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基業風雨飄搖,一朝覆滅,清王朝處於世界的大變革,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自然就無法生存下去,封建王朝迅速瓦解,百姓們除了頭上少了皇帝這一緊箍咒,其他生活照舊,因為有了自主權,生活自然越來越歡樂。
可是,在大清庇護了上百年的貴族子孫,他們的生活卻是跌入了萬丈深淵,到現在人們已經很難再找到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格格、貝勒的生存軌跡了,清朝覆滅後,這些貝勒們都做了什麼呢?
圖片:清朝滅亡後的百姓們劇照
一、落寞的皇族
其實,到清朝末期貝勒已經算是混得很差的皇族了,滿語中,貝勒,指的是寶貝,是王子的意思,所以在努爾哈赤時期,只要是皇帝和他的兄弟們生的孩子,一個姓的,都可以稱為貝勒。
雖然努爾哈赤的兒子不少,可是這些貝勒們基本上各個都有實權,所以當時皇太極爭奪皇位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是這個原因。
皇太極登基後對皇族的階級制度進行了新的劃分,貝勒在這個新的劃分制度中地位被下降了,因為皇太極又建立了親王、郡王等爵位,有立功的貝勒會被一步步晉封為郡王、親王。
比如乾隆登基前就已經是寶親王了,而其他沒有被封爵的依然被稱為貝勒,只是隨著皇帝們兒子孫子的增多,這些沒有出色表現的貝勒爺們,從能夠在官場中混得一官半職,到後來就只能依靠祖上的一點基業過活,皇帝會漸漸遺忘這些資質平庸的孩子,一個家族的沒落就這樣開始了。
圖片:乾隆登基前還是寶親王時劇照
我們通過許多清末的小說,比如張愛玲的字裡行間也可以看到,一個曾經輝煌的皇族最後悲涼的落寞。那些曾經呼風喚雨,吃穿不愁的貝勒爺們,隨著清王朝的衰敗失去了經濟來源,自己又是從小嬌生慣養,不學無術,沒有一點掙錢的本事。
如果他們能夠好好算計,依靠著祖上遺留下來的一點田產房產,興許也能夠果腹,再培養個孩子,可是這些貝勒爺的生活習慣特別糟糕,下館子、逛花樓、抽大煙,沒有一樣落下,就如同張愛玲的父兄,迅速將家產敗光,開始混日子,甚至坑蒙拐騙無所不做。
落寞的不僅僅是皇族,還有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貴族尊嚴,清朝的衰敗有自身原因,還有外侵的不斷攻擊,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曾經稱皇帝為老祖宗的皇族子孫們,他們的行為不僅忘了祖宗,還忘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令世人不恥和憤恨。
圖片:抽大煙劇照
二、山窮水盡的貝勒們
繁華的京城自然是最留不出銀子的,眼看著沒有進項只有出項,這些貝勒爺們只能將自己家中值錢的東西販賣光,然後開始賣田產,最後賣祖屋。
曾經戒備森嚴的八大胡同,聚集了京城多少豪門貴族,最後被這些貝勒爺們分割得七零八落,賣給了他們曾經看不起的老百姓,甚至還有外國人。祖屋都賣了,實在沒東西能夠換錢了,這些貝勒們又會想出什麼么蛾子呢?
圖片:貝勒爺劇照
1、自謀生路
在這些貝勒爺當中,也有最後迫不得已出來打工自謀生路的,比如最後一代郡王宴森。宴森出身克勤郡王府,這是慈禧太后的娘家之一,慈禧太后家中人丁並不興旺,因此對於自己的表親還是挺照顧的。
宴森家裡就接受過慈禧無數的賞賜,可是沒有辦法,克勤郡王也是扶不起阿鬥,花錢如流水,不僅將慈禧太后的賞賜全部當掉了,還將自己家中能賣的都賣了,到了宴森成為郡王的時候,接的是一個非常乾淨的空殼子,為了活下去,宴森豪氣的去給人當車夫,用自己的汗水來換取三餐。
這個消息在全國都轟動了,人們笑稱宴森是「車王」,可不是嗎?一代郡王給人當車夫,許多人慕名而來,宴森的生意也好得不得了。
也有些貝勒會給人代寫書信,憑著自己的書法也能賣點飯錢,像他們這樣依靠自己的一點力氣或者書法來維持生計的貝勒並不多,大部分貝勒不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更是半文盲,漢字都不認識幾個,更不要說書法了,像這樣的貝勒爺佔了大多數,他們又將如何生活下去呢?
圖片:給人當車夫劇照
2、盜祖墳賣祖墳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祖先祖墳是非常看重的,因為在我國,風水一門流傳千年,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深信不疑,有祖墳自然是多加管理,小心供奉,就怕祖先不高興了,不給後人帶來好運,可是滿清皇室的貝勒爺們被金錢逼急了,完全將他們祖先世代營造的風水祖墳販賣得一乾二淨。
圖片:販賣風水祖墳劇照
首先,賣古樹
去過故宮、圓明園的朋友都對這些宮廷古厝有一個特點特別好奇:在這裡除了房舍特別老,路旁的樹木也都是「千年樹精」,不僅如此,皇陵或者皇家墓地都種著品種名貴,年齡特別老的古樹,這些被稱為「風水林」。
古樹在風水中就有綿延後世,保佑後人的說法,因此,清王朝也和其他朝代的皇族一樣,下令嚴禁砍伐這些古樹。可是想不到,有一天他們的後人,這些依靠他們辛苦打拼一世得來的家業生存的「寄生蟲」們,會為了維持自己的奢侈生活,將墳頭這些古樹砍個精光。
這其中最為有名的還是克勤郡王的後人,在宴森之後,並沒有貝勒願意像他那樣依靠出賣勞力過活,於是他們首當其衝,將自己祖先墳頭的這些名貴樹木全部砍下賣給了木材廠。
後來的鄭親王昭煦知道這件事後,將這作為生財之道,趕緊也將自己祖墳上的珍貴樹木賣給了木材廠,再到後來,京城有祖墳的貝勒爺們沒有一個不去祖墳上砍樹木賣的。
圖片:祖墳上的樹木劇照
其次,挖祖墳
十年樹木,想要得到一顆名貴的成年樹木何止要十年啊!祖墳上的樹木砍光了,接下要遭殃的自然就是祖墳了。這些貝勒爺們一想到祖先死的時候陪葬了那麼多的寶物,就坐不住了。
加上民國時期盜墓賊猖狂,一些祖墳已經被盜墓賊光顧了,自己也得不到什麼好處,於是,這些貝勒爺就開始明裡暗裡的將自己祖墳挖出來,將祖先寶物一一拿出販賣。
這樣的做法讓世人唾棄,也引起了當時民國政府的注意,為了讓自己的「挖祖墳」更加合法,這些貝勒爺們甚至想出了「起靈」,也就是遷移祖墳的辦法,還和當地的政府勾結在一起,瓜分自己祖先的陪葬品。
圖片:陪葬品劇照
看到這些曾經錦衣玉食的貝勒爺們,為了生活將自己祖先留下的一磚一瓦,連帶進棺材的財物都販賣掉,不禁感慨富不過三代的道理,如果想要讓自己打下的基業能夠得到完善的處置,教育孩子比給他們留下金山銀山更加重要。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