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老漁民主動上繳漁具

2020-12-22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文方舉 實習生劉冬穎)恩施啟動清江流域十年禁捕,崔家壩鎮10日起組織在南裡渡沿線清繳網箱和漁船。50多歲的老漁民曾師傅,主動將自家用了十餘年的漁網、竹籠等漁具上繳。結束十餘年捕撈生涯、放棄每月5000餘元收入的曾師傅說,希望給子孫留下更美的山水。

10日,在崔家壩鎮政府組織下,派出所全力協助南裡渡的漁具收繳工作。很多以撈捕為生的村民起初很難理解,如果不能撈捕以後的日子該怎麼辦。在民警及村委會幹部勸導和宣講保護生態環境政策後,村民們表示理解和支持。

50多歲的村民曾師傅騎著摩託過來,他對民警表示,聽說要收漁具,自己家裡還有些漁網蝦籠,想主動上繳。曾師傅是本地有名的捕撈大戶,一家六口人,兒子在外務工。2009年南裡渡蓄水後他就從事捕撈行業,捕撈是他家重要的經濟來源,每月捕撈所獲收入約5000元。聽到清江禁漁消息後,曾師傅全家人一致支持,並決定要將自己家的漁具全部上繳。

「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況且禁漁也是為了子孫後代,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可不能喝了水斷了源,要把這片好山好水留給後輩。」曾師傅表示,自己的撈捕業算是結束了,計劃以後轉行養豬,只要肯吃苦幹什麼都能賺錢。曾師傅的妻子看著工作人員上門收漁具時,主動把之前篩查時漏掉的幾個蝦籠也拿了過來。當日,曾師傅主動上繳漁網5副,蝦籠20副,魚籠12副。

當日,南裡渡共計收繳漁具510副,漁船上岸58艘。

相關焦點

  • 關注長江禁漁: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
    沒幾個月,老文又樂呵起來。原來,考慮到老文等漁民的特點,蘭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他們承包了打撈河道漂浮垃圾的業務。  「老曹,這是今天打撈的第六船垃圾啦。運完這船,我們就收工囉!」傍晚,鐵皮船停靠碼頭,江水拍打著江岸,老文跳下船,順手抄起放在船舷的釘耙,把垃圾扒到岸邊的小四輪上。
  • 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大江大河·關注長江禁漁①)
    沒幾個月,老文又樂呵起來。原來,考慮到老文等漁民的特點,蘭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他們承包了打撈河道漂浮垃圾的業務。  「老曹,這是今天打撈的第六船垃圾啦。運完這船,我們就收工囉!」傍晚,鐵皮船停靠碼頭,江水拍打著江岸,老文跳下船,順手抄起放在船舷的釘耙,把垃圾扒到岸邊的小四輪上。
  • 中國漁民抓住外國水下間諜!漁網一拉,先進機器人乖乖地束手就擒
    近日,我國打撈、繳獲外國水下情報偵察潛水器的多位漁民獲得了獎勵!他們發現並撈起了這些可能產生嚴重危害的潛水器,為國家立下大功。在江蘇南通,江蘇省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了國家安全人民海上防線表彰與專項獎勵大會,對去年江蘇省範圍11位漁民及相關人員打撈上繳水下可疑竊聽設備的事件,進行了針對性的表彰獎勵。2019年,多位江蘇漁民撈獲了許多可疑的水下竊聽偵察設備,並迅速上繳國家安全部門。
  • 灣頭鎮漁民「換個活法」老漁夫成了「上班族」
    2019年5月,揚州市農業農村局漁政支隊、揚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聯合廣陵區農業農村局、廣陵區生態環境局、灣頭鎮政府和萬福村等對轄區漁民的漁船、漁具進行了回收,並根據漁具數量、漁船材質和大小給予資金補償。作為灣頭鎮第一批退捕的漁民,一開始,尤家永很困惑:自己靠捕魚生活了半輩子,怎麼突然就不讓幹這行了?鎮村兩級來做工作,尤家永終於理解了。
  • 手拋網全面升級,毅邦漁具拒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那你又知道漁民們為何要曬網嗎?其實「曬網」對於老年間的漁民來說,是一種維護生產裝備的過程,無論是「曬乾」還是「修補」都是為了延長漁網使用壽命以及增加捕魚效果。但在毅邦漁具看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的傳統捕魚習慣實在過於低效,他們致力於通過改良生產工具達到提高捕魚效率的目的。
  • 漢壽縣洋淘湖鎮遊巡塘社區:漁村變社區 漁民變居民
    西洞庭湖全面禁捕後,漁民全部上岸轉產。「漁船上繳後,原計劃歇2個月,沒想到貸款下來這麼快。生意開張後,一天比一天忙……」周旗一邊招呼顧客,一邊告訴記者。37歲的周旗是西洞庭湖邊土生土長的後生,從小跟著父親下湖,是當地捕魚裡手。近年來,「靠湖吃湖」越來越難,周旗一直猶豫要不要「上岸就業」。去年9月,一紙通告傳遍洞庭湖,今年1月1日起全面退捕禁漁。「終於做了決定,上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周旗說。
  • 桃源:以漁具店當掩護 男子經營 「地下六合彩」獲刑
    桃源縣一名男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發財夢,一邊以漁具店做掩耳一邊當起了「六合彩」莊家。近期,桃源縣人民法院審理了該起六合彩賭博案。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10日期間,被告人劉某在自己位於桃源縣佘家坪鄉的漁具店內從事地下六合彩收單賭博活動,共計收取地下六合彩碼單103期,先後收取王某、劉某芳等二十多人的地下六合彩碼單,共計投注金額674134元,非法獲利32670元。
  • 江蘇:檢察辦案助推國家標準出臺,漁民傳統捕撈毛蝦不再觸法
    灌南縣檢察院承辦檢察官李強在審查案件時發現,涉案漁民捕撈的水產品為毛蝦,又稱「蝦皮」,是一種生命周期短、營養價值高的浮遊動物類群,為該市近海特色資源,黃海海域尤其是連雲港海域的150餘戶漁民數十年來一直依賴蝦皮捕撈生活,並帶動漁民、魚販、毛蝦加工企業近萬人就業。
  • 最後的鄱陽湖漁民:十年長江禁捕,三十萬漁民何去何從?
    他們是江西省都昌縣棠蔭村的漁民,棠蔭村在棠蔭島上,這裡被稱為鄱陽湖的「肚臍眼」。在這個不足1平方公裡的小島上,自明朝建村以來,世代島民多以打魚為生,上了船,便是一生。但如今,棠蔭村挨家挨戶大門緊鎖,門口遺留的漁具提示著房屋主人曾經的身份。往年此時,捕魚季早已結束,漁民們或在家中修捕漁具,或是前往鎮上置辦年貨。打魚在棠蔭島已成歷史。
  • 安慶日報:宿松309名漁民揮別「水上漂」近一年,漁民岸上新生活有...
    如何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近一年來,作為全省水面最大、從事漁業捕撈人數最多的宿松縣做了成功嘗試,縣鄉聯動、多措並舉,漁民上了岸,開啟新生活。  老楊自主創業忙  轉型創業,是50多歲的老楊之前從沒有想過的。
  • 記憶淮安 | 老清江工廠細分曉,往事知多少?(下)​
    原標題:記憶淮安 | 老清江工廠細分曉,往事知多少? 齒輪廠老宿舍區,一下雨就變海景房 再向西,清江軸承廠,該廠也曾輝煌了好多年。產品名氣很大。 減速機廠老廠區最後的影像 在減速機廠北面,省農墾另有一家企業——清江製藥廠。它們都是70年代以後所建,都原屬於省農墾系統。
  • 漁民岸上新生活有哪些改變?
    如何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近一年來,作為全省水面最大、從事漁業捕撈人數最多的宿松縣做了成功嘗試,縣鄉聯動、多措並舉,漁民上了岸,開啟新生活。老楊自主創業忙轉型創業,是50多歲的老楊之前從沒有想過的。老楊名叫楊松柏,出生在洲頭鄉泗州村,自小生活在江邊,說起話來,鄉音無改,他和父輩一樣,十來歲就開始在長江安徽段水域從事漁業生產。「小時候長江水質很好,魚很多;後來汙染增加,魚也就慢慢少了。」老楊坦言,自己也曾想過主動改換行當,但沒資金也沒技術。
  • 警示|銀川男子網購烏龜後,主動向公安機關自首並上繳!
    (圖片來源網絡)在銀川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對該案進行調查核實時,劉某某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並主動到公安機關上繳涉案的2隻赫爾曼陸龜。劉某某的行為按照刑法規定,已構成非法收購珍貴野生動物罪,但鑑於其具有自首、自願認罪認罰、主動上繳涉案野生動物等法定或酌定從輕處罰情節,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近日,銀川市金鳳區檢察院依法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
  • 榮昌區人力社保局多渠道推進漁民轉產安置保障工作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5日17時訊(通訊員 周適)送「崗」上門、技能培訓、專場招聘、政策託底……長江禁捕退捕以來,重慶市榮昌區在嚴格落實禁捕要求的同時,多渠道推進漁民轉產安置保障工作,積極幫扶「職業」漁民「轉業」。
  • 湖南省漢壽縣:洞庭湖老漁民變身護魚人
    打了幾十年,前些年發現湖裡魚少了,漁民為了多捕魚,拖網、電網……什麼招都用過。「有些捕魚網網眼很小,把小魚小蝦都給捕了,破壞性很大。」七八年前,劉克歡主動拆除了湖中圍欄、圍網,收起打鳥工具。在保護區外的方嘴村承包了110多畝水塘,搞起了生態養魚,以餵草為主,輔以少量飼料。「一畝水面就投200尾,和自然狀態差不多。雖然賺得少,但對水體破壞小,心裡踏實!」
  • 中國漁民立大功!打撈出5000億「巨寶」,「失主」要回被中方拒絕
    2020年3月臺灣的三艘艦艇在小金門附近海域,與大陸漁民發生衝突,我們都知道臺灣近年來與大陸都有著隔閡,而他們與美國十分親近,在臺灣的艦艇在海上耀武揚威時,遭到了大陸漁民的圍攻,這個事件一經報導中國漁民又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即將「消失」的長江漁民
    28萬人  65歲的老漁民嚴正華十分想念長江魚的滋味。  然而,他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帶著滾鉤——由上百個鋒利鋼鉤串聯起來的傳統漁具——下江捕魚了。  去年10月,他已把所有漁具,包括漁網、魚鉤、一艘6米長的手搖小船和10米長的柴油機船等交由政府銷毀,換取了16萬元補償款。根據一項全國性政策,嚴正華所在的長江沿岸地區將禁漁10年。  嚴正華來自四川宜賓市江邊的新興村,這裡的人世代打魚為生。
  • 養烏龜也會違法,已有群眾主動上繳!
    日前,修武縣一位群眾主動將自己飼養的兩隻瀕危陸龜上繳當地森林公安部門。8月20日,市野生動物救護隔離場迎來2隻新成員:一隻蘇卡達陸龜、一隻豹紋陸龜。其中,蘇卡達陸龜重約15公斤,豹紋陸龜重約10公斤。蘇卡達陸龜。
  • 響水漁民家門口撿到地龜 主動聯繫漁政幫助放歸
    揚子晚報網5月13日訊(通訊員 張茂華 記者 範木曉子)5月13日上午,鹽城響水縣響水鎮城南居漁民劉玉才在自家門口撿到一隻4斤重的地龜,主動聯繫當地漁政部門幫助放生。漁民撿到的地龜「我家住在通榆河邊,今天一大早,聽到小狗不住地吠叫,我出門一看,發現小狗在追一隻烏龜。」劉玉才說,他把龜撿起來,以前聽說,發現這類水生動物要主動聯繫漁政部門確認能否放生,於是便立即撥打了漁政電話,請漁政人員前來處置。漁民撿到地龜請來漁政幫忙響水漁政人員第一時間趕到劉玉才家中,經過確認,這是一隻地龜,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如何才能開好漁具店?漁具店的最佳盈利模式,漁具店的經營訣竅
    隨著國家的繁榮昌盛,釣魚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釣魚的人多,對漁具魚餌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漁具店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大量產生。每個城市和小鎮都會有漁具店的存在,由於經營模式的不同,有的漁具店盈利,有的漁具店虧損。虧損的漁具店是由於沒有自己的特色,又不懂得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