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聯為什麼與德國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2020-12-14 七弦泠泠上

1939年,戰爭的陰雲已經密布於歐洲上空時,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卻與極度反共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籤訂了震驚世界的互不侵犯條約,結果導致了德國可以毫無顧忌地發動閃電戰,迅速吞併了大半個歐洲。

那麼,蘇聯為何會選擇與仇視自己的死敵籤署這影響世界的條約呢?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一下當時的蘇聯。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之後,蘇聯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得到了極快的發展,而在資本主義國家爆發大規模經濟危機的時期,蘇聯的經濟仍保持著高速的發展。

在這種一片蒸蒸日上發展勢頭的影響下,一個已經強大起來的蘇聯的思想中,有了這麼一絲微妙的變化。

蘇聯人雖然不願意承認他們對鄰近國家和地區產生的領土要求是沙俄傳統的大國沙文主義的復活,但是,此時的蘇聯審視自己的利益範圍,仍是走上了前沙俄擴張的路子。

可蘇聯的這一企圖是不可能從英法那裡得到滿足的,在蘇聯眼中,被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削弱的德國,卻不一樣。

德國既反共,與社會主義蘇聯為敵,但它更仇恨英法。在德國的國際戰略中,西歐才是第一戰略重點,東歐的斯拉夫國家則是次要的。

雖然德國不會放棄對這些地區的侵佔,但就當時的情況而言,為了陷入避免兩線作戰的困境,以及確保其聲東擊西戰略的實施,可以暫時犧牲對其東部斯拉夫國家的利益訴求。

所以,德國與蘇聯籤訂互不侵犯條約的同時,還附加了一項劃分兩國在東歐勢力範圍的「秘密議定書」。

它這樣規定的:

蘇德兩國勢力範圍的界限,在波羅的海沿海的立陶宛邊界;在波蘭的納雷夫河、維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線。

在東南歐,蘇聯要全球把比薩拉比亞(當時屬於羅馬尼亞)劃歸自己的勢力範圍,德國則宣布它對該地區在政治上完全沒有利害關係。

德國將東歐「大方」地讓給蘇聯,當然德國換取了在波蘭的自由行動權,尤其是使蘇聯得到了安撫,解除了西進的後顧之憂。

而蘇聯獲得了它所希望得到但又無法從英法那裡獲得的利益。

從現實利益考慮,當時的蘇聯與德國籤訂這份條約,可以說是將利益最大化。既避免陷入戰爭的泥沼,又能驅狼吞虎,坐看西歐打成一片廢土。

從國際局勢來看,當時的國家基本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英法美這樣標榜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是德意日法西斯專政國家,三就是熟練這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一開始,世界的一對死敵是「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和蘇聯社會主義國家,法西斯國家的出現,讓這兩個敵人之間出現了那麼一次緩衝,以及蠶食對手的可能性。

德國的法西斯主義,雖然很可怕,但它也可能是英法陣營和蘇聯打擊對方的一個「好朋友」。畢竟,一戰的慘烈使得歐洲大部分國家都不願意再來一次世界大戰,代價太大,德國既然要打,那就讓他去撕咬敵人吧。

所以,在戰爭沒有爆發之前,英法與德國籤訂了慕尼黑協定,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其意圖一則是避免捲入戰爭,但更主要的是讓德國將戰略重心放在東歐,去跟蘇聯打生打死吧。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蘇聯當然不願意與德國開戰,這簡直就是便宜了英法,所以選擇與德國籤訂互不侵犯條約,攫取自己當前能夠拿到的利益再明智不過了。

說到底,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主要領導人,都不清楚法西斯是怎樣的一個專制主義,對它的侵略性缺乏深刻的認知,大家都以為德國發動戰爭的目的,只會傳統意義上在歐洲獲取更多政治話語權的延續。

這就好像,我們可能知道一個人是一個瘋子,但一定不會知道這個瘋子瘋起來有多可怕。所以為了穩住他,或許也是可以跟他講講道理,循循善誘,用糖果加大棒讓他去找其他人發瘋。

相關焦點

  • 1939年,為什麼二戰德國和蘇聯會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8月23日,二戰德國和蘇聯的代表會晤並籤署了《德國蘇聯互不侵犯條約》,保證兩國不會互相攻擊。通過籤署這項條約,德國將得到保障,不會在即將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兩場戰爭。條約的籤訂現場作為回報,蘇聯將得到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二戰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即不到兩年後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二戰德國撕毀了。一、希特勒為什麼要與蘇聯籤訂條約?
  • 二戰前,蘇聯與德國為何要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條約的籤署作為回報,蘇聯將獲得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在不到兩年後的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破壞。1.希特勒為什麼與蘇聯籤訂條約?2.雙方之間的聯繫德國外交大臣裡賓特洛普1939年8月14日,德國外交大臣裡賓特洛普與蘇聯進行了接觸,達成了一項協議。裡賓特洛甫在莫斯科會見了蘇聯外長莫洛託夫,並共同協商了兩項協議,即經濟協議、德國和蘇聯互不侵犯條約。
  • 蘇聯為什麼會和德國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1939年8月23日由前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籤訂的一份秘密協議。蘇方代表為莫洛託夫,德方代表為裡賓特洛甫。 如果我們考慮到史達林極端多疑的個性,那麼 1941 年 6月蘇聯對德國的進攻毫無準備這件事就更加難以理解。
  • 二戰中,德國為何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要說二戰中德國為何和蘇聯開仗,如果沒有將蘇聯捲入戰鬥,德國安安心心地收拾歐洲各國,歷史會不會改變啊?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啊,既然發生了戰鬥,那肯定是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任何的導火索都是瞎扯,發生戰爭的原因都是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荒唐的伴侶,敵對卻互相妥協,《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很荒唐?
    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跟蘇聯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是《慕尼黑協定》籤署後的必然結果。英、法等國一味推行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引,未經過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同意,就強行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納粹德國。如此遷就,納粹德國也不客氣,以蘇臺德地區為跳板,迅速出兵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 籤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德,為何還是爆發戰爭?蘇聯又為何毫無防備
    二戰時期,蘇聯遭到了來自納粹德國的攻擊。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聯合其諸多僕從國對蘇聯發動了攻擊。面對納粹德國的攻擊,蘇軍顯得毫無招架之力,被打的節節敗退。然而如果縱觀二戰史,我們會發現為了這次進攻,納粹德國密謀多時,蘇聯紅軍也有所察覺。但為什麼最終蘇聯紅軍全無防備,被打的損失慘重呢?
  • 為什麼有人說「蘇聯」是二戰期間最無恥的國家?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共傷亡9000餘萬人,造成損失5萬多億美元。雖然二戰是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個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霸世界權所挑起的,但是比日本、德國更無恥的國家確實他——蘇聯。二戰開始的標誌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當時是德國和蘇聯同時進攻波蘭的。
  • 二戰時的蘇聯差點加入軸心國,還派代表前去德國談判
    說起二戰,我們知道是反法西斯的戰爭。這場戰爭是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法西斯主義。其中法西斯國家的中最主要的就是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軸心國。盟國中主要是中國、英國、美國、蘇聯幾個國家為主。這四個國家在二戰中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
  • 二戰初期史達林為何看不起德國軍隊,原來是蘇聯真的太強大!
    很多關於二戰的文獻資料,都記載說,邱吉爾事前曾向史達林發出警告,說希特勒準備在1941年6月對蘇聯發動突然進攻。1941年5月12日,蘇聯間諜、納粹軍官理察·佐爾格也向莫斯科報告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更有甚者,蘇聯在開戰前一個月,還關閉了德國佔領國挪威、比利時、希臘等國的外交使館,驅逐了他們在蘇聯的外交代表。史達林並沒有低估德國,一直在積極進行戰爭準備。經常內部會議上提醒大家提高對德國的警惕。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一方面西線戰場與英美等國進行開戰,一方面在東線戰場上面與蘇聯進行開戰。就拿東線戰場上面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進度以及勝利成果來看,三個月消滅蘇聯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線作戰畢竟還有自身的條件限制。 那麼,在二戰期間,蘇聯如果沒有英美的幫助,蘇聯能不能打贏德國呢? 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二戰德國發動戰爭的原因,幕後有這兩個國家鼎力相助
    二戰德國為什麼敢於發動戰爭?除了德國自身的原因,也與這兩個國家的姑息縱容有很大的關係。然而世事難料,這兩個國家到頭來一個被德國打殘,一個直接滅國,也沒落個好下場。這兩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這時英國和法國對捷克威脅稱,和蘇聯結盟將是與英法為敵,於是捷克屈服了。1938年9月,英法國德意四國在慕尼黑關起門來籤下協議,將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割讓給了德國。然而妥協者的腳步落伍了,德國隨後佔領了整個捷克,該國軍工廠也成為德國二戰期間軍火的主要來源地。
  • 二戰時期的蘇聯,實則並不正義偉大,信仰利益至上原則
    因為,進攻波蘭的並不只有德國,還有蘇聯。歷史很大程度上被勝利者影響。此事從何說起?答案就在1939年8月籤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中。英法等西方大國對擴軍備戰的納粹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盡最大可能滿足德國擴張的要求。同時欲把禍水東引,讓蘇德相爭,坐收漁翁之利。
  •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在莫斯科籤訂了一份秘密協議,這份秘密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二戰的歷史進程。與此同時,給了蘇聯和德國這兩個國家以緩解之機,也為之後的蘇德開戰埋下了伏筆。這份條約是什麼條約呢?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寫了什麼內容?
  • 再看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德國和蘇聯究竟都哪來的「理直氣壯」?
    因此,蘇德兩國在波蘭戰役前一周籤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時至今日仍被定性為「一份大國宰割小國的骯髒的分贓合同」。然而,德國和蘇聯不僅都對瓜分波蘭不以為然,還表現得理直氣壯,這究竟是為什麼?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協約國大佬決定在歐洲新建立幾個國家,天賜良機,滅國一百多年的波蘭得以復國。
  • 二戰德國為何入侵波蘭?波蘭又為何潰不成軍?
    西方一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為開端的,短短一個月波蘭即被納粹德國擊潰,但是波蘭並不是弱鳥,二戰前號稱歐洲第五大強國,國土跟德國差不多大,那麼波蘭是如何被秒殺的呢
  • 同盟國兩大軍事強國蘇聯和美國,誰對二戰的貢獻更大
    為了回應蘇聯的集體安全體系政策,法國外交部長巴布爾於1934年推出了「大聯盟」外交方針。這一外交方針的內容包括:對德國擴軍備戰採取強硬立場,堅決維護國際聯盟的權威,創建歐洲集體安全體系。 蘇聯的主張和法國的主張不謀而合。有了法國的支持,蘇聯向英國提出了籤訂《東方公約》,建立歐洲集體反德國同盟的主張。
  • 如果當年蘇聯加入軸心國,那二戰的結果會怎樣?
    就在剛剛結束對德『友好訪問』之後,日本外相松岡洋右便馬不停蹄地往莫斯科趕,一到莫斯科就在克林姆林宮跟史達林等蘇聯一眾高官推杯換盞、把手言歡。其實日本心裡也清楚,德國跟蘇聯一直都不對付,雖然二者曾籤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連鬼都不會相信這個條約,後來的事實也再一次證明這個連鬼都騙不了的條約的虛偽。
  • 蘇德從互不侵犯走向戰爭,因蘇聯提四個條件,一個讓德最不能容忍
    在「巴巴羅薩」去世後的743年即公元1933年,「德意志第三帝國」成立,又過了8年,「巴巴羅薩」再次出現,這次它以兇狠的閃電戰向東方蘇聯發動了突然攻擊。這就是二戰時期,德國對蘇聯實施的「巴巴羅薩」行動。
  • 二戰中的強悍小國,憑藉三萬軍力,打完蘇聯又打德國
    二戰中大部分國家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災難,在歐洲主戰場參戰的國家有蘇聯、德國、英國等軍事大國,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有這樣一個小國,它不僅打敗蘇聯,還將德國趕出自己的國家。 德國為了穩定住蘇聯,雙方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軍入侵波蘭後,蘇聯也派大軍到波蘭分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