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書蟲媽媽
你當了父母后,最關心的是什麼?很多人會回答,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樣都不敢放鬆。是的,我也是這樣,自從當媽後,我秒變成各種「專家」,密切關注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針對每個問題又是如何去解決等。
在民間,有句順口溜:「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指的是寶寶什麼時候學會翻身、坐、翻滾、爬行、走路等大動作的發展狀況。小悅是一位新手媽媽,她對照著這句順口溜,發現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有些不同,例如:「三翻」指的是寶寶三個月會翻身,而她家寶寶卻是在5個月的時候才學會了翻身。她真擔心寶寶大動作發育是否落後了?日常需要做什麼訓練才能幫助孩子的大動作發展?
針對小悅遇到的問題,我專門查閱了相關的權威資料,今天整理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關於寶寶大動作發展系列問題,你想了解的,基本都可以找到答案。
01寶寶的大動作是指什麼?
粗大運動簡稱大運動或大肌肉運動,是運用個體功能,配合大肌肉運動,以有計劃、有系統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個體的運動機能,促進身心發展。簡單地說嬰幼兒的大動作通常包括翻身、坐立、爬行、走、跑、跳、鑽、投、拋、攀等,粗大動作發展是嬰幼兒大腦成熟的一項重要指標。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大運動,孩子上幼兒園後,將學會拍球、跳繩、跳彈簧床, 使個體在生活空間中的動作更為精密與敏捷,通過這些訓練,兒童能在手、眼、腳的配合與協調方面大為加強,在動作的速度、方向、力量與變化等方面,也會更加成熟。
02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麼規律?
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的,具體的規律是按以下幾點進行:
①全身性再細化
嬰兒的最初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然後慢慢逐漸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例如:剛出生的寶寶,他哭鬧的時候,會全身扭動,手腳並動,但這些動作都是籠統的,並不準確。
②從上部到下部
嬰兒的大動作發展是從身體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最早的動作是在頭部,其次在軀幹,最後是下肢。就是沿著這樣方向發展: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等。
③大肌肉到小肌肉
寶寶的大動作是按照先大肌肉動作再到小肌肉動作這樣的發展的方向。
03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麼特點?
不同的年齡階段,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特點不同,父母要根據寶寶的大動作發展特點,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下面我們來看看每個階段的特點,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看看是否達標?
0~1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0~1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移動運動為主,比如:躺、爬、站等。
1~2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1~2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由移動活動向基本運動技能過渡,如:爬(障礙爬)、走、滾、踢、扔、接等。
2~3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2~3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向各種動作均衡發展,如: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線走、側身走或倒著走)、跑(追逐跑、障礙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擲運動器具、蕩鞦韆、蹬童車等。
04不同年齡寶寶,如何進行大動作訓練呢?
嬰幼兒動作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要求,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適宜的運動遊戲進行訓練。下面我們針對四個不同時期,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動作訓練遊戲?
(1)寶寶的原始反射支配時期
0~6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仰臥、側臥、俯臥、翻身、蠕動、抱坐、扶坐等動作發展有關的遊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翻身遊戲。
具體玩法:
①拉手翻身
寶寶仰臥的時候,家長拉起其一只手,帶動其身軀翻轉過來變成俯臥,也可以由俯臥再拉手變成仰臥。
②被單翻身
將寶寶放在被單上,家長抓住被單的兩個角,輪流拉高或放低,讓寶寶在被單裡滾來滾去,體驗翻身的要領。
③翻身過物
待寶寶能夠隨心所欲地翻動身體時,家長可以在床上擺放一些障礙物,如枕頭、棉被等,讓嬰兒從上面翻過去。
溫馨提示:不同的翻身遊戲,適合4~6個月寶寶,每次玩的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2分鐘,每天次數可以根據寶寶的情緒和狀態而定,情緒和狀態好的情況下,可以多玩幾次。在玩翻身遊戲時,最好選擇在喝完奶半小時以後。
(2)寶寶的步行前時期
7~12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坐、爬行、扶站、姿勢轉換、扶走等動作發展有關的遊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為寶寶推薦玩爬行遊戲。
①雙側交互爬行
剛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給寶寶選擇平整的地面,鋪上爬行墊,把寶寶放在爬行墊上。寶寶爬的時候是右手前進,左腳跟進,然後左手前進,右腳跟進,如同四足動物行進的姿勢。
②上下斜坡爬行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爬行技巧後,家長可以把寶寶放在有上下斜坡的地方爬行,每爬一步,身體就會感受到一次地心引力的變化,這種爬行過程可使前庭平衡系統得到充分的訓練。
③爬跪站坐訓練
寶寶已經很熟悉爬行方法後,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升級爬行法。在爬行時,讓寶寶停下來改做其他動作,然後再繼續爬行,如把跪立、攀物站起、坐下俯臥等動作與爬行組合在一起,使寶寶能夠在爬行過程中不斷變換動作,刺激大腦細胞的活動,培養其平衡能力。
溫馨提示:爬行遊戲適應6~12個月進行,每個寶寶喜歡的爬行的方法不同,家長不要強迫孩子。研究發現爬得好的孩子,平衡感更強,他們在走路的時候更不容易摔跤或磕磕碰碰,會爬行的孩子比不會爬行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強。
(3)寶寶的步行時期
1歲~1歲半的幼兒應選擇與站立、獨立走、攀登、掌握平衡等動作發展有關的遊戲進行訓練。在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走的遊戲。
①推玩具車
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選擇玩具車、手推車、學步推車等,可以讓幼兒用兩手扶著在地上推著走,藉助車的力量學會如何邁步。
②跪著走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走路技巧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跪在床上用膝蓋走路,有助於訓練他的平衡機能。
③跨越障礙物
孩子已經學會了走路時,家長可以在地上擺一些高約20釐米的障礙物,鼓勵寶寶跨過去,可以訓練孩子的單腳站立的能力。
溫馨提示:這個行走訓練遊戲,適合10~36個的寶寶。寶寶學會行走,擴大了寶寶的認識範圍和活動範圍,同時也發展了寶寶的全身動作,促進了寶寶的心理髮育。
(4)寶寶的基本運動技能時期
1歲半~3歲的幼兒應選擇與穩步行走、跑步、攀登樓梯、跳躍、單腳站立、翻滾、走平衡木、拋物、接物、旋轉等動作發展有關的遊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球的遊戲。
具體遊戲方法:
圍繞丟、拋、踢、拍、投等基本動作,變換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遊戲訓練。
拋球:讓寶寶抓著球,反覆把球拋到牆上和地上指定的地方,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肌肉和關節。
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用腳踢著球走,或對著積木、易拉罐等目標練習踢球。
拍球:把球扔在地上,引導孩子用手去拍1~3次。
投球:用一隻手或雙手做向前、向上、向下的投球動作。
溫馨提示:這個遊戲適合1~3歲的寶寶,可以每天和寶寶多玩3~4次,每次控制在1~3分鐘,如果寶寶興趣很高,可以延長到5~10分鐘。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
動作發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肢體運動,是衡量寶寶發育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寶寶認知能力和智力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父母,都應該重視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根據寶寶的大動作發展規律和特點,選擇適當的遊戲訓練,促進體能和智能發育,讓娃更聰明。
小書蟲媽媽,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早教老師,多平臺原創優質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