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榔頭》臨時失約,但其背後的故事同樣精彩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文丨網際網路+體育,作者丨阿脆

北京時間6月8日,以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為主角的紀錄片《鐵榔頭》原計劃將正式在全球網絡上映。

但在播出前15小時,製片方突然決定,這部備受期待的紀錄片暫時取消網絡上映。

製片方表示,因為影片預告片發布後引起的轟動超出了製片方的想像,中國觀眾對於這部影片充滿期待,因此他們決定先暫停在海外的上映,優先製作中文版並改在中國首映。

由於面對全球市場,在此前規劃中,紀錄片都是以全英文方式播出。製片方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在加班加點儘快推出中文版內容,力求片子在最短的時間內能與中國觀眾見面。

《鐵榔頭》由國際奧委會(IOC)的奧林匹克頻道推出,是其五環系列記錄電影之一。同時也是第一部、唯一一部由女性作主角及導演的紀錄片。執導的是知名美籍華人演員、導演陳衝。

整部影片全長1小時39分,在多個採訪對象中,穿插著的不同回憶片段,全面展現了郎平在過去近40年裡,有關排球、人生、家庭以及信念的點點滴滴。

值得關注的是,這部影片從2017年就開始立項策劃,到如今已經歷經了3年的準備執行。但在過去3年裡,關於這部影片的消息卻寥寥無幾。

《鐵榔頭》究竟是如何立項的?為什麼是陳衝來導演這部紀錄片?這部片子為什麼3年後才公開相關消息?《鐵榔頭》這部紀錄片拍攝的意義是什麼?

在正片延期與大家暫時「失約」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先聊一聊《鐵榔頭》背後的創作故事。

3位優秀女性孕育出的偉大作品

或許是巧合,或許是註定。《鐵榔頭》誕生於三位優秀女性的惺惺相惜中。

郎平出生於1960年,18歲開始進入國家隊打球。1981年,郎平所在的中國女排拿下了中國三大球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此後5年時間裡,中國女排實現「五連冠」,郎平憑藉卓越的表現也一躍成為世界級的體育明星。

但同年她選擇退役,1987年遠赴美國繼續自己的學業。在郎平及老一輩球員相繼離開後,中國女排不可挽救的進入了一段低谷期。此時的郎平在海外也一直處於奔波之中。

經歷了在海外打球賺錢、海外執教的短暫經歷後。1995年,郎平被聘為中國女排主教練,率領隊伍走出了低谷。

2005年,由於家庭原因,郎平接受了美國女排主教練這份職位邀請。在2008年奧運會上,她帶領美國隊在北京戰勝中國隊,同時也遭受了自己職業生涯最大的爭議。

2013年,郎平再次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在她的帶領下,中國女排重新找回往日的風採。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讓郎平重塑輝煌。

「一點點了解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在中國的地位,尤其是『鐵榔頭』郎平後。我覺得她的確很有國際女性的象徵意義,也很有中國民族英雄的象徵意義。」這是《鐵榔頭》製片人林捷瑩對於郎平的評價。

林捷瑩曾經是國際羽聯的媒體官員,2015年國際奧委會奧運頻道推出之後,她曾為這個頻道拍攝過關於中國體育的多部影片。

2017年,IOC奧運頻道五環系列製作團隊想拍攝一部關於亞洲運動員的紀錄片,他們在第一時間詢問了林捷瑩,希望她推薦一位運動員。

「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郎導。」林捷瑩說。

也正是因為林捷瑩對於郎平的這份了解和肯定。她所撰寫的關於郎平的故事大綱受到了國際奧委會奧運頻道和好萊塢製片公司的肯定,很快,他們就決定拍攝這部片子。

主角確定了,誰來拍?林捷瑩認為這是她製片生涯遇到的最大考驗之一。

作為IOC奧運頻道的重要系列,五環系列電影每一部都需要知名導演執導,同時這位導演需要能夠把控住郎平這個國際化人物的壯闊生涯。

「比如預告片裡郎導說的那句,人生就是一個選擇題,就看你選什麼。我們需要的導演就是能了解郎導這方面思想的人物。」林捷瑩表示。

曾在舊金山參加過製片比賽時認識的陳衝走進了她的視野。

陳衝出生於1961年,只比郎平小了1歲。她在電影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巧的是她和郎平人生軌跡十分相似,在國際化方面有著感同身受的經歷。

同時陳衝也算是中國女排的球迷,她在美國留學期間,中國女排在美國比賽的時候,她曾多次前往中國女排的公寓裡為她們做飯、包餃子。

果然,陳衝收到林捷瑩的邀請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林捷瑩的協調之下,她們三人見面洽談後,這部由三位女性促成的偉大紀錄片正式開拍。

3年用心打磨出的真實郎平

陳衝曾表示,自己拍攝《鐵榔頭》的主要動力,來源於她對於郎平的好奇心。於是雙方在第一次正式採訪時,陳衝就與郎平聊了整整一天。

儘管此前對於郎平及中國女排有著多年的關注,但想要全面講好郎平近40年的職業生涯,豐滿的塑造出郎平的形象。陳衝及製作團隊深知,他們還需要挖掘更多的故事。

《鐵榔頭》這部紀錄片是以採訪+大量史實資料的形式進行製作的。為了更多方面的客觀呈現出郎平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形象。製作組單在採訪這方面,就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

根據林捷瑩的介紹,在國內,除了郎平的姐姐、女排隊員們之外,他們也採訪了相關的媒體記者、體育歷史教授等。

為了了解郎平早年打球的經歷,他們還特地到漳州女排訓練基地採訪了同樣曾為中國女排帶來輝煌與榮耀的教練陳忠和。

由於郎平職業生涯有另一段重要的人生是在美國度過的。因此製作組從她1984年奪得奧運會的對手美國隊,到郎平剛到美國時給他地方住的美國夫婦,再到2008年執教美國女排時的隊員,無一例外,全部做了詳細的採訪。

在採訪過程中,郎平昔日的一位美國隊對手的態度讓林捷瑩印象深刻,「我找到她時,她說自己是很不想接受採訪的。因為郎平好像太完美了,她無話可說。」

除了中國美國這兩個郎平長期往來的國家外。由於郎平在1999年前後曾執教過義大利摩德納俱樂部女排,因此製作組還遠赴義大利找尋曾與郎平相識的人進行採訪,其中就包括擔任土耳其女排主教練的古德蒂。

兩年的採訪給製作組積累了大量的視頻素材。但除了這些採訪外,史實資料的收集整理同樣是一件相當費力的工作。

好在這部紀錄片是由國際奧委會推出的,製作組因此得到了國際排聯,中國、美國排聯的多方幫助。他們從官方的資料庫中,找到了很多郎平當年作為運動員、作為教練員的珍貴資料,其中還包括一些攝影師拍攝的珍貴老照片。

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後,製作組又花了一年的時間來進行後期的剪輯製作工作。整個製作組對於這部紀錄片的推進一直相當低調。

《鐵榔頭》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是陳衝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被拍到工作室的牆上掛滿了郎平照片,那個時候大家才知道了陳衝在拍攝一部關於郎平的影片。

為什麼前期沒有任何宣傳,陳衝及林捷瑩並未對此表過態。但在記者看來,一方面或許是國際奧委會對此類影片有嚴格把控,而另一方面則或許是製作組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影片製作上,他們想用心打磨出一部好作品。

《鐵榔頭》不止是一部體育紀錄片

相信大家對於1個多月前掀起全球廣泛討論的另一部體育紀錄片《最後之舞》還印象深刻吧。

這部在豆瓣獲得9.7分評價的高分紀錄片,其背後的製作公司MandalaySports Media,正是《鐵榔頭》的製片公司。

同時《最後之舞》的出品人JonWeinbach也是《鐵榔頭》的出品人和監製。

國際奧委會推出、好萊塢費時三年製作。這樣的製作規模其實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鐵榔頭》並不僅僅只是講述一位偉大運動員職業生涯的紀錄片。

國際奧委會的五環系列影片,到如今共推出了4部。有講述古巴拳擊實驗性變革培養出奧運冠軍的《人民鬥士》;有講述阿根廷籃球如何將「夢之隊」拉下馬獲得奧運冠軍的《黃金一代》;有講述冰球黑馬捷克奪得奧運冠軍的《長野記錄》;還有講述美國奧運摔跤傳奇加德納的《魯倫-加德納不死》。

每一部影片,都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絕佳體現,國際奧委會希望通過這些動人心魄的故事,讓大家銘記這些偉大運動員的同時,也感受到體育精神帶來的魅力。

而這部影片對於郎平及中國女排同樣意義非凡。在以往我們的印象中,郎平是天之驕子,她是中國在女子排球項目上的一顆定心丸,她是一位偉大的運動員及教練員。

但《鐵榔頭》也從郎平的生活、情感、信念角度出發,直抒她在排球與家人之間的抉擇,儘管備受爭議,但她仍想做好一位母親。

「人生就是一個選擇題,就看你選擇什麼。」「作為強者要面對更多困難。」在《鐵榔頭》裡,郎平也展示著自己「脆弱」的一面。

原計劃6月8日網絡上映《鐵榔頭》,是要參加「WeAre One:AGlobal FilmFestival」(我們在一起:全球電影節),這個電影節是在全球遭受疫情期間,鼓勵大家在家隔離支援新冠疫情防疫工作的免費線上活動。

《鐵榔頭》原計劃在此節點播出,一方面是為世衛組織抗擊疫情募集捐款,另一方面,「我認為,郎導這個人物象徵著執著和勇敢。當前在疫情情況下,製作和上映這部關於郎導的紀錄片,我希望能給予世界一種執著與力量,也給予大家一定的希望和啟發,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努力能夠促進文化交流。」林捷瑩說到。

儘管現在因為特殊原因影片暫時「失約」,但《鐵榔頭》所傳遞出的信念和精神不會變。好飯不怕晚,相信我們與《鐵榔頭》很快就能正式見面。

*《鐵榔頭》背後創作內容採訪源自公眾號「我愛女排(welovevolley)」,「網際網路+體育」轉述相關內容已獲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郎平紀錄片"鐵榔頭"臨時取消全球首映
    時光網訊 原定北京時間6月8日在Youtube上線的紀錄片《鐵榔頭》臨時取消首映。該首映是Youtube聯合全球20大電影節舉辦的「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活動的組成部分。
  • 紀錄片《鐵榔頭》今夜失約!未來中英文版共同首映
    備受關注、原定今夜線上首映的紀錄片《鐵榔頭》,要和大家暫時「失約」了。《鐵榔頭》製片人林捷瑩今日透露,5月下旬,這部紀錄片在全球首映的消息發布引起的轟動超出片方想像,郎平在中國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更是超出預計,他們接到了太多的詢問都是關於如何在中國收看這部紀錄片,這讓片方開始重新考慮首映的時間和渠道。「經過討論,最終我們決定這部紀錄片在中國首映。」
  • 《鐵榔頭》上線「失約」,陳衝:將打造中國式全球首映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6月8日,近期,由Youtube和翠貝卡合作的全球性虛擬電影節「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正在舉辦,其中由陳衝執導的紀錄片《鐵榔頭》,原本預計在美國西部時間的6月7日中午正式上線(北京時間
  • 失約海外影展,郎平紀錄片《鐵榔頭》要在中國做全球首映式!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6月8日原本是陳衝執導的郎平紀錄片《鐵榔頭》在「WeAreOne」全球線上電影節進行全球首映的日子,不過它卻失約了,導演陳衝給出的理由是,《鐵榔頭》要打造中國式全球首映。據介紹,紀錄片《鐵榔頭》聚焦了郎平這位傳奇女排運動員和教練員的職業生涯和心路歷程。《鐵榔頭》製片人林捷瑩透露,「經過討論,最終我們決定這部紀錄片在中國首映。」「這幾晚我們都在熬夜籌備中文版。」
  • 陳衝執導郎平紀錄片《鐵榔頭》 要先給中國觀眾看
    近日,陳衝執導的郎平紀錄片《鐵榔頭》吸引了文體兩界的目光。但它卻「失約」了。原來,考慮到中國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的熱情,片方臨時撤檔,決定把首映放在中國,目前正在後期補充中文版內容。 紀錄片《鐵榔頭》一方面聚焦了傳奇女排運動員、教練郎平的職業生涯。另一方面,該片也是著名演員陳衝歷時三年多時間所執導。
  • "鐵榔頭"郎平集榮譽於一身背後的故事
    故事源自生活,這部作品照應的是現實中的"排壇巨星"郎平的榮耀一生背後的勵志故事。作品在上映後,就不斷湧現出作品背後的花絮,郎平的女兒白浪成為了母親年輕時期的最佳人選,郎平號稱多年的"鐵榔頭",她的鐵締造了一個中國女排巨星的誕生。
  • 陳衝和郎平聯合打造的《鐵榔頭》,意外撤檔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小娟 原計劃於北京時間6月8日在海外網絡上映紀錄片《鐵榔頭》,卻遭遇了臨時撤檔,原因是片方接到了許多關於如何在國內觀看該片的詢問。《鐵榔頭》導演、美籍華裔著名演員和導演陳衝在她的微博中向世人宣告,「觀影預期遠超想像!《鐵榔頭》今夜失約,火速打造中國式全球首映!」疫情打亂了太多人的計劃,例如由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女排題材電影《奪冠》究竟何時才會在影院裡與觀眾們見面,還沒有定論。
  • 「鐵榔頭」郎平集榮譽於一身背後的故事
    故事源自生活,這部作品照應的是現實中的"排壇巨星"郎平的榮耀一生背後的勵志故事。作品在上映後,就不斷湧現出作品背後的花絮,郎平的女兒白浪成為了母親年輕時期的最佳人選,白浪不僅繼承了母親的修長身高,連帶運動天賦也一併繼承。
  • 想看的人太多,陳衝紀錄片《鐵榔頭》將在中國首映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由陳衝執導的,關於郎平的紀錄片電影《鐵榔頭》原計劃在北京時間6月8日凌晨4點亮相「We Are One」全球線上電影節首映。不過它卻「失約」了。《鐵榔頭》今夜失約,火速打造中國式全球首映!」陳衝新浪微博截圖據悉,《鐵榔頭》聚焦郎平這個體育迷熟悉的傳奇女排運動員、教練員的職業生涯、心路歷程、排球哲學。之前《鐵榔頭》預告片一出來,就引發眾多影迷關注。
  • 郎平紀錄片《鐵榔頭》改為中國首映 上映時間未定
    6月8日早,《鐵榔頭》導演陳衝轉發了關於電影首映的一條微博:《觀影預期遠超想像!《鐵榔頭》今夜失約,火速打造中國式全球首映!》。文章中表示:原定今夜線上首映的紀錄片《鐵榔頭》取消了世界首映,原因是片方在全球首映消息曝光後,收到了關於如何在中國收看這部紀錄片的詢問。
  • 想看的中國觀眾太多 郎平紀錄片《鐵榔頭》改為中國式全球首映
    由陳衝執導的郎平紀錄片《鐵榔頭》原計劃於北京時間6月8日凌晨亮相「We Are One」全球線上電影節並在海外網站進行全球首映,不過今日它卻「失約」了。陳衝在微博解釋稱,「觀影預期遠超想像!《鐵榔頭》今夜失約,火速打造中國式全球首映!」
  • 《鐵榔頭》6月7日首映,這些背後的故事你知道麼?
    由著名華人影星陳衝執導,以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為原型拍攝的紀錄片《鐵榔頭》將在6月7日,在國際視頻網站Youtube上推出的「同一個世界:一個環球電影節」上首映。郎平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也是值得記錄的一生陳衝與郎平是同齡人,都是上世紀60年代初生人,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倆人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在80年代初成為中國的全民偶像,隨後去美國留學,在各自的領域內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正是有了這些相似點,陳衝執導的這部紀錄片《鐵榔頭》才更加令人期待。
  • 全球首映緊急「撤檔」 紀錄片《鐵榔頭》改為中國首映
    6月8日,紀錄片《鐵榔頭》的導演陳衝在微博上宣布,《鐵榔頭》要和大家暫時「失約」了。該片由8日的全球首映緊急「撤檔」,改為中國首映。製作方將儘快確定首映時間,找到適合中國觀眾觀看的平臺放映,並配置中文字幕。
  • 郎平紀錄片《鐵榔頭》改為中國首映 導演陳衝官宣
    郎平紀錄片《鐵榔頭》改為中國首映 導演陳衝官宣 時間:2020.06.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紀錄片《鐵榔頭》改成「中國首映」 將儘快確定時間
    半島記者 黃靖斐 6月8日早,陳衝在微博轉發一條關於「原定今夜線上首映的紀錄片《鐵榔頭》,要和大家暫時『失約』了」的文章。文中透露,原計劃今天凌晨4點亮相「We Are One」全球線上電影節首映的紀錄片,最終改成將在「中國首映」,並將儘快確定時間。
  • 就是街舞》第三季,選手們背後的故事同樣精彩
    而在上周末剛剛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四位導師隊長四輪精彩的 Battle 更是讓現場的選手和屏幕前的觀眾們紛紛熱血沸騰。他們背後的故事以上三位選手、裁判,便是在前兩期節目中為筆者留下較深刻印象的 Dancer,而在今天的內容中,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與穿搭心得。
  • 有哪些流行金曲背後的故事讓你動容?有時候歌曲背後故事更加精彩
    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既然影視劇拍攝有很多都改編自真實事件,文學創作也有很多都有真實原型,歌曲的創作當然也有很多來自真實故事。一首歌的歌詞,其實就是詩歌,和文學是相通的。歌曲的旋律,也是在表達作曲者的內心情感,所以很多流行歌曲,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今天就讓咱們說說,哪些經典歌曲背後的故事曾經打動了你。
  • 「鐵榔頭」郎平,最長最全的人生故事
    在你們為中國了不起的女排姑娘們歡呼喝彩的時候,請不要忘記站在女排背後那個居功至偉的郎平郎指導,中國女排欠她太多太多太多。「最有含金量金牌」的背後,是賽後人人讚頌的女排精神。年幼的女兒不懂越洋電話的昂貴,總喜歡在電話裡唱歌或者講故事給媽媽聽。而這一通電話下來,往往就要花掉她一整個月的工資。但她卻甘願如此,作為一名母親,自己虧欠女兒實在太多太多。
  • 鐵榔頭與黑曼巴:都是傳奇球員當教練,卻同樣被女兒質疑不懂球
    鐵榔頭和黑曼巴,兩個看起來似乎完全沒有關係的人卻有許多共同點,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兩人都是傳奇球員。郎平球員時期的比賽很少,只有國家隊的比賽可以打,當時還沒有國內聯賽,通訊傳媒技術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但郎平依然是當時所有中國球迷心中的英雄,這一點毋庸置疑。
  • 從「鐵榔頭」到「鐵教頭」,60歲的郎平,人生故事比電影更感人
    憑藉著賽場上,又快又狠的扣球,國人給郎平起了個外號叫「鐵榔頭」,當時的球迷們看排球比賽,只要看到郎平上場,立馬都會起身歡呼,期待「鐵榔頭」狠狠「教訓」國外運動員。同樣,當對手看到比賽名單裡有「郎平」這個名字時,也會暗自覺得「倒黴」,深感「冤家路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