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行王道與諸侯行霸道的優劣(王道最符合宇宙法則)

2020-12-17 林叢木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子周遊列國,廣布仁義,欲行王道於天下,可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最終並未完成聖王之業!孟子亦是如此!楚人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所謂王道,乃正大光明之道,以仁義為本,以天下蒼生為念,協和萬邦,兼善天下!隨機應變,懷柔四海,海納百川,大包容,順應自然之理,遵循宇宙法則,以上種種是我所定義的王道!

孔孟行王道於天下,而諸侯不納,實乃有千裡之良駒,而無伯樂聖王!孔子晚年寫春秋時,一人獲斷臂之麒麟,孔子嘆曰:生不逢時,雖有聖人,而無王者,此後絕筆於獲麟!

當時孔孟的理論被今天的膚淺學者認為是不切實際是空談和妄想,此種學者我實在不敢與之爭論!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兩千五百年間的第一流人才,絕頂聰明的將相王侯都無不尊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何也?絕非當今之人認為是為了維護統治,禁錮思想,此真乃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足與論!

先秦時期的儒學,漢唐時期的儒學都是極為發達的,而且正是因此才有了漢唐之盛世!萬國來朝,四夷稱臣!稱中原天子為所有國家共同的皇帝天可汗!

接下來談談霸道,所謂霸道就是陰謀之學,也就是術,權變之術,詭詐之術,縱橫之術!春秋五霸皆因此種縱橫之術而稱霸諸侯,這種霸道是爭得失,較長短,談利害,以力勝人,以強凌弱,以智勝人,以詐欺人!可以取得現實的利益,立刻得到好處,立刻成功!所以說自古以來受歡迎也是很正常的了!

到底王道霸道孰優孰劣?我認為當然是王道,因為王道是遵循宇宙法則,植根於形而上的聖賢根本之學!它源於中國古人對宇宙真理的認識和自然法則的思考!如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我認為絕非封建迷信,甚至是很深刻的大智慧!

最後我打個比方,一個人的成功,總會認為是靠自己的努力,但實際上自己思維一下大多是天命,比如說我們可以非常努力地做一件事,但是這件事能不能成功並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而是那眾多不可以把握的不可控的因素所決定,也就是說隨便一個小的不可控的因素就可以把一個人所有的努力給付之東流!一個人從貧窮到成功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但是從成功到失敗只需要一步!許多社會上的名人就是例子,他們成功付出了無數艱辛,但是後來成功了卻因為一件小事就身敗名裂,一落千丈!雖曰人事豈非天命乎?

所以說王道就是再把握那個不可控的東西,這個不可控的東西並不是完全無規律完全無道理!這個不可控的天命其實來源於宇宙法則,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佛教所說的因果法則等等!所以說人只要遵循宇宙法則,積德行善,自然吉無不利!即使有困難,困難遲早會過去,好人最後一定有好報!不過有很長的時間性(佛家講三世因果)!古語有言:將相公侯前世善啊!

霸道很好理解了,就是一時的勾心鬥角爭得失,爭長短!當然這些也可能會使一個人不斷進步,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成也霸道,敗一定是霸道!紅樓夢裡的王熙鳳是個例子,王熙鳳通過勾心鬥角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辦得最好最快,但是一旦他運氣衰了,立刻受到他不公待遇的人全部都冒了出來,紛紛落井下石!可悲可嘆!

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想完全去做到王道真的很難了!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以光明正大之王道為主,以積德行善之道,遵循宇宙自然法則為主!這樣上天護佑,吉無不利!具體事件具體分析,而且分清主次關係,王霸之道雜糅,而且要把握住聖人之心,隨物賦形!(古語有言: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用在這裡也比較合適,在大的原則問題上遵循王道為主,但是小的細節小的方面可以有所出入,變通,但是一定要有聖人之心,變通是不得已的權變之術,不是存邪惡之心!

相關焦點

  • 王道?霸道?用老祖宗的智慧,看東、西方王道與霸道之爭
    而我們國家在2000多年前的百家爭鳴中,就已經誕生了一個著名辯題——「王道與霸道之爭」。後來的歷史表明,我們最終選擇了王道,並世代以王道為本。為何西方走上了霸道之路,而我們卻選擇王道?因為儒家尚王道,它的「中庸」也最符合「長久」的理念。這也是為何我們的文明能延綿5000年而不中斷的主要原因。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要問了,那麼「王道」與「霸道」的具體內涵是什麼?在孟子的政治理想中,王道、霸道是兩種不同的模式。
  • 其實是兄弟的「王道」「霸道」
    記得少年時看《紅燈記》,日本鬼子是以「王道樂土」而欺騙中國人的。——明明是燒殺搶掠的侵略者,卻滿口「王道樂土」,誰人會真信呢?事實勝於雄辯。讀魯迅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之二《關於中國的王道》,真是茅塞頓開——原來隱喻地痛斥日本侵略者及其奴才們所吞吐的「王道」,是如此精闢而徹底,同時對魯迅先生的歷史思維與歷史理性讚嘆不已。魯迅先生說:「在中國,其實是徹底的未曾有過王道。」
  • 行王道的中國,正等待行霸道的美國,成為孤家寡人那一刻全面反擊
    中國人向來與人為善,行王道,奉行雙贏,屏棄贏者通知的霸道作為。對待侵犯中國利益行為,不論國之大小,素來先禮後兵。這不光是示弱行為或謀略,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信仰。而現在的美國卻與中國相反,赤裸裸地推行霸道。
  • 中國和西方是王道與霸道的競爭
    中國素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之說,中國和西方對世界的觀念是不一樣的,影響中國對世界的雄心理解,中國的世界觀念是要求世界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而臣服中國,而西方的世界觀念是要徵服世界,所以中國實行的是王道讓各國都臣服中國,不向中國的中心地位發出挑戰,是一種內斂的文明
  • 王陽明:儒家「王道」與「霸道」的根本區別
    春秋時候,周王室日衰,天下禮崩樂壞,孔夫子起,其終生致力的最高目標,便是希望能夠在世間重現王道。當然,結果很明顯,這一願望並沒有實現,「王道」因其對治理者的要求很高而且慢成,愈發不被各國統治者所接受,並逐漸被相對速成的「霸道」、「霸術」所替代。
  • 孟子推行王道,反對霸道,緣木求魚、明察秋毫又是怎麼回事呢
    主張: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推行王道,反對霸道;提倡孝悌忠信,宣揚人性本善。提出「民貴君輕」說,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特點:有《孟子》七篇,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文章,在《論語》基礎上發展為對話體。孟子知言善辯,援譬說理,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對後世散文影響很大。
  • 「王道」和「霸道」是什麼意思,孟子認為仁政的關鍵是什麼?
    「王道」表示君主以德服人,而「霸道」則表示君主屬以武力鎮壓人。「王道」與「霸道」的區別就在一個仁字。民生問題的解決,是君主施行仁政的關鍵。1、孟子思想中的的「王道」與「霸道」孟子尊崇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在孔子「仁」的基礎上,提出了「性善論」。
  • 孔子治魯運用的既非仁義,也非王道
    有人說王道屬於儒家思想,那麼孔子執政時,用的是王道嗎?細分析《孔子世家》及相關記載,可以得出答案。「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公元前魯定公任用孔子做魯國中都地方的長官,一年之後,各地都效仿他的治理。
  • 2020觀天下:霸道呈末路,王道有未來
    作者:方志剛當今世界有「兩道」,那就是「霸道」和「王道」。從目前來看情勢來看,霸道已經走在通向末路的道路上,遭人唾棄,眾叛親離。「王道」則冉冉升起,德行天下,一定是眾望所歸。俄羅斯和歐洲改善關係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什麼「威懾對手」,「檢驗歐洲軍隊的戰略機動能力」,無非就是讓俄歐雙方努力建立起來的關係化為灰飛煙滅,重新由善變惡,水火不容。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個病毒讓波蘭的國防部長中招,五角大樓的正副防長不敢出門,只能是通過視頻通話,這樣的軍演怎麼進行?還有美國股市的狂跌,讓軍演的組織者們自己喪失了信心。
  • 三皇論戰,金閃閃是王道,亞瑟王是仁道,徵服王是霸道
    而在動漫fate zero中我最喜歡的一幕場景便是由徵服王伊斯坎達爾,英雄王吉爾伽美什,亞瑟王阿爾託利亞三方會談中關於王道的論述,他們每一個都是傳說中戰功顯赫的王者,有著屬於自己的王道辯論精彩
  •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王道哲學的永續力量
    近日出版的新書《新時代·心王道》,施振榮一改過往只談管理、產業等個別領域做法,而是拉高層次,企圖談出­世紀的王道。王道,出自與施振榮差距了2500歲的孟子。他當時身處戰國時代,諸侯割據,禮崩樂壞,戰亂頻仍,因此主張「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滔滔雄辯而引起各國君王注目。
  • 孔維勤心語:中美貿易戰,王道中國與霸道美國比的是底氣與福報
    我小時候最熟悉的地方。退休以後。第一個演講中國文化的地方。今天沒直飛。從臺灣到西安鹹陽機場,在上海浦東機場轉機。浦東有雨。西安沒雨。天陰陰的。看起來很舒服。鹹陽,是每個人都照到陽光的地方。像西安古老的名字叫長安。真正的平安,一定長長的。媽媽,我們ㄧ點人間距離都沒有了。妳生我育我,是母親的山。母親的河。妳過世以來,有妳的保祐,我每天都過得好。
  • IT教父,臺灣人物之商界精英施振榮的王道精神
    兩人聚首上海論道,不為IT,為的是「王道精神」。  什麼是「王道」?為什麼不是「霸道」?也不是「中庸之道」?  在施振榮看來,「王道與霸道的不同,不是不要霸氣,不競爭,而是從企業所要服務的利益相關者,甚至包括社會和自然資源的責任等方面,去思考如何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而中庸之道,似乎沒有主軸,容易模稜兩可。」  雖然坐而論道,但戰場上已經硝煙瀰漫。
  • 霸道政治的歷史終結與王道政治的揚帆啟航
    這些因素極大地促成了當今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態勢,它要求主權國家必須擺脫霸道政治的羈絆,通過樹立多極共治的政治倫理觀、互利共贏的經濟倫理觀、多元共存的文化倫理觀、風險共擔的責任倫理觀,逐步邁向王道政治的坦途。
  • 車迷眼中,普拉多是霸道,大排量的世界裡,動力是王道。
    它相比魯式和雙螺杆增壓器的好處就是體積小巧、節省空間;並且其工作轉速很好能夠獲得更好的動力表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機械增壓能夠帶來非常線性的動力表現,不會有渦輪增壓正壓時那種突兀的不適感。在普拉多車迷眼中霸道的魅力不需要證明,馬力提升到230匹,扭矩提升到318 NM,動力提升了40%扭矩提升30%。
  • 論道丨從亂世梟雄曹操與織田信長,看「霸道總裁」如何煉成(六)
    ★「王道」:以仁義德政統治天下的政策。儒家提出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與霸道相對,王道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保合諸夏,諧和萬邦,驅除韃虜。★「霸道」:君主借武力、刑法、權勢進行統治徵服。大體屬於法家思想。「王道」與「霸道」治國方針對比如下:王道霸道精神層面物質層面核心是信守道義核心是樹立信用基礎在於民眾,因此注重使基層民眾富足基礎在於官吏,因此注重使文武官員富足適用於太平時期適用於亂世軍爭
  • 從王道政治和個人恩怨入手,分析荊軻刺秦的原因?出口惡氣而已
    燕國固守王道政治,荊軻刺秦王的目的並不是要殺死秦王第二個原因則是燕國固守王道政治傳統的影響;在《史記》荊軻刺秦王這一篇中記載,當時太子丹交代荊軻說,荊軻這次的刺秦行為最主要的目的或者是說最完美的結果是能夠生擒秦王嬴政,讓他同意歸還侵佔的諸侯領土,也就是說,把秦國消滅的那幾個諸侯國重新的建立起來,讓天下的各大諸侯國都像之前那樣並立存在
  • 從歷史的角度怎麼看待「霸道」行天下的美國與追求「帝道」的中國
    這裡的「霸道」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等以富國強兵的種種手段來實現稱霸諸侯之道。在春秋早期,稱霸不僅要靠國家力量來實現,也要以「尊王攘夷」的旗號來號召諸侯,共同解決所面對的政治軍事等問題。盟主,也就是「霸主」,則在其中承擔了領頭人的角色。
  • 「王道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上)
    虞舜在傳位給大禹時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說,人之心相變動不居,大道之體幽微難測,要格物思辨以把握道法之精髓,正己之心以合乎大道之旨要,心懷至誠,執道而行,以其得乎大道之中。靈臺方寸中 惟變為永恆這句話是中華王道之「十六字心法」,是上古帝王傳位之時的核心要旨,在周文王傳位給周武王時的遺言(記錄在《保訓》之中,見清華簡)一脈相承,也是夏商周的
  • 「霸道」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周平王東遷到了洛陽之後,遇到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其一是威望大衰,西周被大臣申侯聯合犬戎所滅,周幽王被殺,周天子威嚴掃地,難以號令諸侯。其二就是軍事實力的衰敗。西周有三支部隊,分別是虎賁軍、周六師、殷八師,虎賁是負責拱衛王畿地區的,既然都城都沒了,最精銳的虎賁軍也基本上消亡殆盡。周六師是原先周地一帶的軍隊,犬戎滅了西周之後,周朝就失去了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