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傳

2021-12-28 三界寂樂

  
宗喀巴(公元1357年(丁酉年)~公元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

       宗喀巴大師出生於青海湟中縣,他的出生地藏語叫做「宗喀」,所以稱他為宗喀巴,意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法名為羅桑札巴,意為善慧(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青海湟中縣人,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10月25日,生於宗喀的一個佛教家庭,父親名叫達爾喀且魯崩格(達魯花赤daruqaci蒙古語「長官、長」之意,魯崩格 ),母親名叫馨茂阿卻,兩個人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也就是黃教的創始人。傳說羅桑札巴為文殊菩薩轉世,於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藏曆火雞年)十月二十五日誕生。

       宗喀巴三歲時,正值法王迦瑪巴遊戲金剛,授給他近事戒,賜號慶喜藏。這一年,附近有位名喇嘛敦珠仁欽,施捨給他父親好多馬羊等財物,請求把這小孩送給他,得到應允。從此直至入藏以前,他依止敦珠仁欽,學了很多經論,並且受了密教的灌頂,他的密號叫不空金剛。七歲時,依敦珠仁欽受沙彌戒。為了進一步控求佛法,他十六歲時離開夏瓊寺前往西藏求學佛法,拜各教派高僧為師,吸取各家之長,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項諸法了如指掌。十七歲到達拉薩東面的止公山林,在止公寺向阿仁波切座前聽受大乘發心儀軌、大印五法、拿熱六法等教法。以後又到拉薩西面的極樂寺,從吉祥獅子和善滿聽聞經論。又奉功德海和烏錦巴為正副阿闍黎學習《現觀莊嚴論》。又依曼殊寶聽受《大乘莊嚴論》等及彌勒菩薩所造諸論。這樣幾年之內學習了好多顯密經論。十九歲在那塘時,學習《現觀莊嚴論》;由於論中多引《俱舍》原文,比較難懂,因此又發心學《俱舍》。在那裡他又從義賢譯師聽受意樂賢的《俱舍釋》。第二年夏天他又到澤欽請慶喜祥講《現觀莊嚴論》。慶喜祥又介紹他到仁達巴那裡聽聞《俱舍》和《入中論》。仁達巴的學問修持都極好,因此成為宗喀巴一生中最重要的師長。那年秋季,又從大譯師菩提頂受學《集論》。冬天從慧明律師聽受《毗奈耶根本經》及其《釋論》。二十二歲時仁達巴為他講《集論》、《入中論》。那年秋後閉關專修,兼閱經論,對於法稱的理論,生起了無限的信心。二十四歲那年的春天,他到那塘,聽受高僧義賢講授所著《釋量論》的注釋。夏季,他在那塘立《釋量》、《集論》、《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同時受學許多密法。秋間在藹寺從空賢學詩詞,同時從那塘住持慶喜幢受得中觀宗重要經論的傳承。當時西藏中觀宗諸論傳承的人很少,由於宗喀巴得到傳承,加以宣揚,後來受到中觀宗諸論傳承的人就很多了。以上僅僅是把他所學的經論略舉幾個例子,實際所學決不限於這些。大概藏中所有經論,他沒有不聽到講授或受到傳承或接觸過的。他經常給別人講經說法,當時他

已經能講17部經典,包括大乘顯宗各派的代表著作,而且不會發生混亂和遺漏。人們對此非常欽佩,認為這不是一般人的才智所能達到的,宗喀巴的聲望也隨之越來越高。

       據克珠傑所著《宗喀巴大師密傳》中記載:年少的喇嘛鄔瑪巴,在一次放牧時,從心中發出「阿惹巴扎那」文殊菩薩心咒的嗡嗡之聲,同時發生一股強大的力量,使他全身汗毛豎起,幾乎到了心不能把持的程度。由於他有殊勝的因緣經常和文殊菩薩見面,於是向文殊菩薩詢問宗喀巴大師前後生的故事,文殊菩薩告訴他:「往昔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宗喀巴在印度誕生為婆羅門之子。當時他見到了信解智菩薩,菩薩非常喜歡他,從此宗喀巴做了菩薩的侍從,從而聽受了許多教法。菩薩領他到釋迦牟尼佛的座前禮拜時,宗喀巴生起菩提心,他用一串純潔無垢的白晶寶珠供於佛前。由此而播下通達智慧的種子。」青海的僧俗大眾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法王。

        藏傳佛教發展到宗喀巴生活的時代,勢力強大的噶舉、薩迦等教派,在佛教戒律、本質方面均有頹敗之勢、在政治上的爭鬥成了佛教上層勢力的主導,這樣直接導致了各教到這些現象後,極為痛心,於是他決心對宗教進行改革。宗喀巴在他38歲時,改戴黃色桃形僧帽,表示他區別於其他教派,不同於那些敗壞戒律的修行者,決心繼承和尊守印度大師釋迦室利所規定的戒律。他的號召和行動,得到帕竹地方政權的積極支持,也受到了廣大僧俗的熱情歡迎。

        宗喀巴大師一生著述很多,全集約有一百六十多種,其重要者有概說顯教甚深觀法與廣大行門的《普提道次第廣論》,有概說密宗加持祈禱法門的《密宗道次第廣論》,有說甚深中觀正見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等,有概說大小乘佛教戒律的《比丘學處》《菩薩戒品釋》等。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愉悅

於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相關焦點

  • 宗喀巴大師傳(第一章(第三節))
    那時,上師至尊仁達哇在薩迦寺中聽受《道果法》,師徒相會,從此至尊宗喀巴就在薩迦仁達哇近前住了十一個月的時間。尊勝上師(指仁達哇)在聽受《道果》等教法的同時,對至尊宗喀巴認真地講說了一遍《阿毗達摩集論》。除此之外,當時至尊宗喀巴主要研習《量釋論》,同時也聽受了《入中觀論》等的講解及《律經》等的誦傳(不講說,誦經文一遍而作傳授)。
  • 格魯派與宗喀巴大師
    藏傳佛教格魯派於十四世紀由宗喀巴大師創立,他是格魯派的開山鼻祖。宗喀巴大師出生於青海塔爾寺,他被世人認為是偉大的第二佛陀,塔爾寺因宗喀巴大師出生地的淵源而聞名於世。宗喀巴大師7歲時在夏瓊寺出家,夏瓊寺坐落在青海一座美麗的山上,那時候的夏瓊寺相當於一所閉關中心。「敦珠仁欽法王」是當時一位修大威德金剛的大成就者、老修行人。
  • 宗喀巴大師的一生
    宗喀巴大師一生的著作浩繁,三部著作至今是藏傳佛教高僧大德必讀的經典《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和《格言精要》。這三部著作已經翻譯成為各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宗喀巴大師對佛學融會貫通,一生為雪域高原人民的安康為己任。創立了藏傳佛教中的最高學位——甘丹赤巴。
  • 宗喀巴大師與燃燈節
    燃燈節,藏語稱「葛登阿吹」,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今年(公曆12月5日)舉行,相傳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
  • 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34:無上清淨見)
    不到中午時分,宗喀巴大師便來到寺中了。  兩人見面時,卻交桑布大師見宗喀巴大師,宛如阿底峽尊者一般,心中因而湧出一股無比歡喜,遂以三匹緞供養宗喀巴大師,祈請宗喀巴大師傳授法義。宗喀巴大師說:「在光明如日之大善知識前,我就像螢火般的渺小,如此怎敢高居法座講法呢?   但願大師先教我吧?」
  • 【結緣】宗喀巴大師聖物總集泥擦聖像
    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戒律嚴明、博學多聞、智慧通達、辯才無礙,世人尊他為第二佛陀,並視大師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無二化身。在甘丹寺宗喀巴大師靈塔及法座前求以加持!願供奉者福慧吉祥!為方便郵寄及大家供奉,每一尊擦擦都已經配置好精美的懸浮佛盒,可以直接供養佛堂或清淨處,另由大家建議為使擦擦堅固、聖相莊嚴,一部分擦擦正面以24K純金箔手工貼金,背面飾以紅色。
  •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所做的貢獻
    600年,作為一個宗喀巴大師的弟子,想跟大家分享宗喀巴大師是什麼人、他如何修法,以及如何弘揚格魯派。為什麼這麼多當時頂級的學者都願意跟隨宗喀巴大師學習,為什麼大家相信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些都離不開宗喀巴大師的智慧之光,他以因明的邏輯建立中觀思想,以戒律為根本去修行密法。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關於宗喀巴大師的重要內容。
  • 連載|《宗喀巴大師傳》——專事修持
    爾時請喇嘛鄔瑪巴為傳譯,文殊菩薩親為大師傳閻曼德迦等灌頂。在灌頂時,菩薩剎那現彼彼本尊之身而為灌之。大師亦從喇嘛鄔瑪巴聽受菩薩親教鄔瑪巴之無量法教。 時大師決定舍事專修,請問本尊攜何人共同修持。本尊記別令偕師利跋陀羅(譯勝賢或吉祥賢)、菩提僧訶(譯覺師子)、寶幢、賢護、妙吉祥海慧、妙德吉祥、慧稱、勝護等八人同往修持。 秋季,喇嘛鄔瑪巴欲回康地。
  • 宗喀巴大師及其八大弟子
    宗喀巴(1357~1419)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在我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等地區的喇嘛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鑄成。唐卡中的宗大師及其八大弟子一、嘉曹傑(1361—1432),名叫達瑪仁欽。
  • 一世班禪克朱傑的老師為仁達瓦,後來為何皈依宗喀巴大師?
    關於克珠傑出家的時間·史傳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說幼年時到薩迦寺出家」。克珠傑出家時,為其授戒的教師是持律大師僧格堅贊,軌範師是嘉瑪·雲丹沃(法名格勒貝桑)。隨後即在這二位老師面前學習藏文拼讀寫。後跟隨薩迦派的著名高僧仁達瓦·宣奴羅追學習顯宗經論;又跟隨多傑益西貝學習了「喜金剛灌頂」和薩迦道果法等密宗經論等成為了一名精通顯密經論的薩迦派的年輕學者。
  • 《宗喀巴大師全傳》音頻連載 No.30| - 「創立祈願大法會」
    茲敘述為了教法與眾生的利益,宗喀巴大師創建寺院等過程。如上所述,宗喀巴大師在他52歲,即土鼠年夏季,在色拉卻頂寺度夏安居時,文殊菩薩對他說:「請你維修大昭寺及其聖物,建立祈願大法會,將對教法和眾生帶來巨大利益。」
  • 宗喀巴&中觀師的故事
    《噶當教法史》記載,中觀師鄔瑪巴與宗喀巴在此處修行,禪定中宗喀巴初見本尊文殊菩薩。寺廟主殿不大,歷史悠久主供本尊是十一面千手觀音,我們供養中正文化精心造像的十一面古法貼金千手觀音,希望得到無緣悲藏觀自在菩薩的加持。噶東寺的上師殿供奉中觀師:鄔瑪巴的造像。宗喀巴密傳記載,鄔瑪巴大師天賦異稟,從小就能在虛空之中看到文殊菩薩,並且可以在心間與文殊菩薩對話。
  • 宗喀巴大師行傳
    宗喀巴大師簡介  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在我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等地區的喇嘛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鋼鑄成。這部論與《菩提道次第》,一明密乘,一明顯教,是宗喀巴生平兩部主要著作。  五十一歲時,赴前藏,在寒若卻頂安居,大弟子克主傑初次參謁,為授大威德灌頂。這一年造《中觀論廣釋》。五十二歲時,造《辨了不了義論》。這一年(永樂六年,1408)六月,明成祖派大臣四人,隨員數百人,到西藏迎請宗喀巴來漢地,他婉然辭謝。
  • 燃燈節丨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600周年
    宗喀巴大師是觀世音、大勢至和文殊三大菩薩之化身。在法會開始前,眾僧念誦《悲願頌》,也稱《宗喀巴大師贊》,感恩上師引領而皈依佛門之功德,這裡特指感恩宗喀巴大師的恩德。大師具足 「悲、智、力」 圓滿三大功德,即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文殊菩薩的「大智」和大勢至菩薩的「大力」。
  • 宗喀巴簡介
    在中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區的佛教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質鎏金製成。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傑,於是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克主傑合稱為"師徒三尊"。  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
  • 《宗喀巴大師全傳》音頻連載 No.31| - 「創立祈願大法會」
    宗喀巴大師向眾多信士授予教誨,為了避免大昭寺遭受洪水衝擊,在河邊壘起石堤。十六日大法會結束後,為眾僧大擺美宴,分給每個僧人三件細軟和一「南」。這裡的細軟是錢名,「南」是分名,待考。為了考慮將來眾生遇彌勒佛,並得到解脫的良好福分等巨大利樂,用修飾品和樂器等隆重侍秦的形式把彌勒佛像請至外轉經道供信眾瞻仰轉經,從四面為彌勒佛像沐浴和祈禱。向魑魅人拋撒三雙朵瑪。
  • 宗喀巴的神通
    很多修學藏傳佛教的漢人及洋人,不約而同有一種膚淺的見解,以為宗喀巴大師僅為一個說法和著書善巧
  • 珍藏有宗喀巴大師自畫像的青海卡地卡哇寺
    01卡地卡哇寺宗喀巴大師畫像的由來在前文介紹青海格魯派代表性寺院時,沒有提到卡地卡哇寺。這並非有意忽略,而是因為該寺保存有被視為稀世珍寶的宗喀巴大師自畫像,由於這一殊勝緣由之故,需要單獨成文,以示尊崇。
  • 【甘丹寺】宗喀巴大師親自籌建的寺院
    黃教創始人宗喀巴15世紀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親自建立的格魯派第一座寺院。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靈塔內尚存宗喀巴的肉身靈塔。宗喀巴修行的山洞位於寺廟東頭的制高點上,這也是一處著名的古蹟。在它下面是宗喀巴的寢宮,宮內尚存有宗喀巴的經書、法衣、印章等遺物。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御賜寺名「永泰寺」。
  • 宗喀巴宗教改革,西藏活佛的由來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運動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展開的。宗喀巴(1357—1419),本名羅桑扎巴,出生在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地方,這一地帶古來稱作宗喀,所以羅桑扎巴成名後,藏族人民就尊稱他為宗喀巴。又有人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佛爺。宗喀巴的父親是當地的一位有實力的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