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紅海軍」!二戰後的蘇聯海軍發展,水面艦艇從反潛到反艦

2020-12-23 潞安通判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領導層計劃建造一支可與美國和英國媲美的大型海軍。

但是,很明顯該計劃無法執行,因為該國面臨其他優先事項。戰後必須恢復該國的國力,製造核武器,發展地面部隊,防空和空軍。因此,而在海軍領域,蘇聯軍方對於潛艇和海軍航空兵更為看重。在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領導下,飛彈武器被優先考慮,大型水面戰艦被認為不是至關重要的。雖然,蘇聯依然繼續建造一些大型艦艇,但是數量有限而且性能也並不領先。

水面艦艇的首要作戰任務,被定義為反潛作戰,此時蘇聯最為有效的反潛武器其實是潛艇。即便,蘇聯海軍在世界上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特殊戰艦:大大小小數量眾多的「反潛艦」,甚至巡洋艦這樣的艦艇也被用於反潛任務。只不過,此時的蘇聯聲吶性能並不好,所以水面艦艇的反潛能力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包括1962年至1973年服役的「卡辛」級大型反潛艦(61號項目),這艘建造了20艘的艦艇,以完美的燃氣渦輪發動機而受到讚譽,但是武器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於是,在1962年「卡辛」級大型反潛艦服役的同一年,蘇聯開始研製1123型載機巡洋艦。這型蘇聯航母的先驅,艦前半部為典型的巡洋艦布置,艦後半部則為寬敞的直升機飛行甲板,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9200噸。但是,所承擔的作戰任務,依然是反潛為主。所以,建造的「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攜帶的是14架卡-25反潛直升機。當然,雅克-38「鐵匠」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也曾在艦上進行過測試,卻從來沒有進行過正式部署。

說道雅克-38戰機,就不得不說蘇聯時代經典的「基輔」級航母。在上世紀1970-1980年代,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為了打造一支強大的「紅海軍」,開始建造了大量的水面戰艦。但是,蘇聯國各種的人為障礙,讓蘇聯建造大型航母以1143型「重型反潛巡洋艦」的名義下進行建造。雖然,這艘軍艦的目的幾乎是以攻擊為目的,因為攜帶的飛彈師射程達到550公裡的P-500「玄武巖」反艦飛彈,而攜帶的反潛機則是沒有反潛能力的雅克-38「鐵匠」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或許,在提交的方案中,沒有「反潛」這個字眼,這個項目就會胎死腹中。

不論如何,蘇聯終於擁有了航母。但是,蘇聯海軍面臨了新的問題,由於缺乏沿海基礎設施,讓「基輔」級航母蒙受了重大的損失。尤其是太平洋艦隊未能為「明斯克」號和「新羅西斯克」號建造泊位,所以它們他們不斷地被錨定,最終並提前耗盡了資源。如今,「基輔」號和「明斯克」號在中國成為了旅遊景點;「新羅西斯克」號則作廢鋼鐵出售給韓國,最終慘遭肢解,「戈爾什科夫」號(原稱「巴庫」號)被升級為可以起降米格-29K的普通航空母艦,出售給印度改名為「維克拉瑪蒂亞」。

「基輔」級之後的,蘇聯的航母終於擺脫了「反潛」的名頭。但是,不論1143.5「庫茲尼佐夫」號和1143.6「瓦良格」號,還是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依然無法徹底拋開「載機巡洋艦」的名頭。所以,在這些航母上繼續裝備著射程超過700公裡的P-700「花崗巖」反艦飛彈。只可惜,除了1143.5「庫茲涅佐夫」號之外,其他兩艘最終都沒進入蘇聯或俄羅斯海軍服役。1143.6最終被烏克蘭賣到了中國,成為了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而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命運更為悲慘,最終在船臺上被拆解成廢鋼鐵。

如今,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雖然在航母方面雄心勃勃,但是目前的國力和軍工水平暫時無法讓俄羅斯實現這樣的目標。更讓,俄羅斯感到心寒的是,不僅在航母方面俄羅斯無法與當您的蘇聯相比,在巡洋艦方面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上世紀60年代,蘇聯的研製的巡洋艦,也是以反潛作戰為首要任務。於是,蘇聯開始了建造1134型巡洋艦「克列斯塔」級。這型為了反潛設計的巡洋艦,建造時配備的主要武器是反艦飛彈,服役之後承擔的主要作戰任務又是反潛。之後為了增強反潛實力,又在1134型巡洋艦「克列斯塔」級的基礎上,研製了1134A型1134型巡洋艦「克列斯塔」級巡洋艦。「克列斯塔」級的最大變化就是裝備了蘇聯第一款反潛飛彈——「雪暴-85PU」(西方代號SS-N-14),這種可以反潛又可以反艦的飛彈,最大射程達到了90公裡。「克列斯塔」級之後,蘇聯再次研製了1134B型「卡拉」級大型反潛艦。可以說,上世紀60年代,所有蘇聯的巡洋艦,都是為了反潛而研製的。所以,很多人對於「大型反潛艦」這個名字則更為熟悉。

終於,到了上世紀70年代。蘇聯的巡洋艦,不再側重反潛作戰,而是將美國的航母作為重要的打擊目標。於是,能夠攜帶16枚P-500「玄武巖」反艦飛彈和64枚「裡夫」(SA-N-6)防空飛彈,新型的1164型「光榮」級巡洋艦開工建造。到了上世紀80年代,更為強大的核動力巡洋艦1144型「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開始建造。這型能夠攜帶20枚P-700「花崗巖」反艦飛彈和96枚「裡夫」(SA-N-6)防空飛彈的巡洋艦,全部採用了垂直發射的形式。

只可惜,這兩型在冷戰時期風光無限的巡洋艦,在蘇聯解體之後變得命運多舛。原本要建造8艘的「光榮」級,最後4艘剛剛開通就被拆解。被分配給烏克蘭的「烏克蘭」號已經完成了96%,最後還是沒逃離被拆解的命運。在俄羅斯服役的三艘「光榮」級,雖然號稱都在服役「。但是,烏斯季諾夫元帥」(北方艦隊)和「莫斯科」號(黑海艦隊)都在等著維修和改進,只有太平洋艦隊的「瓦良格」號還在繼續使用。「基洛夫」則更加悲慘,原本計劃建造的第五號艦,還沒開工就被直接取消。剩餘的4艘中,「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和「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即將被拆解,「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依然在等待現代化改造,只有「彼得大帝」號繼續服役之外,

而且,在2016年末,「彼得大帝」號還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一起前往地中海,參加了對敘利亞反對派和IS的打擊行動。雖然,「庫茲涅佐夫」號及其攜帶的蘇-33和米格-29K戰機,獲得實戰經驗。但是由於甲板人員失誤和著陸設備故障,還是損失了2架原本就不富裕的艦載機(一架蘇-33和一架米格-29K)。之後,更多的艦載機是從赫邁米姆空軍基起飛,而不是從航空母艦起飛,所以這次出擊並沒有證明航母的作戰能力。當然,讓「彼得大帝」為「庫茲涅佐夫」號護航,這是根本無法想像的。因為,在蘇聯時期,956型「現代」級驅逐艦和1155型「無畏」級反潛戰艦才是航母的保鏢。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956型「現代」級驅逐艦擁有強大的反艦武器,8枚P-100「白蛉」超音速反艦飛彈和2座雙聯裝130毫米艦炮炮。但是,956型「現代」級大防空能力相對薄弱,2座9K90型單臂艦空飛彈發射裝置(用於發射9M38/9M38M「牛虻」防空飛彈)。而1155型「無畏」級大型反潛艦則擁有8枚雪暴-85PU」(西方代號SS-N-14)反潛飛彈,以及8座3K95垂直飛彈發射裝置(每組備彈8枚,發射海軍型道爾防空飛彈「刀刃」)。可以說,956型和1155型可以相互補充,是蘇聯遠洋作戰的最佳「拍檔」,甚至比同時期美國2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作戰效果更好。

只可惜,這對上世紀80年代的「最佳拍檔」,在蘇聯解體之後就立即分崩離析。原本建造18艘的956型「現代」級驅逐艦,只剩下了5艘還在服役;一共建造12艘的1155型「無畏」級,也只剩下8艘還能繼續出海。雖然,俄羅斯將956型和1155型「取長補短」,發展成一型通用型驅逐艦,也就是後來的1155.1型「無畏Ⅱ」驅逐艦。這型以1155型的艦體為基礎,保留了該艦的反潛武器和防空武器系統,反艦武器則採用了956型的雙聯裝130主炮和8枚P-100「白蛉」超音速反艦飛彈。只可惜,1155.1「無畏Ⅱ」僅僅建造了一艘「恰巴年科」號後,就再無後續計劃。

如今,俄羅斯海軍雖然獲得了1艘22350型「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1艘11711型坦克登陸艦「伊萬·格林」號,3艘11356R型護衛艦。而且,22350型護衛艦和11711型登陸艦的進展預算順利。但是,俄羅斯海軍所謂的大型水面艦艇還是來自蘇聯時代的「遺產」。如今,22350M大型護衛艦(8000噸)已經正在籌備,但是何時能進入俄羅斯海軍服役,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一旦當年蘇聯遺留下來的這些「老將」不堪重負,那麼俄羅斯海軍很可能會在某個時間裡,再也沒有大型水面艦艇。

近日,1134B型「卡拉」級的二號艦「赤刻」號退出了現役,或許正是為這些蘇聯「遺產」奏響的一曲輓歌的前奏。

相關焦點

  •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蘇聯紅海軍的輝煌,即便當下仍然威風凜凜
    冷戰時期,為了與美國爭霸海洋,蘇聯紅海軍就發展了滿載排水量高達2.6萬噸,擁有遠中近各類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反潛飛彈將近500枚的核動力巡洋艦基洛夫級。此艦有「武庫艦」的稱號,在蘇聯紅海軍服役時,西方海軍就將其定性為「戰列巡洋艦」,意味著這是一型比巡洋艦更厲害,噸位和作戰能力接近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堪稱蘇聯紅海軍最後的輝煌。
  • 終極金雕——防空反潛,遠洋核心!蘇聯海軍的「全球巡洋艦」
    ▲聖安德烈海軍旗 它就是1134「金雕」級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家族,從1134、1134A、1134B型共建造了21艘,是蘇聯建造數量最多的大型水面艦艇
  • 現代海軍水面艦艇是如何進行反潛作戰的?
    網友提問:現代海軍水面艦艇是如何進行反潛作戰的?專家解答:決定水面艦艇反潛作戰成敗的第一要素是信息共享,全面把握敵國潛艇的動向、掌握敵潛艇的活動規律、基本技術性能,以及交戰時敵潛艇的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並且所有參與反潛作戰的平臺共享這些信息,是致勝的關鍵。這也是美國海軍為什麼發展了如此之多的探潛裝備的原因所在。
  • 從基洛夫級巡洋艦說起,我們應該從蘇聯海軍的歧途中學到什麼
    二戰後,蘇聯實力大大上升,取得了與美國同等的國際地位。但在軍備的發展上,蘇聯卻總是比美國慢一拍。特別是海軍,在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走上一條理論和實際脫節的道路。出於與美國實現核平衡的考慮,赫總認為沒有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必要,海軍的發展還是要以潛艇為主,充分發揮核潛艇的長續航力和遠程彈道飛彈的威力。
  • 哀鳴的亞速夫,率先研製出垂髮系統的蘇聯海軍差在哪了
    ,能夠獨立進行遠洋作戰的巡洋艦,其誕生對於蘇聯海軍有著獨特的意義,該型巡洋艦相較於蘇聯此前的肯達級體型更大,排水量增加到七千多噸,擁有完備的反潛和反艦武器。我們結合卡拉級巡洋艦的設計和建造,還有蘇聯人在艦載武器方面的設計就能夠看出,這一時期稱得上是蘇聯海軍的黃金年代了,從肯達級巡洋艦到卡拉級,蘇聯巡洋艦的排水量逐漸趨於大型化,動力系統從傳統的蒸汽輪機升級為大型燃氣輪機,而且艦載設備也日趨完善,卡拉級巡洋艦被一致認為是蘇聯海軍在上世紀70年代設計的最優秀的水面艦艇,其適航性和遠洋作戰能力可以說是當時蘇聯海軍巡洋艦中最優秀的。
  • 近年來迎來新發展,接連服役新艦艇,俄羅斯海軍現役艦艇有哪些?
    說起俄羅斯海軍現役艦艇,不得不提到蘇聯時期一些大型艦艇,那時候蘇聯海軍非常強大,擁有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大型反潛艦、登陸艦、護衛艦、戰略核潛艇、攻擊核潛艇在內,加起來一共幾百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大量蘇聯時期的艦艇,俄羅斯在90年代中期之前持續的經濟低迷,基本上沒有新的艦艇服役,俄羅斯海軍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削弱,最近幾年服役的只是一些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艇,對之前的老軍艦進行了升級改造,以便繼續使用。不過目前來看,俄羅斯海軍雖然不如繁盛時期,但是在服役的艦艇中,依然是很先進的。
  • 俄羅斯海軍:大中型水面艦艇陳舊了,拿得出手的是水下核力量
    蘇聯解體以後,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衣缽的俄羅斯,在華約樹倒猢猻散,北約的不斷東擴,美國為首西方的持續制裁、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跌跌不休、疫情的嚴重影響等,國內經濟疲軟不堪,政府財政收入的不足,俄羅斯沒有充足富裕的軍費,支撐起昔日蘇聯紅海軍一般的強大艦隊。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高層意識到蘇聯需要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才能在全球自如的展現意志,所以糾正了以往「飛彈、潛艇萬能論」的錯誤思想,為紅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展打開了大門。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上將敏銳的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先後建造了克列斯塔I/II級(1134/A)、卡拉級(1134B)、基洛夫級(1144)、光榮級(1164)等一系列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一步步將紅海軍推上巔峰。到70年代末期,紅海軍實力已經空前強大,讓北約集團日夜不安如芒在背。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高層意識到蘇聯需要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才能在全球自如地展現意志,所以糾正了以往「飛彈、潛艇萬能論」的錯誤思想,為紅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展打開了大門。  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上將敏銳地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先後建造了克列斯塔I/II級(1134/A)、卡拉級(1134B)、基洛夫級(1144)、光榮級(1164)等一系列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一步步將紅海軍推上巔峰。到70年代末期,紅海軍實力已經空前強大,讓北約集團日夜不安如芒在背。
  • 現役航母:未設置反艦飛彈發射架,裝有近防炮和近防飛彈
    在航母發展史上,撇開二戰時的護航航母以及直升機航母,曾經出現過兩種不同類型的航母,但現在航母發展可謂殊途同歸,其實,東西方已經同時走上了以艦載戰鬥機為核性戰力的航母。冷戰時期,原蘇聯海軍為了增強航母的作戰能力,將龐大的艦載垂直反艦巡航飛彈、中程區域防空飛彈、反潛火箭深彈等大型武器裝備,都設置到了航母上,讓航母本身除了艦載戰鬥機以外,具備強大的防空對海對潛打擊能力。
  • 俄羅斯海軍力量
    俄羅斯海軍力量日落西山雖不至於,但是確實不復當年之勇。受蘇聯解體後經濟實力下降和相關技術廠家分布在其他國家的影響,俄羅斯幾乎沒有更新大型水面艦艇,大型水面艦艇的艦齡幾乎都在30年以上,這個確實不假,但是俄羅斯的核潛艇發展卻仍然在小步快跑中,也建造了一些輕型重火力護衛艦,仍然具有相當的實力。
  • 對決地中海:蘇聯「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是如何捕獵美國核潛艇?
    ,而蘇聯海軍的大型反潛機都只能搭載1-2架反潛直升機,蘇聯海軍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搭載多架反潛直升機的新型反潛艦艇 ,最終提出了設計一種新型反潛巡洋艦,即」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設計方案號1123。這一擁有強大反潛能力的新型軍艦的入役,極大的增加了蘇聯海軍的遠洋反潛能力,蘇聯海軍圍繞著」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制定了新的反潛戰術,並在和美國核潛艇的實際對抗中證明了體現出驚人的效率。
  • 強化海上偵察體系:搜索鎖定水面艦艇,搞好反艦飛彈中繼制導
    現代化海軍,必將面臨非常複雜的情緒,空天的偵察、預警衛星,戰轟機、各類飛彈、水面作戰艦艇和水下的潛艇,撇開空中來襲飛彈和戰機以及水下的潛艇打擊,就水面作戰艦艇而言,儘管擁有了反艦飛彈,但具備防空反艦對陸攻擊的大型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對任何國家的海防力量來說仍然是巨大的威脅。
  • 毫無存在感的二戰蘇聯海軍,卻不可低估
    二戰期間蘇聯海軍由於沒什麼像樣的軍艦顯得毫無存在感,二戰也讓蘇聯看到了各國海軍力量的崛起,而當時蘇聯紅海軍的艦艇大多還是沙俄時期遺留下來的船,因此和其他各國海軍相比感到相形見絀,甚至連德國海軍都不如,至少德國海軍還有艘著名的「俾斯麥號」。
  • 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前情提要: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大型巡洋艦,肩負著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為艦隊撐起防空大傘,確保反潛行動順利展開,支援登陸部隊、對岸攻擊等任務。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它配備了威力驚人的P-500/1000反艦飛彈,成為威震四方的「航母殺手」。但它的能力絕不僅限於此,還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艦空飛彈、反潛武器、電子對抗設備和綜合聲吶系統,能全面勝任反艦、反潛、防空等任務,成為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
  • 美蘇爭霸時,蘇聯曾擁有全球第二的強大海軍
    作為蘇聯紅軍的一部分,陸軍和空軍發展了,怎麼可能讓海軍落後呢?蘇聯的海軍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紅海軍」,主要有由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海岸火箭炮兵等兵種組成,建制比較齊全。我先來看看潛艇。1963年,蘇聯製成飛彈核潛艇。很多人記住了核潛艇。其實,蘇聯的潛艇發展比較早,在一戰時就有52艘潛艇,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行設計製造的。這些都是常規核潛艇。
  • 紅色重錘,孤獨的海上金雕,蘇聯1134B型「卡拉」級反潛巡洋艦
    在冷戰時期前蘇聯面對著美國大量的核潛艇威脅建造了大量的反潛艦,而這其中「卡拉級」最具特色它是蘇聯第一級以燃氣輪機為動力系統的巡洋艦。在作戰時,它擔負遠洋反潛的使命,對美國海軍龐大的核潛艇艦隊進行狙擊,為自己的遠洋編隊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水下防線」,此外,該級艦還是蘇聯紅海軍航母編隊的主要護航兵力。
  • 中國海軍建軍以來,前50年靠「空潛快」:四種艦艇撐起半邊天
    時間步入2000年以後,中國海軍似乎突然轉了個彎,從"空潛快"逐漸走向"空前快"。以往的"空潛快"是指以海軍航空兵、海軍潛艇兵和能夠憑藉良好的機動性快速部署到近海海域的小型艦艇,而如今的"空前快"、"下餃子"便是形容如今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了。
  • 俄海軍無畏級驅逐艦大升級,反艦火力超過055,未來10年已定型!
    無畏級是前蘇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以反潛為主要作戰任務的大型艦艇,為遠洋艦隊提供反潛保障,並具備一定的反艦能力,無論是在紅海軍時期還是在當今的俄羅斯海軍序列中都起到舉足親重的作用,也是俄軍現役為數不多的能進行遠洋活動的艦艇。
  •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強國中最弱海軍:一戰戰列艦撐門面1941年蘇聯海軍擁有四個艦隊,但是不僅因為國土面積遼闊原因,造成相互遠離十分遙遠,整體實力更是相對弱小,一共只擁有3艘一戰時代的老式戰列艦、7艘巡洋艦、59艘驅逐艦、218艘潛艇以及其他小型艦艇數百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