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哪家強,戰國時代看秦國!網友:形容貼切

2020-12-14 蓉城笑笑來鏟史

【本文由蓉城笑笑來鏟史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春秋戰國時代,國家徵戰頻仍,社會動亂,官辦教育逐漸落後,而民間教育卻如星星之火,快速流行於諸國之中,九州之內,而孔子就是先驅者,當然如果有「束脩」(十條臘肉乾捆在一起)作為學費自然笑納。這之後名流之士紛紛效仿,就拿傳說中的鬼谷子來說,學子滿諸國,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人物。

張儀劇照

這些「平民」學子讀書求志,打破了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傳統,在才能志向的加持下,他們足跡遍華夏,但由於內部勢力阻撓,這些」外國人「往往備受冷落,但秦國可是奇葩的存在,從秦武王至秦始皇秦國21位宰相中12位「外國人」(另有8位國籍不明),為何秦國如此「崇洋媚外」呢?

秦人文化落後

秦人受封於中原之西,老家為西垂(今甘肅天水),在幾百年與西戎蠻族打交道的過程中,深受戎族文化薰陶,文化較東方諸國差距較大,就連罪惡的人殉制也是秦獻公(秦孝公之父)所廢,而此時東方各國大部分已經用陶俑代替人殉,當然這一點改變還引起孔子的不滿,他批評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戰國形勢圖

這種文化的先天缺陷,導致秦國與東方各國產生「代差」,因此就像「發展」的中前期那樣,對「外國人」一直討好,甚至有」崤山之東,月圓於秦「的盲目言論。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何秦國對「外國人」如此地鍾情,如此地對任用「客卿」不拘一格,高官厚祿不過是附帶標籤,量身定製罷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早在秦孝公時,一紙「求賢令」將滿志無處報的商君帶往相對羸弱的秦國,當源源不斷的東方「客卿」流入秦國時,秦國儼然成為戰國的人才寶庫,不管地位如何,只要選之能用,用之必戰,皆奉以獎賞。無論是間諜鄭國,還是窮酸書生李斯,這些客卿不僅沒有被驅逐出境,甚至許以高官,在人才任用上秦國一點都不含糊。

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秦惠文王至秦始皇百年中,秦楚兩家可謂冤家對頭,無論是丹陽之戰、藍田之戰,還是平輿之戰,在動則幾十萬的戰場上雙方各不相讓,戰鼓蕭蕭,廝殺震天,秦楚誰也不服誰,甚至楚國被滅後,仍流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不服氣。

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自秦武王至秦始皇21位相國中有7位為楚人,而「人才輸出國」魏國只有3人在列(刨除8人不明國籍人士的情況下),秦人對楚人如此鍾愛,正說明秦人不俗的識人與用人能力。可能是秦人獨特的洗腦功能,這些「外國人」無一例外對自己的母國都狠狠開刀,可能這些人是所謂的「兩面派」,但秦國用人這一點確實不虛,也難怪有網友說秦國崇洋媚外。

秦人獨特的人才栓心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春秋戰國時期是人才的大流動時期,人才流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大爭之世,天下唯賢君與功名爾爾。

孫臏與龐涓劇照

整個戰國254年,秦國傳7代,每個國君在位時都可謂是兢兢業業的「上班族」,這一時間段內秦國社會安定,雖有短暫的驅逐客卿(秦國以外的人)活動,但卻一直奉行人才開放戰略,如果你有才能,你就是部門的CEO,不論地位不論出處,秦君對人才的打磨可謂極致,稱的上賢君。

而另一端掌控「高官俸祿」的大門,時時刻刻給這些遠道而來的客卿們發「合適」的籤證(詳見秦國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與《置吏律》、《工律》),只要功名到位,還怕不出力?魏文侯、齊威王其實在人才的選用上一點都不含糊,但無奈「不肖子孫」太多,步步葬送了基業。由此觀之,六國的衰落是無知者付出的慘重代價罷了。

下期繼續……

戰國篇:秦人喜戰,諸國厭戰,為何秦國這麼奇葩?只因為商鞅?

戰國時韓國和秦國幾乎同期變法,但為何比秦國弱?網友:變法不慎

聊一聊真實的三國,劉關張未桃園三結義與三英戰呂布,戰鬥力很渣

相關焦點

  • 秦國不是唯一?戰國時代還有誰有一統天下的能力?
    而後楚國被吳國所敗,後經歷吳起改革後開始調整,進入戰國時代,楚宣王向西佔領漢中、巴蜀,向東消滅越國,向北在中原攻城掠地,國力達到巔峰期,疆域面積遠超其他六雄之和。在長達500多年的東周時代,春秋與戰國的一個明顯區別就是,春秋在乎尊王攘夷的面子,而戰國貪圖國土和人口的裡子,所以戰國時代,滅國戰越來越流行,諸侯國數量也急劇減少。而楚國早在西周時代,就開始了瘋狂的兼併和擴張,可以說如果按照楚國的腳步走下去,最終統一天下的必定是楚國。
  • 戰國:唯一一個以戰爭命名的時代,原因要從這幾點看
    戰國:唯一一個以戰爭命名的時代,原因要從這幾點看【引言】每個朝代的開始與滅亡都與戰爭息息相關,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時代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改朝換代時期,大大小小的混戰不斷,即使是在和平年代,與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也不少。
  • 戰國時代秦國被群毆了幾次?秦國三次被打到認慫,統一六國好艱辛
    在今天,當我們看到秦國時,會想到秦始皇,想到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把時間倒回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時,那時候的秦國並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建成「羅馬」,不知道自己真的能統一六國,成為霸主。那時候,每個諸侯國皆有可能統一天下,只不過是秦國越戰越勇,最後一統天下。
  • 戰國時代,秦國魏國變法成霸主,諸侯國爭相效仿,畫虎不成反類犬
    在戰國時代,各大諸侯國之間的利益紛爭非常複雜,這種利益上的爭端不得不通過各種各樣的戰爭來解決問題,在戰爭中往往比拼的不僅僅軍事實力,還包括以經濟方面發展基礎、行政上發展保障以及軍事方面的作戰能力等為基礎的國家綜合實力。
  • 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
    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 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導語:歡迎來到桐箏,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還有哪些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小編有時候挺奇怪的,相信很多網友對三國那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對春秋戰國了解的確實少之又少。都是屬於不安分的年代,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 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縱橫家,為何後來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
    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韓非子》縱橫家是戰國時代的一群特殊群體,他們作為擅長的是邦交斡旋,所謂三寸不爛之舌可敵百萬雄師。而整個戰國時代的邦交關係也基本上圍繞著縱橫家所提出的政策進行演變,是同盟還是相互攻伐幾乎都依賴於此。但是縱橫家的發展快,衰弱也快,在戰國之後,大一統王朝建立,縱橫家也就失去了發展的舞臺,在歷朝歷代都有餘音,但是很少有大的作為,那麼為什麼曾經不可一世的縱橫家在後世的歷史長河中漸漸的消失了呢?
  • 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
    考古人員通過2018-2020年度的考古發掘,第一次在較大面積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2020年,考古人員對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四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九號建築,並發現確定了四號建築東側向南與三號建築相連十號建築。
  • 戰國|為什麼秦國能統一天下?
    說到著名的帝王,我們總是避不開秦始皇的,原因很簡單,秦始皇代表著秦國結束了紛亂的戰國時代,統一了天下,是我們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可有人問了,當年周天子分封了幾百個諸侯國,就是到了戰國時候強大的國家也有七個,其他六國哪一個都不low,為什麼統一天下的是秦國呢?
  • 戰國七雄,秦國最難打的國家是哪個?
    戰國七雄,秦國最難打的國家是哪個? 因為秦國由弱變強直到秦始皇統一華夏,時間跨度很長,如果從秦孝公時代開始算起,秦國最強大的對手也在秦國不斷發展強大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可以說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強大對手,現在我們就來好好擺一擺,看看都有哪些國家成為過秦國一段時期內最強大的對手。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不過,要是說到各國的名將吧,這讓筆者好一陣頭疼,名將不比君王呀,很多名將的記載並不是很清晰,而且大家每個人對於名將的標準都不一樣,看法也都不一樣,當然,這要除卻那幾個公認的名將,但是如果只寫那些公認的名將,大家也看多了,就沒啥意思了。
  • 魏國率先變法成為戰國霸主,為何秦國後來居上滅了魏國,一統天下
    說起戰國時代的變法,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秦國的商鞅變法,確實,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整個戰國時代裡最為完整也最為徹底的變法,但是,商鞅變法卻並不是戰國時代裡第一場變法
  • 趙國為什麼堪與秦國一戰?它是六國中最強的戰國嗎?
    其他戰國,在始皇帝時代,已經派不出重兵集團了。趙國的主要問題,出在制度上。簡單說就是集權不夠、國力不聚。這個問題是山東六國普遍存在的,因為六國的變法都不如秦國徹底。但是,趙魏韓三晉是戰國變法的策源地,所以趙國的變法也在穩步推進。變不變法,你不用看別的,就看這個國家的有多少郡縣。
  • 戰國四公子名聲顯赫,為什麼沒有秦國,這才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原因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戰國時代的話題又熱了起來,每次看到郭開就想打他,看見李斯就覺的他是個小人,韓非死了,死在了李斯的懷裡。要是李信不死,趙國也不會那麼快亡國,趙姬終於下線了,秦王終於可以安心完成統一大業了,大家每個人都在說著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 揭開千古一國的秘密:群雄紛爭的戰國時期,為何歷史最終選擇秦國
    秦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眾多諸侯國之一,起初是因養馬有道而被周孝王封地,這樣一個鄰近西戎,出身卑微,被眾多中原諸侯與西戎混為一談的秦國,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是如何厚積薄發,成為"天子致胙","諸侯畢賀"的軍事強國;又是如何一掃中原,成為中國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這其中除了歷史的機緣巧合之外,更離不開秦國自身的奮發圖強。
  • 春秋戰國時代背景回合制策略新作《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Warring States)》是一款以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回合制策略模擬遊戲,大家都曾在歷史課本上讀過稱為戰國七雄的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他們各自為政且相互混戰,坐擁強勢國力的齊、晉、楚、越四國也各自四分天下
  • 戰國時各國的兵力如何?看完這些就明白了:難怪秦國可以統一
    不過戰國時的齊、楚、燕、趙、韓、魏6國似乎沒有1個是軟柿子,那戰國時各國的兵力如何呢?其實看看戰國時各國的兵力就明白了:難怪秦國可以統一。據《史記》與《戰國策》所記,秦、楚巔峰時有甲100萬,而韓、趙、魏、齊則最多帶甲數十萬。
  • 戰國七雄實力排行榜:秦國一直都是第一嗎?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對於戰國七雄來說,在漫長的較量中,各自的實力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秦國雖然最終剪滅了六國,但是,戰國初期的秦國,卻相對較弱。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是怎樣的呢?
  • 春秋戰國時的兩個「代國」:一個被趙氏消滅,一個被秦國消滅!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后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 戰國奇兵哪家強?秦、魏、趙、齊皆有勁旅,邊騎技擊各有所長
    縱覽人類文明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其中最為艱難(同時也最精彩)的階段一定會是在兩個不同歷史時代的跨越過渡時期。譬如,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春秋戰國時期,便華夏歷史從奴隸社會逐漸轉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戰國地圖當時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中,最常見的兩件事情便是變法和戰爭了。尤其是在戰國時期各國對於軍隊的改革和建設,更是成為了後世之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 名列戰國七雄的韓國,家裡有礦,夾縫中生存卻被秦國第一個攻滅
    但韓國始終是三晉乃至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在戰國時代存在感一直不強,從興起到滅亡,大多數時候都波瀾不驚,被實力大國來回碾壓。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的韓國,並非一無是處,它也曾經掙扎過,但在夾縫中根本找不到翻盤點,眼看著列國爭相崛起,被動地在戰國舞臺上演出,自己卻最終成了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秦國兼併的國家,拉開了「秦王掃六合」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