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只有正直公平還不夠,沒有容人之量就沒有好命運

2020-12-12 問心路

好人命不長,禍害活千年。公允正直的人,偏偏要多受點委屈,多遇點磨難。這到底是怎麼了?

其實沒什麼可奇怪的!雖然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然而善報也不會自己跑上門。你還得去努力爭取它。

公平正直,這是好命運的必要條件。但凡違反這一條的人,總會有天災人禍來治他。怎麼會得了好命。

但公平正直卻不是好命運的充分條件。在正直公平之餘,我們還得有點容人之量,能夠靈活地變通一下。否則不僅沒有福氣,只怕還會有不吉的事會發生。

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我過去的經歷就是個活生生的標本。

不是自誇。除了至親不敢說。親戚、朋友、同事、以及任何與我共過事的人。哪怕與我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的人,他們也都不敢背後在公平公正或者信守諾言方面,對我有所指摘。

相反,我倒是不止一次聽別人告訴我,被我懟過的人,甚至我的仇人,也會評價我嫉惡如仇。

然而我過得好嗎?十分落魄!因為我把太多精力放在計較上了。我說兩件小事你就知道我以前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與一個同事相識近四年了,但彼此說過的話,我敢肯定沒有超過一百句。因此絕對談不上有交情。她是那種桀驁不馴的人,我是那種冷淡無情的人,我倆根本就不會有交集。

那年記不得她犯了什麼錯誤,反正不至於那樣大動幹戈,可是主任就是咬住不放。誰都看明白了,這就是要報復她的桀驁不馴。

本來那天我是不會發言的。因為人家主任對我沒毛病,而且我也沒有開會發言的習慣。可是當我看到二十來號人圍在那裡,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言。他們既是討好領導,也是落井下石。那興高採烈的勁頭比過年都厲害。

越看越聽,我火氣就越是按捺不住。我就起來,把在我之前發言的每個人都懟了一頓。

他們每個人對那犯錯同事的指摘,我都能在他們身上有根有據地對應找出同樣的錯。而且往往比人家犯的錯誤更嚴重。

所有的人都沒想到我會主動要求發言。更想不到我專打人痛處,還是指名道姓地打。

誰要反駁我一句兩句,我就翻他們的老底子,找出他們更多的錯誤。最後我又把犯錯的必然,歸納到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上。總之誰都不要想乾淨。

看著我惡狠狠的樣子,所有人都閉嘴不說了。(我一激動就臉紅,就容易站起來盯著人眼睛看,還容易拍桌子。)主任沉默了一下,說這事以後再說吧,就宣布散會了。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而且事後我也沒去找主任道過歉,也沒去找那個同事賣過好。

又比如在一三年,有個每天喊我老哥的傢伙,竟然在除夕那天給我打電話,找我借兩千塊應急。第二年他卻消失了,據說他回老家再不來了。而且還因為我在電話中訓了他幾句,就把我電話給拉黑了。

我住在山西最北,而他住在河南最南。我去他們村裡找了他三次,每次最少都得耗費五六天時間。都不要不說請假扣工資。每次的來迴路費以及路上吃喝住宿的費用,也足有兩千塊。

然而最終我還是白跑了。因為找不見人。聽村裡人說,他父母雙亡了,姐姐也遠嫁在安徽。為了那區區兩千,我又搭了足有八千。

我就那麼在乎那幾個錢?不是,就是為了置氣,要找他辯個是非曲直,給他點顏色。

後來我才知道。我另一個同事,還有一個常來我們這裡辦事的人,也都借給那傢伙一萬。然而人家兩個只是給那人發了個簡訊,說不用他還了。

就我這種思維和品性,落魄困頓還不是理所應當?而另外那兩個人,他們過得確實比我好太多了,那不也是理所應當嗎?

所以說,正直雖然是好的,但你不要太過認真了,太過認真你就輸了!正直公平的同時,我們還得有容人之量才行。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為人處世,理當能屈能伸
    1512年,王陽明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好友兼同僚蔡希淵,名曰《寄希淵書》,主要告知蔡一些為人處世之道。信中有這樣一句話:「聖賢處末世,待人應物,有時而委曲,其道未嘗不直也。像蔡希淵這樣性格耿直,恃才傲物的人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他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肯委屈自己。比如在公司裡暫時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被領導忽略了自己貢獻的人,就憤然離職,扔下一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便摔門而出,是一種不夠君子的行為。他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的損失,只管意氣用事,根本做不到能屈能伸。
  • 學會這四個為人處世的方法,你的運氣會越來越好
    大家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一定要明白一些處世的方法或者做人的道理,儘量讓自己主動去改變,自己才不會被命運給左右,你的運氣也會越來越好,讓自己更加適應職場的發展,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四個為人處世的方法,想要了解的朋友們,趕緊與小編來看看吧!
  • 你願意做一個正直的人嗎?
    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他教導我們為人處世也必須正直,雖然,他的正直總是吃虧,受苦,受人排擠,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但是他說話,做事從未泯滅自己的良心。他們的價值觀和正直的人完全兩樣,正直的人認為社會就應該公平公正,人人平等,世間充滿愛。自私的人處世的態度是巧曲求成,只要有利益可圖,什麼道德,品質,法律,做人準則都可以拋之腦後。正直的人,一般都是遵守法律,敬畏道德,對自己要求嚴格,當然他們為了生存有時候也會為自己的利益而爭取。如果一個人從來都不為自己考慮,那不是人,是神。
  • 為人處世之哲理篇(一)
    為人處世是門大學問,現在,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些關於為人處世的些許經驗。正確地看待人生的磨難與挫折。有個道理,如同老子的智慧,要在困難挫折中發現機會。有陽光的地方,必有陰影,同理,有陰影的地方,必有陽光之處。所以,放平心態,以和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不平之事。
  • 夜讀丨《天龍八部》:為人處世,忌量小、忌德虧、忌心傲
    在書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他們用無常的命運告訴我們:為人處世,忌量小、忌德虧,忌心傲。如此,便可少走些彎路。一忌:肚量小「以彼之道,還彼之身。」一個人只有修行好了自己的德行,從事業到人生,才會越來越好。德行,主宰著命運之輪的方向。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
    明代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曾國藩、蔣介石等人對王陽明非常推崇,「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心軟之人一生窮」心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卻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
  • 正直,是一種風骨,是人類的脊梁,更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過是僥倖免於禍害罷了。正直是立身處世之本。不正直的人雖然也可以欺世盜名,僥倖生存,甚至可能福祿雙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遺臭萬年,這就是直與罔的不同。
  • 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外圓內方、外柔內剛
    而方形四邊平直,不曲不歪,不偏不倚,故方有方正、穩定不移之意。所謂內方,指為人要持端正之心,沉穩而不善變,正直而不曲意迎合。外圓內方為中國傳統的處世哲學,方是為人之道,圓為處事之本。方是原則與規矩。它規定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沒有方,世間將缺乏秩序而一派亂象。
  • 義、寬、恕、信、忍:透過古人事跡,探尋古人為人處世之道
    恰好在這時智氏被殺,豫讓發誓為主人復仇,於是他躲進深山之中,把漆塗在身上燒毀皮膚,又吞下炭火把喉嚨燙啞,偽裝成乞討者刺殺趙襄子,但是三次都沒有成功,趙襄子被他忠心護主的義氣打動,勸說他為自己效力,並用重金誘惑他,但豫讓拒不接受,他對趙襄子說:「智伯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死前還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 人品好,命運就好
    正所謂:「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好人品是構成一個人地位和身份的保證,它是你人生旅途中的黃金招牌,也是保證你人格魅力的身份證,是你立身社會的處世之根本。 古人云:"徳者才之王,才者徳之奴"可見人品的重要性!
  • 遊刃有餘為人處世是人生的第一大事
    讀了這本書,我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厚黑學」乃「厚黑教主」李宗吾所創,他是在目睹人間的冷暖、看透宦海浮沉、分析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成敗得失的基礎上總結出的智慧結晶,在李宗吾看來,「厚黑」二字就是千古不傳的成功秘訣。李宗吾本人也因為創造了「厚黑學」而被譽為「影響20世紀中國的2啦奇才怪傑之一」。
  • 為人處世,超級正義的星座,鐵骨錚錚,正氣昂然,讓人敬仰信服
    1、白羊座大部分白羊性格豪爽,生活態度樂觀,就像走著的小太陽,雖然有點神經質,做事衝動,但卻為人坦率正直,一身正氣,從不做壞事,正義感極強,崇尚公平競爭,喜歡光明磊落的行事風格,始終堅持以最真誠的態度與人交往,見不得偷雞摸狗的陰損行為,只要他一遇到這種事,就一定會匡扶正義,極具英雄主義
  • 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可以這樣說:一個人,會不會為人處世,將決定其事業的成敗、未來的成就。所以,作為一個現代人,想要成大事、立大業,必先學會正確地為人處世。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總覺得做人好難、人際交往能力弱,那就來聽聽老祖宗的告誡吧?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 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外圓內方,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外圓內方,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為人謙和的同時也不與人一起犯錯,這就是外圓內方的最好解釋。「內方」是指做人要有原則,要遵守自己的底線,這是為人之本,而「外圓」是指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靈活多變,對人對事要懂得圓滑,而不是一頭莽上去,這是處世之道如果一個人太方,只有方而不圓,必然會處處受阻,撞到頭破血流。
  • 鬼谷子:七句互相矛盾的為人處世名言,陰陽相對,都有道理!
    謀聖鬼谷子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事物永遠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只有滿足條件的真理,沒有放棄原則的對錯!不同的人目標不一樣,為人處世的方法不一樣,但是所取得的結果可能都會成功。所以不要將名言警句當作一成不變的真理,它只是人們對現實的歸納總結。
  • 十六字心傳,為人處世的警言
    我們應該還記得巴爾扎克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守財奴這一角色,老葛朗臺視金錢如生命,當他知道自己的女兒將金幣送給了心上人後大發雷霆並將她監禁起來。他的妻子知道老葛朗臺的事情後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他的妻子死後女兒也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老葛朗臺害怕了,於是和女兒講和。
  •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再教會TA如何為人處世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為人」即做人,「處世」即接觸和處理外界各種各樣事物的方式。歸結起來,「為人處世」是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對待事情以及事務的處理方式與方法。很多人認為,為人處世是成年人的事,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的,是難以叵測的,如果不懂為人處世的智慧,必定會在職場上受挫、生活上受傷。而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人情世故要面對、要處理,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將更多精力傾注於孩子的學習,忽視了對他們為人處世方面的教育。
  •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但不要做一個太純粹的人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但是一定要記住,不要做一個太純粹的人,學會為人處世,可以再讓你和他人在相處交往的時候能夠更懂得說什麼樣的話,學會了為人處事,也能夠讓你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更加知道如何去分辨一個人的好與壞,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非常敏感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在相處時,給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 致敬醫者李文亮:「做一個正直的人,是為人的常軌。」
    「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正直的人,那卻是為人的常軌。」這是法國作家雨果在《悲慘世界》中的一段話。我們在中國哲學者何懷宏的《良心論》裡也見到它,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向書友們摘編這本初版於二十幾年前的倫理之作。「天理良心」,同制度一樣自古以來都在共同維繫著一個社會的運轉、一種文明的延續。
  • 如何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
    真正聰明的人,合群不合群都很隨意,不會刻意去孤立別人,也不會讓自己活成形單影隻的樣子。不合群是能力,合群也是。 一個人想要事業有成,就必須學會借力使力,藉助群體的力量,而不是一直單打獨鬥。因此,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很有必要。以下例舉了幾種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