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嶺超級殯葬城】特首:規劃逾十年 叫停影響大

2021-12-17 香港薈

港府擬在港深邊境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飽受非議,並將於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惟該項目最近遭深圳居民強烈反對,因距離深圳居住區和商務區只有約300米。

對此,特首林鄭月娥回應指,有關殯葬城項目已規劃10年以上,「叫停項目影響好大」。食衞局則表示,非常重視深圳方面的關注,並重新審視設計,盡量減低有關設施在景觀方面的影響。 

政府早前已在立法會成功申請撥款進行興建沙嶺「超級殯葬城」前期工程,林鄭表示,「叫停項目影響好大」。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8日)10時半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被議員陳克勤質疑政府計劃於北區建設殯儀城是未有落實大灣區政策,「為何將殯儀城放在(大灣區)三個口岸的正中心?」

林鄭回應指,明白社會近日關注有關議題,但強調使用土地有歷史因素,北區過去屬於邊境偏僻地帶,因此安排和規劃了很多厭惡型設施。她又提到,有關殯葬城項目已規劃10年以上,並非全新項目,官員當年未能預視大灣區發展,強調政府不是故意將殯葬城放在北區。

她又表示,政府早前已在立法會成功申請撥款進行前期工程,「叫停項目影響好大」,亦不能解決龕位不足這個民生逼切問題。林鄭承諾,已要求承辦商考慮在設計及管理方面,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但強調沒有說過會重新檢視項目。

「超級殯葬城」選址距離文錦渡關口只有5分鐘至7分鐘步程,如駕車的話更只要約兩分鐘。

而食衞局則表示,非常重視深圳方面的關注,已重新審視設計,但香港市民對殯葬設施的需求殷切,如沙嶺發展未能按計劃推展,將嚴重影響本港中長期的殯葬服務供應,該土地亦會面臨長期閒置。

食衞局又指,沙嶺墳場早於1950年設立,過去70年均用於提供殯葬設施,並一直規劃作墳場、靈灰安置所、火葬場及與殯儀有關的指定用途。而港府計劃新增殯葬設施的用地處於沙嶺墳場的原有範圍內,將分階段興建骨灰安置所、紀念花園、火葬場和殯儀場地,強調附近除墓地外並無配合其他發展用途的設施,有關地方即使不用作殯葬設施,亦難以用作其他發展。

該局表示,港府就推展沙嶺的殯葬設施發展已進行多輪地區諮詢,相關區議會就項目於2012、2014及2018年進行討論並沒有表示反對。沙嶺墳場興建骨灰安置所的土地平整及相關基礎設施工程在2017年已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18.5億港元。工程展開至今已3年多,並將於今年稍後完成。

雖然殯葬城遠離香港市中心,但距離深圳商住區只有約300米。

該局強調,如沙嶺發展未能按計劃推展,將嚴重影響特區中長期的殯葬服務供應,墳場內已平整的土地及相關基礎設施亦將面臨長期閒置。港府非常重視深圳方面對沙嶺殯葬設施發展的關注,過去已重新審視設計,把發展項目內的火化及殯儀館設施搬遷到附近一個山谷,亦利用地形和山勢盡量減低有關設施在景觀方面的影響,並會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要求項目必須通過空氣品質的環評,確保有關設施對港深兩地周邊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政府2012年提出在羅湖沙嶺興建集殯儀館、火葬場和骨灰龕於一地,提供一條龍服務的「超級殯儀城」,預計可提供逾20萬個骨灰龕位。2017年立法會財委會批准撥款進行平整工程,部門計劃將議程再次提交立法會,以完成工程。預計殯儀城落成後,將提供逾20萬個骨灰龕位、10個屍體焚化爐、停屍間、殯儀館和墳場,每年可提供17.8萬個時段的火葬服務。

「超級殯葬城」選址距離文錦渡關口只有5分鐘至7分鐘步程,如駕車的話更只要約兩分鐘。雖然殯葬城遠離香港市中心,但距離深圳居住區和商務區非常之近,只有約300米。

沙嶺「超級殯葬城」計畫重推消息,引起社會熱議。有學者及議員均認為,國家著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香港應該因時制宜,好好利用與深圳毗鄰的土地,配合灣區打造口岸經濟,將沙嶺的項目重新規劃。

林鄭表示,已要求承辦商考慮在設計及管理方面,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但強調沒有說過會重新檢視項目。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朱家健認為,現時深圳積極引進技術和人才,發展日新月異,沙嶺超級殯葬城的發展項目已屬於十多年前的構想,因應深港兩地未來發展,有必要重新規劃有關用地。他指出,從港人角度,在接壤深圳的土地興建殯葬城,也帶來諸多不便,「辦喪事的人家,已經身心疲累,還要攀山涉水進出新界北區,春秋二祭又要如萬裡長徵前往掃墓,將加重新界北的交通負荷。」

他建議,邊境土地可有更好的規劃,例如興建商住酒店綜合城區,配合大灣區規劃香港定位,或打造成為免稅商品銷售特區或特色市集,甚至考慮興建科創小區建築群,與深圳的科創小城區協同發展,深圳大學欲在香港興建新校區,邊境土地正是適合的發展地點。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也認為,特區政府只從香港自身利益出發,未有宏觀地從大灣區發展的角度設想,不利於發展「口岸經濟」,「硬上馬」也只會破壞兩地居民的感情,促請政府必須三思。

資料來源:大公報、文匯報、香港01

相關焦點

  • 學者:公屋規劃+經屋開隊 上樓有期
    ,特首定下兩年內重開經屋申請承諾,加上有逾三萬個公屋規劃出爐,不再是空頭支票。    兩年檢視房屋供求    黎寧表示,今年施政報告在公共房屋政策方面,提供了經屋開放申請時間表,以及現已規劃的公屋數量,回應社會住屋訴求,沒有開空頭支票。
  • 本校代表昨日向特首辦遞交家長及教師訴求信函,祈逸園賽狗遷出規劃綜合體育運動及教學用地.
    本校代表昨日向特首辦遞交家長及教師訴求信函,祈逸園賽狗遷出規劃綜合體育運動及教學用地。
  • 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
    原標題: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3日發布消息稱,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經過2017年和2020年兩次對沙嶺遺址的考古發掘,全面揭露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的一處完整嶺南越人墓地,為研究廣州地區先秦時期南越族群的文化面貌、喪葬習俗
  • 港人提前規劃退休 將會錯失217萬港幣!
    開始規劃退休的平均年齡為42歲,若港人於開始工作後便隨即成立退休基金作儲蓄,到42歲的平均存款水平應可達217萬元。四分一人認為應在工作6至10年後開始工作時規劃退休計劃,而9%港人認為應在畢業後開始。
  • 視察發展局 讚規劃供地
    張德江昨日聽取了陳茂波介紹香港整體土地供應情況、大嶼山發展藍圖及香港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等方面的工作,並與在場不同職系的前線公務員交談,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香港政府新聞網好規劃需向市民宣傳  陳茂波向委員長解釋,儘管在改劃土地用途上經過公眾諮詢,但在正式落實時仍會有不少居民反對。  委員長表示,聽過介紹後,得知特區政府為了解決土地資源及居民住宅問題,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又希望得知這樣好的規劃是否已向市民廣泛宣傳和徵求他們意見,認為需要廣而告之。
  • 港人平均42歲開始規劃退休 錯失217萬港幣
    開始規劃退休的平均年齡為42歲,若港人於開始工作後便隨即成立退休基金作儲蓄,到42歲的平均存款水平應可達217萬元。四分一人認為應在工作6至10年後開始工作時規劃退休計劃,而9%港人認為應在畢業後開始。
  • 何鴻燊「副國級」治喪委員會曝光,6任特首在列,政商名流逾百人
    首先是港澳7任特首來了6個,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前特首梁振英擔任治喪委員會榮譽主任,現特首林鄭月娥也在委員名單,相對應澳門三任特首自然也在其中。何鴻燊治喪委員會名單還驚現3位副國級幹部以及4個正部級幹部,具體是誰媒體並未透露,何鴻燊確實牛,治喪委員會都是「副國級」的。此外港澳臺三地政商名流基本都出現在了名單上,總數逾百人,其中尤其以香港陣容最為強大。
  • 特首提名期展開 料林鄭握400票
  • 特首林鄭月娥今率五局長訪京
    本港政界人士表示,香港近年受黑暴、疫情的連環打擊,經濟大受影響,相信國家層面的支持政策能幫助香港走出困境。與此同時香港在金融、創科及吸引高端人才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發揮自身所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國家發展更上一層樓。
  • 給年輕企業成員的學習規劃
    這是經營策略的議題,也是我們計畫的第一堂課,讓這些年輕企業家學習規劃一個有競爭優勢方向,既然已經規畫成為課程,當然就不難了。 那麼是難在品牌行銷嗎?也不是,雖然品牌行銷有難度,臺灣多數企業的品牌活動都失敗了,像是宏碁、華碩、HTC,最後都無法成為有價值的品牌,但是我們規劃的品牌課程將會史無前例地從大腦神經學出發,從生物的角度解釋如何規劃符合人類大腦思惟偏好的品牌,這種規劃方式,可以讓大家有機會想出讓顧客印象深刻又愛不釋手的品牌。 那麼是難在新產品規劃嗎?當然更不是了。
  • 未來澳門交通要怎樣規劃?一眾專家聚澳大探討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舉行「澳門城巿總體規劃系列座談會:交通基建智慧城巿」專場。座談會由澳大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副教授主持,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就澳門特區《城巿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下稱《草案》)的交通、基建、新能源、智慧城巿等領域提出建議,他們均認為澳門總體規劃在以上方面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著墨。
  • 疑現超級傳播者 病毒全港大擴散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發現,群組成員共到過14個跳舞場所,懷疑出現超級傳播者。食物及衞生局將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本月到過有關舞廳的人士在星期二(24日)前做檢測。同日的13宗源頭不明個案,患者均為無特別高危因素,住址更分散在全港多區,反映社區有很多隱形傳播,中心呼籲市民盡量接受檢測。
  • 進入特首提名期,看參選人打算如何落實「居者有其屋」? 獨家
    2月14日,下一屆香港特首選舉正式進入候選人提名期,參與特首競逐的人士需獲得至少150張選委會委員投票,方可獲提名資格「入閘」特首競選
  • 臺中銀舉辦 境外公司規劃與資金回臺座談會
    臺中銀行舉辦「境外公司規劃與資金回臺策略座談會」出席踴躍,臺商迴響熱烈。
  • 交通局應加強管理輕軌角色/加強輕軌運行管理前瞻建設規劃
    複合版包含2篇報道,分別為:1.交通局應加強管理輕軌角色2.加強輕軌運行管理前瞻建設規劃【2020年08月09日-星期日-澳門新聞】輕軌自去年12月投入服務後事故不斷,但都被分類為運營事件並歸檔處理。梁孫旭認為,雖然事件未有造成任何傷亡,也沒有對周邊公眾和環境造成影響,但輕軌投入運行至今先後發生多宗事故,頻繁的事故既影響居民出行,更影響公眾對輕軌的信心。
  • 【2018施政報告之填海建島】東大嶼建人工島 超級市鎮拔海起
    消息人士表示,首階段的兩個人工島合共提供1,000公頃土地,可興建10多萬個單位,供40萬至70萬人口居住,屆時會視乎公屋輪候情況決定密度,「若規劃容納40萬人口就像現時沙田的密度,而70萬則如天水圍、將軍澳,現時傾向40萬。」  至於第二階段的人工島面積為700公頃,預計坐落於喜靈洲的東面及西面,用作土地儲備,「屆時會視乎需要決定是否進行第二階段填海。」
  • 觀察│大宗商品超級循環將再現?
    路透自新冠肺炎走向全球大流行後,全球經濟活動飽受衝擊,有實體交易和儲藏成本的大宗商品價格理應受到較大的負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