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房山石經精神,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讓珍貴的文物「活」起來,2020年12月15日,「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在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順利開展,為當地群眾奉獻了一道有著1400年歷史積澱的文化盛宴。西安市秦阿房宮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白宇坤、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館長印建幸、北京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外聯發展科科長李超、陝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王猛、西安漢都新苑書韻協會會長王聯社等嘉賓出席展覽開幕式。
文化是根,穿越時空,代代傳承;文化是魂,潤物無聲,愈顯生機。展覽以雲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雲居春秋」「刻經偉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個部分展開,以文物拓片、圖文實景和攝影作品等多種形式,再現了雲居寺跨越千年的深厚歷史、最具代表性文物的文化內涵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後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了雲居寺這座蘊藏文化、文明、歷史的千年古剎,生動地展示了千年刻經傳奇以及稀有而珍貴的石經寶庫。在豐富的展覽內容中,帶領觀眾了解千年刻經歷史長河中一個個珍寶般的故事,讓觀眾充分領略到綿延千載的房山石經文化和雲居寺深厚的歷史底蘊,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古今對話。
除實物展示以外,現場觀眾可以參與龍藏木經板印刷活動,親身體驗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工藝。在展覽互動區,觀眾還可佩戴VR眼鏡「穿越」到北京房山雲居寺,實現遠距離的虛擬漫遊,利用高新科技為展覽增添知識性和趣味性。
房山石經始刻於隋大業年間(公元605年),雲居寺開山祖師靜琬為護正法,率眾弟子刻經於石。此後,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創造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蹟。
房山雲居寺作為代表北京房山歷史文化的「金名片」,近年來堅持文化引領, 加大文化交流,牢牢把握雲居寺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獨特地位,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積極努力推出「房山石經 雲居寶藏」珍貴文物展、千年刻經史石質工藝科普知識展等一批批體現雲居寺深厚文化內涵的精品內展,講好雲居故事、房山故事、中國故事。
同時為優秀特色文化展示交流搭建平臺,先後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雲南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四川大學、江西大學、吉林大學、福建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雲南普洱市博物館、江西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寧夏須彌山博物館、 西藏犛牛博物館、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山東滕州市漢畫像石博物館深圳弘法寺等30餘個城市和地區舉辦「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並走出國門,到緬甸仰光舍利佛寺和曼德勒綠寶佛寺、德國柏林大師會堂舉辦文化外展,在當地掀起了「中國文化」的熱潮,深受國內外各地觀眾一致好評。
此次「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西安之行,走進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不僅承載著弘揚雲居文化精髓和內涵的重任,更促進了北京房山「雲居文化」與西安文化深入交流交融的良好契機。同時利用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有效發揮文物資源服務社會、教育啟迪民眾的重要作用。讓社會大眾在感受雲居寺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同時,關注云居古寺,探尋石經文化,繼而共同保護好、傳承好房山石經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轉自:中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