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識經濟時代 創意如何為王

2020-12-23 文旅中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2月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拉開帷幕。在開幕致辭上,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副司長單鋼新特別提到:

這次全國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就是我們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創新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舉措。

創意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力。創意產品開發,讓文旅深度融合,讓文化要素產品化、生活化、旅遊化,通過融入現代生產生活,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意經濟。我們要在創意產品開發中,突出價值導向,堅持守正創新,深挖文化內涵,融合產品功能,不斷滿足新時代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審美消費需求。突出創新導向,根據消費類別研發有趣好玩的內容產品,深化行業主體交流合作,豐富互動體驗,通過直播帶貨演示,構建線下線上場景營銷。突出科技賦能,通過虛擬仿生、體感互動、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融合創意科技,助力數字和實體創意產品開發,不斷提升設計、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的效能。

這次文化和創意產品開發活動,是我們推進政府搭臺、行業唱戲、市場主導、大眾受益的一個探索。我們通過搭建工作平臺,進一步理順全國創意產品開發的工作機制;通過搭建行業平臺,進一步暢通創意產品開發產業鏈的上下遊環節;通過搭建服務平臺,進一步便利企業合作、促進市場消費,推動創意表達文化、創意融合科技、創意走進生活。

天府之國殷實富庶,巴山蜀水文脈綿長。近年來,四川省大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意產品品牌,今天的四川首屆文創大會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四川,推動創意產品開發,為文化繁榮與消費促進賦能助力。

知識經濟時代,創意就是驅動力,就是生產力、創造力。推進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符合大眾消費需求的新特點,符合文旅融合、再造文化價值的新趨勢。

相關焦點

  • 從企業集合到關係網絡:重新理解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意產業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等則從定義入手提供了一種更為基礎的認識,該定義背後的理論預設應當成為我們重新理解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意產業的輔助。那麼,社交網絡作用力被凸顯的現實情境是什麼?社交網絡是如何起作用的?這對重新理解創意產業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是本文關注的核心方面。
  • 微文案:碎片時代的文案創意手冊
    微文案:碎片時代的文案創意手冊 【 編輯推薦 】 如何有創意地提出一個概念 如何有創意地做出一個有創意的視頻? 如何有創意地進行營銷推廣? 如何整合媒體渠道? 如果寫出各種有創意的文案?
  • 教育行業在「烏卡時代」下如何順勢而為~
    疫情期間,無論是學校還是培訓機構都通過直播課程的形式,滿足不同人群獲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需求。●觀望迫切:疫情下,教育行業機構的應對方式呈現兩極化:連鎖大品牌強勢出擊和中小機構採取觀望。新風口下是選擇觀望還是破局,速度如何,都將對未來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 如何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大創意?
    網際網路時代廣告公司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業務類型多樣化,人才也多專業、多功能,傳統廣告公司在文案、創意和設計流水線工作方面有著明確的分工,網際網路企業的年輕人往往需要一個專業、多個能力,才能更全面地控制創意的生態鏈,使網際網路創意具有更好的體驗效果。
  • 新內容經濟時代,三優親子如何玩轉母嬰健康營銷
    母嬰行業一直是我國的熱門行業,隨著時代的變遷,消費人群也發生了變化。如今,新生代父母成為消費升級下的消費主力軍,而品牌營銷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面對人群迭代的變遷,品牌營銷應該如何突圍呢?雖然這類新生代父母對網際網路依賴性非常強,但是他們的育兒知識非常貧瘠,對育兒內容有急劇的缺乏症。因此,醫生專家成為了最能影響他們消費決策的重要人物。這類新生代父母最為關注品牌的安全、實用性,對產品的品質、價值有較高的要求。
  • 內容為王的時代,如何做好校園內容營銷
    內容為王被各營銷大神喊了這麼久,直到近幾年,隨著信息流廣告的狂轟濫炸,用戶在信息獲取時的「戒備心」上升,「耐心」卻日益下降,信息創作和接受的主動權逐漸交接至用戶,內容營銷,終於真正被品牌方重視。內容為王「好的內容可以節省一半推廣費用」。
  • 數字時代的理論顛覆——讀《知識與權力:信息如何影響決策及財富...
    熱點資訊▕ 知識分享▕ 專業解讀訂閱NewMediaLab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本書作者是喬治•吉爾德,和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和馬歇爾•麥克盧漢一起並稱為「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
  •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成為「新全科生」?
    這段內容講的是,人工智慧時代,什麼樣的學科更有前途?人類社會在經歷了農耕時代、工業時代、資訊時代之後,進入了創意時代。在創意時代裡,雖然很多現有的工作會被完全的顛覆,但是在和認知、情感、創意相關的工作上,人類仍然會保有優勢。
  • 流量經濟下,知識被剽竊、抄襲,誰來為智慧財產權者伸冤?
    奔跑吧和百度知識付費跨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誰抄的有水平」!這句話,可能是對當下學界中一些亂象的自嘲。對於當下社會上流行的知識付費的方式,我們應正確理性看待。在一方面,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勵創作者創作的積極性;但在另一方面,它同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抄襲、洗稿現象的滋生。如何有效通過知識付費的方式,維護著作者的權益,我們同樣值得思考。知識付費」是指知識的接收者為所閱覽的知識付出資金的現象。
  • IP時代,如何勝者為王?
    你或許聽過IP一詞但卻未必詳解何為IP?IP就是智慧財產權。在文娛市場所指的IP多為小說、音樂等等藝術載體,而其經過改編或形式化加工而成為電影電視產物出現在觀眾面前。近幾年是IP全面爆發的幾年,IP大勢勢不可擋,儼然已經成為未來影視化創作的重要來源。
  • 「她經濟」時代,運動品牌如何打開女性錢包?
    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都不再固守刻板印象中隸屬於自己性別的那一畝三分地,但遺傳自鴻蒙時代的生理特點依舊如影隨形。另一方面,現代家庭結構也進一步加深了兩性消費水平差異。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的報告,2019年中國內地女性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目前,近75%的家庭消費決策由女性主導,女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6.4%。
  • 《思考的整理學》:你的大腦是知識的倉庫,還是創意的加工廠?
    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惑:讀了很多書,收集了很多知識,卻不知道如何使用?頭腦中有無數的想法,卻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很多人以為是知識收集的還不夠,想法還不夠成熟,然後繼續埋頭讀書。對於篩選出來的知識,我們可以運用卡片和筆記本進行整理。留下的,才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東西。二、讓知識串聯、發酵,思考出新觀點如何讓整理過的知識催生思考的靈感,產生有創意的新觀點呢?
  • 藝術IP衍生應用創意展暨數位化時代創意融合論壇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蘇兵▲第二屆「藝術IP衍生應用創意展暨數位化時代創意融合論壇」現場。秉承「藝術來源於生活,讓藝術為生活創造價值」的理念,2020年創意十二月系列活動之一的第二屆「藝術IP衍生應用創意展暨數位化時代創意融合論壇」近日在坂田舉行。
  • 文化創意 | 紙箱王創意園區
    紙箱王創意園區位於臺中市北屯區廍子里廍子巷,原為大坑天染,目前轉型成為紙箱王創意園區,不僅保留昔日天染花園的特色,更創造以紙藝為主題的園區和餐廳
  • 抓住國家戰略趨勢,創意創新,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創意、創新、創業,生態為上。當創意、創新被條件所困,被環境制約,創新的努力只會變成一個悲傷的故事。連接一切:跨界需要連接,融合需要連接,創新需要連接連接及其要素、層次從連接層次看,可以概括為三個:連接、交互、關係第一層,"連接"很多機構和服務都可以做到,比如APP超市,某一遊戲、某一檔節目等,短時期可以聚來很大的流量
  • 從數據到知識,愛數如何探索數字時代的「川流之下」?
    1994年,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後資本主義社會》中指出,人類社會正在進入知識社會。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強調藉由知識的不斷創新、累積、應用與分化,促進產業進步,引導個人、組織和社會的成長與發展。
  •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參加聯合國創意經濟研討會
    紅網時刻12月2日訊(通訊員 王夢奇)為宣傳推介湖南省在創意經濟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近日,經省科技廳推薦,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參加了由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辦的「以創意經濟和電商為抓手促進旅遊業從新冠肺炎疫情復甦優秀案例分享」線上研討會。
  • 信息過量時代,如何克服閱讀焦慮
    一篇篇微信、一條條微博、一段段短視頻,每天花大量時間瀏覽,可這種泛化閱讀並沒有帶來個人真正的成長——信息過量時代,如何克服閱讀焦慮從古至今,閱讀都是人類獲取知識與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代際知識傳遞的重要路徑。
  •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國內媒體是怎麼賺錢的?
    他的發行主要是靠行政命令攤派,靠體制內買單,官員和公務員看,如果走市場,恐怕自費訂閱的沒幾個人。說個熱知識,在黨媒黨刊工作並且擁有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待遇是和公務員一樣的,各種津貼和補助都是國家統一發布的。所以像《人民日報》這類報刊,每年國家都會投進大量資金,維持報業運轉,不用太過擔心資金問題。
  • 知識經濟時代,職場新人,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做好做精自己的本職工作;二,加強管理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為將來走向管理崗位做準備、積蓄能量;其三,了解具有時代特色的知識、潮流、發展趨勢,最後,要掌握一項屬於自己的特長。比如,美術學院的學生進入廣告公司做設計工作,開始的設計稿肯定會備受打擊,因為他們還不了解自己的客戶、品牌特色、產品特點、表現風格、消費者的喜好、以及如何把藝術和商業化有效結合、平衡二者,符合客戶的要求;只有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了解了這些,才知道如何把工作做好、做精,同時,也要不斷了解、參考、借鑑同行業的設計作品、吸取經驗,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發揮所長,又符合客戶與大眾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