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話太極拳之——以拳入道
確實它似乎也能打,但是懂點現代技擊術的人覺得好像它又不太能打。這或許正是太極拳的不同尋常之處,它是武技卻又脫離了一般意義上的武技。太極是生活的方式2在《太極拳論》註解中有「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
珍藏的習練太極拳經驗要點
一、先賢曾說,「打拳打個理」「學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應該練明白拳。二、太極拳是一種大腦意識支配下的整體運動,只是抬手、提足,肢體主動習練,而不用腦者很難成功。三、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陰陽相濟是太極拳的根本,也是人生存之根本。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變化。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聽劉應文老師說練太極拳的心態
「神意氣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先天素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構成部分——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訓練是讓人能運用神意氣——就像外國人學使筷子,並不是筷子不存在,而是外國人不會用。對了,太極拳就是要取得『延年益壽不老春』的效果。為了練好太極拳內功心法,如果過多的強調刻苦練功,往往在練的過程中內心很難放鬆下來,而身心不放鬆,則神意氣就會滯住,不容易把功夫練出來,身體健康的目的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提倡每天都要堅持練習幾遍楊氏太極拳(老六路),但內心裡邊一定不要有我正在刻苦練功的概念。
-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煉的三個關鍵
丹田內轉是由於陳式太極拳講究周身內外立體螺旋而形成的獨特內勁功夫。胯部的松沉,盆骨的外翻及雙臀的翻沉無疑都有利於氣沉丹田,也增加了丹田容量。在這一基礎上,練習拳架時注意周身尤其是腰腹部的立體螺旋,這對於帶動丹田內轉,增加丹田內轉空間及活動能力,加強周身氣血的上通下達,增強內力極為有效。3.松胯有利於延年益壽,人體保建。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近年來新修的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建築,將太極符號與時尚現代的建築語言結合,與傳統民居融為一體,別有特色。古村寧靜。此行嚮導陳亞軍,是陳氏家族第二十世後裔,也是太極拳大師陳小旺的入室弟子。他介紹,陳家溝歷史可上溯至明初。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令山西洪洞縣民眾向懷慶府(今焦作一帶)移民。
-
太極拳人物
可兄弟二人堅辭不受,請歸故裡奉母,後雙雙改封為「武節將軍驍騎尉」。母親生病,兄弟二人親侍湯藥年餘。母去世後,陳仲甡一意授徒,弟子千人。逝世後,鄉鄰俱哀,感其恩德,合議尊其為「英義公」。 和兆元(1810~1890年) 溫縣趙堡鎮趙堡街人,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和式太極拳創編人。 酷愛武術,19歲隨陳清平學習陳式小架太極拳,盡得真諦。
-
練拳「四過」傷人身,這個細節要記牢漾太極 今天
太極拳如果練對了,真正能入門,練功正確,能養生、健身、防身,能延年益壽。如果練拳不正確耗體能,耗內氣,耗先天之氣、內氣耗盡。所以練太極拳功之人要有天地人合的氣勢胸懷,要掌握正確的練功方法,內家拳沒有明人指導不懂拳理練功方法、硬練、苦練最傷人,在天之耗先天本源的能量,還不如每天跑步鍛鍊。
-
太極拳內功修煉指南
這樣的學練太極拳幾年、幾十年,只能算是比劃太極拳套路,只相當於天天練體操,可取得活動筋骨的效用,而太極拳豐富的內涵之滋味就無從品嘗了。所以,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
什麼是太極拳?什麼又是健身氣功呢
太極拳和氣功都是中國古老的健身養生功法,老師對太極拳曾有過深入研究,他稱太極拳是一項極好的健身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還可以陶冶情操,給生活帶來無限的情趣和幸福。老師的題詞則更為簡單明了:太極拳好!什麼是太極拳?
-
習練太極拳意義的再認識
通過學習與實踐,我開始認識到太極拳的本質屬性雖然是技擊,但其更高的宗旨、最終的目的卻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十三勢歌訣》講:「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太極拳還能防病治病,許多藥物難以治癒的疑難病症,通過習練太極拳都有療效。太極拳勝過許多靈丹妙藥,真正能給人最寶貴的財富——健康。太極拳具有其他運動所沒有的特殊的健身功能,這是因為太極拳有一系列特殊的練拳要領。首先太極拳主張「在意不在力,在內不在外」,最注重的是「練內」。例如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排除一切雜念,精神高度集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以練身,靜以養心。
-
練太極拳的心路歷程
練太極拳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期間經歷的酸甜苦辣滋味,感慨頗多。可以說十多年的習練過程就是品味這酸甜苦辣的過程。十多年來,迷茫過,徘徊過,甚至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可以說是走了不少的彎路,但很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將自己練太極拳的心得體會告訴給正在練太極拳和想要步入到太極拳領域的朋友,希望能有幫助。
-
訪著名世界太極拳冠軍邱慧芳老師
邱慧芳:中國當代優秀武術運動員,著名世界太極拳冠軍,現任北京理工大學的老師。從運動員到老師再到裁判,她的職業生涯一直沒有離開過太極拳。採訪邱慧芳老師是我幾年來的一個夢想。清新淡雅、颯爽英姿、鄰家大姐、太極女神。一組組的畫面,一份份的美好記憶。
-
太極拳內功心法
太極拳的好處是增強體質,但是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太極內功心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內功心法。歡迎閱讀!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內功是檢查一個拳手的考驗,是衡量太極技擊家功夫的重要標誌。一個太極拳手必須要精通一門太極拳,並且要融合多家拳術精華。
-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從目前社會上習練太極拳的現狀看,打太極拳的人群,筆者認為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強身健體,娛樂表演型;第二種:強身健體,祛病養生型;第三種:強身健體,防禦技擊型。 祛病養生型的人在當今社會上習練太極拳的人群中,大約也能佔到四分之一,他們把追求太極境界(天地一片渾沌,陰陽未分之前的狀態稱作為太極)作為最高的目標,在平時習練中用放下萬緣、舒緩流暢、慢中顯柔、柔中帶剛、剛柔相濟來嚴格要求自己,在習練太極拳套路的同時,把側重點放在了太極站樁功的訓練上
-
剛柔藏拳——京城太極老人楊德厚
在劉慕三的院子裡,一段簡單的寒暄後,劉慕三對陳發科說:「大家都很仰慕太極拳,北平學太極拳的人也很多,我跟吳鑑泉學過,我練的也不好,您這個怎麼練的,給我們說一說、表演表演。」 其貌不揚,言語不多,是陳發科給所有人留下的印象。此時的陳發科一身長袍,他隨意將長袍挽起疊在腰帶上,沒多說話,打起了陳式太極拳。
-
練太極拳的三個訣竅,拳友們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
並不是學太極拳拳架越多越好——公園中,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在音樂的伴奏下,一群太極拳練習者,練完精要十八式練老架一路74式,然後是老架二路,進而新架,隨之再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扇,一套套下來,忙得不亦樂乎;然而,細究起來,這些人可能連基本的疾病都沒祛除,僅取得活動活動身體的效果——太極拳雖說可以成為體育運動的一個鍛鍊項目,但真正能錘鍊身心健康和開啟身心智慧的太極拳功夫,則必然有其特殊的訓練途徑和實現路徑
-
我們該怎樣去練太極拳?
也就是說,練這種拳,第一位的是強身健體,其次才是防身自衛。健身是本,防身是末。為健身者可練,為防身者也可練。至少有四種人不宜練:一是好動不好靜的人,二是爭強好勝的人,三是私慾心強的人,四是善於巧取方便的人。這四種人有一共同點,就是心不安。心不安是練太極拳的致命弱點,即使練,也不會出什麼大的效果。當然,人的心性是可以改變的,如果通過練拳,生理、心理、都有所改變,那就再好不過了。 練太極拳還要明白太極拳在強身和攻防中的作用。一般人都知道,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筋骨,有益於身體健康。
-
文化太極 | 太極拳以拳悟道,悟了什麼?
先賢有云:「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本有之靈而重修之,良有以也。」太極拳以文練通過導引通過太極拳,我們不但鍛鍊了各自的身體,更主要的是修煉了人的心性,使自身道德修養得到不斷的提高。通過修煉漸趨心性寧靜,不受名利的誘惑,使人生來具有的智慧得到充分的開發,因而成為有道之士。由此可見,只有神清氣朗的人方能具有靈性,才能有更深層次的感悟。
-
太極拳論述
蓋人秉天地大自然陰陽二氣孕化而成,此拳即本斯陰陽而練本身之內五行,以卻疾延年為本旨,巧打變化為功用,是以分陰陽,定八卦,按九節(即人身掌、拳、肘、肩、腕、腰、胯、膝、腳之上下九節),而以綿軟巧為行功旨則,不可帶氣用力,意守丹田,快慢適中,以神貫氣,隨屈就伸,柔中有剛,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蓋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軸,先求開展緊湊,乃可湊於縝密矣。