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採茶忙 何偉 攝
隨著清明小長假的結束,記者昨了解到,揚州綠楊春明前茶結束生產,各家茶廠進入雨前茶生產階段。由於去年乾旱和前陣子的冷空氣,今年明前茶減產1成-2成,但價格與去年持平。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天,不少茶廠面向消費者開放茶園體驗採茶,到茶田踏春成為新時尚。
略減產未漲價
明前綠楊春全面上市
昨天,記者走訪揚城茶葉市場了解到,隨著綠楊春明前茶結束生產,市區茶葉店和批發市場的綠楊春新茶已全面上市,與往年相比,略減產未漲價。
「明前茶的生產是昨天結束的,因為制茶有一個採茶後晾乾的過程,清明節當天採的最後一批鮮葉,昨天被製成了幹茶。」從事茶葉銷售15年的一茶莊老闆秦帖慧告訴記者,去年冬天乾旱,揚州部分茶田的茶樹長得不好,今年的茶芽瘦,沒有去年大,加上今年3月27日到4月1日接連下雨,4月1日當天最高氣溫只有8℃,今年明前茶總體來說是減產的,這兩天芽頭才大一些。
「今年明前茶產量比往年同期減產10%-20%。」揚州綠楊春茶葉公司總經理高山告訴記者,從現在開始到4月20日是生產雨前茶階段,「今年綠楊春明前茶售價從1110元到1780元不等,儘管減產,但價格與往年持平,沒有上漲。隨著雨前茶陸續上市,綠楊春新茶的價格會降到500元到800元不等。不過,今年綠楊春茶葉的成本並不低,每斤鮮葉價格105元-110元,去年同期只有80元-90元。」
開放茶園體驗採茶
帶你當回茶農
「一斤綠楊春幹茶有4萬到5萬個芽頭,一般一芽一葉有4萬多個,單芽預計要達到5萬個。」茶藝老師鄭蓓蓓介紹,今年部分茶廠開放了茶園,供市民體驗採茶。
據了解,在儀徵,5斤左右的鮮葉可生產一斤幹茶,以綠楊春標準的一芽一葉做一斤幹茶為例,這需要茶農伸手採摘4萬多次才能完成。「我的父母做了30多年制茶師傅,茶葉很好,但不會宣傳,也不會包裝自己。今年我說服他們讓感興趣的茶客到茶田裡體驗採茶,希望通過這種體驗,讓大家了解他們的不容易,同時也是幫他們吆喝推銷茶葉。」儀徵捺山的「80後」費遠亮說。
價格差異大
在一些茶葉批發市場,明前綠楊春已全面上市,目前批發價從每斤300元到500多元不等。而目前本地茶葉店的綠楊春明前茶普遍在1000元/斤以上,為什麼差異這麼大呢?
揚州市綠楊春茶葉協會會長潘斌說,「正宗的綠楊春如果殺青重,會清新中帶有慄香,如果是蒸氣殺青,會帶有少許花香,這是工藝帶來的口感差異,很有本地特色。」
潘斌介紹,目前本地茶田面積在3萬畝左右,按照本地綠楊春的制茶工藝,精製綠楊春4斤半到5斤鮮葉才能做一斤幹茶,毛茶4.2斤鮮葉做一斤幹茶,以目前鮮葉最低價來計算,毛茶製作的綠楊春鮮葉的成本至少為400元,加上加工費,一斤綠楊春幹茶的成本至少為500元。目前部分茶廠有一定的零售渠道,按照利潤10%-15%,批發價在600元/斤到700元/斤,低於這個價格的,可能就不是正宗本地出產的綠楊春。
為保護綠楊春茶葉的金字招牌,目前揚州市綠楊春茶葉協會已申請原產地證明商標,產地包括儀徵捺山、高郵天山、七河八島等地,預計未來揚州綠楊春會像陽澄湖大閘蟹一樣可溯源、帶有防偽標誌。 記者 屠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