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51歲,十二分功力寫行楷!

2021-02-23 書法思考

1930年,于右任51歲。這是這位巨匠藝術生命歷程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這一年他為革命先烈、巾幗英雄秋瑾紀念碑親書了碑文(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撰文),即《秋先烈紀念碑記》從而宣告了他作為中國近代書法史大師地位的確立。

我們之所以如此看重《秋先烈紀念碑記》將其作為于右任書法藝術的一個裡程碑,有如下一些理由:

第一,這是純粹的藝術個性的產物。以往的于氏作品儘管也甚是精妙,但細細分析總能看到他人的影子,但在本碑中,于右任已完全從前人的模式中脫胎出來,不論是帖的或是碑的,在這裡都已變得無跡可尋。

第二,這是將藝術技巧與生命激情完美結合的典範。翻開中國書法史,我們很難找到像本碑一樣的筆墨精到同時又輕鬆從容、端莊優雅而又氣象宏闊的正書作品,可以說這則幾乎每根線條都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則紀念碑。

從筆法的角度來看,《秋先烈紀念碑記》的魅力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線條頎長,清暢靈動。作者以修長的線條作為基本元素,在筆墨行進過程中不斷調整著毛筆的運進方向和節奏,從而使整件作品呈現出活潑生動的面貌。

二、草情隸意,水乳交融。儘管我們在前面的《耿端人少將紀念碑》中已窺見于氏將隸書與草書融人正書一些做法,但在本作品中,他將此做法推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任情揮灑境地,從而為千餘年間形成、流傳並已固化的書法正書形式提供了一種新樣式。

三、變化多端,生機無限。作為一位大師級的書法家,于右任完完全全是用副「藝術」的眼睛看待書法,而「藝術」的書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便是變化。這「變化」的涵義與魅力,在本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例如(圖20)中第一個「生」字,上中下三橫,不論起筆還是收筆均很不相同,這種不同不僅是用筆提按輕重的不同,而且還是整個運行過程的不同,其中包括起首筆鋒的切人角度,收筆的方向,以及線條中部的運行軌跡,等等。這是-一個字中相同筆觸的不同,即使兩個相同的字,于右任也完全可以憑藉天才般的創造力將它們處理得各具性格,如本圖中的第一個「生"字與第二個「生"字。「生"字如此,其他字也是如此;橫畫如此.豎畫也是如此。

四、婉轉優雅.韻味無窮。《秋先烈紀念碑記》是最能體現于氏藝術鼎盛期用筆委婉、優雅原則的作品。所謂委婉與優雅,在這裡是指作者在運行毛筆時不是簡單地直來直去,而是讓毛筆通過一種曲線運動,使整個線條產生動感。這一點,在橫畫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其餘筆畫中,雖然沒有橫畫那麼明顯,但「曲」的意味仍是觸目皆是,例如圖20中「桐」、「陶」、「湖」等字的勾,其折轉部並不是一轉了事,而是通過一個筆鋒往外走的「緩衝」後才將一鉤送出,這個「緩衝」地帶,觀者欣賞起來特別優雅,耐人尋味。

于右任此種對用筆的特別強調,在這一時期所作的大量對聯作品中表現得更為清晰,圖21僅是其中一例。在這副對聯中,不僅鉤被重點強調,撇、橫、豎等筆畫的起首或末尾也被抑揚頓挫之運筆強調得格外醒目。在這種醒目中,作者的藝術個性得到了充分張揚。

自此,作為一代宗師,于右任完成了自身的最主要的形象塑像。

但是,藝術家是永遠向前的。

書法思考◎寫春聯 迎新年

發   現   書   法   的   美   好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精品50幅
    5 · 于右任行楷五言聯軸6 · 于右任行楷五言聯軸7 · 于右任行楷五言聯軸29 · 于右任行楷軸40 · 于右任行楷漢書節句
  • 書壇點將錄之一: 髯翁于右任
    這個青年提筆給陝西巡撫岑春煊寫了一封信,責備慈禧昏聵,害得國家貧弱不堪,連北京城都丟了,還好意思跑到西安城耀武揚威?青年想慫恿岑春煊除掉慈禧太后,幸得朋友及時發現,才使他免遭一劫。這位書生模樣的青年當時只有21歲。他寫了一系列詩篇,輯成《半哭半笑樓詩草》,於1903年冬在三原印行,由此遭到清廷通緝,他就是後來的髯翁于右任。       于右任逃到上海,化名劉學裕,在震旦學院讀書。
  • 行楷書法欣賞 帶你見識一下真正的行楷
    行楷,其實則是行書的一種,因其楷書部分居多,故稱行楷。相對楷書來說,行楷則多了一分行筆間的自由,而相對於行書來說,行楷則多了一分嚴謹與規整。在眾多書法字體中,行楷可以說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書體。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展示幾幅來自「啟功體書法傳承人」李傳波筆下的幾幅最美行楷書法,一起來欣賞!
  • 于右任:一支筆, 勝過十萬毛瑟槍
    從小家境貧寒,生母趙氏是插著草標買回家裡的,在他2歲時不幸病逝。當時父親於新三還在四川打工,只能由二伯母房氏代為撫養。6歲入名儒毛班香的私塾就讀。 他19歲參加歲試,再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被譽為西北奇才。
  • 于右任書法魏碑十八篇
    于右任,於閣老,美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於閣老,陝西省三原縣人,祖籍陝西涇陽鬥口村,政治家,活動家,民主革命的先驅,「當代草聖」,傑出中國流藝術家,教育家,詩人,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 于右任書法丨壯美奇險、威而不猛
    于右任關中農民的兒子于右任先生以草書聞名近現代中國書壇,他在書學理論、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愈來愈受到海內外書法家的珍視。先生原名伯循,字右任,後以字行。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于右任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書法大家,他是清代碑學興起——繼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之後的又一位碑派大家,雖然于右任整理創建過標準草書,並於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成立標準草書社
  • 「草聖」于右任書法大觀
    于右任早年參加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被推選為民國首任交通部次長。後長期擔任民國政府的監察院長。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俯,後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書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之所以喜歡魏碑,是因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獷豪放之氣。右任老人常懷憂國憂民之意識,以圖喚起中華民族的覺醒。這從他寫的一首詩中可以得到反映。
  • 巨匠軼事 | 于右任的墓誌書法情結
    《百年巨匠——于右任》開機儀式2016年3月27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翠湖畔于右任銅像前舉行。
  • 【11.10】「名士」于右任
    後來在于右任26歲的時候,在《新民叢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署名是「于右任」。「右任」與「誘人」諧音,且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稱為「左衽」(相區別於中原漢族的「右衽」),後來泛指異族統治,所以他就開始用「于右任」作為自己名字。于右任2歲喪母,父親在外打工,委託于右任的伯母將他撫養成人。
  • 各類考試的卷面書寫,是寫楷體字還是寫行楷?
    各類考試的卷面書寫,是寫楷體字還是寫行楷? 前段時間,本人到成都市,李放鳴工作室的老師介紹他們的課程後,得出結論:凡是沒有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經驗,沒有參加高考作文閱卷的硬筆書法老師都倡導孩子去寫行楷,也就是連筆字。我告訴大家秘密,其實楷體字注意幾個書寫關鍵點,寫的快寫的美。
  • 一代奇才,寫了最美行楷,這字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
    值得慶幸的是,趙子昂天分極高,讀書能夠過目不忘,對於經、史、子、集有著極為精深的研究,據說,他曾經在5歲的時候,就已經把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臨摹百遍,在十幾歲的時候,其書法已經聞名一方。趙子昂行楷長卷《陋室銘》在書法上,其成就最高的要屬他的行楷。
  • 行楷字帖教程:偏旁如何寫漂亮?
    行楷字帖教程:偏旁如何寫漂亮? 想要寫好行楷,基礎一定要打牢固。 01 雙人旁
  • 于右任先生與平涼
    早年師法趙孟頫,後改攻魏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形成了一種以碑體作為根基,糅合篆、隸、草、行的「於體魏碑」。中年時期,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打破了「碑不能草」的藩籬,自成一家。尤其是針對當時知識界有人主張廢除漢字的呼聲,出於保存國粹和傳統文化的目的,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標準草書,影響深遠。
  • 于右任與碑林:書法的流派
    于右任為此十分高興,洋洋灑灑寫下近600字的文章《廣武將軍碑復出土歌贈李君春堂》。于右任曾寫詩句「朝寫石門銘,暮臨二十品,竟夜集詩聯,不知淚溼枕」,其中《石門銘》和《二十品》分別是北魏時期的石刻和造像記,由此可見他對魏碑的鐘愛。在歷代的書法流派中,為什麼他唯獨青睞魏碑?鍾明善剛編纂完《于右任書法全集》,他告訴本刊,于右任開始研究魏碑時,正是護法運動失敗後,他主持陝西靖國軍的時期。
  • 于右任 | 江山萬裡心
    于右任1932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中國漢字的草體書法,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有「近代書聖」之譽。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 復旦創始人于右任:醉酒寫「不可隨處小便」,改變順序成處世警言
    提到我國的書法家,我們不得不想到張旭、王羲之等人,而于右任是民國時期的一個書法家,他也寫下了許多的流傳很久的書法作品。他在一次醉酒的時候隨便寫了「不可隨處小便」這句話,在他酒醒了之後,將這句話的順序進行了重新排列,排列之後的句子更是一語驚人,成為了處世的警言。
  • 平時怎麼快寫?如果零基礎,怎麼才能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
    平時怎麼快寫?如果零基礎,怎麼才能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都知道,平時寫字需要快寫。很多人的願望是:既能寫快了,還能寫漂亮了。那麼,就需要用到一種字體:行楷,或者行書。這種字體的特點:連筆字、瀟灑活潑。如果沒有楷書基礎,能否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呢?
  • 靜寧作家李世恩 ‖ 于右任先生與平涼
    早年師法趙孟頫,後改攻魏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形成了一種以碑體作為根基,糅合篆、隸、草、行的「於體魏碑」。中年時期,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打破了「碑不能草」的藩籬,自成一家。尤其是針對當時知識界有人主張廢除漢字的呼聲,出於保存國粹和傳統文化的目的,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標準草書,影響深遠。
  • 不想練楷書,那就練快寫「行楷」,偏旁部首寶蓋頭、斤字旁寫法
    不想練楷書,那就練快寫「行楷」,偏旁部首寶蓋頭、斤字旁寫法。先講一講寶蓋頭寫法。都想把「寶蓋頭」寫得很6,可找不到方法,看完此圖輕鬆學會行楷寫法。怎麼才能寫好?在行楷中,儘管寫得很快,也需要按照以上的方式去寫,因為行楷不能完全脫離楷書的底子。明白了寶蓋頭的寫法之後,來看例字:注意,在純粹的書法中,對於寶蓋頭沒有嚴格規定,寫成右點呢,還是寫成豎點,有時候很靈活的。但是在小學生寫字中,就必須按照語文課本上的規範的楷體字來寫。
  • 于右任45幅對聯,甚是耐看!
    于右任在40歲之前,先從唐楷人手,反覆臨寫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墨跡,對趙孟頫也下過很大的工夫。1919年,于右任41歲書寫的《劉仲貞墓誌》,既有王羲之的遒媚勁健,又有王獻之的靈姿秀出,虞世南、李北海、趙孟頫的筆意和態勢也間或夾雜其中。此間,他也開始了從帖向碑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他特別推崇《廣武將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