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中法文化主題交流活動在傅雷故裡舉行

2020-12-22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宋寧華)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10月24日和25日兩天, 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暨『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儀式」在傅雷故裡的上海傅雷圖書館舉行。

圖說: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吸納中法翻譯人才。宋寧華 攝(下同)

翻譯家的修養

翻譯軟體層出不窮,高科技加速更新迭代,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面對這個令人困擾的問題,24日,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法語系主任董強做客此次中法文化翻譯大講堂時表示,人工智慧假設了一個封閉的、固定的「翻譯」。但是,它的「深度學習」,限制在這個固定的翻譯身份之中,假定了一種翻譯本身的「完善」。

傅雷先生到法國才沒幾年,為什麼就能翻譯出不少經典之作?「我認為,翻譯的『完善』不在於自身,而在於他者的滋養。」董強認為,正是因為傅雷先生本身的學問和修養,他的「完善」絕不局限於翻譯對象的本身,而是通過對翻譯對象客觀認識的提高,從自身擴展到他者的演變過程中,體現出一名翻譯家的修養,這是人工智慧不能替代的。

「沒有傅雷,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作為2019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的中標人,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的法語教師、法學博士、博士後趙智勇相信,以「凝聚力量傳承傅雷精神,拓展載體留住傅雷記憶」為主題、啟動的「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在未來將會聚沙成塔,凝聚更多的中法文化愛好者和譯者,為中法的翻譯事業發展做出貢獻,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據悉,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於2019年7月份啟動,通過項目招標的方式吸納中法翻譯人才,由中國翻譯協會、上海市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人民政府承辦。

浦東新區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黃瑋表示,將以這次「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浦東文化建設,進一步深挖傅雷文化內涵,與傅雷舊居、傅雷圖書館、傅雷學校、傅雷基金會等形成有效呼應、功能疊加、資源共享。

圖說: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法語系主任董強做客中法文化翻譯大講堂。

「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

傅雷先生說:「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位不動如山,動如雷霆的才子的世界,有一半是由他的妻子,那個柔情似水、情深似海的女子朱梅馥所創造的。25日,舉行了「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儀式,著名雕塑家盛楊先生紀念章創作介紹時引起了各位傅雷迷的共鳴。

盛楊先生曾製作浮雕作品「傅雷與朱梅馥」,生動刻畫了傅雷夫婦的人物性格,不僅在藝術界、文學界、翻譯界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同時得到了傅聰、傅敏的高度認可,將該浮雕作品作為《傅雷家書》的封面。近年來,該浮雕作品還得到了法國紀念章機構的認可和關注;決定將其製作成為紀念章,這既是對傅雷先生的高度認可,也是對雕塑家盛楊先生的高度肯定。為了讓紀念章的發行更具紀念意義,有關部門決定在傅雷先生家鄉——浦東新區周浦鎮的傅雷圖書館舉行首發儀式。儀式上,盛楊先生贈送一枚紀念章給傅雷的家鄉周浦鎮,這枚紀念章對於周浦來說意義深遠。

兩天的活動以「傳承傅雷精神,立足中法翻譯事業,培養中法翻譯人才,為促進中法人文交流做出貢獻」為主題交流研討,通過舉辦中法文化翻譯大講堂、中法文化翻譯青年論壇、體驗文化感知以及舉行「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等相關活動,挖掘傅雷特質、凸顯傅雷魅力、感受傅雷影響,並將傅雷精神、傅雷文化厚植於人們心中。

相關焦點

  • 「傳承傅雷精神」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在滬研修
    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在上海傅雷圖書館舉行。 傅雷圖書館供圖中新網上海10月24日電 (記者 張亨偉)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暨『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儀式」24日在上海傅雷圖書館舉行。
  • 翻譯家傅雷及其翻譯風格
    國內的三位知名翻譯家分別為:《紅與黑》等譯作者及傅雷研究專家羅新璋和廣東花城出版社副社長、翻譯家、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羅國林,以及翻譯家、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許鈞。問題一:在傅譯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部?
  • 3名翻譯家獲第11屆傅雷翻譯獎 譯者也是「擺渡人」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董興生 杜蔚 每經編輯:杜毅在全球化時代,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變得越來越重要,但語言、文字上的差異為交流畫下一道鴻溝。此時,譯者充當起「橋梁」的重任,是文化間進入他者心中的「擺渡人」。圖片來源 主辦方供圖沒有譯者,圖書難以完成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旅行。
  • 請參考傅雷翻譯出版獎
    近日,第12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新聞發布會如期舉辦,本屆獎項將於11月21、22日在北京揭曉。本著嘉獎作為文化擺渡人的譯者的目的,傅雷獎一直致力於推動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每一年,傅雷獎都將評選出兩部譯自法語的最佳中文譯作,文學類和社科類各一部。自2013年起,設立「新人獎」以鼓勵年輕譯者。
  • 科學網—新版《傅雷家書》及《傅雷翻譯研究》出版
    為了緬懷和紀念這位20世紀最傑出的法語文學翻譯家,譯林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由傅雷之子傅敏最新編定、著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設計的《傅雷家書》(精裝紀念版)以及由浙江大學教授許鈞領銜執筆的《傅雷翻譯研究》。 《傅雷家書》自1981年出版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文化反思,此次新版與舊版《傅雷家書》不同,遴選更側重「人倫日用」,突出傅雷「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做人準則,少了文化藝術的長篇論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時間涵蓋1954年至1966年,以傅聰的留學打拼經歷、情感婚姻之路為經緯線,以親切風格展現傅家父子間在求學、處世、音樂、文學等方面的交流。
  • 觀觀福利|傅雷翻譯出版獎 邀你本周末共赴10年之約
    圍繞著中法文學交流這一主題,除了10部入圍作品將在方所成都店與讀者見面,同日下午還將舉辦兩場文學講座:《跨題材寫作:一個作家的文學疆域》和《文學知音:分享法國文學》。其中,將有兩位來自法國的嘉賓受邀出席活動,一位是文學大咖、龔古爾學院成員埃裡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另一位是曾獲得法國中學生龔古爾文學獎以及第一屆「龔古爾文學獎中國評選」獎的大衛·狄奧普。
  • 中法環境月暨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動啟幕
    央廣網昆明11月16日消息 11月15日,中法環境月暨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動啟幕儀式在昆明新迎新城廣場盛大舉行。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文化專員白洛華,雲南省政協委員、蔡冠深基金會執行董事蔡頌思,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彭斌等領導,以及相關部門和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儀式。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我知道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但我從沒有看到過像他一樣,這樣細心關切孩子的父親。我被他感動,同時也被他在藝術領域的見解所折服。有這樣優秀的父親,傅聰怎會走不好呢?
  • 持續鼓勵法語翻譯,2020傅雷翻譯出版獎10部入圍作品揭曉
    在昨日舉行的2020傅雷翻譯出版獎北京新聞發布會上,傅雷評委會主席傅蘭思介紹說,共有5部社科類、5部文學類譯作入圍終評。在文學方面,傅雷翻譯出版獎組委會主席董強重點介紹了雷蒙·格諾的《一百萬億首詩》。他說,這是一本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作者使用技術手段,讓詩可以被無窮地閱讀。
  • 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動在昆啟動
    掌上春城訊11月15日,第七屆中法環境月西南地區閉幕式暨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動啟幕儀式在昆明舉行。當天,首件在中國展出的菌絲藝術裝置作品《日之門#2》在昆明新迎新城揭幕。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文化專員白洛華,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彭斌,雲南省政協委員、蔡冠深基金會執行董事蔡頌思等出席。彭斌說:「中法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近年來,中國雲南與法國的交流活動互動頻繁。雲南省在法國舉行多場普洱茶、咖啡等產品的系列推廣活動,雲南少數民族歌舞也多次亮相巴黎等法國城市。
  • 翻譯的過去與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周末談
    語言對全球豐富的文化多樣性有著重要的貢獻,翻譯使得日益頻繁的對外交流成為可能,但譯者的貢獻未能得到足夠重視。翻譯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將在可見的未來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全球化進程和我國的改革開放,各個領域的中外交流愈發頻繁,而這種交流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實,離不開翻譯活動。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翻譯大師傅雷為什麼讓人永遠感懷?
    接著,傅雷對當初讀到《貝多芬傳》時的振奮動情形進行了追述。最後,傅雷希望羅曼•羅蘭能夠回函,並請求能將回函作為序言刊登在他的譯著前面。信函寄出去了,傅雷焦急地期待著大師的回覆,世界著名大文豪會給一個中國的無名譯者回信嗎?
  • 「翻譯中每一個字都很重要」,傅雷獎鼓勵青年譯者翻譯要趁早嘗試
    初評9月在北京舉行,評委會從中選出十部入圍作品進入終評。終評階段的評委會主席由傅蘭思擔任,傅蘭思是清華大學中法社科研究中心主任。10月底時,第12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公布了終評名單,十部作品入圍。今年入圍傅雷獎終評的作品依舊充分體現了中國當代法語翻譯界的多樣活力。2009年傅雷翻譯出版獎創立,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
  • 轉型期的法國與中法文化交流
    ■主持:吳子桐    ■嘉賓:徐波(法國「吳建民之友協會」主席、《轉型中的法國》作者)    董強(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教授,全國傅雷翻譯出版獎組委會主席)    今天的法國為什麼讓我們看不懂了?
  • 中法翻譯專家齊聚長沙 共話術語翻譯的實踐與反思
    12月8日,第一屆瀟湘中法翻譯高端國際論壇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12月8日訊(記者 周丹 通訊員 張明明 程鵬偉 薛潤洋 )今天下午,第一屆瀟湘中法翻譯論壇在湖南師範大學舉行,活動以「中法哲學與人文科學術語的翻譯:困難、挑戰與應對」為主題,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著名漢學家白樂桑,與來自國內諸多院校的法語專家共聚一堂、各抒己見。
  • T20中以科技文化交流大會在南京江寧舉行
    7月16日,以「穿越千年的握手」為主題的2020南京創新周—T20中以科技文化交流大會在南京江寧舉行。此次交流合作的盛會是2020南京創新周重要專場活動之一,中以科技文化交流大會落地江寧,是將中國(南京)智慧,中國(南京)方案和以色列的創新能力相結合,也是南京落實中以創新全面夥伴關係的點睛之筆。
  • 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吳立堅)近日,2020「全球觀 家國情」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在中山大學舉行。活動吸引了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及外語研究生100多人參加。他們立足青年發展,對話學科前沿,共訴家國情懷。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
    十年砥礪,奮力答好兩岸青年交流時代之卷濰坊市舉辦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紀實     今年4月20日至25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在鳶都濰坊成功舉辦。作為陪伴濰臺兩地新一代青年成長進步的優秀交流品牌活動,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正式開啟了下一個黃金十年。
  • 傅雷:孤寂良心
    「紀念傅雷,不僅要紀念他作為翻譯家的輝煌,也需要紀念他作為社會良心的寂寞和悲涼。」2008年,傅雷誕辰百年,Lens雜誌曾刊登一篇他的專題文章。現今重讀這篇文章,以示懷念。1956年8月17日, 在回復徐伯昕(民進領導人之一)的邀約信中寫道:「黨派工作必須內方外圓的人才能勝任;像我這種脾氣急躁、責備求全、處處絕對、毫無涵養功夫的人,加入任何黨派都不能起什麼好作用;還不如簡簡單單做個『人民』,有時倒反能發揮一些力量。再說,藝術上需要百花齊放豐富多彩,我以為整個社會亦未始不需要豐富多彩。讓黨派以外也留一些肯說話的傻子,對人民對國家不一定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