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詩人很特殊的一流邊塞詩,讓人感不到一絲殺氣,只覺歲月靜好

2020-12-14 詩情話意

說起邊塞詩,我們可能會想到王昌齡筆下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有王維筆下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亦或是王之渙筆下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些形形色色的邊塞詩,雖有著它們各自的壯美與豪氣,但卻無一不讓人感受到沙場徵戰之苦,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男兒的血和淚在此化作落日餘暉,熔鑄成鋼鐵,成為邊疆浴血殺敵的利器,只為守一片報國丹心。

讀邊塞詩,總能讓人感受到邊塞將士的滿腔豪情,以及邊塞那種壯美、悽然的景象,然而,能讓人讀來頓覺歲月靜好的邊塞詩,還真是不常見,但是相信大家都讀過或是聽過一首傳頌千古的邊塞名詩,那便是王翰的《涼州詞二首·其一》。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 ]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說起《涼州詞》,詩人王之渙也有相同題目的作品,雖也是佳作,不過也像其他邊塞詩那樣,講述著徵戰之苦,而王翰的這首卻一反邊塞詩之常態,讓邊塞別有一番韻味。

這首詩大家應該都見過,但作者估計沒幾個人熟悉,說起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高適、岑參等人,其實王翰也是一位邊塞詩人。

據說王翰的家境富饒,因為有著豪放不羈的性格,使得他一生仕途不順,但他卻頗具才氣,在當時的名氣也不小,著有文集十卷,只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在《全唐詩》中只存有13首他的詩。

言歸正傳,為什麼要說王翰的這首《涼州詞》特別呢?這其中有什麼妙處讓人覺得歲月靜好?接下來就讓我們細細品味一番。

通讀全詩,我們會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此詩的美妙之處,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飲酒,單是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似乎就是一幅唯美的畫卷了。

詩中描繪了邊關將士們在出徵前難得的一次歡聚的宴飲場面,此詩以「葡萄美酒夜光杯」拉開帷幕,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宴,一連三個宴席之上的唯美意象,特別的吸人眼球,這種場面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真的是邊塞詩嗎?其實,不過是一群可愛的戰士在艱苦的軍營生活中仍能詩意棲居罷了。

第二句「欲飲琵琶馬上催」,「欲飲」展現出這美酒佳餚的魄力,就在「欲飲」之時,樂隊的琵琶聲也響起,來為宴會助興。而在西域胡人的傳統當中,琵琶本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而對「催」字歷來人們頗有爭議,一種說法是催將士出徵,可這與接下來所寫的不符,另一種說法便是催飲助興。

第三、四句表露情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將士在宴會上盡興飲酒之後,定是要醉一場的,詩中說將士醉酒之後,臥於沙場之上,他還帶著些許俏皮地說「君莫笑」,這是為何呢?戰士不要面子的嗎?

原來他們早已將生氣置之度外,自古以來的戰爭當中,有幾個士兵能夠平安順利的歸來呢?可見,他們已是做好了「馬革裹屍還」的準備的。

初讀此詩,只覺歲月靜好,而後感受到了邊塞將士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而讀到最後一句,雖說是在揭示普遍的一種現象,但越往細了品,越能感受到一種悽楚悲涼之氣。說到底,邊塞詩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只不過這首詩中的「悲」沒有太過直白淺顯,而是被詩人藏在唯美與豪放的背後,讓邊塞多了幾分美好。

大家還有什麼特別喜歡的邊塞詩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唐代一末流詩人,卻寫出媲美王之渙的邊塞詩,堪稱千古絕唱
    張敬忠,唐朝非著名詩人,《全唐詩》僅存詩兩首,生卒年不詳。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張仁願任朔方軍總管時,當時任監察御史的張敬忠被任用分判軍事。根據推測,這首《邊詞》大概就是作於這一時期。「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舊來」就是自古以來的意思,「五原」即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原縣。
  • 冷兵器時代,有哪些殺氣很重的詩?讓人一讀便感到不寒而慄?
    唐代早期國力強盛,開疆擴土成為了每個帝王熱衷的事情,因此,邊塞變得越來越重要,許多文人,為了有個好前途,也紛紛將眼光望向邊塞,希望能在行伍中混個封妻蔭子,「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似乎成為了當時的「時尚」,甚至以山水田園詩聞名的王維,也有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邊塞千陽與中晚唐詩人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吐蕃大掠千陽、吳山(隴縣南)、華亭三縣,殘殺老弱人,壯年男女萬餘人全被擄去。此後的110多年,千陽縣一直作為邊疆,駐紮重兵,保衛著唐朝的安寧。在國家危亡之際,作為唐朝知識分子的重要群體——愛國詩人,積極參與保衛邊疆,有的入伍,有的遊覽邊城,並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
  • 這詩人是唐邊塞詩名家,寫出「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在唐代的邊塞詩人當中,高適、岑參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他們顯然並不是邊塞詩人的全部。唐代邊塞詩很是興盛唐代的這位邊塞詩人,我們中學時接觸的不多,但是這位詩人卻是實實在在的邊塞詩名家。而他最出名的兩句詩,就是題目中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 詩人專欄丨邊塞詩人——岑參
    岑參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說著,從懷裡掏出一本書。岑參不認識回鶻語,放羊娃告訴他:「這是《論語》,是我爺爺寫的,爺爺說,這裡面有好多好多的道理,讓我慢慢看。」岑參感到十分欣慰,於是提筆給他寫了幾個字:「論語博大,回鶻遠志。」放羊娃回到家以後,把題了字的書給父親看,放羊娃的父親聽說大詩人岑參來到了這邊,十分激動,於是帶著小孩去拜訪岑參。
  • 唐朝四大邊塞詩人告訴你···
    著名詩人出了一籮筐,其中,王昌齡、高適、王之渙、岑參,被世人稱為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大唐是真正的天朝上國,每一個讀書人都渴望建功立業。從軍徵戰,立功邊疆,是當時社會的一條主旋律,他們寫出的邊塞詩也是內容廣泛,有從軍的快樂,有徵戍的苦楚,有時豪邁,有時沉鬱,有時浪漫,有時寫實……風格多種多樣,可以說,邊塞詩在唐詩燦爛的星河裡,無比耀眼。
  • 每日一詩 | 《涼州詞》王之渙筆下的邊塞好風光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怨」它又有何用?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 王昌齡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20字寫盡邊塞風光,背後卻「唱反調」
    現在不用說會騎馬的,真正接觸過馬的人都已經是一小部分了。不過由於諧音的關係,最近人們用動畫表情裡的馬來代指「媽」這個含義,也算是新時代的一個新義。在古代,人們在「馬」身上寄託的情感還是很多的。古代的冷兵器戰鬥,一匹好馬,一身好的盔甲和武器就可以保證一個人在戰鬥中天大的優勢,這一切裝備對於古人都是很重要的。【臨其詩境】今天來欣賞一首不是專門寫馬的詩,但是詩中所描寫到的人物,他們的日常生活與馬也脫不開關係。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之一。
  • 詩壇知己:邊塞詩人圈
    有關詩人友情的趣談中,「旗亭畫壁」這個故事很是有名。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盛唐大名鼎鼎的「邊塞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有一天,這三個年輕人在一處酒家喝酒小聚,聽到外面有梨園女子唱歌,於是打算「一決高下」,看誰的詩被唱得最多。很快,幾位歌女分別唱了王昌齡的兩首詩和高適的一首詩,這二人在旗亭——也就是酒家的牆壁上,畫了記號。
  • 岑參:語奇體峻,大唐最奇異的景色,邊塞詩成就最高的詩人
    以往我們只見到兩句換韻或四句換韻的詩歌,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單數句換韻的詩。而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簡稱《走馬川行》。這首詩是三句一換韻。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 常識積累 | 古代文學中的邊塞詩人
    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
  • 常識 | 邊塞四大詩人有誰?
    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
  • 邊塞詩人——高適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後人將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高適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成就最高。
  • 李白的這首經典之作,被人們稱作,殺氣最重的一首詩!
    說起古代詩人,他們都很有才華。杜甫,茅草屋詩人,杜甫的詩歌是小編不用多說的,眾所周知,杜甫寫詩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最能反映現實生活。據說每當杜甫寫一首詩,村裡的村民都會先讀一讀,看看他們是否能聽懂。因此,杜甫的詩一般都比較直白。
  • 李白寫下一首詩,雖全詩恣意灑脫到極致,讀起來卻盡顯歲月靜好
    我們應該經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歲月靜好這個詞總給人一種徜徉在靜謐時光裡面的愜意感。有人為爭名奪利而選擇地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不停地旋轉;有人卻喜愛喝著咖啡、看著書的淡泊生活;更有人願意一輩子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操勞……無論選擇哪種生活,我們的心目中總有對歲月靜好這種生活的羨慕。李白是我們很熟悉的大詩人,他的性格灑脫,總是喜歡恣意淋漓地喝著美酒。李白的詩作大都是不慕權貴,抒發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 李白這首《胡無人》很有氣勢,通篇充滿了殺氣,是他最好的邊塞詩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是一個另類,這些人都市,去到了苦寒之地的北方,過著極為艱苦的生活,而且還直面戰爭,所以邊塞詩裡有很多經典之作,無論是氣勢,還是對於戰爭的描寫,那都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大家比較熟悉的邊塞詩人有岑參、高適、王昌齡、王翰等等,這些人的作品寫得很有獨特,另外也充滿了殺氣,譬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等等,這些詩句讀來就有很氣勢,讓人熱血沸騰。
  • 王昌齡:大唐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交遊甚廣,被稱「七絕聖手」
    自負的閩丘曉死了,死得好,大快人心。只可惜,王昌齡被冤死,真真讓人悲憫!二、與友人的唱和往來王昌齡結識並友好往來的名詩人很多,如孟浩然、李白、王維、岑參、高適、王之渙等。王昌齡與孟浩然、李白之間的交往還形成了令人感慨的"失孟交李"的千古軼聞。
  • 十首歲月靜好的詩詞,在平淡生活中,感悟生命之美
    總有一句詩詞,讀後頓覺神清氣爽;總有一句詩詞,寫到你心中的靜美;總有一句詩詞,讓你感悟歲月靜好;總有一句詩詞,讓你沉醉其中;這些歲月靜好的詩詞,你喜歡哪一首呢?自然流暢的語言寫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調清新,意境明麗,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花草、燕子 、鴛鴦,最美的春天,令人期待。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花落、月出、鳥鳴,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可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 走進《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了解「邊塞詩人」岑參
    大家好,歡迎來到王老師同步課堂,我是王老師。點關注,不迷路,一起來吧。聰明的,你學過了多少篇邊塞詩?你知道多少位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起來吧。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江陵(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
  • 王維是詩的全才?他能將邊塞、送別、山水和禪詩寫得出神入化
    詩仙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既擅長寫遊俠詩,又擅長寫送別詩,比如他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在送別詩中算是極品了。李白甚至還擅長寫一些非常婉約的、綺麗的宮怨愛情詩。比如他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