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華秋榮 | 從《絲路山水地圖》到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洛神賦》2018年春晚,萬家燈火團圓,節目進行到中段的時候,時任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向全國觀眾展示了一幅故宮收藏的震驚世人的山水繪畫長卷——《絲路山水地圖》,30餘米的手卷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的遼闊地域範圍。而這件作品的捐贈人就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先生。
-
【2017年9月3日】《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巨幅長卷在蘭州隆重展出
巨幅長卷《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長34米、高1.4米,紙本工筆重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天水師範學院創作完成。由莫建成先生領銜主創,王驍勇主筆,周軍、唐衝、朱曉剛、張雲、劉傳水共同創作繪製完成,歷時近兩年。畫卷中題記由王登渤撰寫。梁壹茜、王一潮、莫曉捷、蘇麗霞、李浩、王惠仙、劉歡銳參與繪製。
-
夢如女人 | 大型工筆畫長卷玄奘西行《大道歸真》項目策展策劃書
絲綢之路起始於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
-
絲路遺風,花語新夢——新視野下的絲綢之路
新華網西安6月22日電(記者李勇、馮國、李樹峰)很多人印象中的絲綢之路僅僅是一條或幾條線,然而實際上它是一張鋪陳在亞歐大陸上的龐大的立體之網,以跨高山、涉荒漠、越大河的雄渾之姿,網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華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臘-羅馬文明等,形成著稱於世的古代東西商貿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和文明互鑑之路
-
陸上絲路的衰退與海上絲路的興盛
,我國古代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長期主要由這條陸上絲路加以溝通。尤其是唐代後期,安史之亂以後,吐蕃勢力擴展到隴右河西地帶,終於迫使這條陸上絲綢之路完全中斷了。 通過海上絲路,不僅可以克服陸上絲路上述的種種局限,而且還有很多有利之處,如陸上運輸工具主要靠馬匹、駱駝等,運載能力有限,運輸量少,費用高,消耗大,運輸時間長;而海上運輸船舶運載量大,費用低,損耗小,運輸時間短。
-
「藝惠藏」神韻天成 邊塞詩思——著名絲路大寫意畫家張錄成
千古絲路筆墨江山張錄成藝術簡介張錄成是當代中國畫壇著名絲路大寫意畫家,絲路文化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書畫研究室主任,現任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中國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首發
《絲路江心鏡》作為獻禮之作,關注著亞洲文明與世界文化交融。 《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19日,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新書《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書中展示唐代鼎盛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往來中東與非洲海上貿易的重要見證。
-
新書 《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研究》(全10冊)
程彤 中西書局 2016-3 ¥80絲綢之路:新疆古代文化(續) 祁小山,王博 新疆人民 2016-1 ¥400絲綢之路:新疆古代文化(中日英版) 祁小山 王博 新疆人民 2008-4 ¥300絲綢之路:新疆佛教藝術
-
百米長卷美術作品《畫說京杭大運河》創作完成
新華社石家莊9月21日電(記者馮維健、王民)記者從河北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獲悉,由多位畫家歷時一年聯合創作的百米長卷美術作品《畫說京杭大運河》近日在衡水市繪製完成。「這是江浙一帶的姑蘇繁華景象,這是山東臨清明清時期的官窯,這是吳橋的雜技表演,這是滄州的鐵獅子……」參與創作的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館長劉新崗詳細介紹著巨幅畫作,「長卷對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等進行了高度凝練。」據介紹,《畫說京杭大運河》共分5卷,全卷通高1.12米,總長106米。
-
南韻北勢 絲路畫語——來賓、北海、敦煌三市美術作品聯展暨採風創作交流活動在敦煌舉行
為加強敦煌、北海、來賓三市相互之間學習交流 ,促進海陸絲路文化對接,擴大北海宣傳影響,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
絲綢之路的文明邏輯
博望侯與大力神後裔跨越歷史的最終握手,成就了我們所熟知的「絲綢之路」。事實上,廣義的絲綢之路並非只是一條簡單的線路,而是一張古代中國往來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網絡。▲NHK紀錄片《青金綠——平山鬱夫:色彩與人生》中所展示的「平山鬱夫所走過的「絲綢之路」/鶴雲截圖為了促進文明對話,實現他「取之絲路,獻給絲路」的心願,在東京藝術大學任教的平山鬱夫堅持利用假期採風創作,將自己最好的作品送往絲路沿線國家展覽
-
絲路駱鈴二千年 當代畫駝第一人一一武威藉畫家李恆才駱駝畫淺賞
絲路駱鈴二千年 當代畫駝第一人一一國家一級美術師、武威市古浪藉著名畫家李恆才駱駝畫淺賞作者:李寶生編者按:咱武威的大畫家李恆才漢唐絲路為古代中國以及國際社會經濟發展功彪千古。而「沙漠之舟」駱駝,負重跋涉,交通亞歐,功不可沒。駱駝作為絲綢之路的交通符號和運輸標誌,長久印在人們腦海裡,駝鈴聲聲成為古代絲路上富有詩情畫意的一大景觀。洛陽出土的唐三彩駱駝,更顯人們對之喜愛有加。
-
《絲路之聲》詞曲頂級創作團隊
一條路,架起人類交流溝通的橋梁,這,就是絲綢之路。
-
三亞嘉佩樂度假酒店續寫中國古代海上絲路傳奇新篇章
秉承「為中國奢華海濱度假酒店樹立全新水準」的承諾,三亞嘉佩樂度假酒店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為靈感,以獨特的創意巧思為賓客打造出一處私屬謐境。 三亞嘉佩樂度假酒店是享譽全球的奢華酒店品牌—嘉佩樂酒店集團和中國葛洲壩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匠心之作,位於海南島南岸靜謐怡人的土福灣。酒店的構思設計從土福灣的歷史中獲得啟發,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往昔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
潑墨揮毫 衡水藝術家聯手創作山水巨製《畫說京杭大運河》百米長卷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受河北省文聯委託並蒙指導,由數位衡水藝術家聯手創作的山水巨製《畫說京杭大運河》百米長卷於近日完成。該卷由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館長劉新崗擘畫創意、當代實力派畫家劉棟先生擔綱主筆,聯同李震、曹彥輝二位畫壇才俊助力,力邀著名書法篆刻家鍾林元先生題寫引首並篆刻印鑑。遍查史料、實地採風、學術論證,歷經半載,初稿確定、合力創作、整理裝裱旋,又用時七月,始成此作。《畫說京杭大運河》百米長卷首起背倚長城之京師嚴冬,縱貫碩果纍纍之燕趙朗秋,折帶齊魯,逶轉江淮,直抵繁花似錦之吳越暖春,終匯於錢塘江流。
-
中文國際期刊《絲路藝術》創刊,聚焦絲路藝術考古、圖像研究
徐文堪說,「關注絲路藝術的作者中有國內各門學科的專家,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者。衷心期待貢獻稿子的各方人士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共同展望犍陀羅藝術的重新興旺。」創刊號以「犍陀羅」為主題。犍陀羅是古代印度地理名詞,位於今西北印度喀布爾河下遊,五河流域之北。貴霜帝國時期的犍陀羅地處中亞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
絲路豪情 西部放歌——川陝中國畫作品交流展舉行
23日,由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絲路豪情 西部放歌——川陝中國畫作品交流展」在陝西美術館開幕。陝西、四川兩省山水相連,歷史悠久、文脈深遠,孕育著獨特文化文明,又同時作為古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的出發地,是中華文化傳播的重鎮。
-
【迎絲路信使·贊援疆幹部】民盟畫家在新疆昭蘇舉辦書畫筆會活動
當隊伍進入昭蘇,全體絲路信使成員被美麗的大草原風光和當地人及泰州援疆辦工作人員的熱情相迎所感動。為表答謝,8月28日,「絲路信使」隨隊成員:民盟成員畫家張偉及曹正春在昭蘇援疆辦舉辦了書畫筆會。張偉(覺聖),教授,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五臺山佛教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中央書畫院藝委會委員。
-
半月談|蜻蜓眼玻璃珠:絲路前的「絲路」
歷史研究還告訴我們,早期的中國玻璃與西方玻璃判然有別,西方玻璃是鈉鈣玻璃,中國古代的玻璃則是鉛鋇玻璃。「史前絲路」漢武帝之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絲綢之路,開創了中華文明開放發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