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力:打造一個渲染情緒的高手

2020-12-22 蕭瀟心理說

《共情的力量》一書中,這樣解釋共情的本質:把你的生活擴展到別人的生活裡,把你的耳朵放到別人的靈魂中,用心去聆聽那裡最急切的喃喃私語。

需要注意的是,共情不是同情,而是與別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共鳴是指思想上和情感上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情緒,共情是深入他人的思想、從他人的角度體驗世界,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感知他人的感受的能力。

好的共情力會帶來什麼效果呢?請感受一下下面這些話——

她的視頻帶給了無數人治癒的力量。

看完這個視頻,我去扔掉了我的垃圾,熨燙了我的衣服。

看她的視頻,仿佛自己也暫時脫離了生活常態,放下了浮躁,游離在田園,體驗了一把原以為不屬於自己的安寧。

所有人都喜歡你的頻道,因為它提醒了我們和平與美好。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頻道。她鼓舞了我和全世界,她就像一個公主。

你的勤勞、愛的天性和照顧祖母都讓我喜歡。上帝保佑你!我來自印度,我看了你的很多視頻。很好!

毫無疑問,這些國內外網友的留言都充分體現了他們在視頻中找到了共鳴,感受到了被治癒的力量。這位視頻博主就是火遍全球,連中央電視臺和《人民日報》都為她點讚的李子柒!

為什麼她的視頻有治癒的力量,而且幾乎不分國家、橫跨文化、沒有邊界?

看了她的多篇視頻後,我總結出了十個字:真實、態度、生動、具體、有價值。

那麼,話說回來,我們在談判中要怎麼運用共情力去營造一個雙贏的結果?

某知名企業家曾經說過,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本質並不是「業務對業務」或者「公司對公司」,而是BP2BP(Business People to Business People),即商人對商人。

所以他主張在任何情形下都要首先想如何處理好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而處理好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有共情力。

一旦激發了雙方的共情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談判的。而如果談判的時候買方不顧及賣方的情況和情感,直接說:「明年降價目標是10%,你怎麼降我不管,達不到目標就出局。」那這個談判八成是要談崩了。

相關焦點

  • 最高級的善良,是有「共情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情商的最高方式,是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看到一個小故事。一位盲人在城市的公園裡乞討,有個人走過來問他是否有人慷慨解囊。盲人晃了晃幾乎是空著的罐子。於是這個人跟盲人說:「讓我在你的卡片上寫點東西吧。」
  • 對別人情緒過於敏感,孩子「共情力」太強,該怎麼辦?
    文|小寶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遇事總喜歡哭哭啼啼的孩子,他們似乎對細節的感悟度極強,總能輕易的捕捉到別人的情緒變化,並為之感到動容。說好聽點,這類孩子是心地善良,說委婉點就是共情力太強。那麼什麼叫共情力呢?共情力太強的孩子長大以後又會變成什麼樣呢?接下來就隨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心理學 _ 共情力的注意事項(手語+視頻文字)
    為什麼需要一個工作體系呢?為什麼諮詢師要有後援體系支撐呢?在共情力的運用中,能清晰展示背後的原因。心理諮詢師或者幫助他人的人,在共情力中,能夠深入並準確得體會他人,和他人共同在一個語境和心境上,建立溝通。正因為共情,會令諮詢師及助人者,自身不斷或者大量經歷負面情緒,產生心理損耗,身心疲憊。
  • 共情力太強反而不是件好事?
    我最近看到一個詞叫沉浸感,終於找到一個精準的詞來形容她的狀態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確也是一個感性,且有同理心的人。周周也明白,所以她一直以來都儘量避免去看一些情緒大起大落的電影,因為特別容易和劇情人物深度共情,然後好幾天都沉浸在情緒裡走不出來。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在仔細比對孩子們的答案之後,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盼》中描繪的情景更接近於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文章中的「我」也是一個小學生,文中表現出的思想活動更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徵,所以孩子們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住文章的思想感情。
  • 共情力過剩人格:幫不上什麼忙,見不得朋友受苦
    共情力處於正常水平的人,由於自己已經走出當時的情緒狀態,儘管能夠理解對方的感受,但是並不會因此而重新陷入到當時的心理困境。但是對於共情力過剩的人來講,他們不僅會深切地理解對方的感受,而且在心理層面也陷入了一種真實的困境。這種心理困境,指的是你自己並沒有親身體驗,但是你的好朋友親身體驗了,就好像你自己也親身體驗了一樣。
  • 聽聽丨最高級的善良,是有共情力
    今晚我們來聊聊:共情力?兩個人相處,你能夠切身體會對方的感受嗎?你知道什麼叫共情力嗎?他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幫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共情力。看到一個小故事。一位盲人在城市的公園裡乞討,有個人走過來問他是否有人慷慨解囊。
  • 女主持人採訪鍾南山被罵慘:共情力很重要,如何培養孩子共情能力
    她一個專業的主持人,卻犯這種低級錯誤,怪不得網友不買帳,說到底這位女主持缺乏共情能力。有共情力的人能很好的感知、理解別人的情緒,做出恰當的反應。 共情力是指當人們能夠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 角色扮演,提升孩子的共情力:超級夢想家的無限想像力
    翻開扉頁,我們會發現一些特別奇怪有趣的問題,比如說:假如你是寵物,你希望像狗狗一樣抖擻身子,還是像貓咪一樣成為爬樹高手,你是希望像兔子一樣蹦跳,還是像沙鼠一樣挖洞?你更喜歡有一個老鼠媽媽,還是烏龜爸爸,你更喜歡有一個倉鼠妹妹,還是喜歡有一個狼蛛哥哥?
  • 缺乏共情力的人生,會失去很多幸福
    日常生活裡,很多夫妻,親人,朋友常常會因為缺乏共情力而互相指責,抱怨,互相傷害,共情力是很多人應該學著去培養的一種能力。1.張楊的故事張楊是工作狂,他每天總是一副心事重重,充滿焦慮的樣子。在外人看來,他事業有成,有一個漂亮老婆,有兩個懂事的孩子。
  • 共情力可以了解一下(上)
    關於人際關係之前看過一個觀點,該觀點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著磁場的,並且不同的磁場之間,如果「調性」不同,則很容易出現強烈的排斥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哪怕第一次見面也會感覺不舒服的原因,反之亦然。但是這種類似玄學的東西,我們想辦法提高也是無從下手,還不如從更加「現實」的方向出發,所以這兩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鍛鍊自己的共情力。什麼是共情力呢?百科當中這樣解釋道: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 共情力為什麼是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是,6大全新思維能力「三感三力」中的「共情力」,是如何重塑醫療業,對行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全新思維》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左腦時代已經結束,全新的右腦時代需要人們擁有不同於過去的6種能力,其中,共情力就是個人和企業必須具備的一種核心競爭力。右腦時代,人們對情感連接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迫切。
  • 在婚姻裡,做一個對伴侶的痛苦有共情力的人
    會共情的人不僅是一個好愛人,也會是一個好父母。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沒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的,只能通過哭聲、表情、動作表達自己,共情能力強的人就可以透過這些感受孩子的情緒和需要,從而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在婚姻裡,如果遇到一個不懂共情的伴侶,有多絕望,你們知道嗎?我從來訪者那裡聽到很多這樣的絕望。
  • 《出路》袁晗寒:與一味地批判與否定相比,我們需要有共情力!
    實際上,郭女士是犯了人與人交往中的大忌:缺乏共情力。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不僅惹人討厭,還會活得很累。那麼什麼是共情力呢?共情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力意味著超越自身的自戀而去理解別人自戀的能力。近年來,共情力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被視為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共情,是看透別人的內心和靈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緒和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說明你越能對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這種能力有先天遺傳成分,也受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
  • 心理學 _ 什麼是共情力(手語+視頻文字)
    共情力,是一個人能夠理解他人的獨特經歷,並對此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人生的閱歷,無論是親自經歷,還是藉由他人的故事或者閱讀進行總結,都會有助於建立共情力。避免單純靠想像和個人經驗去建立共情力。這樣就會有2種聲音同時出現,共情的是表象和技術,詞不達意瞬間暴露了真實。這是一種與生具有的能力,有時候,可能被掩蓋或者壓制,沒有發揮作用,或者能力萎縮。
  • 一件事,看透一個人:情感的背後,是無數被忽視的情緒
    01情緒的忽視很多時候壓垮夫妻之間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家暴,也不是出軌,而是無數次的情緒沒有被看到。之前發生在身邊的一個故事,小王和小娟是一對夫妻,一個在學校讀研,一個在學校上班,兩人平時都很忙。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所有人都對你講道理擺事實的時候,有人願意看到你的情緒,讓你知道你的情緒是他最為關注,最願意照顧的。02共情力的缺失共情的缺失會造成如此大的破裂,那什麼是共情呢?
  • 哆啦A夢:道具「渲染氣氛的樂團」,學會控制情緒是一種美德
    #哆啦A夢回憶錄#閒話不多說,步入今天的正題道具:渲染氣氛的樂團可是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是主觀情緒導致的,不是說想高興就高興,想哭就哭。無奈之中,哆啦A夢就用道具來幫助大雄可以在適當的場合表現出不同的情感氣氛。你別說,這個道具還真的挺管用。他第一個就試用了一下。因為蛋糕的事情,大雄也是挺過意不去的。他帶著感激的心情去向媽媽問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情感。
  • 培養孩子的共情力
    正如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有的孩子,記住的是老師的微笑;有的孩子,記住的是老師的擁抱;有的孩子,記住的是老師說過的一句溫暖的話;有的孩子,記住的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一段閒話」——真的很少有孩子,因為某個單詞、某個句型學得特別有趣而記住一個老師。一個帶有溫度的擁抱,一段看似跑題的「閒話」,或許能喚起孩子心底向上趨善的力量,學會反省、學會尊重、學會自律、學會去愛。
  • 共情力高的人,在網絡時代是怎樣疲憊地活著
    什麼是共情力呢?共情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也許在生活中,共情力的高低並不會影響工作學習太多,但是在網絡時代,當我們「上網衝浪」的時候,共情力高的人,常常過得很疲憊。「能別聖母嗎?」
  • 24堂積極品格養成課共情力|交朋友 從同伴關係中培養孩子共情力
    引言 培養孩子理解情緒、表達情緒、調節情緒的能力,讓孩子在交朋友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理解他人的能力。這一期走進劉老師的《手拉手交朋友》主題課堂,看她如何利用同伴關係為孩子創造機會,培養共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