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前漢白玉華表的由來

2020-12-14 七品縣令去查案

在祖國首都北京天安門前聳立著一對華表。然而,華表是我們現代人的叫法。那麼,你知道古人是怎麼稱呼華表的嗎?華表是幹什麼用的嗎?

其實,華表自古以來口耳相傳的有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華表的始祖是誹謗木。這誹謗木在晉朝崔豹的《佔今注·問答解義》中說:堯在大路街口設立誹謗木,表示王者願意虛心納諫。第二種說法是道路標識,《史記·夏紀》中說:「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有學者認為「表木」就是後世的華表。第三種說法是測量《史記·司馬穰苴傳》中記載:「穰苴先馳至軍,立表下漏待賈」。其中「表」和「漏」都是古人計時工具,《史記索隱》中註:「立表,謂立木為表以視日影;下漏,謂下漏水以知刻數」。根據太陽下裡木的影子來計量時辰,根據水滴的速度來計量時刻。第四種說法是古老的圖騰。這種說法是源於華表上的圖案條紋裝飾。可能是遠古各個部落的圖騰,象徵著各個部落。當部落消失的時候,華表作為圖騰的載體便流傳了下來。

相關焦點

  • 天安門前的華表是什麼石材雕刻?
    天安門前的華表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據悉該華表與天安門同建於明永樂年間,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這一對華表間距為96米,顯得端莊秀麗、莊嚴肅穆,是少有的精美藝術品。由於天安門門前那對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外,後面的那對華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宮內,故在古老的傳說中,人們把宮前的石犼叫【望君歸】,意為盼望皇帝外出遊玩不要久久不歸,應快回宮料理國事;面向宮內的石犼叫【望君出】,勸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宮內尋歡作樂,應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難。
  • 天安門前華表上的神獸—犼
    天安門城樓的前後,都有一對漢白玉的柱子,其柱身雕刻著精美的龍和雲,柱頂上部橫著的一塊雲板,雲板上蹲坐著一石刻怪獸。該柱子稱為華表,而怪獸則稱為犼(hǒu),見圖1。圖1-天安門及門前華表 一、華表與納諫華表是古代主要用於納諫的木柱。早在堯舜時代,帝王就習慣在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設置一些木柱,見圖2。
  • 華表
    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東漢時期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的作用已經消失了,成為豎立在宮殿、橋梁、陵墓等前的大柱。華表通常由漢白玉雕成,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因此對應天圓地方,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或稱為望天犼。
  • 漢白玉真的不是玉,無良商家以次充好!我來告訴你漢白玉真相
    如何辨別漢白玉漢白玉相對脆弱,也較為堅硬,不過特點是容易被風化,因此必須要選擇質地特好的漢白玉,雕刻出來的作品會保存的夠久,如果有一塊十分好用的漢白玉,在加上師傅的高超技藝,那麼這份漢白玉雕刻作品可以保存千年。
  • 天安門前的柱子佇立了500多年,到底有何作用?看完明白了
    很多人去北京遊玩的時候,都會去天安門廣場轉轉,看看天安門、看看人民大會堂。每天早上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是最不容錯過的,看完之後感覺非常的震撼。在天安門前有兩根柱子,佇立了500多年了,到底有何作用呢?看完之後明白了。
  • 【鑑賞】華表之美
    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東漢時期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的作用已經消失了,成為豎立在宮殿、橋梁、陵墓等前的大柱。華表通常由漢白玉雕成,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因此對應天圓地方,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或稱為望天犼。
  • 天安門前的兩根柱子,已經佇立了500年,到底有什麼用?
    因此很多去過北京的人都看到過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高高的石柱子,即便沒有去過北京,在每次國慶大閱兵的時候它雖然不是主角,但也總會有柱子進入攝影師的鏡頭,人們只覺得這兩根柱子似乎就應該聳立在這裡,至於為什麼卻甚少追究,其實天安門前的兩根柱子,已經佇立了500年,到底有何作用?
  • 華表的學問
    三是圖騰,作為裝飾,漢代以後,華表納諫,路標的作用逐步淡化,從而演化為一種雕刻裝飾。四是測量日影的標誌,立於屋前道邊。早期華表的形狀應該是一根直立的木柱,頂端貫以呈交叉狀的兩根橫木。自漢代以後,華表形制有兩方面變化:華表柱頭、柱身出現了雕飾的動物及花紋;華表的質地從木質逐漸改為石質。漢代以後,華表作為一種裝飾,型趨於精美,用料趨于堅固,石質華表逐步取代木質華表。
  • 天安門前後的柱子,歷經五百多年風雨,只是為了裝飾嗎?
    到北京旅遊時,一定要看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和故宮,那你發現天安門廣場豎立著兩根柱子嗎?事實上,在天安門前和後邊都有這樣的一對柱子,那麼你這個柱子是幹什麼用的呢?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皇族行使權利和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紫禁城皇宮,當時,天安門不允許普通百姓接近,所以修建皇宮時,為什麼要在這裡建兩根柱子呢?只是裝飾而已嗎?
  • 「天安門」前那根柱子,重達20噸矗立500年,作用是啥你很難想到
    近年來,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大家有空的話,就選擇步行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名勝,我國有許多名勝,所以選的時候也很眼花繚亂,一般知名度越高的景點越受遊客歡迎,比如天安門,他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這裡見證了幾個時代的興衰,可以說是北京的名片。
  • 天安門前的「大柱子」,立了500多年了,現在才知道是這個作用
    人們訪問北京時,通常不會錯過天安門廣場,但是當他們到達那裡時,站在廣場前的兩大支柱引起了很多關注,這兩根柱子很高且氣勢磅礴,其表面刻有一些精美的圖案,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有吸引力,太多人對這兩個支柱感到好奇,它們叫什麼?有什麼用呢?這兩個問題將在下面詳細回答。
  • 天安門前屹立600年「是柱」,到底有何作用?作為國人該知道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去首都北京的夢想, 現在的交通很發達,但因為工作很忙,很多人沒有去過北京,筆者這二十年來去了幾次北京,感到大國首都的震撼和內心的驕傲, 但是,去北京的人,去天安門是必不可少的,在這裡可以看到故宮的古建築,可以享受舉國旗的壯觀,
  • 北京天安門,前有「望君歸」,後有「望君出」,古人有意而為?
    北京天安門,前有「望君歸」,後有「望君出」,古人有意而為?許多朋友來北京旅行過, 故宮、天壇、八達嶺、十三陵、頤和園等有名的景點一定要去, 當然天安門廣場也一定是打卡的景點, 只是在天安門遊覽的時候,你注意到那兩組高大威嚴的華表石柱嗎?
  • 墓碑料丨四川漢白玉和湖南漢白玉優勢介紹
    為什麼四川漢白玉石材的價格會比較貴?現在國內較知名漢白玉礦區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湖南,另外一個是四川。由於兩個地方漢白玉材質質地有區別,其價格也差很多。具體差別如下:四川漢白玉的優勢:四川漢白玉與所有石材、花崗巖相比,算是精品石材,因此,價格會比較昂貴。四川漢白玉一立方的荒料價格大約在1-2萬之間,具體價格要依據市場價格來定!湖南漢白玉的劣勢:
  • 天安門的兩對「標誌性」柱子,已矗立500年,到底有什麼作用?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也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蹟,而天安門是很多遊客到北京必去的地方,它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澤東紀念堂等隔長安街相望。
  • 石雕華表有什麼作用
    石雕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 中國「最大」的廣場,有4個天安門廣場,19個莫斯科紅場那麼大
    各位小夥伴都知道我們國家的天安門廣場吧,天安門廣場每年容納那麼多人,在我們眼中已經很大了。但是這個星海廣場的面積有4個天安門廣場那麼大,與莫斯科著名的紅場比,有19個莫斯科紅場那麼大。這一廣場就修建在中國的大連市,是大連的又一個城市標誌,這一廣場在設計上可以說是很用心了。這一廣場由999塊四川的紅色大理石鋪成,這些石頭上刻著生肖、節氣等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
  • 廣場前那根柱子,重達20噸矗立500年,作用是什麼你想不到
    我相信大家在閒暇或長假的時候,一邊參觀各種名勝古蹟感受人文景觀,一邊提高自己的情操,願意在旅行環境中不斷衝洗自己的靈魂,因此很多網民為了不浪費自己度假的所有時間,就先決定目的地,提前搜索攻略,決定去哪裡觀光, 說到天安門,大家一定不意外,這個地方是各網友最想去的旅遊勝地。
  • 漢白玉的故鄉—高莊
    白塘———北京房山大石窩鎮高莊最老的漢白玉開採地  漢白玉礦旁的龍王廟是用漢白玉雕刻的 高莊石材的開發最早可追溯至戰國燕時,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560年的北齊時代,高莊漢白玉就被雲居寺用來雕刻石經,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所用石料達一千多噸;故宮、天安門前金水橋、頤和園、天壇、盧溝橋、十三陵等宏偉工程所用漢白玉石料都取自大石窩;人民大會堂抱柱石、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毛主席紀念堂以及近年落成的中華世紀壇題字碑等所採用的漢白玉石材均出自大石窩;另外大石窩的石材還走出國門、遠渡重洋在異國它鄉大放異彩,日本北海道的天華園、新加坡御華園、加拿大楓華園等工程均有出自大石窩的石材
  • 令人意外的歷史細節:華表竟是最早的意見箱,誹謗原不是貶義詞
    鄒忌卻並不打算聽齊王的回答,而是把前兩天自己和徐公比美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末了又繼續說道:「今齊地方千裡,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齊威王從一臉愣怔,到興致勃勃,最後茅塞頓開。鄒忌順勢就把即墨大夫和阿城大夫的所作所為詳述了一遍,齊威王越聽越氣,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