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等五裡橋》
本期嘉賓:黃維滿(安海鎮曾埭村服務中心副主任)
前言:實施生態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事關廣大農民福祉。近日,晉江市安海鎮曾埭村服務中心副主任黃維滿做客《相等五裡橋》節目,講述曾埭村多年來在生態方面的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舉措、成效和計劃。
《相等五裡橋》節選
曾埭村榮譽
1、2015年獲評晉江市美麗鄉村候選村
2、2016年獲評福建省 「千村整治、百村示範」示範村創建村
3、2016年獲評泉州市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村稱號
4、2016年獲評晉江市最美鄉村創建村稱號
5、2016年獲評晉江市「領頭雁」工程示範村稱號
6、2016年獲評晉江市2013-2015年度文明村稱號
7、2017年獲評晉江市第二批最美鄉村稱號
8、2017年獲評晉江市「六守六無」平安村(三星)稱號
9、2017年獲評泉州市新農村試點村稱號
10、2019年獲評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稱號
(一)文化先行,帶動鄉村振興!
講述曾埭村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建設
地理位置和村史
曾埭村歷史悠久,據傳,曾埭因歷史上曾經有曾姓人居住過而且面臨海埭而得名。繼後,黃護九世裔孫黃庚遠開基曾埭,仍然沿用曾埭村名。曾埭位於安海鎮西部,北至大深公路,西南面與南安市樸裡村隔溪相望,東南面毗鄰安平橋生態公園,而且曾埭與安平橋生態公園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
1、曾埭先祖-黃護(慈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紫雲金柄黃氏名人系列連環畫 「紫雲金柄黃氏名人」系列連環畫由中共翔安區委宣傳部指導,翔安區圖書館牽頭編輯設計,翔安區文體廣電出版旅遊局、新圩鎮委員會、新圩鎮政府、翔安區圖書館、翔安區青少年宮、新圩鎮金柄村黨支部、新圩鎮金柄村委員會、江夏紫雲黃氏金柄大宗理事會、金柄村紫雲書院聯合出版發行的紫雲黃氏優秀歷史名人連環畫冊。
先祖善德 光前裕後
黃護是捐獻桑園宅第興建泉州開元寺的黃守恭廿四世裔孫,青年時隨姑父高紀昌到廣東及南洋渤泥(今汶萊)經商,十年後歸來,居晉邑安平裡(今安海黃墩)。黃護是宋時安平首富,也是大慈善家。宋建炎四年(1130年),黃護捐錢購地建鰲頭精舍,又稱石井書院(今安海朱祠),作為宋理學名家朱松、朱熹父子講學之所。石井書院是泉州地區四大書院之一,被稱為「閩學開宗」之地。古時安平與南安水頭隔海相望,通行不便,他捐巨資首倡創建安平橋,獲得安海龍山寺祖派、智淵兩位高僧的擁護支持,經多方集腋,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興工。橋未建成時因操勞過度於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不幸逝世,其子黃逸時任新興化令(莆田縣令),繼承先志,續建安平橋,於1151年始告功成,前後歷時十四載。1961年,安平橋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安平橋生態公園已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是泉州十八景之一。安平橋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全長5華裡,俗稱「五裡橋」。
2、曾埭開基祖-黃護九世裔孫黃庚遠
黃逸,膝下有三子,長子仕泰,宋皇室郡馬,其後裔散居江、浙地區。次子仕南,後來開基呂林(今桐林村)。三子仕榮,先居於內坑蓮池頭,後分衍菌柄、上方等村。護公、逸公為桐林黃氏一、二世祖。
黃護的九世裔孫黃庚遠,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開基曾埭,為曾埭黃氏開基祖。黃庚遠初來曾埭村時,是靠養鴨母起家的。當時村前一片海灘地,小魚蝦、貝殼類等水生物十分豐富。這些水生物富含蛋白質、鈣質,鴨子吃了不僅長得快,而且下蛋率很高,因而留下了「100隻鴨母下101個蛋」的美麗傳說。後來,歷代前輩先人有不少人養鴨母,直到解放後的農業社年代,生產隊也還在養鴨母,派有飼養經驗的人專門負責。此後,為了保護水域生態和鄉村環境,村裡已無人再從事鴨子養殖業。
3、曾埭村地理位置的特點
民間諺語:「九溪十八壩,盡歸於曾埭」。
建村初期,村前仍是一片海灘涂地,屬於江河出口的衝積地帶。村後背靠蓮花山小山頭,海拔只有幾十米。區域內總的地形地貌是北面高南面低。昔日,每天漲潮時,海水湧進來,海灘地一片汪洋。經過一代又一代先輩族人的不懈努力,圍墾海灘,如今海灘已成為千畝農田,是名副其實的滄海桑田。村前千畝農田夾在兩大水系之間,分別是大盈溪和外曾溪。大盈溪與南安市的水頭鎮交界,發源於南安市的柏峰山,匯聚九道溪流,故舊時又稱「九溪」。因溪水流經曾埭村區域,所以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句話:「九溪十八壩,盡歸於曾埭。」外曾溪從外曾莊村邊流出,流經曾埭村前河道,經過水頭村和後埭頭村地界,進入與西垵村交界的西沽港,最後經過大水閘匯入大盈溪。
4、鄉村彩繪再現「古驛道」商貿繁榮
《相等五裡橋》節選
鄉村彩繪(老街裸牆整治及3D歷史文化彩繪、五埭小學交通安全勸導教育宣傳)
5、改造和建設-鄉村記憶鄉村文化館
鄉村記憶鄉村文化館
鄉村記憶鄉村文化館:五埭大隊舊址改造項目入選晉江市開展鄉村善治試驗推行基層協商機制案例彙編。
(二)生態興村,打造宜居曾埭!
講述曾埭村在生態方面的發展
近年來,曾埭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好生態農業,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相等五裡橋》節選
1、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
曾埭村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村莊道路基本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及彩化,道路四通八達且路燈遍布;為保證村莊生態綠色發展,曾埭村不斷加大對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組建成立了一支環境整潔隊伍,在村莊的各個位置分配明確的保潔區域。除了村莊環境的淨化,村裡還建設汙水管網和汙水處理站,對生活垃圾、汙水治理進行一定的管控。不僅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也提升了村民的安全幸福指數。同時在觀音橋外和中橋外建造了兩座旅遊公廁,按照「農村無害化公廁」模式設計,其中一座獲得晉江市「最美公廁」之稱。投資300萬建設曾埭文化體育廣場,包括景觀小公園、燈光球場、景觀走廊和樹蔭停車場等設施,為村民又增加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大盈溪河道整治前
外曾溪及大盈溪的河岸整治後
拆除廢品收購站及臨時搭蓋
清理垃圾堆頑固衛生死角
2017年7月完成大深溝路、東井村間路兩段總長約1公裡的村莊道路建設。(左邊和右邊為建設前後對比照)
2018年底,兩座汙水處理站建成,開始納管入站淨化。兩個汙水站連接路硬化項目也已申報完畢持續推進。
2、休閒功能方面的建設
曾埭村在村莊內清除倒塌舊厝、拆除臨時搭蓋與清潔垃圾堆積處,插空建設了多處微景觀,改善周邊環境。通過對外曾溪、大盈溪河岸進行清淤清障整治綠化工程,並建設了多個河道微景觀,包括有修築木棧道及古色古香的涼亭木椅等景觀設施。微景觀的建設既改進了河道的一些缺陷,增添綠化,又為釣魚或休閒觀景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平臺停留。安海鎮曾埭村河道微景觀也獲得了晉江市2018年河道微景觀建造營第二期活動一等獎的榮譽。另外,2019年曾埭村在大盈溪堤岸種植大量福建山櫻花,形成曾埭櫻花園,並計劃於今年建設濱溪公園和「五彩色帶」景觀林,對整個大盈溪堤岸進行景觀再次提升,並逐步推動田園風光,綠色長廊項目。
大盈溪的微景觀建設
2017年暑期建成外曾溪中橋微景觀
2017年暑期建成外曾溪中橋微景觀
建設河道微景觀(建設前和建設後對比照)2017年10月份建成外曾溪觀音宮橋微景觀
3、自然景觀方面
曾埭村轄區內沒有規模企業,以農業為主要產業。曾埭村農產品主要以花菜、絲瓜、菠菜等為主,春夏種植絲瓜,秋冬種植花菜,年產2000噸以上絲瓜和2000噸以上花菜,主要由農產品加工運輸公司收購併售往福建省外多個省份。曾埭村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綠水青山相伴,自然資源豐富,土地平整,面積遼闊,適合發展規模化的農業生產,降低人工投入,提高農產品價值。配合保護較好的原生態環境,田園風光,多處微景觀,發展生態農業的條件充足。此外,在地理位置上曾埭村也佔據優勢,毗鄰國家4A景區安平橋生態公園,可打造安平橋後花園,吸引遊客。通過提供較多的休閒景觀,再把村莊的蔬菜採摘和村跑項目變成常態化項目,一起打造為曾埭村的生態農業休閒旅遊項目。
鄉村自然風光
4、曾埭村的活動開展和移風易俗方面
近年來,曾埭村邀請晉臺社區營造中心臺灣專家以及各單位專家、學者到村裡指導和分享經驗,充分利用毗鄰安平橋景區的地理優勢和鄉村自身文化特點,在生態環境建設、公益書屋、農家樂、移風易俗(通過舉行中秋文化節,改變節慶陋俗)、鄉村體育建設、扶貧公益活動開展等先試先行,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5、曾埭村下一步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
1、農貿市場擴建,壯大村集體經濟。
2、曾埭村老年人綜合活動中心項目。
3、大盈溪曾埭段「五彩色帶」鄉村景觀林項目。
4、改建三座廁所,分別是東井夫人姑宮、下港橋、曾埭村農貿市場公廁。
5、大盈溪曾埭段濱溪公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