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主要是以下3種情況造成的:
學習習慣差;基礎差;學習能力差;
請看下面的分析:
一、學習習慣差
教學中遇到不少學生非常努力,就像這位題主說的「他們明明很努力——白天課間不休息,晚上做題到12點」,但成績就是很差。一開始我始終想不明白,因為在我看來只要有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可是回頭看那些學得可憐的學生,他們努力得還不夠麼?帶著這樣的疑惑,我走進了他們,發現這些學生大多數學習習慣都非常差。主要表現在: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看這些孩子上課,就會發現有喜歡在課桌底下東搞西搞一刻都不停的;有喜歡跟人說話的;有喜歡開小差的……甚至有的還喜歡上課睡覺。試想上課這樣的不集中,課堂效率如此的差,那又怎麼能搞好學習呢?即便整夜整夜不睡覺,離開了老師的指點的自學效率也不會太高,試想這樣差的學習習慣,又怎麼能學得好呢!遇到不懂的也不搞懂。這些孩子都有這樣的一個通病——遇到不懂的也知道要搞懂,但沒有立刻去做,而是喜歡拖拉。殊不知越拖拉,不懂的就越多;多到一定的地步,困難就會像一座大山一樣壓著,那僅憑一己之力又怎麼能克服呢!所以這一類孩子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學越學不好。
二、基礎差
學習可是一門很注重基礎的活兒,如果前面的基礎很薄弱,那會直接影響到後來的學習。所以,基礎差的學生要想搞好學習,那就得要花很多的時間把沒有學好的補上去;同時還不能耽誤了當下的學習才可以,所以一個基礎差的學生想要趕上其他同學的進度,該有多麼的難;所以即便這些孩子天天夜裡熬夜,白天也不玩,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也是很難把成績提上來的。
三、學習能力差
學習是一項挺智力的活兒,最起碼與記憶力、理解力、概括力有關。但有些孩子偏偏這些能力差。特別是記憶力,別人讀個幾遍就記住了,有的智商好的只讀一兩遍就記得了,甚至還有的過目不忘;可是看這些學生,一篇文章要讀十幾遍才好不容易記得,可過幾天不見面又忘記了,真正學習能力很差。遇到這樣的智商也沒辦法,就只好努力努力再努力了。有時候也遇到再努力、夜裡不睡覺地學習,成績也還是很差的狀況。
四、積極應對
找對學習方法。比方說課前一定要預習,課後一定要及時複習、做作業,遇到不懂的一定要及時搞懂。另外,最最重要的是睡眠時間要有保障,這樣課堂上才不至於睡覺,課堂才會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學習。只有這些環節都做得好,長期堅持,才能逐步搞好學習。學會歸納。學習一定要注意歸納,注意每天學後的整理,把不懂的全部挑出來,化整為零地一點點搞懂。只有下這樣的功夫,才能一天天地好起來。注重過程。學習一定要注重過程,注重積累。如果上面所說的該做都做到了,成績還是很差,那也不要灰心,因為最起碼自己盡力了。至於結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相信過程的重要性,相信到社會上一定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
五、小結
總之,一個人明明很努力,白天課間不休息,晚上做題到12點,為何成績還是很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我看來最主要的與上述點原因有關。儘管學習能力因人而異,不可強求,但學習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基礎差也是可以彌補的,只要長期堅持,鍥而不捨,就一定能學有所成。即便最後不能學有所成,也問心無愧。因為世事我曾努力,成敗不必在我。何況到社會上要想成功,成績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也影響著成功。就像四川少年丁真,雖然成績不是好,但因為純真、帥氣,加上運氣,他不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了麼!所以,只要懷揣美好,只好還有那麼一些資質稟賦,就一定會有時來運轉的那一天的!
上述觀點朋友們支持麼,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