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習俗】​赤豆打鬼、懷念嶽飛、吃臘八粥、祭祀、泡製臘八蒜、制臘八豆腐、吃臘八面等習俗

2021-02-12 跟逸樂學國學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們通常會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靈,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吉祥。

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所以很多寺廟也會在臘八節前後為老百姓派發臘八粥,祝福大家福報滿滿,過一個快樂新年。

總之,這是一個承傳美好、祈求平安的節日。

臘八由來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而臘八的形成與演變更是源遠流長。自上古至商周,再到先秦,臘八這個傳統節日還真不來虛的,經歷了千年的更迭,可謂古老。

臘八歷史

自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祀記·郊特牲》說蜡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把臘八節定為佛祖成道日。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提起「臘八」,還要從釋迦牟尼說起。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世間眾生罹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便放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6年的苦行修煉,於臘月初八這一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功。這樣,「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傳說佛祖修道成功後,身心非常疲憊。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誰知沐浴後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這時牧女蘇耶妲將他拉上岸,並給他一碗用米、粟等熬成的粥。佛祖吃後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佛門弟子將粥視為救苦之良藥,每年臘月初八,在寺廟熬粥供佛,並向世人布施。這樣臘八粥就成了「佛粥」「福壽粥」「福德粥」。東漢初期,佛教傳入我國,「臘八」這一天,寺院熬粥供佛,謂之「臘八粥」。

臘八傳說

赤豆打鬼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人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懷念嶽飛

當年,嶽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嶽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嶽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嶽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朱元璋故事

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的特殊日子,他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臘八節習俗

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慄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保養脾胃。

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

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

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

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泡製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帳,把這一年的帳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準備還錢。

臘月裡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帳的「算」。

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並且也給自家算算帳,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餘,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製豆腐曬乾可留日後吃。

具體製作過程如下:

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鹹中透甜,又香又鮮。如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輔料,則更加美味。

它既可以單獨成菜,也可與肉類搭配,或炒或燉,都是美味。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的模樣,淋上麻油,拌上蔥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陝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臘八面是在臘八粥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過去在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麵敬神,因之叫「臘八面」。

起初關中農村的臘八面是用小米、黃豆煮粥下麵條,而後用八種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麵條,如今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將豆類與菜系相結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青菜、菠菜、黃花、木耳等同麵條同煮,調成湯麵,營養豐富,十分好吃。

走進臘月,鄉下就有了年的味兒。這味兒是從噴香的「臘八菜」、「臘八面」裡溢出來,飄出來的。

臘八節

臘(xī),幹肉。

蠟(là),常溫下呈固態的油脂。

臘(là),祭祀先祖、五祀(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

蠟(zhà),祭祀與稼穡年成有關的神。

首先我們要對這四個字的意思有一個準確的了解。「臘」和「蠟」和今天的主題沒啥關係,重點講「臘」和「蠟」——兩種不同的祭祀。

「臘,一歲之大祀」。臘祭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由於這個祭祀非常地重要,以至於舉行臘祭的這個月份被稱為「臘月(簡化為「臘月」)」。臘祭的對象是先祖和五祀神,祭品為所獵的肉(臘為肉字旁)。

同時,另一個祭祀——蜡祭也在年末進行。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禮記·郊特牲》

蜡祭據說從堯帝(堯姓伊耆,一說伊耆氏為神農)開始的,《伊耆氏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蠟辭就是蜡祭的祝願之辭,請八蜡之神(八位與農業有關的神)消除自然災害,使農作物豐收,人們生活安定。祭品較雜,以各種穀物和肉為主(臘八粥的雛形)。漢時固定在臘月初八日。

既然臘祭和蜡祭的時間那麼接近,不如一起過吧(這和寒食、清明很像),漢代以後,這兩種祭祀就融合成一個了,並都鎖定在臘月初八。明清時,蜡祭兼臘祭時行時止,日漸式微,至乾隆而廢。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慄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燕京歲時記》

臘八粥的原型,可能和蜡祭時豐富的祭品有關。但臘八粥的盛行,乃是因佛教的傳入和興盛。

佛成道日 · 寺院施粥

距今三千多年(一說二千五百多年)前,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釋迦牟尼,棄位出家,經過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身體變得極度瘦弱,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觸背脊。

在確認無益苦行和沉迷享樂同樣不能證得覺悟後,釋迦牟尼中止了苦行,並在尼連禪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蘇耶妲的乳粥之供。恢復體力的佛陀來到了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發下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四十九天後,釋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漢傳佛教認為,佛成道的那天正是夏曆臘月初八。故後世佛教徒於每年此日仿效牧女獻粥,用香谷果子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寺廟僧人將平日善男信女供養的糧食煮成臘八粥布施給前來的信眾與民眾們。

甚至在收成不好的年歲,此習俗依然沿襲不輟。清代詩人李福《臘八粥》記載當時饑民如潮湧向寺廟求粥,然而粥畢竟有限,沒有得到粥的只能在寒風中哭泣。

《臘八粥》

清·李福

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悽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償,嗟嘆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杖大慈力。眷焉對是粥,趾望烝民粒。

詩人以詩諷刺當時官吏貪腐,朝廷賑濟不行之弊,而「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當目睹蒼生疾苦,而自己力小難及,看著桌上的粥,竟不能食,唯願天下百姓都能飽足。 

臘 八 粥 · DIY

粳米、糯米、小米、黑米(各50g)

花生、赤小豆、麥仁、薏米仁(各30g)

葡萄乾、枸杞、蓮子、黑豆(各15g)

桂圓、大棗(去核,各30g)

幹銀耳(5g)


一、將銀耳、黑豆、黑米、薏米仁、麥仁、蓮子浸泡2小時


二、將所有食材放入電飯鍋煮2小時,開鍋20分鐘前加入適量冰糖。開鍋,攪拌,出鍋


三、可以是原味,亦可根據個人口味加點牛奶、桂花

相關焦點

  • 臘八節的起源由來及習俗簡介
    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 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一說,臘八節是出自對嶽飛的懷念。當年在朱仙鎮,嶽飛率部抗金,趕上數九寒天,老百姓們爭相送粥,嶽家軍飽餐一頓後得勝歸來,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嶽飛去世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八便用雜糧豆果煮粥,最後成為習俗。
  • 臘八節,你竟然只知道臘八粥!
    而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畏懼赤(紅)豆,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這天熬粥,借粥裡的紅豆、赤小豆來打鬼,驅疫迎祥,這才有「赤豆打鬼」之說。那麼問題來了,臘八節吃什麼呢?臘八粥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
  • 今日臘八 | 關於臘八節的這些習俗與故事,你知道幾個?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俗稱「臘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俗語有云,「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過年開始的標誌。2、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 今日臘八,喝一碗臘八粥,讓新的一年元氣滿滿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一到,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臘八這一天最傳統、最重要的就是要喝一碗臘八粥剛迎來2020年,又趕上上班第一天別忘了喝上一碗熱乎、香甜的臘八粥讓它來暖胃有人說是因為「赤豆打鬼」每逢臘八,惡鬼們總會出來作祟赤豆熬粥可以祛疫迎祥臘八,傳遞著健康祝福有人說是為了紀念嶽飛忍飢挨餓的嶽家軍
  • 臘八粥的來歷!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臘八節是一個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等習俗。相傳,臘八節還跟紀念英雄嶽飛有關。此外,臘八節又是「佛成道節」。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傳入中國後,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  過臘八節,人們最熟悉的一樣食物可能就是臘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堪稱享受。那這個節日為啥要喝臘八粥?  傳說,臘八節是出自對嶽飛的懷念。
  • 臘八豆Vs臘八粥 今天是臘八節,瀏陽人怎麼過?
    起源發展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 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吃冰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
  • 臘八粥,感恩節,過了這天就是年.
    臘八故事赤豆打鬼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人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 臘八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故事傳說簡短簡單介紹
    臘八節有哪些傳統習俗?臘八節是怎麼來的?臘八節,即農曆十二月初八,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關於臘八節的由來,還有很多種故事傳說。臘八節由來及傳說如下:臘八節的由來及臘八節故事傳說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
    在這一天,懷著一顆敬仰的心來祭祀它。祈願它更好地服務於人類。還應該珍惜五穀,不能浪費。臘八節的由來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
  • 臘八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
    臘八一碗粥,明年好兆頭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至,春節也愈發近了,這一年在外的拼搏的你辛苦了,別忘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養胃又暖心,來年可萬事「粥」全。
  • 臘八節,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 2021臘八節是幾月幾號?為什麼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而在古代,臘八節是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說起臘八節,很多人首先肯定就會聯想到臘八粥,其實除了臘八粥,臘八節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 盛澤舊俗 臘八粥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煮臘八粥吃。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用多種食材熬製而成,吃臘八粥是民間普遍流傳的一種習俗。煮臘八粥所選用的食材,各地會因物產不一而略有不同,食材的種類也有多有少,有一些地方則為了合初八之數而將食材定為八種。
  • 今天臘八節,民間習俗全知道!
    民間很多傳統習俗都受到了道教文化影響,「三會五臘」更是道教的重要節日。道教五臘日不僅包含了世俗層面的臘祭精神,並在宗教意義上闡釋其特殊含義。臘月初八為臘八節,臘八節來源於上古臘祭,神農氏「始作臘祭,以告上蒼」,遂形成在年終時祭祀農谷,慶祝當年已得收成,祈求來年民豐歲稔,當天古人會有祭祀祖先、神靈和祈求豐收降吉祥的傳統。
  • 祝大家臘八節快樂!萬事順意!
    (最新臘八節祝福視頻,建議在WiFi環境觀看)臘八節起源  農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每年臘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
  • 臘八節臨近,教你臘八蒜、臘八粥的做法,時令美食,營養高味道好
    從臘月初一開始,還有一周的時間,就是臘八節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臘八這一天,就算進入年關了,意味著已拉開了過年的序幕,尤其是北方人,對於臘八節更不能馬虎,家家戶戶忙著醃臘八蒜,熬臘八粥,煮臘八面,而南方人則很少提起,仿佛不重視一般,要說臘八節是北方的節日,這話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