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別人情緒過於敏感,孩子「共情力」太強,該怎麼辦?

2021-01-09 羊駝媽媽

文|小寶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遇事總喜歡哭哭啼啼的孩子,他們似乎對細節的感悟度極強,總能輕易的捕捉到別人的情緒變化,並為之感到動容。

說好聽點,這類孩子是心地善良,說委婉點就是共情力太強。那麼什麼叫共情力呢?共情力太強的孩子長大以後又會變成什麼樣呢?接下來就隨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舉個例子:

張強的爸爸媽媽對張強要求非常嚴格,很多時候,張強都一直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爸媽親生的。

因為只要他做一件事情,爸媽總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提出他的缺點,並加以督促,久而久之,張強就變得異常敏感脆弱起來,每次看到別人有不同的情緒起伏時,他就會感到焦慮。

每次當別人用過重的語氣和他說話時,他的內心就會十分緊張,他害怕別人批評,他害怕自己又像之前那樣迷茫無助。

有的時候,老師在和他談話時,他竟然會因此而落下淚來。張強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難道父母的批評會對他造成這麼深遠的影響嗎?

誠然,張強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對別人的情緒起伏極其敏感,而他的內心又非常的脆弱。那麼說到底,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具體表現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01.對別人情緒極其敏感的孩子,究竟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對情緒的捕捉能力非常強。其實,像這些內心敏感脆弱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捕捉細節能力非常強。此話怎講?

這些孩子在讓生活中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夠從一句話中解讀從不一樣的含義。我們且不說他們解讀出來的內容究竟正不正確,單是說他們的這種能力就已經超乎常人百倍、千倍了。

有的時候,他們解讀出來的內容其實是歪曲作者本意的,但是他們卻執著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並沿著這條軌跡繼續尋找自己心中的「缺憾」並加以懺悔。

這類孩子經常能夠迅速感覺到別人的情緒起伏。誠然,正如材料中的張強那樣,這些孩子對於別人的情緒起伏總能迅速的捕捉到,哪怕從別人的一句話中,他也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是由喜變成悲了,還是由悲變成喜了。

其實這種能力,在人際交往中會很吃香,但是如果過分解讀、過分捕捉,往往會傷害了自己,而且也會對別人造成一種惡意的揣測。

總是能夠迅速融入環境當中,並為之感到動容。為什麼有些孩子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會因為一些悲傷的橋段而放聲大哭?我們可以說這些孩子是心地善良,但轉念一想,他們的共情能力是不是太強了呢?

他們總能夠很好的融入環境當中,感受環境的變化,並為別人的痛苦而感到悲傷,甚至會遷移到自己身上來。

雖然說他們的共情能力很強,但將負面能量遷移到自己身上來,這對他的成長也勢必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話說到這裡,家長們些許要心生疑問了,沒錯,這些孩子們為什麼會對情緒起伏這麼敏感呢?

為什麼他們能夠輕而易舉的把握到別人的細節變化呢?或許其中必定存在一定的原因。

02.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敏感呢?

家長經常批評他們。的確,正如材料中的張強那樣,加強的父母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可以說是十分苛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便對張強的行為舉止提出一定的批評。

經常生活在一個充滿批評的環境當中,孩子就會對自我產生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麼不堪?我究竟怎麼做才能獲得他們的好意呢?

正是因為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渴望將環境加以改變,所以他們才會處處察言觀色,害怕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但正是因為這樣的過分捕捉,才使得他們也陷入了情感漩渦之中。

當然話說回來,張強的父母之所以經常批評張強,當然就是出於那顆恨鐵不成鋼的心。

但除了這類家長以外,有些家長也會因為不良的品性經常把自己在外面受到「火」發到孩子身上,換句話說,就是經常營造一種危險且壓抑的家庭環境。

久處於這樣的環境當中,孩子就如同被嚇破了膽的貓一般,整天戰戰兢兢的害怕被別人傷害,尤其是被自己身邊人傷害。

怎樣才能使自己得到最大的保全呢?那就是處處察言觀色,體會別人情緒的變化,以防自己遭到不測。其實這類孩子是最可悲的,但他們的處境同樣也是最無奈的。

雖說孩子善於捕捉細節也足以說明他足夠細心,但凡事都講究一個度,過猶不及。

總是對情緒起伏異常敏感,過分捕捉細節往往會使他對別人的情緒變化產生一種畸形解讀,對他的未來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那麼,怎麼做才能使孩子的情緒不再那麼敏感呢?

03.怎樣才能讓孩子的情緒不再那麼敏感呢?

家長對孩子的批評要適可為止。誠然,家長體恤孩子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那顆恨鐵不成鋼的心,我們也是可以有所體會的。

但任何時候都講究一個度,過分批評孩子,往往會使孩子陷入情感漩渦中而無法自拔,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一定要適可而止,該批評的時候批評,該獎勵的時候要獎勵。

另外,家長也應該適當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情感如此細膩,就是因為他得不到足夠的呵護,總是擔心自己是未被愛著的,未被理解的。

所以他才會對細節把控如此嚴苛,家長要嘗試著和孩子進行溝通,告訴孩子他是被愛著的,也是無需擔憂的。只有讓孩子把心安定下來,他才不會這樣察言觀色。

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話,家長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更大的社交活動。

只有多讓孩子和人接觸在一起,感受到人帶給他的溫暖和細膩,他才會明白,過分解讀別人是一種多麼糟糕的事情!當然,他也會嘗試著改變自己的行為。

可能前期孩子還是會如以前那般,情感變化起伏比較大,善於捕捉別人的情緒變化。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逐漸改正自己的行為,這一點,家長無需過分擔心。

孩子就像一隻小貓,在別人給予他足夠的愛時,他便會放心大膽的去生活。

在別人總是呵斥責罵他時,他就會如坐針氈,對別人的情緒起伏表現的異常敏感。家長只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呵護,才不至於使他如此。

那麼,您的孩子情緒敏感嗎?您平時又是如何疏導他的呢?歡迎說出您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

關注【小寶育兒課堂】,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本文由小寶育兒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共情力太強反而不是件好事?
    常常覺得自己「過於敏感」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時常會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甚至在看影視作品時,你也總「入戲太深」,長時間無法從劇中人物情感中抽離出來。看到他人陷入負面情緒,你總想伸出援手,覺得自己能為他做點什麼。
  • 為什麼我對別人的情緒格外敏感?|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看到他人受苦,你總想伸出援手,覺得自己得做些什麼,即使別人並沒有向你求助。ElaineAron是最早對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她的研究指出,人群中有約20%的人有著異常敏感的大腦,這些人在面對他人情緒時表現出更強的生理反應。
  • 女主持人採訪鍾南山被罵慘:共情力很重要,如何培養孩子共情能力
    有共情力的人能很好的感知、理解別人的情緒,做出恰當的反應。 共情力是指當人們能夠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擁有共情力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用他人的視角看問題,感受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與他人擁有一樣的情緒。
  •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
    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2020-12-13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孤獨症孩子觸覺敏感怎麼辦
  • 缺乏共情力的人生,會失去很多幸福
    日常生活裡,很多夫妻,親人,朋友常常會因為缺乏共情力而互相指責,抱怨,互相傷害,共情力是很多人應該學著去培養的一種能力。1.張楊的故事張楊是工作狂,他每天總是一副心事重重,充滿焦慮的樣子。在外人看來,他事業有成,有一個漂亮老婆,有兩個懂事的孩子。
  • 共情力過剩人格:幫不上什麼忙,見不得朋友受苦
    共情力處於正常水平的人,由於自己已經走出當時的情緒狀態,儘管能夠理解對方的感受,但是並不會因此而重新陷入到當時的心理困境。但是對於共情力過剩的人來講,他們不僅會深切地理解對方的感受,而且在心理層面也陷入了一種真實的困境。這種心理困境,指的是你自己並沒有親身體驗,但是你的好朋友親身體驗了,就好像你自己也親身體驗了一樣。
  • 總是敏感多疑怎麼辦
    生活中,總是會有這樣的一批人,他們總是敏感多疑,什麼都不去相信,而且呢總是懷疑自己身邊的一些人,而且這樣的人也是非常的多的,不是一個兩個,那麼,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的。
  • 孩子喜歡罵人怎麼辦?家長謹慎引導,幫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
    其實這就是孩子到達了「詛咒敏感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就是會習慣的把一些當作是口頭禪,然後整天在那裡說。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經歷各種敏感期,當他出現敏感期的時候,就會變得特別的敏感。那孩子喜歡罵人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共情能力強的人會格外在意別人的情緒波動嗎?
    有些人特別擅長於捕捉別人的情緒,可以通過別人的微表情、微動作去感受到別人情緒的變化,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不管是同事還是領導,只要他們情緒有所起伏,自己都能捕捉到,並且還會不停地暗示自己:我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就是像我心裡想的那樣。
  • 共情力:打造一個渲染情緒的高手
    《共情的力量》一書中,這樣解釋共情的本質:把你的生活擴展到別人的生活裡,把你的耳朵放到別人的靈魂中,用心去聆聽那裡最急切的喃喃私語。 需要注意的是,共情不是同情,而是與別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共鳴是指思想上和情感上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情緒,共情是深入他人的思想、從他人的角度體驗世界,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感知他人的感受的能力。 好的共情力會帶來什麼效果呢?請感受一下下面這些話——她的視頻帶給了無數人治癒的力量。看完這個視頻,我去扔掉了我的垃圾,熨燙了我的衣服。
  • 聽聽丨你的敏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
    今晚我們來聊聊:你的敏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測試是:【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起因是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小姐姐,我其實有挺多困擾的。例如別人一句話,我能在腦子裡想像出無數種結果,很擔心是不是給別人添麻煩了。
  • 孩子高度敏感,父母要這樣引導才對,高敏感度孩子也能成就大器
    高度敏感的孩子會在一些需要拋頭露臉的事情上很抗拒,比如,不想參加班委競選,不想在班上演講,不想在運動場上去和別人拼搏等等,出現諸如之類的情況,在很多情況下其實是害怕別人對自己去評價、去比較。如果不了解高度敏感的性格特徵,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會對孩子的種種看似不入流的表現很抓狂,可能會說一些傷孩子自尊心的話,比如說「別人都行,你怎麼就不行?」「別人都能上臺,你怎麼就不敢上臺?」等等。父母的這些言語對高度敏感的孩子更是一種傷害。1.面對孩子被外界質疑的壓力,父母怎麼做?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共情力是情商的核心和基礎。它產生的基礎不是假設,而是事實。共情能夠把人的情緒調整到一個可控的程度,讓人對他人的想法和情緒或行為能做出精準的感知。懂得了共情力的作用,家長們可能還會有個疑問:共情力對孩子來說,困難嗎?能夠培養嗎?
  • 17歲少年毒打8歲男童,父母不注意培養孩子共情力,後果很可悲
    很多家長經常會為孩子不懂事、不聽話而苦惱:孩子在家不體諒父母,經常和父母對著幹,讓父母頭疼無比;在家門之外,孩子也常常會有一些不好的舉動,像欺負毆打小朋友、給別人起外號、搶別人的東西等等。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卻要強加於無辜的人;只圖自己發洩情緒的痛快,卻渾然不考慮對方的感受、處境,這是何等冷血和殘忍啊。
  • 孩子太懂事也不好,對成長性格很不利,家長應合理讓孩子宣洩情緒
    發現孩子與夥伴相處融洽時,她們也會表現出過於「懂事」的一面。朋友們拿走了孩子們手中的玩具,但是孩子們不知道如何把它們拿回來。當被問及為什麼不把它拿回來時,孩子們會說:「如果他們想玩,就讓他們玩吧。」雖然孩子說得很輕鬆,但他的眼裡顯然混雜著委屈。我最好的朋友看到了孩子的「妥協」,然後她覺得「太理智」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 情緒不穩定、敏感自卑、容易發怒、該怎麼辦?
    ##你真的能控制你的情緒嗎?答案我相信是否定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諸多不順心的事情,這會直接導致我們產生諸多的負面情緒:憤怒、悲傷、失望等等。他感覺自己情緒波動一直很大,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讓他生半天的悶氣,怎麼都緩不過來。而且,脾氣超級差、極度的敏感、容易發怒,也控制不住他自己。
  • 在婚姻裡,做一個對伴侶的痛苦有共情力的人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沒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的,只能通過哭聲、表情、動作表達自己,共情能力強的人就可以透過這些感受孩子的情緒和需要,從而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在婚姻裡,如果遇到一個不懂共情的伴侶,有多絕望,你們知道嗎?我從來訪者那裡聽到很多這樣的絕望。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說爆發就爆發,總是沒有徵兆。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家長好聲好氣地勸,孩子不但沒領情,還越哭越大聲,又或者有時候和別的小孩子玩耍不小心弄傷別人,孩子也會忍不住委屈,號啕大哭。爸爸媽媽面對情緒化的孩子也會經常手足無措,無法跟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
  • 當孩子出現了厭學情緒,老師們該怎麼辦?
    家長想著,辛辛苦苦工作,精力都用來培養孩子,不想讓他受一點兒苦,結果孩子居然想要放棄。老師也著急,雖然孩子成績靠後,但是不上學了以後出路少,想要好未來就沒那麼容易了。但是小學生可能說自己不想上學是自己的情緒所致,他們很好勸回來,往往初高中孩子鄭重提出不上學的想法是經過自己的長期的思想鬥爭的。有一個朋友,初三的時候和家裡人說自己寧願去打工也不上學了,並且第二天就躺在床上不起來了。家裡人沒辦法,找了好多人來勸,結果都無功而返,最終家裡人妥協了,他也出去打工了。
  • 最高級的善良,是有「共情力」
    最高級的善良,就是擁有共情力。01共情力,是高情商的標配。有人說高情商就是會說話,就是八面玲瓏,其實不然。真正情商高的人都有共情力,都懂得換位思考。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在收到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後,她第一時間發到了同學群,被同樣孩子高考但成績不佳的班長移出群並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