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又不需要古詩,那從小讓孩子背古詩還有啥意義?

2020-12-14 肯定式教養

在某問答平臺上看到一個問題: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

這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因為在我們現在的文明社會,既不用文言文,也不需要古詩,懂不懂文言文古詩,對人的生活影響根本不大,甚至幾乎可以說忽略不計。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語文教材中,古詩文言文內容反而越來越多呢?從表面來看,這顯然是不合理,因為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背誦這些將來註定要忘掉,也用不上的內容,這不就是在浪費生命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在上學時確實感到比較疑惑。當然,那時為了應付高考,無論咱是不是疑惑,咱都得賣力的學習背誦。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一大半的精力都用在了這些古詩文言文的背誦上。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畢業10幾年後,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越來越覺得背誦古詩文言文的重要性,甚至現在還主動的買了《道德經》、《孔子》、《史記》等文言文書籍來閱讀。

學習古詩文言文的重要性

1、文化的傳承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我們現在的語言體系跟古代的詩詞文言文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如果我們在上學的時候沒有進行過大量的古詩文言文學習,那麼我們成年後就很難看得懂古代的書籍,更不用說體會其中文化精神了。

拿我最近看的《史記》來說吧,我即使不看它的翻譯,我也能大概讀懂其中的意思。比如說史記第一卷講黃帝的,「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儘管我從畢業後就再也沒有看過文言文,但是讀起這段文字來,我也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

詩詞文言文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根,現在用的很多成語、詞語都是從古代的詩詞歌賦中得來的,如果我們不能切實的體會這些詞彙背後的文化,那麼我們也就很難做到應用自如,我們傳承4000年的文化就容易葬送了。

可以這麼說,文言文詩詞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根,而我們現在的白話文就是它結出的一個果。

2、學詩不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將來

初學詩時,我們會更多的體會到詩詞歌賦的文字之美、韻律之美,對於古人詩詞中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我們雖然能理解,但是感受並不貼切。只有當我們的人生的閱歷認知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才會體會到詩人表達的那種思想境界,才會體會詩人表達的那種思想感情。才會覺得古人詩詞描寫的是如此貼切,無出其右。

課本精選出來的詩詞歌賦,哪一個不是流傳百年的?它經歷了時間的洗滌驗證,向我們證明:它們才是此時此景中最好的好的表達,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

當我們春季踏青時,我們才體會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那種意境;當我們跟朋友喝酒時,不由高呼「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當我們鬱悶時,不由地「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當我們看到暴雨襲來時,才懂得什麼叫「黑雲壓城城欲摧」……

詩詞歌賦是經過時間凝練的古人給我們留下的饋贈。

我們年少時,的確很可能不解其中真味。但是隨著我們成長,閱歷的增加,我們終將懂得其中的真諦,並萬分感謝古人的這份珍貴禮物。

所以,讓孩子從小背誦古詩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讓孩子愛上古詩呢

很多家長其實都會讓孩子從小背誦古詩,因為提前背誦,每天背一首,難度適宜,等孩子上小學時就對古詩文言文有所了解,也更利於他們的學習。

但是由於古詩跟現在白話文的不同,在理解上一定難度,這也就影響了孩子的記憶背誦,甚至會使得孩子的厭惡背誦。因為他們不理解,背誦比較困難,他們也不知道背誦這個有啥意思。

只有當孩子更好的理解了詩詞中表達的意思,孩子的大腦才能創建相關的圖像,才能更好地記憶。因此,如何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就成了背誦的關鍵, 也影響著孩子的背誦興趣。

這使得很多孩子望而卻步。

我這裡給大家推薦最近很火的一套適合兒童學習背誦古詩的書籍——《半小時漫畫唐詩宋詞》

作者陳磊,漫畫式科普的開創者,創立擁有全網700萬粉絲的知識類公眾號,總閱讀量超過2.5億人次。

而這套讀懂唐詩則是陳磊帶領他的漫畫團隊,用漫畫的形式、詼諧的語氣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唐詩背後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對古代詩人對創作形象更加豐滿,更能理解唐詩背後代表的含義。

比如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因為朝廷總不讓他當大官,內心憋屈;王之渙寫下「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不是因為立志從軍來到邊塞抒情,而是因為他的家就在邊塞;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能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多少與他的豪華別墅和帶薪休假有關……

通過介紹圖畫的形式、詩人的故事還有當時的社會環境,這種三維立體的塑造,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詩詞,喜歡詩詞,愛上詩詞。

當然,這樣優秀的書籍也收穫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尤其現在暑假來了,不妨給孩子買一套,讓孩子體會下詩詞歌賦的樂趣,而不是總是沉迷於手機電視,將來孩子學習古詩詞也省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從小背古詩?尹建莉: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多一份命運的垂青
    大家有沒有發現,從小就與詩詞為伴的人,氣質渾然天成,迎面朝你走來,你就會感受她們身上那一種高級的,穿透靈魂的美。為什麼武亦姝就是在臺上那麼一站,氣質就渾然天成呢?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古詩詞能以其凝練、厚重、美好的含義陶冶情操,加強文化修養。孩子那麼小又聽不懂,他背了真的會記住嗎?
  • 從小背古詩的孩子,以下優勢很明顯,將來學習差不了
    記得我小時候,我家周圍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教孩子念詩、背詩,可現在不少家長都覺得,小孩讀不懂詩,背了也沒用。甚至還有人說:小孩子背古詩是「填鴨教育」,會「傷害」孩子的大腦!那麼,從小背古詩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有沒有必要呢?孩子聽不懂古詩,就不能背嗎?答案當然是:能!古詩是一種十分講究的語言藝術,尤其注重意象、押韻和平仄(聲調)。
  • 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益處」,未來學習會很輕鬆
    但究竟要不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一直是存在著爭議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不能夠完全理解古詩的意思,就算背會了也沒有用,長大以後就會忘記了;還有一些父母認為,讓孩子從小開始背古詩,會影響到孩子的創造力。但這些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從小背古詩並不是為了背而背,背古詩可以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產生積極的作用。
  • 孩子不願意背古詩,試試林志穎的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
    由此可見從小教育孩子背誦古詩詞的好處多多,但是如果方法用的不正確,那麼會適得其反,影星林志穎曾經通過微博分享他的育兒方法,很多粉絲看了也連連點頭稱可,他的育兒方法也獲得北大教授的點讚,這使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學者葉嘉瑩,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很多家長看完節目後, 紛紛表示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也好好學習詩詞。不學詩,不能言;腹有詩書,氣吐芳華。 學習詩詞確實好處多多,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即使不說話,那股氣韻也是能感受得到的。
  • 梁宏達談教育: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隱形好處」
    詩詞幫助人們感悟人生,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前幾天偶然看到了梁宏達的一則視頻,內心的疑問得到了解答。梁宏達認為,古詩是歷史遺留的最高遺產,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孩子的未來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都大有益處。甚至可能會促進孩子的大腦開發,讓孩子的人生更順利!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是最好的答案
    近些年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越來越重視讓孩子背古詩詞這件事了。尤其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武亦姝火了之後,更是讓不少家長堅定了讓孩子從小接觸故事的想法。所以說,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已經是最好的答案了。因為從小背古詩,這3個「隱形的好處」完全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輕鬆。對於語文、歷史成績的提升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語文教材改革,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 孩子從小背古詩對不對?父母儘早了解這3件事,與糾結說拜拜
    相反,還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他們壓根不理解古詩詞的含義,而逼迫孩子機械的背誦會使孩子的思維僵化,這是不科學的「填鴨式教育」。這兩個陣營的家長們都各執一詞,好像都很有道理,那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背誦詩詞嗎?揭曉答案之前讓我們先了解這三件事!
  • 英語和數學當道的時代, 背古詩有什麼意義呢?
    這首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其實比之前那句「亂碼」還要長一些,但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自信在三五分鐘內背下來,當然,或許要先百度一下「瀲灩」這兩個字到底怎麼讀。但是,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這兩堆東西其實差不多。因為,在不理解字詞含義的情況下,古詩也只不過是押韻的亂碼而已。所以,背誦,從理解開始。
  • 你的孩子雖然比不上詩詞大會上的王恆屹 但多背古詩仍有意義
    教孩子背誦古詩,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對家庭條件和家長的知識水平沒有太高要求,加上聽著孩子童稚的聲音讀出詩句,更增添了一份純真的樂趣,所以是很多家長願意選擇的育兒方式之一。近來有一種聲音,認為小孩子背痛古詩,意義不大。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 孩子背古詩傷大腦?科學研究:這樣學詩詞,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就在大家感嘆孩子有學問的時候,有個家長卻說:「小孩背這麼多古詩,會傷大腦。」也有幾個家長響應說:孩子年紀小不理解詩詞含義,背了也是浪費。現在背會了,上學用到的時候也會忘,還不如好好玩幾年。現在背的古詩也許很快就忘記了,但當再次學習的時候,潛在的記憶會幫助孩子學的更快、理解更深。3、從小背詩詞,傷大腦嗎?只要方法得當肯定不會!不僅沒壞處,而且古詩能給孩子帶來很多積極影響。
  • 學古詩的孩子有多優秀?李七月,被稱為「第二個董卿」
    我們都知道董卿是一個滿腹學識的人,她的氣質都是屬於「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那一種。這就跟他父親從小教育他看書,學古詩都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中央電視臺又出了一個主持人,她被稱為「第二個董卿」,也叫「小董卿」。李七月她的名字叫做李七月,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曾獲很多獎項。第六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優秀獎。
  • 3歲背古詩、6歲學論語,詩詞陪伴長大,她活成了別人家孩子的樣子
    詩詞和歌賦一樣,都是朗朗上口的,孩子們在一讀一背之間就養成了語感的節奏,這會讓我們小朋友在以後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不會覺得文言文生澀難懂,我們很多小孩子學不好文言文是覺得"之乎者也"如今讀起來太拗口了,但是如果小孩子從小就學習詩詞的話,長大就能很好的駕馭文言文風。
  • 孩子靠「硬記」學古詩,背得快也忘得快,選對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又問了幾個問題後,園長告訴夢嬌和媽媽考核結束了,結果會一周後發通知。母女倆離開後,園長嘆了嘆氣,跟身邊的老師們抱怨道,現在的孩子,背古詩倒是流利,可對內容的理解卻幾乎為0。這樣死記硬背,又有什麼意義呢?學得快,也忘得快!
  • 武亦姝坦言:208首中小學核心古詩!我從小就背,腹有詩書氣自華
    武亦姝坦言:208首中小學核心古詩!我從小就背,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這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學習的知識範圍很廣,所以需要學生們記下的知識也很多,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都知識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所以語文成績也始終提升不上去。
  • 孩子背古詩時並不一定了解其中的含義,那麼讓孩子背古詩有用嗎?
    ,也沒有引用古詩顯得那麼有氣質,畢竟「腹的讀書氣自華」這句詩文不是浪得虛名的。某些古詩還與成語有一定的淵源,有些成語直接就是脫胎於古詩之中,比如李白的《長幹行》中的詩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住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這兩句詩就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個成語的由來。
  • 從小接觸詩詞的孩子,長大有什麼不一樣
    孩子背誦古代詩歌是否有意義?如果是這樣,含義在哪裡?這是很多父母非常糾結的事情。孩子小時候讓他學習害怕他不會理解。孩子長大後,他擔心孩子會落後於別人。實際上,我認為孩子4-5歲之後,是時候讓他接觸古代詩歌了,因為此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實際生活經驗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逐漸開始朗誦古詩。讓孩子背誦古詩有什麼意義?
  • 老師帶你玩兒古詩(三)——選自必背古詩
    學古詩不能逼著學生埋頭苦背,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背古詩,不止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趣味學習勢在必行,老師帶領大家一首一首玩兒古詩。1.《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為什麼從小「逼」孩子背古文?有意義嗎?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腹有詩書改變和影響的不僅是氣質,氣質只不過是一種外在的顯現,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提升,能夠讓人用更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事物,去應對困難,去迎接挑戰。背古詩文能改變氣質?無論從義務教育的要求來看,還是從家長對孩子未來成長的期待看,背誦古詩文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