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學習畜牧養殖技術 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2020-12-23 騰訊網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強化產業扶貧。3月25日,焉耆縣畜牧獸醫局組織全縣養殖戶57餘人前往巴州種畜場參觀學習畜牧養殖技術。

在巴州畜牧養殖工作基地,大家不僅參觀了已鑑定準備出售的種羊,還參觀了杜波,德美等優質品種羊養殖情況和飼草儲備情況。該場負責人艾肯.買買提從養殖基地建設、畜牧養殖、人工授精技術,鑑定出售,資金投入、效益等方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了養殖經驗和養殖優勢,並就大家在養殖中碰到的實際難題進行現場解答。

焉耆縣五號渠鄉下五號村養殖戶馬新財大哥激動地說:「我今天很高興能有機會來到這裡參觀學習,之前我在村子裡整天忙著家中的零碎事也沒有機會出來,今天在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打開了眼界,豐富了經驗,還知曉了很多畜牧養殖惠農政策相關知識。我回去以後一定與家人商量,在短時間內與畜牧獸醫部門聯繫買上幾個種公羊回去改善一下我家羊的品質。」

此次現場交流學習大家不僅提高了養殖技術,解決了養殖難題,還一起分析了當下市場前景,探討了鄉村振興之路,開拓了前進思維,奠定了自身產業發展基礎,養殖戶們紛紛表示收穫頗豐。據了解,焉耆縣2020年計劃打造32個庭院經濟示範村,以農業休閒觀光為載體發展旅遊、民宿、農家樂,以合作社為依託帶動村民發展牛羊養殖和庭院養殖。(庫爾班乃木.卡地爾)

點擊播放 GIF 0.1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豫東牧業舉辦山羊養殖技術培訓班
    商丘新聞網訊 近日,豫東牧業有限公司舉辦山羊養殖技術冬季首場培訓班,來自河南周口、漯河、許昌和山東菏澤、安徽亳州的山羊養殖戶、合作社技術負責人等百餘人參加了技術培訓。   培訓會上,與會學員共同觀看了豫東牧業產業扶貧專題匯報片,參觀了豫東牧業品種山羊繁育基地。
  • 伊利以技術助力牧場發展 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在8月19日—20日舉行的伊利「牧業精英」研討會上,謝利波與專家和同行一起探討養殖技術,共同攻堅單產40公斤這一目標。對於牧場未來的發展,對於家鄉扶貧事業,他更有信心了。  淼潽牧場所在的肥鄉區2018年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後,把扶貧開發同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業、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以產業發展鞏固扶貧成果。
  • 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助力大維堵村脫貧致富
    原標題: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助力大維堵村脫貧致富 大維堵村委會主任李雲峰說,「通過創新模式建產業,產業帶動興鄉村,不僅為建檔立卡戶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路,同時還壯大了集體經濟,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李雲峰介紹的土雞養殖基地位於峨山縣小街街道大維堵村委會大灘子小組,為了建成土雞養殖扶貧項目,大灘子小組通過村民集體表決,流轉256畝林地,為扶貧產業項目提供用地保障。
  • 陳恆剛:養殖蚯蚓脫貧致富
    提起土地裡常見到的小蚯蚓,人們總覺得沒什麼新鮮的,可是在埇橋區灰古鎮秦圩村,貧困戶陳恆剛卻把它當成了脫貧致富的「金疙瘩」。「人工養殖蚯蚓是一項新興的養殖項目,它能作為畜、禽、魚類等養殖的蛋白質飼料,可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發展中藥材、經果林種植,還能處理人們生活產生的有機垃圾和禽畜糞便,化廢為肥,消除有機廢物對環境的汙染。」陳恆剛一邊介紹,一邊扒開隆起的牛糞,一團團生龍活虎的紅蚯蚓在地裡蠕動著。陳恆剛曾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建築工,一次意外事故不幸造成身體殘疾,無法繼續從事建築工作。
  • 月牙湖鄉有個「牛把式」,村民人人都認他
    金馬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月牙湖鄉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之一。 馬玉禮學畜牧獸醫專業出身,2008年成立銀川市金馬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馬玉禮將合作社的肉牛養殖基地搬到月牙湖鄉,一邊繼續發展產業,一邊手把手給當地村民傳授技術。在小塘村、海淘北村等村民家裡,經常能看到馬玉禮上門詢問養殖情況的身影。他不僅實地走訪幫村民現場解決問題,還趁著農閒時節舉行肉牛養殖相關的培訓講座,為當地村民答疑解惑。 這次在小塘村舉行的肉牛科學養殖技術培訓,已是馬玉禮今年在月牙湖鄉舉行的第3次培訓。
  • 「我的扶貧故事」「第一桶蛋」 帶村民脫貧致富|岑鞏縣龍田鎮都素...
    全村15個村民組510戶2310人我都走了個遍,了解了每戶家庭的收入和健康情況,逐步適應和順利開展工作。  感謝組織的培養和鄉親的信任,2008年,我被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成了我的新目標。  2009年,我帶領村組幹部20餘人到鄰近的銅仁市石阡縣本庄鎮參觀學習蛋雞養殖。回來後,許多村組幹部擔心沒技術、考慮到前期投入比較大,回收周期慢,怕虧本,都不敢養殖蛋雞。
  •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3位專家來把畜牧知識送到鄧州
    ……這些常見的問題困擾著不少養殖戶,制約養殖戶「規模養殖、綠色養殖、高效養殖」。6月10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邢寶松、王克領、馬強3位專家來到我市開展畜牧獸醫知識專題講座,以「講座+實地」的形式將畜牧獸醫知識「包郵」到家。
  •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帶頭人沙萬富: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藉助政策...
    談起脫貧致富,沙萬富臉上露出了憨厚地笑容,嘴裡不住地念叨多虧了國家的政策,才有了如今的好日子。以前,雖然沙萬富也從事畜牧養殖,但幹起來並不容易,因為規模小、資金不足、勞動力缺乏,僅僅養了幾頭羊,收入始終上不去,除了養羊,沙萬富不得不靠打零工來貼補家用,2014年時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僅有
  • 常寧市畜牧水產局:大力發展草食性動物養殖 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常寧市畜牧水產局用足用活國家政策,充分利用豐富的草山資源,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 工作隊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一點不含糊!
    對於工作隊的幫助,吾切姆由衷地感激,她主動走上村裡的宣講臺,向村民們宣傳黨的惠民政策,並以自己家的變化為例,幫助村民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自治區信訪局駐溫宿縣佳木鎮通吐爾村工作隊 支小玲 供稿)在巴楚縣恰爾巴格鄉帕斯吾斯塘村畜牧養殖示範戶努爾麥麥提·喀斯木家的圈舍中,自治區畜牧廳駐村工作隊員黨樂正在給村民現場講解養殖知識。
  • 邵東一青年創辦湖南省最大竹鼠養殖合作社
    ,來到流澤鎮星火村生態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先後察看了返鄉創業老闆趙海清竹鼠養殖基地,土雞及野豬等養殖場地,對趙海清帶領當地40餘戶村民養殖竹鼠脫貧致富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趙海清再接再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領當地更多的村民搞特種養殖。據趙海清介紹,他目前已飼養竹鼠5000多隻,土雞1000多隻,另還養有野豬、豪豬、野雞與孔雀,年銷售收入在400多萬元。他在當地種養己小有名氣,成了流澤鎮返鄉農民工的致富典型。
  •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2020-12-23 第09版:特別報導 大 | 中 | 小
  • 「頭雁」領飛「群雁」隨——廣西南寧致富帶頭人助力鄉村脫貧增收
    新華社南寧3月24日電題:「頭雁」領飛「群雁」隨——廣西南寧致富帶頭人助力鄉村脫貧增收新華社記者雷嘉興一個個成熟的沃柑壓彎了枝頭,工人們正在忙碌採摘、裝運新鮮的果實……在廣西南寧市馬山縣白山鎮立星村一個沃柑種植基地
  • 身殘志堅脫貧致富——記虎林市楊崗鎮富國村村民孫長順
    在虎林市楊崗鎮富國村,有一位名叫孫長順的殘疾貧困戶,主動捐款助力抗疫。他不僅身殘志堅,積極想方設法脫貧致富,並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別人。孫長順,富國村一組村民。母親汪希珍患腔隙性腦梗基本癱瘓在床,因其特殊的家庭條件,2015年,經虎林市楊崗鎮富國村三委成員及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將孫長順家納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管理。孫長順雖然身體殘疾,但沒有「等靠要」,而是主動想辦法脫貧致富,尋找適合自己的產業項目。經過長期考察他想發展養雞業,得到了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為他提供雞雛。
  • 大學生辦農產品配送公司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本報訊(記者袁詢)9月11日,重慶新領域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與隆興鎮政府籤訂扶貧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將助力當地推廣銷售特色農副產品,幫助廣大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據悉,重慶新領域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由鄧昆隆、劉慕鴻、周婷婷、曾剛等幾名高校應屆畢業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共同成立,是一家集收購、加工、銷售、配送生態農產品為一體的服務性企業,以網際網路 為主體,實現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力爭實現幫助8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扶貧助農的目標。
  • 養豬脫貧致富路穩了,兩年700名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對於一個養殖新手來說這已是非常不錯的成績,村裡人見狀都紛紛申請加入,由於人數逐漸增多,且大部分人都是新手,他便成立了黎平縣德化橋子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他任合作社理事長,主要負責合作社的技術及銷售工作,手把手指導合作社其他成員養殖,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帶動作用日漸突出。在此期間,他也被村民推選為黨支部書記。
  • 手有一技 脫貧致富
    原標題:手有一技 脫貧致富   12月22日,永州市冷水灘區牛角壩鎮三岔鋪村蘑菇基地豐收,這是村民們學會蘑菇栽培技術後,引進並試種成功的又一致富項目。
  • 網絡快了 村民笑了——中國移動廣西公司助力壯族「活化石」搭上...
    龍禮村作為中國移動廣西公司南寧隆安分公司的定點扶貧村,近年來在中國移動「網絡+扶貧幫扶」的雙重助力下,黑衣壯群眾逐漸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要想富,先修路」,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光修馬路還不夠。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網絡在相對落後地區,特別是貧困戶摘帽脫貧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 泗縣怡香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楊光 返鄉創業帶領村民共致富
    ——記市五屆人大代表楊光在泗縣山頭鎮楊橋村,市五屆人大代表、泗縣怡香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楊光是村民眼裡的「牛人」。一個女子,26歲選擇返鄉創業,在照顧一家老小的同時,將又髒又累的養殖業做得風生水起。從傳統作業到智能化養殖,由單純養雞生蛋到養豬、開辦服裝加工廠多業並舉,她已漸漸成為十裡八村年輕人心目中的創業偶像。坦然走至而立之年,34歲的楊光說,村民們都了解她的不容易。2012年,在外務工的楊光突然接到電話,丈夫突發腦血栓被送進醫院。「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我愁過,無助過,為丈夫的高額醫藥費四處奔波,不知哭過多少回。」
  • 廣西靖西市大莫村:特色養殖讓村民日子「牛」起來
    近年來,大莫村因地制宜發展發展牛羊養殖業、飼草種植業等特色產業,助力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到2019年底,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12%,實現整村脫貧。  「我從18年開始養牛,通過養牛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現在家裡蓋了兩層半樓房,買了電視機,今年還買了一輛16萬的小車」。脫貧戶呂朝乖對筆者說道。  呂朝乖是大莫村村民,於2018年開始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