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雄:檢務保障如何更好地助力公益訴訟

2020-12-18 陝西法制網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至此,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人身份參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得以明確。

在新形勢下檢察機關如何更好地發揮公益訴訟的職能,在保衛碧水藍天,打好三大攻堅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檢務保障部門如何提供好技術和設備服務,助力公益訴訟工作,值得認真思考和研究。

一、當前檢務保障助力公益訴訟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當前,檢察人員在公益訴訟案件的辦案方式還大都局限於用傳統思維和方式手段來進行,然而,受限於辦案條件、業務能力以及調查機制的限制,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突出存在證據整合度差、取證手段單一、證據分析簡單等缺陷,嚴重影響了辦案的效率和質量。在公益訴訟案件辦案過程中也是採用傳統的辦案手段來進行調查核實,用傳統的照相機、攝像機勘察現場、固定證據,沒有從信息化和高科技的角度來認識和思考,導致公益訴訟存在調查取證難、認定事實難等實際困難。

2.協調配合不到位。一方面公益訴訟辦案部門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壓力,需要在相對秘密的情形下調查核實案件,不想讓過多的人參與案件也符合常理。另一方面,檢務保障部門配合能力不足,相關設施、技術手段、業務能力、專業資格等都存在短板,導致在協助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發揮勘察、鑑定、認定侵權事實證據等方面作用。

3.檢務保障水平不高。受制於理念、思維和基礎設施的影響,檢務保障部門在保障能力上還存在諸多不足,如無人機、現場勘察設備、證據分析設備等硬體方面,檢驗鑑定、技術等級資格、分析認定等軟體方面等。當前,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裝備配備標準中,還沒有能將公益訴訟案件所需的技術信息化裝備列入目錄,導致在裝備採購過程中受到限制,無法滿足公益訴訟辦案所需的設備。

二、檢務保障助力公益訴訟的對策

1.提高認識,不斷提升科技在公益訴訟案件辦理中的含量。檢察人員應當深刻認識在新形勢下依託信息化辦理案件的重要性,不斷強化科技思維,充分運用智慧檢務、大數據、高科技信息裝備等解決辦案中的突出問題,用高效、精準的科技手段提升公益訴訟案件的辦案能力。

2.裝備專用設備。一是要建立全方位、全覆蓋的立體取證體系,將取證方式從傳統相機拍照取證,延伸到應用取證勘察箱、單兵執法儀、移動指揮車、無人機和移動手機等各類信息技術取證。二是通過技術手段,使現場取證所獲取的照片、音頻、視頻等即時傳輸到證據中心,科學進行分析研判,得出可靠結論。三是建設指揮中心,通過大屏和交互平臺同步觀看無人機、單兵系統實時音視頻影像並遠程指揮現場調查取證工作,及時審核查看整體情況、辦案流程和原始證據。

3.加強檢務保障人員隊伍建設。要充分利用人才和資源優勢,下大力氣解決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要通過培訓、學習、考察等渠道,提高業務水平,要利用實戰,從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業務本領。

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是完善行政監督體系、加強司法監督的重要制度設計,是檢察機關行使法律監督權的具體方式。檢察機關檢務保障部門要深刻理解立法精神,準確把握立法要義,充分認識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對於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完善公益保護體系、規範行政行為、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意義,積極推動科技強檢融入檢察科技創新建設,促進檢察工作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檢務保障服務水平,促進檢察公益訴訟高效開展。

單位:陝西省米脂縣人民檢察院

作者:劉世雄

責編:高寶祥

相關焦點

  • 海南萬寧市檢察院推進「智慧+」建設打造智慧檢務新模式
    「智慧+公益訴訟」,為自貿港建設保駕護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最基本保障。在海南自貿區與自貿港建設過程中,開採利用資源需要加強監督,濫伐林木、非法採砂、填海造地、汙水排放等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多發生在野外。這些區域森林植被較多,地形複雜,傳統的現場派駐、人工測量取證方式難度大,耗時長,難以形成有效監督。
  • 大連市金州區人民檢察院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助力疫情防控
    大連市金州區人民檢察院 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助力疫情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大連市金州區人民檢察院堅持以「以人民為中心」的檢察工作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 七問·我答 | 吳中:篤行致遠助力大局發展,砥礪前行譜寫檢察華章
    按照監督辦案的標準和要求,進一步將刑檢、民行工作的亮點、優勢轉化為成績、數據,在重質量、增效果中要效率、看數量,更好地實現司法辦案「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堅持取長補短。正視目前速裁程序適用率低、行政公益訴訟提起數少、競賽授課貢獻不足等弱項短板,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主體責任,找準下一步收官衝刺的工作思路。堅持動態管理。
  •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檢務公開」研究
    2006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再次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人民檢察院「檢務公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認真充分地總結了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不僅對在實務方面如何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檢務公開制度的做了更加充分細緻的規定,而且還深化了「檢務公開"理論,為「檢務公開」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提供了正確方向指引和理論支持。以上種種表明,我國「檢務公開」從此進入了規範完善的發展階段。
  • 「公益訴訟3周年 特別報導」公益訴訟為「盾」 安順「檢察藍」護衛...
    2017年以來,公益訴訟改革在檢察系統全面鋪開,基層檢察機關如何擴大檢察公益訴訟的社會認知,形成監督合力?如何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助力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如何拓寬監督範圍將公益訴訟檢察改革引向深入?這些問題,無不考驗著基層檢察機關的智慧與幹勁。
  • 劉世雄:溫室中種出夢想
    小時候,劉世雄總想走出農村到城市生活。大學畢業後,在武漢工作兩年的劉世雄選擇回到家鄉種植溫室蔬菜。
  • 興和縣人民法院召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協調會 提前揭示案件爭點更好...
    興和縣人民法院召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協調會 提前揭示案件爭點更好保障裁判公正 2020-10-14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益訴訟案件個個立得住叫得響
    近日,龍華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剛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該院將公益訴訟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紮實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用一個個立得住、叫得響、影響大的公益訴訟案件和一項項管長遠、固成效的制度探索,築起一道防公益損害的「防火牆」。
  • 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的必要性
    自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以來,隨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深入開展,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數量大幅度提升,對辦案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辦案人員數量、水平等不能適應辦案需要的困難與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現有辦案制度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如何創新辦案模式,整合辦案資源,提高案件質效,是當前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新年首場新聞發布會聚焦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助力長江、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立足公益訴訟職能,積極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助力長江、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委員同聲」曹暉建議: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助力脫貧攻堅
    為此,省政協常委、致公黨四川省委常委曹暉建議:一、找準檢察公益訴訟與「脫貧攻堅」的結合點。檢察機關要緊緊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貧困地區食品藥品、水源地、人居環境和安全生產、扶貧項目的實施、扶貧資金的分配及使用等領域,深入調研,發現問題,以開展專項活動為抓手,助力脫貧攻堅。
  • 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羅輝到平潭調研指導公益訴訟協調指導...
    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羅輝到平潭調研指導公益訴訟協調指導中心工作 2020-11-12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泉州市檢察長傅建飛:探索文物領域公益訴訟 築牢泉州古城「法治...
    如今,我們要接過前人的接力棒,更全面、更有力地保護古城,並讓古城散發更耀眼的光芒。」談及全力保障申遺工作的重要性,泉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傅建飛深有感觸。 日前,泉州市人民檢察院印發《泉州市檢察機關開展「活態古城 生態泉州」公益檢察活動方案》,表明了泉州市檢察機關參與和服務保障「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工作,助力美麗泉州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 撫順檢察安忠穎——檢務保障有我 恪盡職守前行
    在她的努力下,清原縣院的智慧檢務工作走在了地區前列,信息化建設、「掌上檢察」手機平臺建設、12309建設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資金保障;院內基建項目、固定資產盤點、檢察官待遇落地實現等等也離不開她的積極工作;對於新的財務運行機制下遇到的難點和問題,也都在安忠穎的認真鑽研與溝通後迎刃而解。
  • 新聞發布會丨檢察公益訴訟 助力文物保護!
    省檢察院堅持帶頭辦案,以長城保護問題為突破口,成立由朱玉檢察長擔任主任檢察官的專案組,遵循「保護與發展並重,找尋最佳結合點」的原則,在對全省長城遺存保護狀況進行全面摸底,並現場調查14地28處長城遺存現狀之後,分別向兩個市級政府、一個省直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著力打造甘肅檢察助力長城保護的特色品牌。
  • 網際網路科技助力國家治理、公益訴訟為人民代言…… 第三場 「委員...
    搜狗公司執行長王小川委員他舉例道,盒馬生鮮每天為醫務工作者送上300份熱飯,滴滴的疫情防控碼幫助乘客更好地了解車輛的情況,同時進行登記,跟疾控中心進行聯動。作為網際網路科技的從業者,我們很願意用自己的擔當能力和活力,去幫助國家做更好的社會治理,幫助我們的國家發展。「王小川表示。
  • 玉泉區人民檢察院推行「蒙漢雙語接待」工作模式 保障訴訟參與人...
    依託蒙漢雙語檢務公開信息系統,完善硬體設施,優化接待環境 為了增加檢察工作透明度,保障蒙古族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玉泉區人民檢察院精心打造檢務公開信息系統(蒙漢雙語版),將相關檢務信息、政務信息、查詢
  • 民法典為公益訴訟撐腰
    公益訴訟檢察直接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同時也事關眾多民事主體共同的民事權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綠色原則」為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法律保障,實現了綠色發展從理念到制度的飛躍。生態環境是公益訴訟的重要領域,就檢察公益訴訟而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案件始終佔到一半以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提出「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要求。
  • 設立信託基金助力環保公益訴訟
    來源:深圳特區報作者:李舒瑜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李舒瑜)我市將設立生態環境公益信託基金,支持環保公益訴訟。昨天,《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規定(草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也是我國首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立法項目。為國家公益訴訟立法提供「深圳樣本」2015年,深圳成為全國首批公益訴訟試點城市。5年來,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資源領域共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57件,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8件。
  • 環境公益訴訟進入蓬勃發展期,社會組織如何乘勢而為?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的最高法和最高檢工作報告顯示,在2019年各級人民法院審結案件中,有1953起是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2019年檢察機關辦理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同比分別上升62.2%和10.1%。「作為我國環境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自2015年《環境保護法》修訂實施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