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地中海上生成了一個「颱風」,全球氣候已經急劇改變?

2021-01-08 中國氣象愛好者

這兩天,颱風潭美成了大家持續關注的焦點之一,而新颱風康妮也已經走入大家的視線。放眼全球,正在活動的氣旋都很多,東太平洋有颶風,北大西洋有颶風。甚至於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地中海,都生成了一個風暴!

從9月28日的衛星雲圖上看,義大利東南方向、巴爾幹半島以南的地中海上,有一個顯著的螺旋形狀的氣旋系統在這裡發展,並且持續旋轉,它有一個明顯的核心區,核心區域內還不斷有對流爆發,看上去與襲擊東亞大陸的颱風非常相似。據分析顯示,其內部氣壓約995百帕,相當於颱風世界中的熱帶風暴強度。

但這種風暴並不是颱風,事實上,它也並不歸於熱帶氣旋界——它既有一些颱風的特點,又有一些溫帶氣旋的特點,堪稱「人妖氣旋」,用比較學術化的術語來說,應該叫半熱帶氣旋。在地中海,近年來已經多次出現這種風暴,所以科學家們又把它叫做「地中海颶風」(medicane)。

地中海颶風因為內部結構特性非常特殊,因此它的能量來源機制和颱風(颶風)、溫帶氣旋都不一樣,一些地中海氣旋可以在20度左右的地中海海面上保有眼牆結構。從地面上看,地中海颶風幾乎與颱風(颶風)沒什麼兩樣,它會在地中海上掀起狂風暴雨,登陸陸地時也會攜帶風雨上岸,對於地中海沿岸的國家來說,它們很少經歷這種惡劣天氣,因此地中海颶風還可能釀成災難。

近年來,地中海颶風頻繁的進入科學界的視野中,比如2017年11月18日,地中海就出現了一個地中海颶風,國自由大學氣象研究所命名為Numa。從當時的雲圖上,科學家們發現這個地中海颶風有一個清晰的風眼結構,風力達到10級以上,相當於我國強熱帶風暴級別。這個地中海颶風進入了位於義大利和希臘之間的愛奧尼亞海並且登陸陸地,造成了希臘以及巴爾幹半島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以及致命的洪災。

2014年11月,地中海上還出現了一個非常罕見的強大地中海颶風,雲圖動畫顯示其發展出一個類風眼結構。

地中海上的島國馬爾他在11月經歷了猶如颶風一般的狂風暴雨襲擊,部分地區出現11級強風,陣風高達14級,氣壓低至978.6百帕,已經相當於東亞大陸的一個12級左右的颱風登陸。因此,雖然地中海颶風少見,但是它們並非柔弱之輩。

美國衛星觀測到的9月29日地中海颶風雲圖,來自颱風論壇

而今年9月下旬出現的這個地中海颶風似乎也發展出了一個類似的風眼結構,北京時間9月29日傍晚,這個地中海颶風的中心已經位於希臘南部近海,將在這一地區登陸。一些氣象機構指出,這個穿過希臘進入愛琴海,並且再次登陸希臘、土耳其交界地區。對於希臘來說,狂風暴雨已經開始。

地中海颶風性質特殊,很多特性仍待科學家們進一步揭秘。不過近年來,地中海上出現的地中海颶風似乎正在變多,每年都會出現一兩個,這不排除可能與全球變暖和地中海的氣候變化有關。

相關焦點

  • 位於地中海的「馬爾他島」是一個怎樣的島嶼,會有颱風影響嗎?
    馬爾他島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其經度位置大約為東經14°至東經15°之間,時區上屬於東一區,緯度位置大約為北緯36°左右,屬於中低緯度地區。馬爾他島的氣候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氣候表現為炎熱乾燥;冬季受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控制,氣候表現為溫和溼潤。馬爾他島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屬於半溼潤地區,不過冬季氣溫較為溫和。
  • 地中海已熱過赤道,可能憋出颶風!分析:氣候極端化,希臘要防臺
    這段時間以來,北大西洋地區迎來了極度活躍的颶風季節,不僅生成數量達到近年來的最多,而且登陸美國的颶風數量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個,還罕見的出現了一次五颶風共舞的事件,這是1971年有觀測記錄以來的首次。甚至於,緯度很高、水域偏小的地中海,最近都有氣旋系統活動的跡象——從9月16日開始,一個低壓系統將開始義大利以南的海區活動。
  • 太平洋沒颱風,美國專家著急了?分析:這代表著全球氣候異常
    2019年的颱風利奇馬但進入2020年,西太平洋的颱風活動似乎陷入低谷,截至7月2日,西太平洋上僅僅生成了兩個颱風,比起往年明顯偏少,而且短期內暫時還看不到颱風活動的跡象,就連美國的氣象專家Ryan Maue都在社交網站上表示「The Western Pacific is also a ghost town.
  • 氣候變化或使地中海地區變為沙漠
    處於溫帶氣候的西班牙塞維亞和葡萄牙裡斯本已經繁榮發展了一千多年。然而氣候建模者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如果全球變暖以當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這些城市將在本世紀末被沙漠包圍。  這項研究指出,想要維持該地區生態系統的歷史範圍,就需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僅僅1.5攝氏度的水平上,而這隻有靠大量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才能實現。
  • 氣候變化或使地中海地區變為沙漠—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或使地中海地區變為沙漠專家呼籲各國兌現《巴黎氣候協定》承諾是當務之急   處於溫帶氣候的西班牙塞維亞和葡萄牙裡斯本已經繁榮發展了一千多年
  • 7月第1個颱風胚胎99W生成!這是2020年的3號颱風嗎?
    但是,根據超級計算機的模擬情況來看,該颱風胚胎預計會出現增強的情況,只不過發展時間可能非常的短。從預計情況來看,可能會在7月12日的時候就會消失,所以,這個99W颱風胚胎雖然生成了,但是成為颱風的可能性並不大,那也就談不上會對我國哪些地方造成影響了。簡而言之,這個7月生成的第1個颱風胚胎,想要發展起來成為颱風的可能性極低,這就是它的基本情況。
  • 什麼叫地中海氣候?一個字:爽!
    國內一個北京加上一個上海的人口,就是西班牙的總人口數量。為什麼環境篇一定要將這個地理與人口的關係?因為這跟環境息息相關,西班牙是地廣人稀,所以人均擁有國土的面積,要遠遠大於國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沒有國內這麼激烈,就拿西班牙巴塞隆納來講,能夠從很多微觀事物體現西班牙優越的生活環境。關鍵詞:陽光!
  • 地中海氣候及地中海式農業
    其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溼潤,夏季均溫22°C,冬季均溫4°C---- 10°C,年降水量300----1000mm,其中冬季大約佔70%,年≥10°C活躍積溫4000°C ----5000°C。 地中海氣候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雲量少,光照強;冬季氣壓帶和風帶南移,受西風影響,降水多,水汽充足。
  • 今年首個颱風生成!颱風季的大幕已經拉開
    颱風生成消息: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VONGFONG;名字來源:中國澳門;名字意義:一類昆蟲)已於12日晚上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8點鐘其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南方約950公裡的洋面上,北緯11.2度、東經129.0度, 8級(18米/秒),998百帕,七級風圈半徑
  • 10號颱風「海神」剛剛生成,或成超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又有新颱風來了。 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 突然生成了! 或成超強颱風,奪走「風王「稱號! 颱風「海神」生成!
  • 颱風胚胎91W生成,18號颱風「米娜」或要在國慶節前來了!
    據氣象專家介紹,因為之前的乾冷空氣逼退了南海夏季風的暖溼空氣,東部地區缺乏水汽支持,因此缺少降水,這對於華中一帶的乾旱區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此外,8月以來湖北、湖南和江西的降水明顯偏少,空氣乾燥。究其原因,還是歸結於近期天氣舞臺太過平靜,降水少、晴天多,白天沒有雲的遮蓋,光照加熱利於升溫,夜間沒有雲的遮蓋,利於地表散失熱量降溫,導致晝夜溫差急劇拉大。不過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眼下已經正式步入秋分節氣,晝夜溫差拉大也在常理之中。
  • 1號颱風黃蜂生成加強為熱帶風暴 2020颱風最新消息 第一號颱風黃蜂...
    2020年1號颱風黃蜂生成最新動態!颱風黃蜂加強為熱帶風暴最新消息。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熱帶風暴級)已於5月12日晚上8點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預計將於15日登陸菲律賓。一起來看下第一號颱風黃蜂實時路徑圖。
  • 最新颱風「海神」生成,是個巨無霸
    來源:海峽導報、中國氣象愛好者、中國天氣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又有颱風!又有颱風!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突然生成了!或成超強颱風,奪走「風王「稱號!颱風「海神」生成!據@中央氣象臺9月1日21:43消息: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英文名稱:HAISHEN;名字來源:中國)生成,20時其中心位於日本九州島東南方向約1950公裡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熱帶風暴級)。預計「海神」將以每小時1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 第23號颱風「科羅旺」在南海生成,2020年颱風季即將結束
    12月17日上半夜,菲律賓東部近海海域生成一個熱帶擾動,編號99W。到了12月18日夜裡,99W在向西穿過菲律賓進入蘇祿海海面後強度進一步增強,中央氣象臺隨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12月20日傍晚,熱帶低壓在南海南部加強成為今年第23號颱風「科羅旺」。
  • 海南氣象專家:12月份颱風生成屬正常 並非罕見
    據氣象專家介紹,12月份刮颱風,並不罕見。海南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吳勝安:12月份影響海南省的颱風並非罕見,就是平均每年是0.6個,大約(每)兩年就有一個,上一次出現颱風就是2019年12月,也有出現一個颱風影響海南省,颱風等級是颱風級。
  • 23號颱風即將生成!太陽「返工」了!
    如您有新聞線索歡迎爆料,一經採用紅包酬謝,綜合:中國天氣網、福建氣象、廈門網、搜狐網等都12月了海上還有颱風在醞釀?年底颱風加急「衝業績」23號颱風可能要生成了△今年前22個颱風名字,順序為左上至右下。
  • 全球變冷促使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地區氣候急劇變幹
    圖1科研人員鑽取的黃土巖芯 9月22日,該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為深入理解全球氣候變化與中亞乾旱區氣候環境變化和西風氣候演化的關係提供了新視角
  • 今年首個颱風「尼伯特」生成 後半周或影響浙江
    姍姍來遲與厄爾尼諾有關這是今年我國第一個編號、命名的颱風,也是繼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晚的颱風生成年份。根據歷史數據統計,一般每年首個颱風形成是在3月下旬。去年的這個時候,颱風編號已經排到了9、10、11。
  • 地球上最好的氣候之一;冬季溫暖溼潤,夏季乾燥少雨的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氣候又稱作副熱帶夏幹氣候,由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亞熱帶、溫帶的一種氣候類型。(藍色為地中海氣候帶地區)(地中海氣候分布廣泛,是唯一的除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頻繁活動,氣候溫和,最冷月氣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燥少雨,雲量稀少,陽光充足。以下是地中海氣候帶的一些著名城市及特色植物。
  • 中央氣象臺:月底颱風生成可能性較小 或創71年首個7月「空臺」記錄
    原標題:中央氣象臺:月底颱風生成可能性較小 或創71年首個7月「空臺」記錄   7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截至今日,距離上一個颱風「鸚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