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科技戰何去何從?

2020-12-22 電子發燒友

貿易戰、科技戰何去何從?

智東西 發表於 2020-12-08 10:05:26

拜登上臺,對中國會變友好嗎?

昨天,美國大選正式落下帷幕,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勝出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雖然前任總統川普可能還會做一系列的訴訟來「垂死掙扎」,但大概率在明年一月份,年滿78歲的喬·拜登會正式出任美國第46任總統。

「川建國」輸給了「拜振華」

」川建國「最初來源於川普的另一個中國譯名「川普」。川普生於1946年,今年74歲,許多國人的名字中含有「建國」二字,意思為建設新中國。川普上任後開打的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處理上等事件觸發國內的愛國情懷高漲,許多人認為川普的一系列做法只會讓中國更團結,更好建設中國。

「拜振華」是網民為拜登取的中文名稱。「振華」有振興中華的寓意。這個提法在總統辯論後漸漸走進公眾視野。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是可以通過溝通解決問題的人。國內民眾認為拜登相對比較溫和,對華立場沒有川普強硬,言辭也沒有川普激烈,因此稱其」拜振華「,希望拜登如果勝選可以改善中美關係。

在8月中旬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一晚,拜登正式接受民主黨2020年總統候選人提名後發表講話,稱美國面臨著四大危機:新冠疫情、經濟危機、種族平等及氣候變化。

中國一直都是2020年總統大選外交政策的焦點議題。川普經常在政治集會上宣稱,拜登將會對中國採取軟弱的立場。

但當地時間10月25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發布了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專訪。拜登形容,俄羅斯是美國國家安全目前的最大威脅,而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被問到「哪個國家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時,拜登回答,「從破壞我們的安全與盟友關係來說,目前是俄羅斯」。他緊接著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取決於我們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將決定中美之間是競爭對手,還是進入涉及軍事層面的更嚴重競爭。」

在談到對中國政策問題時,拜登表示中國應該對不公平的貿易和環境政策負責,但是他不認可川普政府現行的單方面增加關稅的做法。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在聲稱拜登之子與中國存在商務關係,並指責競爭對手對中國採取軟綿態度。

但後來紐約時報報導稱川普自己的公司也存在類似的商務聯繫。川普的公司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嘗試進軍中國,以便為自己的酒店業出售商標專利。在一段失敗的嘗試中,他通過在中國的銀行帳戶向中國政府繳納了18萬8561美元的稅款。

面對川普的指責,拜登回應會因中國最近做出的一系列強勢回應而制裁該國,同時痛斥川普對華「軟弱」,說川普曾經為了贏得選票而不惜向中方示好。

結合拜登團隊表現出的「比川普更強硬」的競選風格來看,此番尖銳言論不排除是政治作秀的需要,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美國的民間和上層精英們的思想價值觀。

在他們看來,美國遭受苦難的根源是以前對華太過於「友好」,從而導致產業流失,貿易逆差。

貿易戰、科技戰何去何從?

拜登曾表示,除非增加對美國的投資,否則他不會參與任何新的貿易協定。此前,美國人民對前總統歐巴馬擴大貿易議程產生的貿易問題不滿,特別是與亞洲的貿易議程影響了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並幫助川普贏得了2016年總統大選。

現在,民主黨人決心不要犯下同樣的錯誤。拜登表示,「每項貿易決定的目標都應該是支持美國中產階級,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工資,促進本國社會進步。」

川普任期四年後,國際貿易體系開始崩潰,但拜登還是會致力於將其經濟和社會地位恢復到以前水平。所以,拜登的經濟計劃很可能包括對美國製造商品的優惠待遇,對國內產業的大量補貼以及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

拜登曾表示要啟動「購買美國產品」計劃,這項計劃側重於美國的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技術,預算為4000億美元。但是這項計劃將許多競爭激烈的歐洲和亞洲供應商排除在外,拜登還明確表示,政府「不會購買非美國製造的任何東西」。

除了呼籲採取更嚴格的貿易措施外,參議院民主黨成員還宣布了一項價值3500億美元的支出計劃,「以應對中國對美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構成的明顯威脅。

接下來可能的發展是,中國會繼續遵守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畢竟這些對美方有利,美國沒有必要放棄,但過去兩年內施加的懲罰性關稅則可能回復到正常水準。

不過,中美之間的競爭、甚至對抗已經是美國兩黨的共識,而決定兩國競爭主要態勢的就是科技,因此美方制裁中企的「科技戰」不會偃旗息鼓,還可能趨於激烈。

只是拜登政府的手段可能不同,會更加注重證據的收集。例如Tiktok,在「危害國家安全」的證據上較薄弱,可能會被放過;但是對於5G方面領先的通訊巨擘華為,因為對美國有潛在的威脅,很可能仍將實施制裁。

其實,無論誰上臺,都會針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主要分歧只是如何做。

拜登將繼續川普的反中國政策,但不同的是,他將與同盟國一起做,而不是像川普般使用單邊政策。所以,未來中美之間的衝突可能會更加激烈,美國對中國各方面尤其是科技上的限制可能會愈演愈烈。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美從貿易戰到疫情責任戰輿論戰下一步是否會引爆軍事戰爭?
    中美貿易戰《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指出:當今國際形勢深刻演變,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結構、亞太地緣戰略格局和國際經濟、科技、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與此同時,美國將退出《武器貿易條約》、美俄《開放天空條約》,高調聲稱永不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核武現代化、小型化步伐加快,企圖逼迫中國進入大國核武競賽,遏制中國發展勢頭。
  • 美國叫囂打貿易戰 中國不怕強力反擊
    川普打響貿易戰 系現代史上中美最大貿易戰                 李韜葵:中國打得起貿易戰 但不會在低層次上鬥                中美貿易戰之美國大媒體:均不支持貿易戰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英經濟學家:發動貿易戰只會適得其反
    英國經濟學家、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常務副校長史蒂夫·布拉德利認為,發動貿易戰只會適得其反,只有堅持貿易自由化才能滿足各方利益。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常務副校長 經濟學教授 史蒂夫·布拉德利:對於經濟學家來說,發動貿易戰只能適得其反,更多經濟學家支持貿易自由化,貿易應該是可以為各方帶來利益,不應是零和博弈。
  • 兩千多年前的貿易戰:齊國管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從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要結束的意思,中國的各行各業也都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響,美國之所以發起這場貿易戰爭,也是想著不戰而屈人之兵,通過經濟的手段使的中國屈服。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咱們中國的一位老祖宗就將這一手段運用的非常嫻熟了,並且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 貿易戰陰影下馬雲對話美國,為什麼是「萬能的Jack」?
    在今天馬雲於《華爾街日報》刊文分析貿易戰危害的一年前,美國《新聞周刊》以《貿易戰中的「萬能傑克」》為題,評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Jack Ma」的阿里巴巴,將為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積極正向的影響和價值。一年後的今天,在川普劍拔弩張,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的時候,Jack Ma果然如約而至。
  • 以史為鑑,看美國如何利用貿易戰稱霸世界
    小編按美國歷史上挑起過很多次貿易戰爭,這些貿易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經濟上的目標,也有政治上的目的。美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貿易戰打垮其他國家,遏制或者阻斷他國產業升級的道路,從而確保美國在全球獨大,消除他國的競爭威脅。下面,我們就看看美國是如何利用貿易戰實現大國崛起並保持大國地位的。
  • 貿易戰最高效幹員盤點 喀蘭貿易強行擺地攤
    喀蘭地攤組:孑+銀灰+崖心 自從孑哥上線之後不僅提升了不少新的玩法,而且利用本身貿易站技能的優勢,從而達成了孑和銀灰崖心目前貿易戰最高效組合的成就,雖然某些意義上其實也並不算最好的選擇,不過這個組合實在是玩梗能力超強,喀蘭貿易如今也要擺地攤了。
  • 葉檀財經:科技戰主場在AI 百度人工智慧軟硬兼施應對「卡脖子」
    對中國人來說,除了單純的疫情戰役之外,我們還有一場更為持久、更為激烈、關乎國運的科技之戰。華為、中興、海康、Tiktok,多少民族企業、科技企業,被迫浴血奮戰,拼命搏殺!為什麼中國要承受這麼多苦難?一方面,因為中國夠強大,另一方面,因為中國還不夠強大!
  • 歷史上的貿易戰:180年前,中國打的第一場貿易戰!
    如今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難捨難分,頗有一副魚死網破的姿態。許多人在此之前從未聽說過「貿易戰」,仿佛這次是歷史上中國對外的第一次貿易戰。其實,早在180年前,中國就打過第一場貿易戰了,並深深改變了整個亞洲的格局,影響至今。那場貿易戰其實大家都耳熟能詳,它的名字就叫做鴉片戰爭!
  • 貿易戰影響短空長多 成長風格基金受關注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其對於大類資產配置的影響尤其是對A股市場的影響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機構多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A股的影響將逐步消化,對通訊、電子、汽車等行業而言,影響短空長多。而A股市場上近期重倉這些板塊的基金表現居前。機構認為,二季度基金可以逐步調倉至成長風格。
  • 美媒:拜登將提名這位美籍華人任貿易代表,能說流利普通話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白宮即將易主,中美貿易摩擦將何去何從?隨著當選總統拜登繼續加快組建新政府的腳步,有消息披露拜登即將提名一位能講一口流利普通話的美籍華人任美國貿易代表。當地時間12月9日,「politico」、《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主流美媒均援引知情人士的話透露稱,拜登將提名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貿易法律顧問、美籍華人凱薩琳·戴(KatherineTai)擔任這一職位。倘若提名獲參議院批准,凱薩琳將成為首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有色人種女性。
  • 以鄰為壑,互相傷害——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
    原標題:以鄰為壑,互相傷害——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 要聞 以鄰為壑,互相傷害——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2018年6月20日 07:11:25 本文節選自微信公眾號「姜超宏觀債券研究」,作者為姜超、梁中華、宋瀟。
  • 中美貿易戰 選對投資標的 仍有利可圖
    中美貿易戰開打引全球股市震蕩,不過,股市出現大幅波動,對主動投資者來說是個大好機會,只要認清貿易戰的贏家和輸家,選對券商,賺錢仍是輕而易舉。 首先,從貿易戰的贏家來看,自然是那些川普通過加徵關稅想要保護的產業,包括鋼鐵、機器人和能源產業。
  • 國際丨歐美貿易戰「降溫」之際,德國外長卻來到了亞洲
    ◆ 德國外長表示,參與國家應共同在國際組織中承擔責任,致力於維護國際法,填補部分由於某些國家從國際舞臺抽身造成的空缺◆ 分析稱,德日的走近是川普奉行「美國優先」、忽視西方盟友的背景下,這些國家的「抱團取暖」◆ 媒體援引馬斯的話說,歐盟和日本籤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向全球釋放了清晰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信號◆ 可以預見的是,各方圍繞推進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方面的博弈依然不會停歇
  • 【國際銳評】在全球貿易戰下,「綏靖者」難逃被反噬的結局
    原標題:【國際銳評】在全球貿易戰下,「綏靖者」難逃被反噬的結局[   7月以來,川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頻頻引發各國強烈反制。繼加拿大對價值約126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墨西哥啟動第二輪反擊行動對3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之後,中國6日被迫對34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同一天,俄羅斯也宣布將對美國部分商品加徵關稅。
  • 兩位美國前駐華大使發聲:「貿易戰給美國造成嚴重問題」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美媒稱,兩位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前州長洪博培和駱家輝說,惡化的中美關係對他們所在州的貿易、旅遊、就業和人員交流造成很大損失。他們認為,從地方層面恢復中美交流對各州人民福祉至關重要。
  • 中美貿易戰兩周年 超級大國關係處於「令人擔憂的」低谷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動機是縮小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目前逆差已經縮小。中國繼續購買美國的農產品,這被視為對川普11月贏得連任的計劃至關重要,但人們普遍認為,這些農產品是給看似即將崩潰的領帶貼上的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