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歷史中,我們經常會見到有貝勒爺的出現,而且在看電視的時候也經常會看到。這些貝勒爺看著外表權力非常大,其實也並不是這樣的,雖然他們擁有一些特權,只不過也是一個偽職位而已。其實貝勒也並非是開始就有的,而是一步一步發展才會出現貝勒。
《清史稿》:聖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聖學高深,崇儒重道。
貝勒成為尊貴稱呼,沒有爵位
根據傳說,當時的清朝皇室裡面的祖先有6個兄弟,而且這6個兄弟住的特別近,後來就稱他們所住的地方為寧古塔貝勒。此時此刻的貝勒有著一種尊貴性的稱呼,所以那個時候的女真以及蒙古部落的首領都叫貝勒。自從後來的努爾哈赤建立政權之後,也已經有了4個貝勒,不過當時的貝勒根本就沒有「王」這一等爵位。
皇太極成為皇帝,貝勒稱號確定
可以說那個時候只不過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相當於王而且,爵位制度根本沒有最終確定下來,所以貝勒的稱呼和待遇也一直沒有明確以及統一。自從皇太極做上皇帝之位以後,正式頒布了封爵的制度,從此貝勒的稱號也就確立為宗室三級。在這個時候開始貝勒的稱號,也就成為了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是其他官員沒有辦法相比擬的。
宗室人除了爵位之外,擔任特定職務
只不過我們會發現那個時候的皇室人畢竟那麼多,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得到這樣的封號呢?有很多子嗣繼承爵位究竟應該如何繼承呢?這這些情況也並不是直接決定的,就算是到了清朝入關以後,順治王朝以至於後面的康熙以及雍正都在修補,直到康熙時期才確定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
總結:
一般的情況下來講,皇子只要是年滿15歲之後就可以封爵,冊封以後,什麼樣的爵位也會享受什麼樣的待遇。那個時候他們除了爵位之外,有很多宗室人也在朝中擔任特定的職務,早期的時候都是將軍,和平時期的時候都是朝官。只不過那個時候下屬一般不會直呼這些人的官名,還是會稱王爺或者是貝勒,這說明當時的名爵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經受到了尊重以及推崇。不過在那個時候這樣的人也並不是特別多,因此我們才能夠看到貝勒並不是比較高的,只不過在清朝也是不可小覷的頂尖人物。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通鑑》、《史記》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