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度看到希望,但丁守中還是輸了。據臺媒消息,在備受矚目的臺北市長選戰中,柯文哲勝3254票差距擊敗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連任臺北市長。
大觀君在此前的多篇評論文章中,都斷言丁守中難以取勝,如今從結果看來,也的確如此。臺灣」稱:丁守中對結果存在,將提出選舉無效訴訟。但在大觀君看來,就算事情還有一定的變數,但大局已定,丁守中確實敗了。之所以說丁守中已經敗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估:
一、 丁守中本次得票數,較上屆連勝文的得票數更低
先看一下目前公布的最終開票結果,臺媒稱,根據」開票現況:
截至25日凌晨2時58分,臺北市1563個投開票所已全數完成計票作業,柯文哲得票數為58萬820張,與丁守中的57萬7566票拉開到3254張票的差距,其他候選人分別為吳蕚洋5617票,姚文智24萬4641票,李錫錕6172票。
如果我們再來看一下4年前的那場選舉結果,在那場選舉中,柯文哲得到了85.4萬票,而連勝文也得到了差不多61萬票,也就是說,丁守中這次的選票,比當年的連勝文還少3萬多票。
和上次選舉相比,這次最大的變數是民進黨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姚文智,而且姚文智還拿下了24.4萬票,但毫無疑問,姚文智這些選票所分流的都是柯文哲的選票,所以,柯文哲的票數少了27萬票,這個原因好找;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投姚文智的票,再怎麼著也不會投丁守中的,因此,丁守中得票比連勝文還要低,只能從自身找原因。
二、 整體投票率下降,顯示臺北選民對幾位候選人均不滿意
和上一次相比,這次臺北市長選舉總的投票數要少了七萬多票,其中柯文哲+姚文智少了2萬多票,丁守中少了近3萬票,投無黨籍人士的也少了1-2萬票。總投票人數減少,說明大家對五位候選人都不太感冒,投票意願下降,而其中,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家對現狀的失望,同時對改變現狀的意願也不迫切,從這個角度看,國民黨推出的丁守中,至少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激發不起大家投票的意願。
三、從結果看,民進黨的「棄保說」很難成立
丁守中陣營提出「選舉無效政策」,主要理由是民進黨操縱「棄保」,但在大觀君看來,這個訴訟可以說「毫無勝算」。
我們可以從直觀的結果上來看,姚文智這次拿了24.2萬票,得票率差不多有17%,相比於他之前長期徘徊在10%上下的民調,這是一個「破紀錄」的高度,姚文智在選前的舉動也確實呈現出「破釜沉舟」的勁頭,在這樣的情形下,要指控民進黨「打假球」,勝算應該很小。
最後,再簡單談一下,對於大陸而言,是柯文哲勝選有利,還是丁守中勝選有利。
臺灣這次選舉,表面上看國民黨「狂勝」,但事實是否如此呢?其實並不盡然,這次選舉,準確的說,其結果更多反映的是如下民意:
1、民眾對民進黨諸多不滿的集中爆發;
2、越不像國民黨的國民黨候選人,得票越神奇,此為「韓國瑜」現象;
3、國民黨的基本盤在全臺灣而言,很可能實際上是進一步萎縮的,這在臺北尤其明顯,在藍、綠基本盤歸隊的情況下,仍然難以撼動柯文哲的白色力量。
這些都意味著,本次選後可能還會醞釀一些新的改變。比如,儘管韓國瑜在電視辯論中公然喊出「我愛中華」,最後在高雄那麼綠的地方照樣當選,而丁守中卻在相對要藍得多的臺北,也不敢公開支持一個中國,最後落選。這就意味著,傳統國民黨勢力已經與島內民意相去甚遠。今後要承擔起引領島內民意,加強兩岸溝通重任的,恐怕要屬於韓國瑜這一類的非典型國民黨新勢力。
而反觀柯文哲,通過此次險勝,雖然說不上和民進黨徹底「決裂」,但雙方嫌隙已生,而且,像柯這樣的騎牆派,通過這次選舉,應該會看到了臺灣政治風向的轉變。因此,大觀君可以在此斷言,柯文哲的白色基調上,綠的部分會有所淡化,在他接下來的任期中,主動向大陸示好,並擴大交流的意願和可能性正在不斷加大。
參考閱讀:
丁守中被誰擊潰?是國民黨「言不由衷」和「偽善」的痼疾
馬英九說耽誤丁守中20年,那他耽誤了兩岸關係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