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陽生」裡的人生哲學,離不開陰陽消長,物極必反的原理!

2020-12-26 汪春霖高端風水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日至短、冬節、亞歲等。也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

冬至於每年12月21日-23日交節,冬至這天是太陽光照南行的極致,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照對北半球最為傾斜,所以,對於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越往北白晝時間越短。

民間有個俗語叫做「冬至一陽生」,意思是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的陽氣開始慢慢變強,代表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是來自於《易經》的十二闢卦,也叫十二消息卦。冬至《易經》的卦象:地雷復,六陰至,一陽生。

十二消息卦

如上圖就可以代表「冬至一陽生「的卦象,我們把它稱為地雷復卦。地雷復結構是上坤下震,在此卦中可以看到一個比較特殊的點:六個爻中只有一個陽爻,其它五個全部是陰爻;而唯一的一個陽爻還是原本六個陰爻「陰極變陽」的輪迴中誕生出來的,所以我們就稱之為「六陰至,一陽生」。它們的排列就是根據《易經》中物極必反的原理來排列的。

地雷復卦

陰陽變化是《易經》中一個非常核心的理論,那就是陰陽變化,此消彼長。陰極陽生,陽極陰生,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當任何事物發展到了一個極點,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去發展。比如說像冬至這天是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但過了這天,夜晚只會越來越短,萬物的變化無外乎都是陰陽消長。

太極陰陽魚

更有意思的是,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地雷復卦中,只有一個陽爻,而且是剛剛誕生出來的;這與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太陽光線照射的規律是一致的,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但是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往北半球移動。北半球的白晝會越來越長,黑夜時間逐漸變短相對應。

南北回歸線

冬至這天是一年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這一天是「陰極」的,既然是「陰極」,那麼陰陽消長,物極必反,要生一陽。所以,冬至這天就的卦就用地雷復來表示。因為陽爻在主卦內誕生,逐漸往上滋生,所以冬至這天的寓意便是「陰極陽生」。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一陽生」是冬至卦—地雷復的核心。而這「一陽生」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發,比如:積累好的根基,循序漸進而不冒進地去努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聯想到今年,很多朋友開玩笑的時候都會說「今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活著」。的確,在2020年中,我們國家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不管是內部的疫情,還是外部的國際壓力,都沒能難倒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人造太陽、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嫦娥二號採集月壤後的順利回家這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都在鼓舞著我們不斷努力前行。

在未來,我們可能還會面臨更殘酷的挑戰,然而我們就像《易經》中的冬至之卦一樣。只要有星星之火,我們便可以燎原。冬至的到來,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又將開始。願你我不斷拼搏,共同努力,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 二候:麋角解麋與鹿雖屬同科,但陰陽不同。麋的角朝後生,古人視其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冬至的人生啟示杜甫有詩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 一天之中陰陽消長的道理(附語音)
    《素問集注》裡說:「雞鳴至平旦,陽氣始生,應春升之氣,故為陰中之陽;平旦至日中,陽氣正隆,應夏長之氣,故為陽中之陽;日中至黃昏,陽氣始衰,應秋收之氣,故為陽中之陰;合夜至雞鳴,陽氣在內,應冬藏之氣,故為陰中之陰。」無論是張介賓還是《素問集注》,都是從晝夜四時來進行論注。這裡講的是陰陽消長之道,可以互相理解,都是非常好的。
  • 冬至來了,與《易經》三個卦有關,今年還遇上這一天文奇觀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的「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俗話說,物極必反,冬氣到了極點,春天也就不遠。
  • 詩詞丨冬至一陽生,人間又團圓!
    今天,就跟隨詩詞君的腳步,飲茶觀畫,煮酒品詩,讓我們一起,邂逅冬至日裡那一篇篇絕美的詩詞吧!冬至 ,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就像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天起,黑夜漸短,白晝漸長。這個看似普通的節氣現象,其實悄悄蘊含了一個人生哲理,凡事別做太滿,因為物極必反。冬至,願你懂得收斂。
  • 【學會分享】冬至一陽生,補陽最佳時
    【學會分享】冬至一陽生,補陽最佳時 2020-12-21 15: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一陽生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冬至日起開始「進九」。農曆參照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並不是最冷的時候,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並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 冬至—— 一陽生 麋角解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 冬至: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冬至日是陽光透過正房窗戶照進屋裡最深入的一天,卻也是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也是冬天的第4個節氣。當太陽達黃經270°時,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太陽正午高度角達到極小值,太陽給予北半球的熱量也達到極小值,這時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日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最大值不超過一天)交節。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由此可見,陰陽普遍存在於天地萬物,代表著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事物的兩種屬性,並從各具體事物中體現出來。李德新教授認為陰陽是抽象的屬性概念而不是具體事物的實體概念,既是標示兩種對立特定的屬性(如明與暗,表與裡,寒與熱等),又標示兩種對立的特定的運動趨向和狀態(如動與靜,上與下,輕與重等等)。這正如張景嶽所說「陰陽不可測,有寒有暑,則可知矣!」
  • 冬至 | 一陽生,迎好運
    古籍《恪遵憲度抄本》: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是蘊藏在「大象」中的根本因素
    又如以自然界季節氣候的變化為例,《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冬至一陽生,所以從冬至到立春,陽氣逐漸上升,陰氣逐漸下降,至夏季則陽氣盛極,陰氣伏藏。夏至一陰生,所以從夏至到立秋,陰氣逐漸上升,陽氣逐漸下降,至冬季則陰氣盛極,陽氣伏藏。如此循環,年復一年。
  • 淺談太極拳中的「陰陽消長」
    太極拳中的「陰陽消長」體現在太極演練的動態過程中,它是指陰陽對立的兩方面在運動過程中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以太極拳中陰陽對立的兩方面「虛實」、「剛柔」為例來闡釋太極拳形體表現形式上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太極拳運動過程中無時無刻都進行著身體重心的「虛實」轉移(如雲手腳步動作),太極拳運動的步法動作要求「輕拿輕落」,從腳尖的輕輕提起(實消虛長),逐漸緩慢的移動重心,再到腳尖的輕輕落地踩實(虛消實長),在運動如抽絲的緩慢均勻過程中實現重心虛實的轉換,這個過程體現了太極拳中的陰陽消長。
  • 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冬至(今年冬至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即明天),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冬至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人崇尚陰陽學說,認為冬至是一年中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是陰氣最重的時候,但物極必反,陽氣自冬至後,就開
  • 【冬至節氣】冬至一陽生,養好這一天,陽氣充足一整年!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我國古時曾以冬至定為子月,即一年的開始。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 包羅萬象的陰陽學說(附語音)
    吳昆註解為:「天地之陰陽,人身之血氣。應象者,應乎天地而配乎陰陽五行也。」這就非常詳細的解釋了「陰陽應象」這個詞的意思。這一篇重點是介紹了陰陽的基本概念。 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體系中,對於宇宙事物規律認識進行的一種科學的歸納和抽象所總結出來的學說。是事物運動,對立統一兩個方面的概括。象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形象、徵象、應象。
  • 冬至一陽生,養腎藏精正當時!三九補冬,一碗羊肉湯,滋陰又溫陽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陰寒至極時,寒冬節至。太陽至此運行至黃經270°,所謂「冬」者,陰也;至者,極也,值此陰陽轉化的節點,陰極陽生,循環往復,「一陽」始生。冬至日,日南至,至此而後,晝漸長,夜漸短,陰極而至,陽氣萌生。其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皆為陰物感陽生而萌動。冬至大如年,便孕載著歷史的沉澱。
  • 【曙光·節氣】冬至一陽生,養生重伏藏!
    【曙光·節氣】冬至一陽生,養生重伏藏!詩韻 | 節氣冬至/許麗莉 窗外凜風窗裡暖, 圍桌拭筆畫消寒。冬至還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節氣 | 養生
  • 2020年冬至—預防肝膽、脾胃病
    陰陽可代表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冬藏之氣、夜晚=[陰],白天=[陽],冬至這一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陰極至=夜晚最長,陽始生=白天最短。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北半球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的一天。 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夜晚會一天天變短,直至「夏至」,這就是一年又一年四季晝夜長短、陰陽消長往復循環的規律。
  • 中醫陰陽消長轉化的道理(附語音)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我們先看原文:「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 這句話我們在《四氣調神大論》裡也學到過,但是在這裡《陰陽應象大論篇》又重新總結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