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數數這些年巖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

2020-12-17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時,遇到一泡特殊的巖茶。

與外面已經泛濫成災,飛禽走獸,群魔亂舞的花名不同。

那泡茶的名字很樸實,像村頭的姑娘叫小芳那樣, 它的外包裝上就標「肉桂」二字。

乍一看普普通通,不玩套路。

但在商品名的另一側,加上了一行小字——**茶會專供。

那個茶會的名字聽起來很正式,非常官方。

但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發現也沒幾人聽說過。

不過衝著那款特供茶的包裝看起來可以,看過去就花了不少精裝修「成本」。

於特意趁村姑試茶間隙,燒水泡來喝。

只揭蓋聞香,就感覺情況不妙,茶香妖豔,香得太衝。

再喝過一口茶後,徹底失去了對它的興趣。

嚯,還以為是什麼呢,原來是徹頭徹尾的外山高香網紅茶!

不得不說,這種玩「專供」、「內部分享」、「僅限**銷售」等噱頭的巖茶,確實深諳了人性的弱點。

有關「得不到」和「已失去」,最能撩人心。

這玩炒作,玩噱頭,玩的就是人性!

《2》

炒概念,是巖茶炒作的經典路數。

專供品的概念,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早個三十四年,在那個一切憑票購物的年代, 專供品就已經出現。

小到一針一線,鍋碗瓢盆,大到三轉一響,應有盡有。

但發展到現在,生活物資豐富,吃穿玩樂,一概不缺。

「專供專銷」這個概念,其實早就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到了近些年,為了求新,求奇,求稀罕,再次舊瓶裝新酒,將這個套路再搬出來。

所謂的「專供品」,大多數只是普通品再換了包裝,多加概念多貼金而已!

除了專供茶的名義外,巖茶還玩過很多概念。

比如,大師茶。

不過在早兩年的小罐茶事件後,「大師做茶」已經被大家玩壞了。

當年有網友做了算術題,大師們全年無休,全天炒茶,也炒不到幾千斤。

而一年到頭以「大師茶」名義賣出去的茶,沒有幾千噸,也有幾百噸。

吃一塹,長一智,當茶友們再遇到「大師茶」時,早早就留了心眼。

這是「大師」親手做茶呢,還是大師指導,大師監工,大師審評,大師認證?

把理由說明白,才有說服力!

比如,手工茶。

現代人都很浮躁,人力和手工天然就具有稀缺性。

不過以巖茶的複雜工序和步驟看,現在的武夷山人做茶,我還沒有遇到有人敢打包票說自家是全手工茶。

不過全手工不可能,而「部分手工茶」倒是有可能。

手工搖青兩小時,手工炒兩鍋青,請幾位伊姆手工挑茶梗,這些也能勉強算進手工!

《3》

起花名,武夷巖茶亂象。

有位江浙一帶的朋友,剛從武夷山回來。

然後平時喝綠茶為主,不怎么喝巖茶的她,發表了她的新奇見聞錄。

「沒見過有哪種茶,能像巖茶這麼愛取花名。」

「之前在一家店裡,遇到過一泡不知道什麼茶, 名字叫『包你爽』。」

「當時店家一直給我們推薦,然後看到這泡茶的花名,直想讓人起身就走。」

「你想想,這名字多像路邊小廣告,多不正經。」

聽完小姐妹的一番吐槽,確實讓人深有感觸。

武夷巖茶的代名詞,在很多外省朋友看來,從原來的大紅袍,再到肉桂。

最後,到了現在的「不知道什麼茶。」

群魔亂舞,牛鬼蛇神,飛禽走獸,魑魅魍魎,狗血吸睛,網紅逗趣,奇葩無窮。

原本上,給一款得意的好茶取花名,無傷大雅。

等閒齋,問琴軒,聽雨閣,過去的文化人取別稱, 一聽名字就特別有內涵。

但近幾年給巖茶取名,改名的風氣,將茶圈擾得熱鬧非常。

到商標局去查一下註冊,那些似是而非,沒有文化硬要凹高大上的茶名,數都數不過來。

並且在武夷山,不時就有人為了搶註一款茶的花名,爭得雞飛狗跳,頭破血流,一地雞毛。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熱衷給巖茶取奇葩花名?

答曰,炒作+吸睛。

很多茶友在遇到一泡名字牛逼哄哄,驚世駭俗的茶名時,不自覺就會拍個照,在朋友圈曬一曬。

但其實,無意當中做了義務宣傳。

本來給一款茶取個朗朗上口,信雅達的商品名,無可厚非。

但沒有底線的玩花名,就太沒道德了。

既玩了惡俗,噁心大眾,又給武夷巖茶的形象潑髒水,著實是損招。

《4》

玩克數,為爛茶銷售作鋪路

過去的武夷巖茶,一泡8克為準。

這一點,到武夷山親自問一圈老茶人, 便可得知。

另外,從武夷巖茶的主流產品茶具——100-110毫升的倒鐘形標準蓋碗,也能找到淵源。

因為這一容積大小的蓋碗,配套的正好是每泡8克巖茶。

而並非是外面的9克,10克,11克,12克,甚至15克!

從巖茶的單包裝克重看,大有越包越多的趨勢,而堅持傳統,只包8克的茶農、茶商並不多。

話說回來,只要茶好,何須量多。

給一泡巖茶加量,讓單泡裝巖茶,直接膨脹到10克。在這「玩克數」的數字遊戲背後,到底是為何?

1.促銷。

曾經有個很出名的營銷故事,當初提出給牙膏開口擴大一釐米的人。衝著這新奇實用的想法,得了一大筆錢。

每天多擠出綠豆般大小的牙膏,一年就能促銷好幾位數。

而巖茶呢,從一泡裝8克,到一泡裝10克,無形當中,能直接省事地拉動銷售額。

2.加滋味。

蓋碗泡茶,好巖茶只需放8克,茶味足夠精彩。

放到了10克,反而是畫蛇添足。

有道是,你見過真正的武林高手,需要用上流星錘,雙大刀,並且還要直呼「神力無邊」嗎?

當然不會,真正的高手,用上輕輕的柳枝,也能四兩撥千斤。

好茶也是如此。

那些要用克數膨脹,玩弄花招來撐場面的,無非就是實力不夠。

而我們始終堅持給每泡巖茶包8克,是因為有底氣和自信!

《5》

大道至簡,有了好食材,簡單白灼水煮,滋味同樣很鮮。

而一筐爛魚爛蝦拿到手,就只能用重口味來掩蓋。

做成爆炒,紅燒,辣炒,黃燜,蓋住臭腥味。

忽然覺得,很多時候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無非就是這個理。

玩概念也好,玩其它也好。

總之,十八般兵器齊上陣,為的不過是給爛茶鋪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主筆,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1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茶葉品鑑:武夷巖茶正巖是指什麼?水仙、肉桂、大紅袍如何分辨?
    現在喝武夷巖茶的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疑問也越來越多,綜合起來,今天給大家先來回答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武夷巖茶正巖、半巖是什麼意思?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上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裡。
  • 如何區分武夷巖茶中的水仙與肉桂?「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的時候便已經很有名氣了,是我國的傳承下來的歷史名茶。史上曾被贊做「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從溢美之詞,也可看出武夷巖茶的絕佳風味。作為烏龍茶的一個茶種,武夷巖茶自己又可以劃分出水仙、肉桂、奇種、名樅與大紅袍五個類別。
  • 從一片白紙,到略懂巖茶,你會遇到的這些28條經典巖茶語錄
    那些喝起來像麻辣火鍋那樣,濃重煞口重滋味的肉桂,往往是爛茶。7、水仙是巖茶嗎?當然是啊。其實不能這麼說。武夷水仙,是巖茶的當家品種。但水仙這個茶樹品種,是個多面手。除了有武夷水仙,還有漳平水仙,永春水仙,閩南水仙。總而之,把話說太滿了,話就不對了。8、水仙肉桂不拼配。
  • 為什麼馬頭巖、牛欄坑的肉桂和水仙,不能當成大紅袍來賣?
    喝武夷巖茶,都講山場!九龍窠的巖壁上,大家都知道,那兒種了六棵母樹。不過,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停採。到現在,那是不少遊客到武夷山遊玩時,鍾愛的旅遊打卡地。肉桂,指的是巖茶的品種。對應到人類的社會,就是籍貫+姓名,組成了每個人不同的身份識別碼。大紅袍,是巖茶的茶王。作為武夷巖茶的金字招牌,從最廣義上看,所有的巖茶都可以歸入為大紅袍。
  • 不僅僅是大紅袍、水仙、肉桂,說說武夷巖茶中的奇種
    是武夷巖茶裡那些精靈古怪的存在。其實,奇種,只是這些茶樹品種們比較好聽的一個名字罷了。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接地氣的名字,叫菜茶。菜茶當然不是菜園子裡種植出來的茶。而是武夷山土生土長,在武夷茶人開始做茶之前,就出現在武夷山上的那些茶樹。
  • 喝武夷巖茶,品老樅水仙!
    除了大紅袍之外,武夷巖茶中還有兩大名種:一為水仙,一為肉桂。在武夷茶界有一個規矩,就是老樅水仙不能參加任何茶王的評比,就連大名鼎鼎的大紅袍都不放在眼裡。 老樅水仙為何會如此任性呢? 武夷巖茶,優良品種 老樅水仙是武夷巖茶中之望族,栽培歷史數百年之久。
  • 想喝懂大紅袍、肉桂、水仙,武夷巖茶這5個指標需要看得懂!
    對於初學者來說,巖茶看起來都是細細長長,顏色黑黑的茶,把幹茶放在你面前,若是沒有告訴你品種,十有八九會猜錯茶的品種,甚至會顛覆你對巖茶的固有認知,把水仙喝成肉桂,把肉桂錯當水仙,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笑話了。雖說要快速、準確地喝出具體品種比較有難度,但我們卻可以從一些指標去判斷,我們手裡的這杯巖茶品種,是好還是壞,是否為正巖的巖茶,工藝是否製作到位等。
  • 衝泡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用多大的白瓷蓋碗合適?
    一聽這投茶量,愣是把李麻花雷到了。茶友可是用200毫升的白瓷蓋碗,泡8克的巖茶啊~在這個比例下泡出來的巖茶,難怪不好喝。就好像李麻花,穿36碼的鞋,非得去挑戰39碼的高跟鞋,你說能不摔跤嗎?肯定會摔個人仰馬翻,鼻青臉腫呀!同理,泡巖茶若是沒有選對蓋碗大小,那巖茶也只能躲在尺寸不合的蓋碗裡,悲愴地吟誦著:「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 肉桂和大紅袍,有什麼區別?
    近幾年,隨著肉桂的影響力不斷擴張,大有趕超大紅袍的苗頭。不出意料,當今的巖茶茶王,名號是大紅袍的。而不遠的將來,這樣的稱謂,很有可能落到肉桂的頭上。依麻花來看,這樣改朝換代的事,誰說得定呢!到底,一款色香味醇,香氣與湯感達到完美狀態的大紅袍,到底是怎麼拼出來的?這點要是拿來問麻花,咱也不知道答案。畢竟,武夷巖茶的核心制茶機密,不就是這各家的拼配秘方嘛。這些,可都是各家的吃飯傢伙,是密不外傳的吶。
  • 武夷巖茶中,所謂的百年老叢「肉桂」,是什麼來歷?
    提到武夷山的巖茶,任憑是不懂茶的人,也能知道有大紅袍的存在。畢竟,大紅袍是巖茶界的老江湖,是茶王嘛。然而從客觀上看。當今巖茶界最負盛名的茶,其實是肉桂。因為按市場銷量看,肉桂要高於大紅袍。這些年來,武夷巖茶裡的各種「肉」,牛肉,馬肉,豬肉……更加是頻頻露臉,知名度節節攀高。在省內喝茶的時候,不論是在閩北還是閩東,最常見的待客茶是各式的肉桂。可見,肉桂是真的足夠火。
  • 5克、8克、10克,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巖茶到底包幾克好?
    而千萬別輕看那些看似小包分量卻有達到的巖茶,至少可以說明這樣的茶緊結重實。某巖茶大師搖晃著裝有茶葉的小鐵罐說,「好聽嗎?好聽就是好茶!」雖然這句話被不少人吐槽和詬病,但是這位大師的本意正是說明好的巖茶就要有分量,擲地有聲。
  • 武夷巖茶「心頭肉」——天心巖肉桂
    武夷巖茶,香不過肉桂。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區,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個名樅,另一說原產是在馬枕峰。近年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發展到武夷山的九龍窠、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巖、桂林巖、天遊巖、仙掌巖、響聲巖、百花巖、竹窠、碧石等地,並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廣,現在已成為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之一(武夷巖茶分:大紅袍、名叢、水仙、肉桂、奇種)。
  • 沒喝過巖茶?你熟知的這3種茶其實都是巖茶
    巖茶花色品種眾多,其中我們熟知的大紅袍、肉桂、水仙就都屬於巖茶之列。 01. 大紅袍 巖茶可細分為「奇種」、「單叢」和「名叢」,其中「名叢」被譽為「巖茶之王」,而武夷名叢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
  • 武夷巖茶之肉桂
    武夷巖茶有「香過不肉桂」之說,講的就是肉桂品種香氣奇高。近年來,肉桂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目前,肉桂已遍布武夷山正巖產區。並且已發展到整個閩北各縣市和省外。現在,肉桂已和水仙一道,成為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之一。
  • 有故事的武夷巖茶謠言,除了大紅袍,還有慧苑老叢水仙
    十幾年二十幾年樹齡的,可以用高叢水仙的名義在銷售。而三十多年四十年的茶樹,在自己主人的心目中,便直接攀升到了老叢水仙的年紀。這種為人虛報樹齡的情形,江湖上太多。以致於現在,人們對老叢水仙的態度,從痴迷,轉到了喜歡,最終,歸於平淡。
  • 武夷巖茶秘辛,三百多年的母樹大紅袍,為什麼長不成參天大樹?
    像是肉桂、雀舌、北鬥、黃觀音等,都在這個範圍中。灌木的特點,在於它沒有特別明顯的主幹,屬於叢生狀態,葉片通常不會太大。但水仙、鐵羅漢、梅佔等,它們就不太一樣了,它們屬於小喬木茶樹。言外之意,它們可以比肉桂等灌木類的茶樹,高出非常多。
  • 從水仙、到肉桂,一次性喝足20幾款神級巖茶,嘴巴不會串味嗎?
    反觀那些概念滿滿的礦化水、礦物質水、小分子水等,要當心別交智商稅。 出湯時間上,要快速出湯。 按武夷巖茶的審評泡法,第一衝悶2分鐘出湯,第二衝悶3分鐘出湯,第三衝悶5分鐘出湯。
  • 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武夷巖茶中肉桂的特點,你了解嗎?
    跟大家提到肉桂,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是經常在做飯時被用來當香料的乾燥樹皮?還是中藥裡面重要的藥材?只有愛喝茶的人才會想到,其實這也是一種奇香無比的武夷巖茶。俗話說「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肉桂這個茶葉後面跟的永遠是香氣四溢。
  • 什麼是拼配大紅袍?為什麼要拼配大紅袍?
    拼配大紅袍是不同於純種大紅袍的一種市場化商品,是為了滿足市場對大紅袍的需求而把武夷山的不同品種按照一定比例勻堆組合成的一種商品,它有著明顯不同於拼配原料的品質特徵。每到採摘時期,將它們分2至3期採制後,再一起精製焙火,最後出來的成品才稱為「母樹大紅袍」。1985年,武夷山茶科所科技人員用肉桂、水仙等優質武夷巖茶和純種大紅袍拼配出來的「大紅袍」,香氣、湯色、口感俱佳,巖韻感極強,很快就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到後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個企業又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各種高品質的拼配大紅袍按市場需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 你知道武夷巖茶有幾種分類嗎?
    武夷山巖茶分類武夷巖茶種類劃分,主要有以下五大系列。1、大紅袍系列大紅袍是名樅系列的一種,但因為其知名度最高,故單獨列出一個系列。大紅袍,根據市場上的分類,又可分類以下三種:(1)北鬥一號大紅袍:姚月明老師通過母樹大紅袍的枝條扦插,培育出的種植在北鬥峰上的大紅袍直系後代。(2)奇丹大紅袍:陳德華老師從母樹大紅袍上剪下了枝,扦插培育成功,他給這些茶樹命名為奇丹,也就有了後面的奇丹大紅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