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如果不以成敗去衡量,他絕對算得上是一代梟雄。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皇帝,北洋軍閥的創建者,曾經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在治國理政之外,還說過一句名言:有能力的男人才納妾。
這句道出千古奧妙的話,說出了多少男人的心聲。袁世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從17歲娶進原配夫人于氏起,直到53歲時,娶進最後一房年方16歲的九姨太為止,有名分的妻妾共有十人(無名無分的不計其數)。
既然娶了這麼多女人,與古代皇帝一樣,要享受人生,袁世凱也就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如何管理這些「後宮」。
袁世凱自有一套方法與理論。他信奉「管不好內室的男人,無法成就事業」的理念,制定了嚴格的「家規」:新進門的姨太太要服從早進門的姨太太的管教,甭管你新姨太太有多受寵,這條規矩不能壞。所有禮節、起居、言談、忌諱等日常瑣事,均由早進門的姨太太指點。早進門的姨太太甚至可以動用家法私刑,去收拾「不聽話」的新姨太太。袁世凱的十個妻妾,數大姨太沈氏、五姨太楊氏最為精明,也最為狠毒,她們下面的姨太太均受到過她們的責打。
不過呢,嚴管歸嚴管,生活還是要過下去。老袁對姨太太們的安排是人盡其能,各自發揮特長和優勢。大姨太沈氏能上得了臺面,也沒有裹過小腳,舉手投足,大方得體,並且頭腦反應機敏,袁世凱常帶她參加外事活動,拋頭露面出風頭。二姨太李氏心思細膩,且擅長理財,袁世凱讓其管錢,並李氏還有一手絕活:燒菜,她便兼任了「行政總廚「,時不時給老袁換換口味。三姨太金氏,是朝鮮王族後代,棋琴書畫歌舞無一不精,袁世凱便常常欣賞三夫人的才藝表演。五姨太楊氏,做事果敢,性格潑辣,頗有點《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的風格,老袁便讓其負責後宮管理。
再下面的六姨太至九姨太,都非常年輕,按今天的標準看,她們嫁給老袁時,還是初三學生,小孩子一般,天真淳樸,卻常常使點小性子,袁世凱耍點小手段哄著,再讓沈氏、楊氏嚇唬著,這幾位姨太太便乖乖聽話。
袁世凱還主張排位子。這體現在他稱帝的時期,原配髮妻于氏自然而然被封為「皇后」,從大姨太沈氏開始,一、二、三、五四位姨太被冊封為「妃」(四姨太無福運,很年輕便病死);六、八、九三位姨太被封為「嬪」(七姨太未滿二十歲時,在老袁被攝政王載灃解職閒居河南期間,與花匠日久生情,紅杏出牆,被袁世凱處死)。
這個時候,也許是看到袁世凱老了,說不定哪天就撒手西歸,姨太們都想抓緊時間,爭取利益最大化。他的冊封引發了一場內宮風波,被封為「嬪」的小妾們都不幹了,公開地站出來哭、吵、鬧,伸手要「妃子」噹噹。畢竟,當初的那幾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們,都長大了,知道「妃」與「嬪」的差距有多大,所以她們再也不管不顧,不再害怕沈氏、楊氏的淫威,主動而堅決地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不算不如天算」,老袁的皇帝寶座還沒坐穩呢,83天後,在全國上下的一片討伐中,就黯然死去。這下可好,「妃」、「嬪」之爭迎刃而解。
別看袁世凱讓二姨太李氏掌管家中財權(後來五姨太楊氏也參與管理),他在錢財利益上,對妻妾是公平分配(這一點比古代皇帝強多了)。比如,如果誰需要定製衣服,打造首飾什麼的,袁世凱會給每人一份,一視同仁;月錢的數目,各房也一律均等,誰也不能多拿。月費保底是每人100元/月(起初是80元/月),每生一子(無論男女),加月費三元,入住中南海後,改加六元。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姨太太們在「完成生產任務」方面,是多勞多得的。如果哪個妻妾犯了錯誤,老袁除了當面斥責外,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停發一定數額的月錢。
袁世凱在對姨太太的教育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他在家中專門聘請了女教師(有的女教師,也被袁世凱佔了便宜),給姨太太們講授課程。注意,他可不願意姨太太們開智,所以講授的基本上是「三從四德」的傳統老課。為了上課方便,袁世凱還給姨太太們起了學名:志學、勉學、潛學、勤學等等。
姨太太們上課紀律比較難管,例如,某姨太太在課堂上忽然就站起來,說「先生,我請一會兒假」,還沒等女教師答應,姨太太便走出教室,問門口等待的丫環「老爺吃的餃子預備好了沒有?」,一番詳細的詢問之後,她再繼續回去聽課,這期間耽誤的時間,差不多有一堂課。一來二去,天天如此,不是這位姨太有事,就是那位姨太有事,女教師也是無奈地接受現實:自己的學生,首先是袁世凱的「後宮」,之後才是自己的學生,她們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哪。
袁世凱,年壽57歲,1916年6月6日去世。由他帶頭,便開啟了民國軍閥們精彩的「後宮故事」,曹錕、馮國璋、段祺瑞、張勳、楊森、範紹增……都是爭先恐後地踐行著「有本事的男人才納妾」的思想,辣手摧花,做了不少傷害女性的缺德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