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在計劃經濟時代,北方靠著國家投資,憑著一個個大項目,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改革開放以後,計劃經濟的慣性仍在,在消費、科技與網際網路尚未爆發之前,北方依然可以用資源與政策優勢,與南方一爭高下。
  • ALDI北方CR報告披露員工管理
    該議程包括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諸如消除貧困和飢餓、減少不平等以及防止氣候變化等最緊迫的挑戰。為了確保實現這些目標,大家都需要共同努力。GRI內容索引ALDI北方2017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是根據全球報告倡議(GRI)標準的核心備選方案編制而成的。GRI內容索引提供概覽。
  • 【防災減災日】中國主要災害性天氣氣候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區域分布明顯,東部季風區,冬半年為寒潮、大風和低溫霜凍以及乾旱災害,夏半年則多遇暴雨洪澇、高溫伏旱和颱風災害。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十分頻繁,災害種類甚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我國北方旱災、雪災、寒潮和沙塵暴災害頻發,東南部地區颱風高溫和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嚴重。
  • 建德被評為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同時獲首批「國家氣候標誌」!
    在5月10日下午舉行的國家氣候標誌評估報告專家評審會上我市被評定為中國首個氣候宜居城市是中國首批獲得「國家氣候標誌」的城市哦~此次在國家氣候中心舉行的評審會由中國氣候和氣候變化標準化委員會組織,11位來自氣候、生態、環境、地理等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組成了陣容強大的評審專家組,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等。
  • 居家悅讀——千年氣候與江河文明《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
    千年氣候與江河文明——《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讀書筆記作者/孫焱中國大地是處於季風性氣候,尤其是北方四季分明,氣候變化明顯,南北方氣候的不同,也導致了河流對農業產生的影響不同,生產生活方式也不同,猶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以無窮也。」
  • 學而不已 | 一周講座概覽[1228-0103]
    講座須知《一周講座概覽》向您推介下一周北大主要的講座信息。校外人士的入校規則,請大家留意保衛部網站,按學校相關規則執行。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懇請大家更多關注相關的線上資源。
  • 中國迎數九寒冬,美國遇狂風暴雪,氣候真的在變暖?
    從冬至開始,中國開啟「數九寒冬」新模式,北美地區也迎來一場前所未見的暴風雪,有些地方降雪厚達一米,許多車被凍在了路上。有些人不禁發出疑問: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冬天!不是說氣候變暖嗎?怎麼冬天一年比一年更冷,寒流一年比一年更甚,難道氣候變暖是假的?
  • 金融壹帳通呼籲中國企業關注氣候風險披露的廣度和深度
    日前,平安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金融壹帳通聯合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共同發表《中國和美國最大型企業的氣候風險披露現狀》,這份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的新報告顯示,在氣候風險披露水平方面,滬深300指數的中國企業大幅落後於標普500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
  • 氣候與文明|中國篇·綜述
    ·第一部(中國篇)》中,我將集中討論中國的氣候變化,對中國大陸農耕文明興衰的巨大影響。[3] 領土面積只有唐朝三分之一,元朝五分之一的北宋,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的最高峰。 這個懶於向河西走廊擴張以復興路上絲綢之路的海洋帝國,究竟面對著一個怎樣的南洋?為什麼寧可殺嶽飛,也要放棄北方而繼續發展南洋經濟?
  • 藉由地景重塑氣候環境 - 臺中中央公園 / mosbach paysagistes
    北部體育場 ©CATHERINE MOSBACH感謝 mosbach paysagistes 對gooood的分享座落於北回歸線的臺灣本島,因著世界最大洋流之一黑潮流經,形成溫暖的氣候型態在這座島嶼上,炎熱潮溼的熱帶型氣候與高冷的山嶽環境並存。臺中中央公園的設置目的,即在於藉由地景來重塑氣候環境,讓居民能重新享受戶外活動。▼項目概覽 ©VICTOR CHOHAO WU臺中中央公園以共通的語彙塑造出它的獨特性,並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
  • 中國歷史上統一全國的戰爭,為啥南方總打不過北方?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經歷了多次統一分裂再統一的過程。不過說到統一中國,最常見的無外乎這兩條道路,南徵或者北伐。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南徵的勝率要遠遠大於北伐。如魏國滅蜀國,晉朝滅吳國,隋朝滅陳朝,金滅北宋,元滅南宋,大清滅明,都是從北到南。
  • 中國南、北方原來是這樣劃分的|秦嶺淮河8大地理意義
    原來南方和北方就是基於秦嶺淮河一線而分的。下午是基於秦嶺的狹義定義來分,南方不包含藏南地區,如果按著秦嶺的廣義定義,那麼這條曲線應該是沿著崑崙山、隴南、陝南...再接淮河的。南北方有什麼差異的,最明顯的就是冬天南方沒有暖氣,南方的小夥伴覺得北方冬季太冷,其實北方冬季室內非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