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森書法有匠氣?大眾喜愛的,就是好書法

2020-12-14 書法田園

劉炳森(1937—2005),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五先生。出生於上海,祖籍天津武清。著名書法家。曾擔任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等。

劉炳森書法

劉炳森小時就臨帖練字,11歲時就名揚鄉裡。對隸書的喜愛加之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讓劉炳森在學習生涯中得到許多恩師相助。憑著讀私塾時先生教授的碑帖所產生的對中國書法的一腔熱情,他在北京藝術學院讀預科至本科期間,先後受到鄭誦先、張安治、白雪石、何二水等老師的賞識和幫助。

19歲時被破格吸收為「中國書法研究社」社員。何二水是劉炳森書法的啟蒙教師,他對於劉炳森在書法道路上的影響可謂深遠,正是在他的指導下,劉炳森系統地學習了《張遷碑》《乙瑛碑》《石門頌》等隸書碑刻。

劉炳森所寫的戶口簿

劉炳森的書法貫穿著他自身的書法理論,即「自然地返璞歸真」。他強調,從事書法的人在年富力強之時,應該在字的結構方面下功夫,儘可能做到間架優美,結構嚴謹,不應過早地以「返樸歸真」自詡,號稱「寧拙勿巧」,而忽視造型之美感。

當今書法界,似乎有一種聲音認為劉炳森之隸書呆板無神,有館閣體之匠氣。筆者則認為,對書家實無必要求全責備。

劉炳森書法

2018年《藝術市場》雜誌刊登過一篇文章,名為《書法離民眾到底有多遠?》,全文並無闡述書法被束之高閣,而是思考以書法「冠名」的譁眾取寵的行為。當今強調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又恰逢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是書法藝術如王謝之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最好時機。

在書法越來越失去其語境和社區的現代社會,普通民眾想要走進書法一方面礙於審美門檻之高,另一方面又被所謂「表演書法」弄得暈頭轉向,這樣書法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我們亟需富有真善美且具有較高書寫水平的書法家幫助社會走出困境。

劉炳森寫的北京市百貨大樓

無獨有偶,劉炳森先生與啟功先生類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人品與書品相和諧,為我國書法發展作出了許多貢獻。劉炳森堅持雅俗共賞的理念,不僅書寫了「北京市百貨大樓」和「北京銀行」等牌匾,更為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書寫照相排字機用的我國現行漢字隸書字樣,這套字樣即今天電腦字庫中的「華文隸書」。在書法教育方面,他整理字帖,四處奔走宣講,鼓勵對書法懷有夢想的青年一輩。從某種程度上說,全國各地隨處可見的書法作品,不正是民眾對他書法及為人的一種承認嗎?

劉炳森書法

劉炳森書法之自我風格,皆是長年累月的積累和對自身的攀登。字如其人,人又何嘗不是濃墨重彩的一幅字。攀高峰者,必將路途景色牢記於心,於頂峰一快心聲。這是自然的釋放與真情的流露。對於劉炳森而言,渾厚華美、端莊勻淨便是他書風的寫照。

(劉衍澤)

相關焦點

  • 什麼書法算好書法?劉炳森:老百姓喜歡就夠了
    說起劉炳森的名字,年齡稍大的書法愛好者應該都不會陌生,如果時間倒退幾十年,他的「劉體隸書」可以說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其中不僅包括北京百貨大樓、北京銀行等牌匾,連北京有些廁所的「廁所」二字都出自他手。甚至可以說每個北京人家都擁有他的書法,因為老版本的北京戶口本上「戶口簿」三字正是出自劉炳森先生之筆,也難怪當年號稱「有漢字的地方就有劉炳森」。
  • 隸書名家劉炳森:老百姓喜歡我的書法,這就行了
    劉炳森,字樹庵,號海村,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書協副主席等職。喜歡書法的朋友,對劉炳森老師自然不會陌生。劉炳森老師自幼喜歡書法,11歲的時候,就已經小有名氣了。在1957年的時候,年僅19歲的劉炳森憑藉過人的書法表現被當時的「中國書法研究社」破格吸收為社員。值得注意的是,他是當時年紀最小的社員。劉炳森老師的影響力有多大?這麼說吧,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劉炳森老師的書法可以說是遍布整個北京城,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他題寫的牌匾。
  • 劉炳森隸書《小石潭記》欣賞,這樣的作品是好書法
    當代隸書第一人劉炳森,這個稱呼不知道是誰給封的,但當代寫隸書的人能寫到劉炳森如此成就的應該找不出第二人。「當代隸書第一人」的稱號也被很多的人士認可,這就說明其書法成就和在書壇的地位,當然也有很多人不服,那不要緊,不服你就做出這種成就來把劉炳森比下去,如能做到也算是書壇幸事,也為我國隸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了。劉炳森隸書作品很多,也成了流行的隸書規範字帖,有很多的愛好者跟風臨寫,劉派風格的隸水還是很有一定的市場的。
  • 書法名家劉炳森,曾經是「當代隸書第一」,為啥現在不受歡迎了?
    在當時的所有社員當中,劉炳森老師是最年輕的。劉炳森老師擅長楷書和隸書。楷書方面,他留有著名的《楷書千字文》,用筆和結體多用顏真卿筆意,中規中矩,穩重大方。在那個書法學習教材還有些緊缺的時代,這本《楷書千字文》也算是比較有名的書法教材了。隸書方面,劉炳森老師更是出類拔萃。
  • 中書協創始人楊再春的書法,生動活潑,為何淡出了大眾視野?
    ,筆墨當隨時代,基於這樣的認識,不少的書法家都在搞書法創新,而導致的老一輩書法家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好像風光不再?諸如這樣一位書法大咖,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1976年他和劉炳森、範曾等大咖一同創建了「北京書學研究會」,1980年在此基礎上又創立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之後才有了這樣一個被人奉之為神聖殿堂的中書協,他就是楊再春,提到這個名號,想必很多老書法家們都有印象,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書法熱」興起,學習書法也成為了一種流行,一種時尚,那個時候的楊再春可謂是風生水起,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似乎有一種淡出人們視野的跡象
  • 當代隸書大師劉炳森,行草書古詩欣賞,意在筆先,力透紙背,好字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有書友在留言區:說練習書法需不需一定的文學修養?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書法本來就屬於傳統文化。而書法的創作更需要傳統文學的鋪墊,詩詞曲賦都是書法創作的優選內容。
  • 【精品推薦】劉炳森惟善為寶書法賞析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秀才湛炳南發動善長仁翁捐款興建「寶善堂」,就是「惟善為寶」。五年後,廩生湛錫高發動各界人士捐資興建方便所,就是積德行善。寶善堂建成後,一直奉行「扶貧濟困,贈醫施藥」的宗旨。中醫生自願輪流坐堂為病人義診,就是這種美德的傳承。
  • 古人書法寫得好,主要有三個原因
    說到《四庫全書》大家會被其中的內容所吸引,其實《四庫全書》中的書法造詣深厚,值得學習,那麼很多人會有疑惑,古人為什麼會把書法寫得這麼好呢?《四庫全書》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並不是為了書法創造而生,古人之所以能夠把書法寫得如此之好主要有三個原因。
  • 劉炳森楷書字帖欣賞,點畫精到、結體疏朗!網友:自成一體的好字
    其實最初的幾屆的書協確實發揮了不少積極作用,能夠進入書協的書法家也是非常有實力的,比如書畫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劉炳森作為中書協的早期成員,雖然其已離開多年,但他的書法造詣及成就和影響還是有目共睹的。劉氏的隸書早已進入電腦字庫並被廣泛應用,其楷書也寫得非常好。
  • 「男神」濮存昕秀書法,行書妍美灑脫隸書規整嚴謹,專家:沒價值
    在娛樂圈中擅長書法,或者說練習書法的明星大咖不少,但是能夠將書法寫得一定水平,甚至是寫出自我特點的不多,我們熟悉的有「皇阿瑪」張鐵林,寫出了自我風採,還當上的國際書協的副主席,除此之外,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唐國強老師,他的書法也是個性鮮明,憑此也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書法家,而今天走進我們視野的也是這樣一位大咖,他曾經是萬千女性朋友心目中的
  • 客廳掛畫選什麼好?書法提升家居品味和藝術氛圍
    今日就為大家推薦幾幅很不錯的書法作品掛在客廳再適合不過了。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作品《鴻福齊天》「鴻福齊天」,意思是指福氣和天一樣大,預示著人有很大的福氣。於國光的這幅「鴻福齊天」書法掛在家裡客廳、中堂、酒店、辦公室等地寓意非常的好,當然當做禮品饋贈親友等人也是很吉祥的。
  • 劉炳森大字楷書欣賞,點畫精到、結體疏朗!網友:讓當今書協汗顏
    其實最初的幾屆的書協確實發揮了不少積極作用,能夠進入書協的書法家也是非常有實力的,比如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劉炳森劉炳森作為中書協的早期成員,雖然其已離開多年,但他的書法造詣及成就和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劉氏的隸書早已進入電腦字庫並被廣泛應用,其楷書也寫得非常好。
  • 書壇領袖劉炳森,500個顏體楷書常用字欣賞,網友:比田楷大氣
    在前一篇內容裡我們就已經分享了劉炳森先生的顏體楷書的字帖,但是那是顏體楷書《千字文》的上部,也就說只有500個字。為了滿足大家對書法欣賞的完整性,我們將剩下的500個字分享給大家,希望螢屏前的您能夠喜歡。有人說:「最初看劉炳森的隸書,覺得非常好,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筆畫與結構特徵,獨具一格。
  • 著名書法家劉炳森,500個顏體楷書常用字欣賞,工整美觀自然雋秀
    在前一篇內容裡我們就已經分享了劉炳森先生的顏體楷書的字帖,但是那是顏體楷書《千字文》的上部,也就說只有500個字。為了滿足大家對書法欣賞的完整性,我們將剩下的500個字分享給大家,希望螢屏前的您能夠喜歡。
  • 《書法問集》267、書法藝術的好壞高低是大眾說了算嗎?
    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寫字讀書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如果不應該大眾說了算,那能夠做出評斷好壞高低的非大眾,他們有沒有評判他人水平的實力。【書法說到底是寫字,但是現在「藝術」這個詞不是特別好的詞,尤其是「書法藝術」已經成了遮羞布。】說"書法藝術"眼前自然出現「奇奇怪怪的書法家」,我們先看看書聖王羲之。現在開始說一說,我們當代的「書法藝術」。
  • 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古今結合用筆厚重果敢
    上承前代篆隸的一些規則,下啟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的書法風範。它的產生與發展,為後來的楷書、草書以及行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因此,早期的隸書與篆書比較接近,晚期的隸書與楷書比較接近。隸書典型筆法是主筆有波磔,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 折」,結體多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厚重端莊。它美觀的字形和 多姿的筆畫,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 賞心悅目的四字書法作品欣賞 字字珠璣值得一看
    今日看點:欣賞一組當代書法家四字書法作品1.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啟功體書法李傳波啟功體書法《寧靜致遠》(作品來源:易從網)吉祥書法 啟功傳人李傳波新品書法《德善祥和》(作品來源:易從網)2.「國賓禮書法家」觀山行書書法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書法《天道酬勤》(作品來源:易從網)國賓禮書法家觀山作品《厚德載物》(作品來源:易從網)3. 「中國書畫院會員」於國光隸書書法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積健為雄》(作品來源:易從網)辦公室書法 於國光隸書書法《觀海聽濤》(作品來源:易從網)4.
  • 湘刀文斌談如何寫好爨體書法
    在嶺南地區,爨體書法的發展離不開已故書法家秦咢生(以下稱秦公)的推廣,粵爨主要就是在秦公的影響下形成的,使得嶺南地區的很多書法愛好者是在秦公的作品啟發下開始爨體書法的學習。我也不例外,來到珠海是從張添亮老師的「銀都酒店」和秦公的「珠海市博物館」的匾額書法的影響下,逐步進入爨體書法學習的大門。
  • 國畫最忌諱俗氣與匠氣,可是如何去擺脫呢?這三點足夠了
    國畫作品中的俗氣和匠氣的說法由來已久,所謂俗氣就是畫面構圖拘謹,用色豔俗,筆墨韻味不足,線條死板,缺乏變化,整體效果缺乏美感和意境。所謂匠氣,是指在國畫的創作中用筆拘謹乃至刻板,造型缺乏變化,好似工匠做活一樣,好的工匠做的活不但精緻,而且美觀,差的工匠做的活就不那麼美觀 ,總是顯得死板。
  • 著名書法家柳佑平書法作品欣賞
    柳佑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禮書畫院院士、那蘭陀佛學院教授、中國將軍部長書畫院高級院士美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劉炳森的入室弟子、現任職於中央電視臺微電影頻道擔任藝術總監,作品曾被國家領導人個人收藏,以及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外交部和外國領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