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邊塞詩,我們可能會想到王昌齡筆下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有王維筆下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亦或是王之渙筆下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些形形色色的邊塞詩,雖有著它們各自的壯美與豪氣,但卻無一不讓人感受到沙場徵戰之苦,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男兒的血和淚在此化作落日餘暉,熔鑄成鋼鐵,成為邊疆浴血殺敵的利器,只為守一片報國丹心。
讀邊塞詩,總能讓人感受到邊塞將士的滿腔豪情,以及邊塞那種壯美、悽然的景象,然而,能讓人讀來頓覺歲月靜好的邊塞詩,還真是不常見,但是相信大家都讀過或是聽過一首傳頌千古的邊塞名詩,那便是王翰的《涼州詞二首·其一》。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 ]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說起《涼州詞》,詩人王之渙也有相同題目的作品,雖也是佳作,不過也像其他邊塞詩那樣,講述著徵戰之苦,而王翰的這首卻一反邊塞詩之常態,讓邊塞別有一番韻味。
這首詩大家應該都見過,但作者估計沒幾個人熟悉,說起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高適、岑參等人,其實王翰也是一位邊塞詩人。
據說王翰的家境富饒,因為有著豪放不羈的性格,使得他一生仕途不順,但他卻頗具才氣,在當時的名氣也不小,著有文集十卷,只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在《全唐詩》中只存有13首他的詩。
言歸正傳,為什麼要說王翰的這首《涼州詞》特別呢?這其中有什麼妙處讓人覺得歲月靜好?接下來就讓我們細細品味一番。
通讀全詩,我們會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此詩的美妙之處,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飲酒,單是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似乎就是一幅唯美的畫卷了。
詩中描繪了邊關將士們在出徵前難得的一次歡聚的宴飲場面,此詩以「葡萄美酒夜光杯」拉開帷幕,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宴,一連三個宴席之上的唯美意象,特別的吸人眼球,這種場面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真的是邊塞詩嗎?其實,不過是一群可愛的戰士在艱苦的軍營生活中仍能詩意棲居罷了。
第二句「欲飲琵琶馬上催」,「欲飲」展現出這美酒佳餚的魄力,就在「欲飲」之時,樂隊的琵琶聲也響起,來為宴會助興。而在西域胡人的傳統當中,琵琶本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而對「催」字歷來人們頗有爭議,一種說法是催將士出徵,可這與接下來所寫的不符,另一種說法便是催飲助興。
第三、四句表露情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將士在宴會上盡興飲酒之後,定是要醉一場的,詩中說將士醉酒之後,臥於沙場之上,他還帶著些許俏皮地說「君莫笑」,這是為何呢?戰士不要面子的嗎?
原來他們早已將生氣置之度外,自古以來的戰爭當中,有幾個士兵能夠平安順利的歸來呢?可見,他們已是做好了「馬革裹屍還」的準備的。
初讀此詩,只覺歲月靜好,而後感受到了邊塞將士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而讀到最後一句,雖說是在揭示普遍的一種現象,但越往細了品,越能感受到一種悽楚悲涼之氣。說到底,邊塞詩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只不過這首詩中的「悲」沒有太過直白淺顯,而是被詩人藏在唯美與豪放的背後,讓邊塞多了幾分美好。
大家還有什麼特別喜歡的邊塞詩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