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走進西安古城

2020-12-1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房山石經精神,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讓珍貴的文物「活」起來,2020年12月15日,「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在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順利開展,為當地群眾奉獻了一道有著1400年歷史積澱的文化盛宴。西安市秦阿房宮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白宇坤、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館長印建幸、北京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外聯發展科科長李超、陝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王猛、西安漢都新苑書韻協會會長王聯社等嘉賓出席展覽開幕式。

  文化是根,穿越時空,代代傳承;文化是魂,潤物無聲,愈顯生機。展覽以雲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雲居春秋」「刻經偉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個部分展開,以文物拓片、圖文實景和攝影作品等多種形式,再現了雲居寺跨越千年的深厚歷史、最具代表性文物的文化內涵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後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了雲居寺這座蘊藏文化、文明、歷史的千年古剎,生動地展示了千年刻經傳奇以及稀有而珍貴的石經寶庫。在豐富的展覽內容中,帶領觀眾了解千年刻經歷史長河中一個個珍寶般的故事,讓觀眾充分領略到綿延千載的房山石經文化和雲居寺深厚的歷史底蘊,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古今對話。


  除實物展示以外,現場觀眾可以參與龍藏木經板印刷活動,親身體驗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工藝。在展覽互動區,觀眾還可佩戴VR眼鏡「穿越」到北京房山雲居寺,實現遠距離的虛擬漫遊,利用高新科技為展覽增添知識性和趣味性。


  房山石經始刻於隋大業年間(公元605年),雲居寺開山祖師靜琬為護正法,率眾弟子刻經於石。此後,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創造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蹟。


  房山雲居寺作為代表北京房山歷史文化的「金名片」,近年來堅持文化引領, 加大文化交流,牢牢把握雲居寺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獨特地位,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積極努力推出「房山石經 雲居寶藏」珍貴文物展、千年刻經史石質工藝科普知識展等一批批體現雲居寺深厚文化內涵的精品內展,講好雲居故事、房山故事、中國故事。


  同時為優秀特色文化展示交流搭建平臺,先後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雲南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四川大學、江西大學、吉林大學、福建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雲南普洱市博物館、江西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寧夏須彌山博物館、 西藏犛牛博物館、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山東滕州市漢畫像石博物館深圳弘法寺等30餘個城市和地區舉辦「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並走出國門,到緬甸仰光舍利佛寺和曼德勒綠寶佛寺、德國柏林大師會堂舉辦文化外展,在當地掀起了「中國文化」的熱潮,深受國內外各地觀眾一致好評。

  此次「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西安之行,走進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不僅承載著弘揚雲居文化精髓和內涵的重任,更促進了北京房山「雲居文化」與西安文化深入交流交融的良好契機。同時利用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有效發揮文物資源服務社會、教育啟迪民眾的重要作用。讓社會大眾在感受雲居寺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同時,關注云居古寺,探尋石經文化,繼而共同保護好、傳承好房山石經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轉自:中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亮相西安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房山石經精神,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讓珍貴的文物「活」起來,12月15日,「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在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開幕,為西安市民奉獻了一道有著1400年歷史積澱的文化盛宴。
  • 房山石經 敬畏千年的文化寶庫
    但若從文化、考古、佛學領域說起,它卻聞名遐邇,其受重視程度不亞於敦煌莫高窟。這座山就是石經山。石經山原本叫做「芯題山」,唐時名「涿鹿山」,民間又俗稱其為「小西天」。這裡不僅是房山石經刊刻起源之處,還是佛祖舍利出土之處。更有為國之重寶的4196塊隋唐石經,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為代表的眾多歷史遺蹟,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房山雲居寺石經~石料從哪兒來? 科研小組歷時兩年調查揭秘!
    轉載自北京晚報:雲居寺石經,是繼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之後的中國文化奇蹟。自隋至明,所刻石經數量之眾冠絕古今。
  • 新時代文明實踐:正月十六 走進雲居寺 探訪房山石經 中國夢登山隊第二百八十四次活動簡報
    牛年春節活動從大年初一林邁可祈福登山出發,經歷賞四渡桂林山水、永寧古城趕大集、百裡畫廊冰河徒步、領隊助理拉練,一路熱鬧非凡,體驗豐盛,為隊友呈現精彩的認識自己盛宴。讓我們的牛年從大年初一就一路牛起來!正月十六,正好是星期六,又是送走春節後的第一天,花好月圓的日子,中國夢登山隊一行25人滿懷崇敬之心,走進千年古剎——雲居寺,探訪房山石經,感知房山石經精神:堅韌不拔 鍥而不捨一絲不苟 默默奉獻房山石經雕刻發走人靜琬法師
  • 回眸歷史看房山,瀏覽精品旅遊線——2020房山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正式...
    2020年8月8日,北京消費季開啟了「炫·彩生活月」活動篇章,房山區同時也推出精品旅遊線路,啟動2020房山文化和旅遊消費季! 房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將區域內精品民宿、景區、非遺文化等文旅元素融合,推出特色主題精品旅遊線路,為市民規劃旅遊出行地圖,提振文旅消費。
  • 老北京都不一定知道,房山這座寂靜的寺廟,被譽為「北京的敦煌」,居然藏著「三絕四寶」!
    雲居寺地蘊靈奇,國寶薈萃,在這塊文化生地上沉澱著千年的歷史文化和豐厚的文物遺存。雲居寺四寶之四是古塔。雲居寺北塔,是遼代磚砌舍利塔,又稱「羅漢塔」。房山石經是極其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享有「國之重寶」、「石經長城」的美譽。
  • 明代紙經 清代龍藏木板經 雲居寺首次展出文物修復成果
    為加強對雲居寺珍貴館藏文物的保護與利用,讓更多人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7月17日,雲居寺珍貴文物修復成果展在雲居寺藥師殿北配殿開幕。此次展覽是雲居寺首次向社會大眾展示文物修復階段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參與者還可通過簡單的「點、劃」操作體驗文物修復過程,不僅可以得到一張自己動手完成的「文物修復」作品,還能夠與雲居寺及珍貴文物合影留念,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據了解,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寺院珍藏著22000餘卷明代紙經、7000餘塊清代龍藏木經板,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與房山石經並稱為「雲居寺三絕」。
  • 【房山石經】《房山石經》簡介
    房山石經是我國現存規模佛教石經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文化珍品。存於北京房山縣雲居寺石經山。
  • 亟需救命的房山石經
    四為北京雲居寺的房山石經,自公元605年隋僧靜琬開山,至清康熙中期,延續1100年。前兩大,為實用工程;後兩大,為文化工程。季羨林曾盛讚:雲居寺是『北京的敦煌』,敦煌是『甘肅的雲居寺』。兩者,皆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寶藏。
  • 房山過大年,跨年迎新,精彩不斷!
    聯繫電話:010-60367128 13716515681 2.鼠年獻瑞——武強年畫精品展 武強年畫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年畫專題博物館,武強年畫也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館合作推出此展覽是豐富人們春節文化生活,更好地落實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地區間文化交流融合。 聯繫電話:010-53230035 主辦單位: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武強年畫博物館 3.
  • 《文化中國行》當代中國畫名家走進陝西神木?古城採風寫生季
    2020年11月9日由神木市政府、神木市委宣傳部、神木市發改科技局主辦,北京海天高視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神木市文旅集團、神木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文化中國行》當代中國畫名家走進陝西神木古城採風寫生拉開帷幕……
  • 平遙古城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創新
    張路曦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市,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明洪武年間擴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平遙古城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鮮活的金融史料和無數的文物遺珍,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變化、人類居住形式變遷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和中國近代金融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 「厚積薄發在房山」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兩億
    為進一步展示北京房山區建設發展成果,推介區域優勢,房山區委網信辦9月14日至21日,邀請微博網絡名人參與「厚積薄發在房山」主題宣傳活動,引發輿論熱議和好評。       近年來,北京房山區圍繞首都西南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京津冀區域京保石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科技金融創新轉型發展示範區,歷史文化和地址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的三區一節點的戰略位置,全力推進「一區一城」新房山高質量發展,逐步形成了「綠色生態」、「人文歷史」、「科技創新」三張「金名片」。
  • 國內十多座城市聯動 突出「東漢」文化元素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再展古城新風採
    通過直播鏡頭,與全國擁有城牆的城市和其他分賽場進行連線;延續「古都」主題,突出「東漢」文化元素。10月16日下午,記者從「一帶一路」陝西西安(三星)2020城牆國際馬拉松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城馬將在延續十三朝古都馬拉松歷程的基礎上,不斷變化創新,向更嚴謹、更多樣、更國際化的方向進行改革。一展古都風採,引領「城牆」文化。
  • 北京房山這個幾個地方沒去過,都不好意思說來過房山
    北京好玩的地方那麼多, 要說最特殊的地方 那就只有房山這六個地方 小夥伴們一定好奇了 不要著急,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三寶壟——瀰漫著中華文化韻味的港口古城
    三寶壟——瀰漫著中華文化韻味的港口古城 圖為高達11米的鄭和銅雕像成為當地遊客拍照留念的熱絡景點
  • 北京天壇建成600周年歷史文化展開幕
    《遇見·天壇——北京天壇建成600周年歷史文化展》21日在天壇公園開幕。天壇公園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於立霄)《遇見·天壇——北京天壇建成600周年歷史文化展》21日在天壇公園開幕,展覽展出圖片及珍貴歷史照片268張,其中有眾多照片是首次亮相。北京天壇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築群,2020年正值天壇建成600周年。
  • 中華文化的發祥地西安太美了
    或許上海人都從心裡,佩服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西安,西安是中國的代表!華夏之根,華夏之母!西安,在北方還是相對暖和很多。是冷時也就是零下五六度!在書院門感受的是關學文化,在回坊感受的是清真飲食文化,更別提秦文化、漢唐文化等等…羊肉泡饃、葫蘆頭、涼皮、肉夾饃每一個稱呼後面都有一個奈人尋味的故事在傳說!一定要看節目,一定要看節目,一定要看節目,長恨歌,或者夢回大唐你們沒有拍大唐舞劇和大唐美女花車巡遊,過年暖和,更美更漂亮。
  • 包括鹹陽丨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批
    西安有著長達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擁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等世界文化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其蘊含的歷史內涵、承載的歷史信息、具備的文化影響力舉世公認。
  • 西安永興坊——飽含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美食之坊」
    西安,古稱長安,帝王之都,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發展到如今,西安已經成為中國最具有旅遊觀光價值的特色古城之一了。若是來到西安,最不得不去的美食天堂,"永興坊"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